成都百货掀起“自救革命” 五大转型模式引市场关注

赢商网四川站 罗红梅   2016-11-01 09:31
核心提示:百货行业面临巨大压力,调整转型迫在眉睫,如何改变运营模式跟上消费潮流,如何提升百货对于人流的聚集能力成为运营商们亟需思考的问题。

       据世邦魏理仕提供的数据,截止2016年第三季度,成都百货业市场总存量接近100万平米,仅占全市优质零售物业总存量的1/6,王府井、茂业等多个内资百货与伊势丹(需求面积:15000-30000平方米)伊藤洋华堂(需求面积:20000-30000平方米)等外资百货分庭抗礼。优胜劣汰的态势更加明显,天虹、尚泰、广百等多个百货由于不能承受市场竞争带来的巨大压力而退出成都市场。同时,自2015年开始,成都部分热门的百货商场也开始出现销售额下滑的迹象,百货行业面临巨大压力,调整转型迫在眉睫,如何改变运营模式跟上消费潮流,如何提升百货对于人流的聚集能力成为运营商们亟需思考的问题。

  扬长避短 加速线上布局瓜分市场红利

  显然,一站式购物中心的出现给了百货业致命一击,消费者的消费习惯被慢慢改变,百货业生存空间被极大挤压。那么,与购物中心相比,百货究竟有哪些不足呢?世邦魏理仕华西区研究部主管朱建辉认为:“在当前的消费热潮下,百货商场的确存在一些发展局限。”

尚泰百货(图片来自网络)

  首先,固有物业条件的限制。建筑结构以及物业设计与新建购物中心在硬件方面有巨大的差距,室内空间感、品牌可视性、动线合理性、停车场便利性等多个因素都会影响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其次,就目前成都市场百货现状而言,几个人气欠佳的商场往往面临业态、品牌组合单一且同质化严重的风险。

  第三,联营模式问题多,在消费市场相对疲软的时期,百货销售额的下滑将极大地削弱商场对于品牌方的吸引力,导致联营模式收入增长乏力。

  最后,线上消费热的出现对线下实体店而言是巨大挑战,不光是百货行业,甚至诸多购物中心也深受其影响。

  那么,百货是否已经没有存在下去的理由了呢?它或从市场上彻底消失吗?答案是否定的。朱建辉表示:“从全球范围来看,百货依然具有自己的竞争优势,在日本、欧美地区,百货业仍然是消费者购物的重要目的地。整体而言,百货虽然在华遭遇发展瓶颈,但其在商业领域的优势仍是不可忽视的。”那么相较于购物中心,百货有哪些竞争优势呢?

  首先,就国内市场而言,百货商场开业的时间往往较早且地处黄金地段,通达性非常好。以成都春熙路商圈为例,商圈核心位置的伊势丹百货、王府井百货以及伊藤洋华堂人气就非常不错。

  其次,百货自身所储备的品牌资源是要比购物中心丰富的,若运营商能够开展自营业务,则可以进一步提升利润水平。且从经营效率的角度来看,百货在坪效方面也更具优势。

  第三,对消费者而言,百货的产品和服务无疑是核心竞争力,若百货能够在这两方面精益求精,其市场竞争力将大大提高。

  第四,百货是某些国内品牌试水新兴市场的一种有效模式,其独家代理权也是吸引人流的重要武器。

  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五大模式引关注

  在瞬息万变的消费市场里,不仅是百货,购物中心、高街商业、奥特莱斯等各种商业模式都须与时俱进,且百货业转型已迫在眉睫,各种转型方式层出不穷,机遇与挑战接踵而来。因此,看清转型升级中的陷阱与机遇,力求有效正确转型,成为了运营商们的共同目标。那么,目前市场上有哪些转型方式和案例是值得借鉴的呢?

  第一种,转型其他运营方式。如试水城市奥特莱斯,以“折扣店+黄金地段”来聚集人气,如成都新南商圈的苏宁广场转型城市奥特莱斯;百货运营商还可以独立运营购物中心,早期的银泰百货就是较为成功的例子,银泰中心、银泰城如今也遍布全国。今后市场上将有望出现百货运营商试水更多零售商业模式的案例。

  第二种,跨界合作。指百货运营商与某一个品牌商合作,拓展品牌资源,携手打造购物中心。近期成都华联与上海百盛、韩国衣恋集团联手打造优客城市广场就是跨界合作的案例。

  

成都优客城市广场

  第三种,招商策略出现类购物中心化。也就是旧瓶装新酒的意思,在物业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引入购物中心常见的业态,将百货类购物中心化。当然,这种方式可能会导致百货失去其核心商业竞争力,且百货的硬件条件往往也无法支撑这种转型模式。

  第四种,开展自营业务。由联营模式跳转为自营模式,掌握商品的定价权,使收入来源从商品扣点转为进销差价,如此便有助于提升毛利率水平。

  最后,拓展全渠道发展模式。线上线下同步销售联动运营,分享网购热潮所带来的红利。2013年开始,银泰百货、王府井等多个百货企业已将该方式付诸实践,但到目前为止国内还没有成熟的先例可供参考,机遇与挑战并存,需要摸索着前进。

  总体而言,规避自身发展在硬件方面的弱势,凸显在商业本质方面的强项,扬长避短,百货便能够在市场中求得一席之地。就成都市场而言,虽然近两年有不少百货商场关门歇业的负面案例,但这并不能说明百货在成都已没有生存空间。以成都王府井百货为例,即使在优质购物中心多面夹击的情况下,它依然能在春熙路商圈经营得风生水起。2015年全年,成都王府井总府店以27亿元的销售额位列成都商业项目销售额榜单第二位,仅次于IFS,这样的案例值得市场去思考和学习。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赢商网原创新闻,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