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位商业大咖“唇枪舌战” 珠海商业如何走出困局?

——赢商网珠海站•城市沙龙之现场回顾

赢商网 陈佳妍   2016-11-25 18:18

核心提示:这或许是珠海,2016年最有干货的一场商业沙龙。赢商网广邀珠海商业大咖,共商珠海商业如何打破僵局,共谋发展!

  (赢商网报道)“人都哪去了?消费力外流!竞争太激烈……”这是在11月24日,赢商网珠海沙龙活动上,提及频率最高的词汇。

  针对当前珠海商业存在的问题,赢商网城市沙龙走进珠海,以“如何抓好珠海商业增长新动力”为主题,广邀华发、中冶、中海、格力、华润等逾30位商业高管,齐聚中海银海湾,以一场温和的“唇枪舌战”为珠海商业出谋划策。

  珠海商业困窘一:人都哪去了?

  商业发展,离不开人流量。但这却是目前珠海商业地产界最为头疼的问题。

  珠海现代商业的发展,要追溯到2010年之后。拱北、吉大这些传统老商业圈,人气逐渐被新香洲、横琴等崛起的商业新秀分流,不仅如此,由于珠海地理位置毗邻港澳,不少客流被港澳地区的商业体拦截。

  究其原因,与珠海的城市定位有关。珠海是以旅游为主的城市,产业结构单一,不足以吸引外来人口,人气缺失导致品牌商家信心不足,而商业体需要品牌来填充,环环相扣,导致珠海陷入多难的境地。

  如何破局?!这是众多珠海商业综合体关心的问题。中冶置业南方公司资产运营总监许龙波针对这一问题总结了以下四点:

  首先珠海政府要有宏观规划,不能闭门造车,否则开发商也很难有信心在这个平台上“跳舞”。

  其次是开发商要理性看待综合体开发,要做就做出个性,不能照搬。比如富华里是以主题商业街的形式,那么周边的商业体就得错位,这是为了避免同质化;

  第三,无论是商业或品牌合作方,要着眼于自身两个方面:一是品牌个性化在哪?二是如何平衡利益。在许龙波看来,未来商业市场的爆发点,或许是围绕“文创+旅游经济”这两大方向。

  第四是人才。目前珠海商业还存在的问题,就是眼界不够开阔。因此许龙波呼吁,商业大佬们应该多看看外面的文创案例,把北上广深及海外人才和创新经验引进来,这是突破的重要方向。

  宏观因素需要时间和经验来一步步攻破,但回归到商业本质,强化自己的内功,也是破局的关键。华发商都常务副总经理卞翔表示,作为开发商,需要花更多时间“向内看”。 从建筑、设计、规划到后期招商、定位,需要花更多精力去了解消费者真正需要什么。

  作为品牌方的代表,自然醒拓展总监谭路也同样认为,最终还是要回归到消费者身上。“无论任何行业,其实万变不离其宗,就是要有强大而灵敏的市场判断力;其次要有务实的后台操作能力,减少中间产业链;第三是需要快准狠的营销手段,真正为消费者谋福利。”

  珠海商业困窘二:面对挑战,如何做特色?

  中国商业体量泛滥,珠海也不例外。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珠海在建或已建的商业面积超400万㎡,如按政府公布的160万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商业面积达2.5㎡,而且这些商业体还大量布局在横琴自贸区。如此庞大供应量,如何消化,又如何做出特色?

  华润置地招商代表韩志昕表示,华润万象世界的商业面积达100万㎡,因此华润一直在思考,如何给市场带来不一样的产品,纯粹做购物中心,是无法去化的。最终华润万象世界考虑以商业与产业结合的方向来打造,比如腾出更多空间,营造更具体验感的商业+产业。

  体验无非是做人的生意,因此在消费行为研究的同时,也要研究消费者本身。充分挖掘人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真正做到24小时不间断消费,让消费者不断感到刺激。

  三福百货华南大区拓展总监马海盟则从品牌商的角度,诠释他对珠海市场的见解。他认为零售的另一个本质,就是做好服务,好产品会说话。目前珠海商业体量大,那就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那就做成“PLUS”,这就是互补,扬长避短,做独家生意,是很难形成商圈的。

  珠海房地产职业经理人俱乐部主席唐铁军分析,珠海是个消费力很强的城市,但商业做不起来,很大原因是与地域有关。中国WTO、港澳关税筑起的围墙,把本该属于珠海的消费客群都挡在墙外。

  华发商都的H&M,年销售额在珠三角门店排名,仅次于广州的正佳广场门店;过江龙华润万家超市,成为珠海第一超市;街上10个人背着LV的包包,几乎是正品……这足以说明,珠海潜在的消费力很强大,但为什么这么多年以来,珠海在华发商都、中海富华里出现之前都没有一个好商业体出现?未来珠海商业又该走往何处?

  唐铁军认为,珠海商业应该将中端消费和高端消费相结合。中端消费做人气,高端消费做盈利。这不是依赖一个人或一个商场就能做好的,而要依靠集群商业,做体验店,做长效投资,不计较短期利益。

  珠海商业困窘三:体验当道,如何做好业态组合?

  今日之商业,无不谈体验和创新,那么珠海商业,如何在兼顾错位经营的同时,做好业态创新体验呢?

  富港影业董事总经理张宝明以电影院举例,观影人次也可以作为衡量城市是否发达的指标。我们做过统计,香港年人均观影人次为7、8次,北京是4、5次,而在2014年的珠海,仅有1次,到2015年,珠海的年人均观影人次就升至2次多,这说明珠海是存在发展空间的。

  但电影行业也要谋变。具体有两个方面,一是硬件,即新技术创新,比如在MAX技术上升级;二是软件,从服务细致程度,到个性化内容支撑,在基础服务做好的基础上,再谈技术创新,这对商业体来说,道理也是一样的。

  而谈到跨界创新时,张宝明更是脑洞大开。比如电影院可以与自然醒跨界合作,做出一家自然醒电影院,将自然醒的家居产品植入电影院等等。

  跨界创新需要基于良好的软硬件基础上,不要真正跨行道,要把自己的服务、各方面做特色,做提升这样才是跨界。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赢商网原创新闻,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