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1全球拥有6.15万家门店 它是如何玩转便利店?

爱分析ifenxi   2017-04-18 09:57

核心提示:截至2016年底,7-Eleven在全球17个国家和地区拥有61,554家门店,是全球最大的连锁便利店集团。

  世上只有两家便利店,7-Eleven便利店和其他便利店。

  

  1927年,美国南方公司在售卖冰块的基础上增加鸡蛋、牛奶等商品,并延长营业时间,改为早上7点到晚上11点。1946年,店铺正式更名为7-Eleven。1964年,该公司开放7-Eleven特许加盟,并指导全球各区域的被授权方进行7-Eleven便利店的连锁经营,不断扩张版图。

  截至2016年底,7-Eleven在全球17个国家和地区拥有61,554家门店,是全球最大的连锁便利店集团。

  

  在各区域经营主体中,7-Eleven日本的发展最为成功,并逐步收购了美国南方公司。目前,7-Eleven日本所属的7&I控股集团市值约350亿美元,直接经营7-Eleven在日本、北美和中国部分城市(北京、天津和成都)的门店,其全资控股的7-Eleven Inc.仍是7-Eleven全球特许经营权的授权方。

  

  40多年来,经历各种经济周期的7-Eleven日本保持着稳定的增长步伐。目前,7-Eleven日本门店数接近2万,占全球7-Eleven的三分之一。2016财年(截至2016年2月,下同),实现销售额380亿美元,占日本便利店市场份额的40%以上。

  

  除了规模以外,7-Eleven日本的运营效率也远超同行。2016财年,7-Eleven日本有18,572家门店,约8000名员工,实现收入70.24亿美元。单店指标方面,日均销售额5800美元,而其他三大同行(罗森、全家、Circle K Sunkus)的平均水平是4380美元。

  在便利店乃至线下零售业,7-Eleven树立了一个标杆。新零售概念下,庄辰超的便利蜂引发热烈讨论,不温不火的便利店行业似乎迎来风口。我们以7-Eleven日本为考查对象(下文7-Eleven指7-Eleven日本),力图剖析这个连锁便利店巨头的经营之道。

  简化的便利店盈利模型

  

  便利店的单店盈利模型可以简化为“净利润 = 销售额 × 毛利率 – 经营成本”。单店销售额取决于客流量 × 客单价,影响因素是综合的,包括门店选址、商品和服务以及品牌等。在毛利率方面,便利店提供即时便利性商品,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不高,加上以食品为主的商品结构,整体毛利率高于其他业态。规模化采购、开发自有品牌和增加鲜食比重,是提升毛利率的主要手段。

  单店经营成本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店面租金、人员工资、水电气费等相对固定的单店成本,基本取决于门店规模,且与销售额不相关。第二部分是商品损耗、物流费用、广告宣传等,可以通过规模化连锁经营降低边际成本。

  因此,便利店盈利的重点,在于提升单店销售额和毛利率,以降低单店固定成本的比重,并通过规模化连锁经营降低边际成本。

  区域集中开店的品牌效应

  便利店专门满足便利购物需求,服务半径在一公里以内,选址非常重要。除了常规的人口密度、人流量和交通等因素外,7-Eleven坚持区域集中开店策略,并奉之为秘诀。

  这种策略是指,新开门店尽量毗邻已有门店的辐射范围,形成门店在某区域内的高密度分布。比如, 2002年7-Eleven开始进入爱知县,2004年当地新增门店108家,占当年新开门店的15%。

  

  从品牌和选址的角度,集中开店策略有利于提升连锁品牌在区域内的认知度和认可度,从而提升门店客流量;另外,由于区域内适合便利店经营的店址和门店容量是有限的,集中开店可以减少竞争对手开店的机会,星巴克的密集开店也是这个逻辑。

  从经营成本的角度,在一定区域内密集分布的门店,可以充分发挥网络效应和规模效应。门店可以共同使用生产和配送设施,共享广告投放的效果。门店之间距离缩短,也提升了物流路线的配送效率,便于实现多批次、小批量的配送。

  全能便利服务聚集客流

  提升客流量,靠的不单是货架上的商品。密集分布且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已经成为日本人的第二个家。除了能满足便利的购物需求以外,还在于便利店整合了强大的社区服务能力。

  从1987年推出代收电费服务开始至今,7-Eleven推出过50多种便利服务,涵盖了票务代售、费用代缴、ATM、快递和多功能复印等诸多类别,一个便利店可以解决大部分生活服务需求。

  这些增值服务,充分挖掘了便利店作为线下终端和流量入口的作用,吸引了客流,在带动商品销售的同时,还能带来可观的服务收入,拓展盈利渠道。例如,7&I控股旗下的Seven Bank主要为7-Eleven便利店提供ATM服务,2016财年实现净利润216亿日元,净利率为23%。

  自有品牌和鲜食提升毛利

  

  7-Eleven的综合商品毛利率达到32%左右,而国内便利店企业红旗连锁和中百便利店的毛利率水平约为25%-26%。从商品的角度,在于7-Eleven拥有强大的自有品牌和鲜食产品开发能力。

  便利店商品以快消食品和日用品为主,其中食品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具备良好品质且方便食用的便当、面包、三明治、关东煮等鲜食,是吸引消费者进入便利店消费的主要卖点。

  7-Eleven凭借对消费者需求的洞察和整合供应链的能力,开发以鲜食为主的自有品牌产品。7-Eleven总部提供的SKU约为5000种,单个门店售卖的SKU约为2900种,其中自有品牌占比在60%以上,而食品的销售额占比近70%。

  2007年,7-Eleven推出Seven Premium品牌,包括冷藏食品、常温食品、零食饮料和日用品等。到2010年,该品牌累计开发的SKU达到1100种。之后,7-Eleven针对不同品类和客户群,又陆续推出Seven Gold、Seven Select、Seven Lifestyle等子品牌,涵盖高端食品、咖啡和化妆品等。2016财年,Seven Premium产品销售额超过一万亿日元,其中175款产品的年销售额超过10亿日元,是日本最大的便利店自有品牌。

  自有品牌是从产品开发到销售的完整过程,背后是强大的供应链掌控能力。7-Eleven自有品牌采取的是联合开发模式。由于具备强大的销售网络,7-Eleven在供应链中处于强势地位,其研发负责人可以和原材料、设备供应商和制造商等共同组建项目团队,共享技术和信息,共同推进消费者需求调研、口味评估和市场验证等环节。按品类的不同,开发团队分为6个专业部门和下属的30个开发小组。

  在与7-Eleven合作的178家加工厂中,有163家使用专有的原材料和食谱,专门为7-Eleven生产便当、饭团和三明治等产品,这个比例是行业内最高的。

  联合开发模式,发挥了协同效应,保证了7-Eleven对供应链和产品品质的掌控,压低了原材料采购等生产成本,提升了商品毛利,并形成了差异化竞争和品牌效应。

  

  2013至2016财年,Seven Premium销售额的年复合增长率为27%,远超7-Eleven总销售额7%的年复合增长率。随着自有品牌产品销量占比的提升,7-Eleven的整体商品毛利率也在稳步提升。

  相比之下,由于产品开发及供应链整合能力不足,国内便利店的商品结构中,食品尤其是鲜食的占比要低很多(红旗连锁的食品销售额占比约为50%),自有品牌开发也缺乏亮点,造成整体毛利率水平偏低。

  单品管理提升运营效率

  作为7-Eleven日本的创始人,铃木敏文被称为“日本零售之父”,他的零售哲学是指引7-Eleven发展壮大的精神内核,基于顾客立场的单品管理是其中的精髓。

  

  单品管理,是指以单个SKU为单位进行成本和销售业绩管理。便利店营业面积较小,而且保质期短的鲜食占很大比重,一旦备货不合理,容易造成大量损耗,商品缺货也会损失销量和影响客户体验。因此,单品管理的直接目标,是做到商品不缺货和滞销品及时下架,以保证运营效率和顾客满意度,从而提升销售额,降低商品损耗成本。

  为达成这一目标,需要通过信息系统掌握准确全面的单品销售数据,并进行有效分析。店员在收银时,必须通过销售终端录入商品类型、消费时间、顾客性别年龄甚至天气等信息。通过这些数据,分析单品销量及影响因素,经过反复验证,掌握消费者需求变化规律,从而预测单品销量,进行合理备货。

  例如,随着温度变化,不同商品的销量此消彼长,只有通过长期数据积累才能准确把握变化趋势。另外,7-Eleven很重视天气信息,因为快餐、饭团等食品的销量受天气的影响很大。为此,信息系统每天都为门店推送5次天气信息预告,并按照相应参数推荐相关商品的订货量。鲜食的订货需求可以实时共享给供应商,便于安排生产。

  对庞大的门店网络实行单品管理,依靠的是自主开发的信息系统。该系统包含了销售终端、订货系统等不同模块,连接了门店、总部、配送中心和供应商,具备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和数据共享等功能,为门店提供全面的订货信息服务,实现门店的信息化赋能。

  从1978年至今,7-Eleven的信息系统已经进行了六次大的技术革新,不断完善单品管理功能。

  共同配送实现高效敏捷物流

  高效的物流体系是连锁便利店核心经营能力,也是发挥连锁规模效应的关键。便利店的营业面积较小,基本没有库存,商品周转快,需要及时补充,而且食品销售额占70%的比重,对新鲜度要求高。因此,及时高效的物流配送可以提升商品流转速度和备货灵活性,并降低物流成本。

  

  在掌控供应链和集中开店的基础上,7-Eleven在各区域建立了共同配送中心,形成集中化物流体系。供应商把产品配送到区域配送中心,配送中心统一集货后,根据总部信息系统汇总的门店订货需求,对各类产品打包进行集约化配送。

  与传统的供应商配送到门店的物流模式不同,共同配送模式更加符合便利店高频次、小批量的物流需求,可以把各个门店供货需求集中起来统一配送,降低物流成本,缩短配送时间。

  此外,为了最大限度保证产品品质,尤其是食品的新鲜度,7-Eleven对物流配送进行“温度管理”。根据不同产品对温度的要求,把产品分为冷冻、冷藏、暖温和室温四个温度带,进行温度隔离储存和配送。

  为了运输和加工新鲜蔬菜,7-Eleven还于2005年推出全程冷链运输,建立了9个蔬菜处理中心。7-Eleven在日本的150个地区分布了165个不同温度带的联合配送中心,形成强大的配送网络。

  

  7-Eleven的商品配送频率可达到一天三次,整体存货周转天数约为12天。相比之下,国内的便利店连锁企业受限于配送能力和商品结构,整体配送频率更低。以加盟模式的美宜佳便利店为例,其加盟店的平均送货频率约为两天一次。

  借助连锁加盟实现规模效应

  在单店盈利模式成熟的基础上,通过开展连锁经营谋求外延性增长和规模效益,是零售企业的必然选择。相比百货和大型超市等业态,便利店的单店体量和覆盖范围较小,需要更密集的门店网络来占领市场。通过特许经营制度放开个人加盟,是便利店企业的通行做法。

  7-Eleven的门店以加盟店为主,直营店只有500家左右,占比不到3%。2016财年,加盟店实现销售额370亿美元,占总销售额的97 %;贡献分成收入60亿美元,占7-Eleven总营业收入的86%。这部分收入的净利率较高,使7-Eleven的整体净利润率高达20%。通过加盟制度,7-Eleven真正做到了规模和效益的双赢。

  

  7-Eleven总部和加盟店之间,通过合同约定各自职责,是分摊成本、共享毛利的合作关系。加盟店负责人员招聘和管理、商品订货和销售以及日常经营,总部负责商品开发、物流配送、销售设备、信息系统、经营指导、会计服务和广告宣传等。

  加盟模式分为特许加盟(A型)和委托加盟(C型)两种,成本分摊和利润分成机制有所差异。

  目前,7-Eleven的加盟店以委托加盟模式为主,有13000多家。对于一家典型的委托加盟店,按照32%的平均毛利润,其中总部分成18%左右,并承担房租、部分水电气费和商品损耗成本;加盟店分成14%左右,并承担人工、部分水电气费、大部分商品损耗成本和其他杂费。

  按日均销售额65.6万日元的平均水平计算,假设1%的净利率,单店年利润约为240万日元,接近收回初始投入。加上最低收入保障和激励机制,加盟方的利益得到较好的保障。

  加盟模式可以节约新开门店的人力成本和资金投入,加速门店网络扩张,与加盟商共担风险。7-Eleven总部则可以专注发挥自身在品牌、供应链和经营赋能方面的优势,进行门店的标准化复制,发挥规模效应。

  加盟制的难点在于,一方面要保证相对弱势的加盟方的利益,以保证加盟方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做好加盟店的质量和服务管控,维护连锁品牌。这就要求品牌方先通过自营门店积累和验证可靠的运营能力,再通过合理的加盟制度进行能力输出和门店复制。

  

  在共享毛利的加盟制度下,加盟方与总部的利益一致性很强。而且,7-Eleven重视对加盟店进行经营赋能。加盟店主需要经过严格的资质审核和能力培训,主要包括信息系统使用和合理订货的能力,以及贯彻鲜度管理、单品管理、情节明亮和热情服务四大原则。

  总部承担80%的水电费用和15%的损耗成本,是为了让门店保持明亮整洁的经营环境,并保证商品的新鲜度。7-Eleven还有一支2500人的运营现场顾问团队,每个顾问负责七八家加盟店。他们定期访问门店,检查经营情况,并提供专业而全面的门店管理咨询服务,确保7-Eleven的经营理念和管理要求得到执行。

  相比之下,国内品牌连锁便利店的加盟模式较为松散,很少采用按毛利分成的合作方式。以美宜佳便利店为例,加盟方需要初期投入25-30万元,包含特许加盟费、开业服务费和固定投资等,后续经营需要按月缴纳品牌使用费,美宜佳提供采购配送服务。

  在这种模式下,总部的盈利来源是加盟费、品牌使用费和供货差价,与加盟店的盈利情况关系不大。这种模式下,双方的利益一致性不强,总部对于门店的运营掌控和支持力度更弱。

  复制7-Eleven会是个好生意吗

  

  总结7-Eleven的经营情况,它的成功在于精细高效的门店运营能力和有效的规模复制能力。

  在门店运营方面,7-Eleven充分把握便利店的定位和消费者需求,不断打磨产品能力和服务能力,通过自有品牌和鲜食提升毛利,通过信息化提升运营效率。在规模扩张上,借助合理的连锁加盟机制输出运营能力,实现快速的门店复制和密集分布,从而在供应链和品牌上形成规模效应,进一步降低成本。

  从国际经验来看,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时,便利店进入快速成长期,中国的大部分一二线城市早已具备便利店业态发展的经济条件。

  日本的便利店密度约为每3000人一家,而中国只有起步较早的台湾、香港、上海等城市达到这个水平,大部分地区的便利店业态发展较为缓慢,高度分散的夫妻店和小超市仍是主流。伴随着消费升级,便利需求必然会进一步提升。

  这样看来,中国便利店市场潜力巨大,复制一个7-Eleven似乎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7-Eleven的成功是一个几十年的能力打磨和市场培育过程,它在规模效应、经营效率和利润水平等方面几乎做到了便利店业态的极致,目前的增长也主要依靠门店数量的增加。自2004年进入北京以来,7-Eleven发展缓慢,平均每年只开出二十多家新店。

  根据拥有7-Eleven北京25%股权的王府井百货财报,2016年7-Eleven北京营业收入15.71亿元,净利润只有207万元。复制一个7-Eleven,看来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

  传统线下零售业态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在市场快速变化的互联网时代,用7-Eleven的打法来做便利店,似乎过于缓慢,也一眼就能看得到尽头。从盈利模型来看,商品毛利率会伴随竞争而下降,租金和人力成本长期来看是上升的,线下门店的运营效率也存在明显的天花板,因此利润水平缺乏提升的空间。

  关于便利店这门生意,过去的四十年是7-Eleven的时代,未来的几十年,需要探索新的打法。比如,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通过线上引流的方式增加线下门店客流量。利用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新技术,实现无人便利店,进一步提升运营效率。

  作为新零售概念落地的主战场之一,未来的便利店会有哪些新的玩法,值得期待。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文章关键词: 王府井百货7-Eleven
本文转载来自:爱分析ifenxi,不代表赢商网观点,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赢商网,电话:020-37128209;邮箱:news@winshang.com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