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均客流3.7万,美食街如何化身区域“消费符号”?

赢商网 李萌   2017-05-18 10:30
核心提示:永远跟着人流走”是商业发展的一种基本模式,是一种遵循“需求决定供给”的商业智慧。

  现如今许多商业街或商业中心的形成,最核心的需求力量都是“人”。餐饮大举入驻购物中心,证明了市场的需求和选择,但是事实上,综合体餐饮赚钱的并不多,反而特色美食街区的发展很受消费者青睐和市场认可,究竟这里面有哪些运营逻辑?

  赢商网实地走访了中关村食宝街项目,并对光耀东方集团副总、中关村时代广场总经理潘勇进行了专访,听他分享光耀东方集团如何将食宝街打造成为京城“网红”美食街?

  中关村食宝街是由光耀东方集团倾力打造的特色美食街区,也是光耀东方中关村时代广场项目规划中的第一个项目,项目由国际知名规划设计机构担纲规划设计,融合了自然生态、时尚现代等元素。从2016年12月25日试运营至今不到五个月的时间已经发展成为“集合天下美食,吸引八方食客”的京西“消费符号”,不仅辐射中关村区域商务人群和常住人口,大多数消费者都是跨区域慕名前来。

  消费和休闲经济时代,政府对商业项目能否带来持续的消费动能异常关注。食宝街的一炮而红,不仅撬动了海淀区消费市场,也填补了整个区域内假日的消费空白。另外,对于学院及科技氛围浓重的海淀区而言,政府一直力求打造一张能与北京其他区域相媲美的“消费名片”,而食宝街的出现正好解决了政府头疼的问题。

  海淀餐饮协会会长冯福生告诉笔者,食宝街的出现为海淀区餐饮行业带来了新的消费增长点,也引来了全新的客流,这是之前没有预想到的,可以说食宝街的改造是非常成功的。食宝街改变了海淀区以往的美食街低端化的风格,不论从设计还是餐饮品牌上都走上了高端精品路线,但是价位确实针对大众消费水平的。所以说,食宝街推动了整个海淀区餐饮行业的转型升级,也让行业内的人士重新认识了这个区域的价值,为海淀区发展餐饮事业树立了信心。

  据笔者了解,食宝街4月日客流平均数维持在3.7万人左右,其中平日日均客流3.5万人,周末日均客流均超4万。同3月客流相比,各项数值增长率均超20%。在食宝街月销售额超50万的商家比比皆是,月销售超百万的也大有人在。

  在商业项目同质化严重、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光耀东方集团能将食宝街打造成业界备受好评的项目,这里面的商业哲学值得深究。

  以下为赢商网对光耀东方集团副总、中关村时代广场总经理潘勇先生的采访实录:

  赢商网:光耀东方集团做食宝街项目的初衷是什么?项目从萌芽到成熟共经历了几个阶段?

  潘勇:食宝街是中关村时代广场项目的一个组成部分,整个中关村时代广场项目的体量有20几万方,基于很多历史原因,区域面积比较分散,而且现在仍然存在遗留商户,所以没办法同期启动,只能分阶段启动。所以整个中关村时代广场项目的规划是统一的,但实施是分步的。由于不能同期启动,集团就决定拿出最优质的资源给整个项目确立好的开端,作为一个亮点来带动其他区块。

  食宝街项目是2016年6月开始启动,试运营时间是2016年12月25日,从试运营到今天不到半年的时间,目前市场反馈非常不错,客流也在稳步提升,这也坚定了团队做街区的信心。

  赢商网:食宝街的运营离不开高端人才的助力,请您介绍一下食宝街项目的设计、运营、推广等团队都由哪些精英骨干构成。

  潘勇:食宝街项目是集光耀东方集团之力,从集团设计院、策划部,以及其他项目抽调了一些精兵强将组建了食宝街项目组。项目组也由集团领导挂帅,表明了集团对这个项目的重视。项目的设计、运营、策划、工程等部门同事基本都有十年以上的业内工作经验,而且对整个公司的理解也比较透彻,这样项目在操盘过程中就能比较快速的进入状态。

  赢商网:公司对于人才是倾向于自己培养还是从成熟企业挖掘?

  潘勇:公司十几年的来对于人才以自己培养为主,当然也会从外部引入新鲜血液。这主要和企业文化有关,光耀东方作为一家民营企业,与其他体制的企业特点不同。在公司发展的十几年间,在不同城市、商圈“攻城掠地”,运营了许多项目。最初就追随公司那一批人,在不断打磨合作过程中,也形成了企业比较独特的团队文化。所以,目前光耀东方的人员梯队百分之八十都是自我培养的。当然在集团不断收并购的过程中,也会将原有的项目团队成员留下来,慢慢让这些团队融入到光耀东方的文化中。

  赢商网:食宝街项目开业近5个月的时间,在京西地区乃至整个北京已经有了一定名气,请您对整个项目目前发展的情况做个总结。

  潘勇:食宝街从开业至今将近半年的时间,通过这段时间来看,市场是比较认可的,而且在市场的影响力比我们预期的还要大。早期做这个项目是受到质疑的,因为这么大体量集中来做餐饮街区,市场能不能接受,市场供应量会不会过大,这些都是我们考虑的问题。不过就目前情况来看,这个项目做小了,也做晚了。

  食宝街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绩,得益于三点:规模大、位置优、集中度高。食宝街与传统的购物中心餐饮相比,购物中心餐饮的定位是辅助型业态,目的是为了带动客流,最终为了拉动其他业态消费,所以餐饮店铺往往区位并不占优势,基本上都是在负一层或者高楼层。而食宝街占据了中关村核心区位,而且是一层和二层全部做餐饮,最大程度开放区位优势来发展项目。另外就是食宝街美食品类集中,满足各个层级、不同口味消费者的口腹之欲。

  赢商网:您对整个团队未来有怎样的期许?

  潘勇:团队未来一定是挑战更大,虽然食宝街现在运营的还比较成功,但对于整个中关村时代广场项目而言还只是冰山一角。对团队而言,未来对他们的操盘能力,对市场新事物的把控,对创新业态,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们已经走了第一步,未来能不能继续走创新之路,是团队未来一个主要的研究课题。如果这个挑战解决了,对于整个项目的推向市场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赢商网:如今商业项目的社交属性被进一步强化,社交经济在食宝街运营中是怎样体现的?

  潘勇:商业项目讲的就是社群经济,食宝街看起来只是一个餐饮平台,其实我们在早期招商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布局,要将一些能够给消费者提供交流空间的餐饮品牌引入近来。而且场内场景的打造也是首次推翻大多数商业体中“关门做生意”的理念,整个美食街区是敞开式的,为消费者提供一个真正放松心灵的地方。食宝街还会不定期举办一些活动来增加消费者黏性,让食宝街不单单成为一个吃饭的场所,还是消费者互动娱乐的空间。

  赢商网:食宝街项目紧邻中关村商圈,请您阐述一下食宝街对中关村区域有着怎样的价值?项目又为中关村吸引了哪些新的客群?

  潘勇:食宝街从一面世,对中关村区域的影响还是蛮大的。首先,食宝街如此大的体量、优势的地理位置,以及在人文、情怀、场景设计上的用心,都让中关村甚至海淀区的商业为之一亮。其次,食宝街实际上是一个场景化的社交场所,它的出现也刷新了传统意义上的商业理念,让人们认识到,原来美食街还可以这样做,所以说食宝街的出现对这个区域有很大的贡献和价值的。

  食宝街的出现对中关村区域的消费结构和客群结构产生了比较大的作用。中关村区域原本相对比较封闭,以写字楼人群为主,也伴有少量的居住人口。消费结构单一,客群比较稳定。从食宝街开业至今,辐射半径在不断扩大,不仅吸引了海淀其他区域的人群前来消费,甚至北京东区的客群也被吸引至此,消费结构和客群逐渐变得多样化。

  赢商网:在新的消费升级浪潮中,创新已经成为应对市场变化的利器,食宝街是如何不断提高创新能力的?

  潘勇:创新不能没有基础,不能是空中楼阁,现代商业就是要帮消费者节省时间,然后再让消费者把时间消磨出去。食宝街本身就是一个创新项目,它的创新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业态的创新,食宝街本身就是一个大业态的创新;二是品类结构的创新,打造全品类多样化的美食空间;三是室内场景打造的创新,食宝街的创新场景设计方面在整个北京地区而言都是独树一帜的。

  编后语:

  一个优秀的商业项目,如果没有各部门的鼎力合作,没有每个细节的一丝不苟,很难称为令人津津乐道的行业标杆。食宝街项目所呈现的“一砖一瓦”,大到整个“食宝街”的总控,中到每一条街、每一个铺,小到每一片砖、每一个门把手。从设计、验证、取样、加工到成型,每一个步骤都经历了多次的打磨和修正,最终才得以呈现出这一完美作品。对于我们而言,一个成功的项目应该是可以站在当下去展望未来,而食宝街就是站在今天重新定义未来的商业概念。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赢商网原创新闻,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