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棵松商圈陷入商业困局 华熙HI-UP能否突围翻盘?

赢商网 Molly   2017-09-21 13:51
核心提示:商业市场有很多沉浮的故事,北京的五棵松商圈就是其中之一。

  商业市场有很多沉浮的故事,北京的五棵松商圈就是其中之一。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五棵松商圈头顶“奥运余荫”的光环,商圈发展进入快车道。但当奥运的热度逐渐消退后,五棵松商圈的地位也一度下滑,不论是发展速度、人气流量还是投资回报率都落后于其他长安街沿线商圈,近些年更是被望京、朝外等商圈弯道超车。

  2016年底,沉寂已久的五棵松商圈迎来了“新兵”,号称“京西三里屯”的华熙HI-UP悄然落户五棵松商圈,这也是近几年来北京西部惟一新增的大型商业综合体。近日,笔者实地走访华熙HI-UP,探究这个被号称“京西三里屯”的项目,是否真的如三里屯一般人气旺盛?

  华熙HI-UP能否救京西商业困局?

  多年来,京西商业困局难解的问题一直被行业所诟病。其中五棵松商圈位于北京长安街沿线,西邻西四环,南接复兴路,毗邻地铁一号线五棵松站,位置优越,商圈却一直没有拿得出手的项目。唯一被人想起的商业项目就是五棵松蓝色港湾,但该项目经历了数次流转,至今仍然前途未卜,想依靠它撑起商圈的梦想早已破灭。

  2016年底,华熙HI-UP悄然入市,该项目毗邻五棵松体育馆,定位于餐饮、休闲、娱乐型商业中心。项目启动之初,以打破体育馆“孤岛”式布局为目标,完善五棵松体育馆的配套设施,改善周围客流难聚集的现状。

  尽管华熙HI-UP在前期规划时确立了明确的思路,但后期发展中却并没有预想的那么顺利。伴随着五棵松商圈的起起伏伏,华熙HI-UP开业近一年的时间,客流仍然难言理想。

  笔者走访时发现,华熙HI-UP客流稀少,即使是午间时段,大部分餐饮店铺也多为空无一人的状态。笔者当日在北京网红快餐品牌“大董鸭”就餐,该品牌位于北京华贸公寓的首店,午间时段客流爆满,等餐队伍排到门外。但位于华熙HI-UP的“大董鸭”却出现了空无一人的现象。当日笔者就餐的整个过程中,只有一位外卖人员进去取餐,再无其他客人出现。

  无独有偶,“大董鸭”并非唯一一家午餐时段无客人的餐饮店铺,周围多家店铺均出现了相似情况。笔者询问了一名保安人员得知,非演出、赛事时段,华熙HI-UP平日客流非常稀少。该保安还告诉笔者:“一般周五、周六、周日的晚上客流较多,但大部分还是从地铁站到体育馆观看演出的时候,路过华熙HI-UP,真正留下就餐的人并不多”。

  “客流”转化为“客留”是当务之急

  2015年底,华熙HI-UP正式启动。时任华熙集团文化体育板块管理公司——华熙国际文化体育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国今娇曾表示,华熙HI-UP建成后,它的餐饮、酒吧、KTV、咖啡店等餐饮、休闲、娱乐型商业业态,不仅将把来现场观看比赛和演出的人留下来,还会吸引大量的休闲人流到五棵松。

  但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华熙HI-UP开业后,项目客流一直不稳定。尽管有演出、赛事的晚间客流能达到巅峰,有逼近市中心核心商业客流的态势,但是客流多以观看演出和赛事的观众为主,该类人群在这里短暂停留后便前往体育场,人群流动性大,客群稳定性差。

  亚太商业不动产学院院长朱凌波表示,“华熙HI-UP以餐饮业态为主,餐饮是时段型消费业态,一般非用餐时段是客流量较差。同时华熙HI-UP周边办公人群很少,造成午餐时段客流也较为稀少。业态单一造成的客流阻断,会对项目运营产生很大影响,同时影响到项目内餐饮店铺,全周期来看,这些餐饮店铺的营收状况应该也不太理想。”

  某知名连锁餐饮品牌市场负责人告诉笔者,该品牌在华熙HI-UP的店铺销售状况与北京市场其他店铺相比,处于中等水平。据了解,该餐饮品牌一部分店铺位于北京丰台、大兴、顺义等郊区,这些郊区店铺客流无法与市内相比,所以营收也相对排名靠后。

  中商数据副总裁李静雅告诉笔者,华熙HI-UP群落式建筑及下沉广场设计,造成项目的通达性较差,无法像其他商业项目一样抓人眼球。而且项目以体育、文化为主题的项目定位,对于年轻人的吸引力较大,其他年龄层的客群对它的认知度不高。所以整个项目的商业氛围还有待培养,客群的认知及培养是华熙HI-UP的当务之急。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赢商网原创新闻,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