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越来越多新冒出来的美妆品牌在试图复制快时尚的那一套时,你同样也不难发现,作为被效仿者的快时尚品牌们也终于按捺不住了,纷纷打起了口红、眼影的主意。
Bershka,是同属于Inditex 集团下、Zara的一个姊妹品牌,定位较之后者相对来说要更年轻一些。日前,这一品牌宣布进军美妆领域,推出了首个美妆系列,Beauty by Bershka。和品牌历来的 “平价”路线一致,Bershka的美妆系列价格区间在2英镑——15 英镑之间。
而据好奇心日报介绍,Bershka 并不是 Inditex 集团第一个尝试做化妆品的子品牌。另一子品牌Stradivarius 早就推出了化妆品。而竞争者H&M也曾在2015年大规模推出了700 个SKU 的成套的化妆品和护肤品,甚至还创立了独立的电商网站 H&M Beauty。
另一边,外媒的一条消息同样值得关注:英国奢侈品集团 Burberry日前宣布,与美国美妆巨头 Coty 集团达成授权协议,同意以1.6亿美元将旗下香水和美妆业务授权给 Coty,而这是Burberry时隔四年重启授权代理模式的一大举动。
对此,Burberry给出的解释是,希望借助Coty 集团广泛的美容分销网络,望加速美容业务的发展 。分析师似乎很是看好:”我们从不喜欢 Burberry 直接管理美容业务的想法,因为美容属于快速消费品业务,只有在拓展全球市场的基础上才能获得成功。”
很显然,大家都在对美妆行业摩拳擦掌。
最直接的一个原因是......服装的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了。
即使是业界翘楚的Zara,不久前公布的数据也不容乐观——其母公司Inditex2016财年财报显示,截止到今年1月31日,虽然集团获得了 233 亿欧元收入,创下历史新高,单毛利率却录得 8 年来最低,比预期下跌了更多。虽然公司将 “锅”丢给了汇率,但是品牌连连的打折促销活动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
市场疲软,只得以折扣来刺激消费者,这似乎是一个很耳熟的故事,最后的结局只能是陷于这一怪圈中,在惯坏了消费者以后接受他们毫不留恋的背影。教训已足够多,品牌们自然不愿坐以待毙。那就索性再给他们些新东西。
不同于服装品类在打折中沦陷的窘迫,美妆行业却是一片盎然。市场研究公司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的数据显示,美妆护肤品类支出的全球增长速度要远远快于服装鞋履品类的。
Euromonitor的分析师表示,“美妆产品的价格更容易承担,这能使时装品牌在不影响品牌形象的同时拓展目标受众。另一方面,美妆产品也代表了品牌极好的的切入点,是一种吸引大量消费者的方式,所以有越来越多时尚与奢侈品牌进入美妆领域。”
此外,好奇心日报的文章指出,卖化妆品的另一个好处在于将实体店打造成一个“一站式”的购物环境。嗯,那索性再进一步畅想下,化妆品都卖起来了,增设一些美发美甲等增值服务应该也毫无违和感了,毕竟美妆业的零售新贵Ulta Beauty就是这么干的。
不过,质量一直是快时尚颇受诟病的一点。衣服质量差些大概还无所谓,最多就是洗一次后面对面目全非的t恤,暗自告诫自己下次还是长点心,可是美妆美容产品,到底还是要上脸的,消费者们在选择时会顾及很多,加之价格与大牌的产品也没有特别大的差异(后者属于踮脚也能够着),又毕竟不是专业做化妆品的,竞争力有多少,还是让人存疑的。
当然最终,市场都会给出答案。
优衣库的测算是:每1亿中等收入人口需要800家左右的门店。等于说,中国未来至少需要数千家优衣库门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