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刘强东盯上680万家“夫妻店” 他们到底看中啥?

i黑马 王巧爱   2017-11-13 10:57

核心提示:阿里和京东盯上680万家“夫妻便利店”,它们正在用挂牌改造便利店的方式,在全国各地插小旗。马云、刘强东到底看中什么呢?

  到线下去,到乡下去,改造“夫妻老婆店”,这是马云和刘强东不约而同的举措。他们的“葫芦”里分别都装了什么“药”?这“药”又会有什么“疗效”?创业家&i黑马带你一探究竟。

  这个双十一,天猫首次开启线上线下大规模联动营销。从北上广深等52个大核心商圈,到3万个村淘服务站,以往只在线上售卖的商品,这一次线上线下都能同时买到。而且,线下店内购买的大件,也将有人一小时送货到家。

  有人说,新零售元年,阿里是在借这次双十一“阅兵”。

  在线上获客成本变高、流量红利渐失的困扰之下,阿里和京东早已开始争夺线下阵地。他们规模最大的动作是一起盯上了还属蛮荒之地的夫妻老婆便利店。

  两大巨头企图通过挂牌改造这些小店,重建一套智能、高效的零售供应体系。这意味着新的流量入口,对供应链的整体控制——商品批发利润之外,按需订购和制造是更遥远也更动人的蓝图。

  更大的价值可能来自各方都不愿意详谈的供应链金融。这是一个无法想象边界的市场,巨头们的资本通过难以数计的“夫妻老婆店”为代表的基层商业组织,在供应链中奔流,激发商业活力的同时带来滚滚利润。

  到线下去

  阿里和京东正在用挂牌改造便利店的方式,在全国各地插小旗。

  宣布改造小店计划一月后,阿里零售通通过招商会拿到了全国17个城市15000家小店的挂牌改造意向书。

  同一时间,他们也在对接分销商,准备盘活以往利用率不高的存储仓。至9月中下旬,零售通已经铺设了20万平方米的仓储体系。

  阿里巴巴副总裁、零售通事业部总经理林小海告诉创业家&i黑马,他们准备织一个“天罗地网”,“每家店能在一两天内拿到最新鲜、最优质的商品”。

  另一家巨头京东,正在贯彻“百万小店”纲领。2017年4月10日,京东集团CEO刘强东宣布了一项集团战略性计划:未来五年,京东将在全国开设超过100万家京东便利店,其中一半在农村。在京东背书下,有人甚至投入上百万元挂牌改造自己的店。京东的地勤小哥遍布全国,从首都到市县镇村,正在一个一个走访对接小店,为“百万小店”添砖加瓦。

  京东新通路事业市场营销部总经理王征告诉创业家&i黑马,目前,每个地勤小哥对接300-400个小店,而这个队伍,正在迅速扩张。

  这是一场渗入毛细血管的跑马圈地,是“新零售”的现实操练之一种。

  2016年10月,“新零售”概念被首次提出,现在,它已成为2017年电商零售行业的主旋律。

  王征说,京东需要传递一个概念就是“整个京东都能卖”,含义之一就是线上线下都能卖,打通线上和线下。

  就在马云的新零售样板盒马鲜生落地生根时,8月,阿里启动了天猫小店挂牌改造计划,称2018财年要在全国落地10000家天猫小店。零售通也要对接“100万”家商店,到2020年占领三分之一的便利店市场。

  不同于京东的“自有模式”,阿里更强调“兼容”,从小店到品牌商、经销商,以往的参与者都在未来的“智能、高效、低成本的智能分销网络”之中。

  这是一场线下零售业数据化的战争。据调查,全国有680多万夫妻老婆便利店。目前,零售通对接的小店有50万家,京东掌柜宝覆盖了30万家,加起来也还只是一个零头。

  改造

  2017年8月1日,杭州西溪路418号的维军超市正式改头换面,挂上了一块带着天猫logo的LED招牌,鲜亮醒目,总能吸引路过者驻足或者转头一瞥。

  这个140平米的综合小超市,最大的改变是增加了天猫专属货架和智能装备。前者优化了商品结构,后者实现了收银、库存数据化。

  老店主的儿子黄安说,改造一个多月后,新增的猫超货架虽然不到10%的SKU,却带来了20%的销售额。他打算继续优化。

  经过改造,小店成为平台的“渠道”,商品和资金流通的种种可能就此展开。

  不过,在线上流量成本越来越高的背景下,阿里和京东首先盯上的是流量入口。

  8月28日,在零售通战略发布会上,林小海指出,零售通除了建立分销渠道外,也将是阿里巴巴新的流量入口:如果一家小店每月有1千个顾客,600万家小店就能带来60亿流量。

  大流量意味着平台将对接更多流量需求者——从传统零售到互联网金融,后者也因此将被纳入平台的数据网络中。

  目前可见的成果是,小店已开始提供收发快递、代购、保险销售等增值服务,收入增加明显。

  “这些小店就像微信平台上的各种公号,运营起来有很多赚钱方式。”猎科新零售研究院联合创始人陈欢告诉创业家&i黑马,小店作为节点可挖掘的价值很宽泛,其核心是把消费者聚拢起来,创新消费体验,体验频次越高,价值也就越大。

  以小店为连接,线下零售的每个环节都来到了智能分销平台上,每个环节的参与者都能从中找到新的价值。

  比如,最末端的便利店主除了卖出更多商品、对接增值服务外,接入智能供应链系统,让他们享受到低库存高周转的经营收益。

  再比如品牌商。在对接智能体系前,品牌商更像是个盲人,它的销售体系和第三方机构的调研数据是两条线。对接后,品牌商可以直接触达消费者,通过终端消费数据实现精准营销和推广,还可以节省与各级省代、市代的博弈成本。

  四川白家陈记是个很好的例子。据其电商主管张琢玉介绍,白家陈记主要做方便面粉丝,17年来一直集中在川渝和东三省售卖,依靠传统的分销渠道,货品通常需要走3至4周才能到店。对接平台后,除了货物抵达快之外,他们终于了解到这17年来一直生产的东西到底卖给了谁。7月数据显示,白家陈记增加了11050家售卖的店,而且原先主动放弃的华东地区,现在能为它们贡献30%的销售额。

  对于上游,平台可以利用数据孵化自有品牌或生产商,做柔性生产及定制化生产,直接切割生产制造价值。这已经不是想象,7-11以及罗森便利店就是靠关东煮、奶昔蛋糕等自有商品带来品牌影响。

  “这是一个存量市场和增量市场的关系,当存量市场完善做到1,后面的可能性也就无穷大了。”现为一家区域性B2B平台总裁的羊永祥认为,阿里、京东在布局的这场收编战,更像是修路,“路一旦通了,所有都通了”。

  更大的野心

  2017年,京东开启金融小站计划,京东金融依托京东全产业链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县城、乡镇、村屯建立便民金融服务渠道,集金融理财、手机充值、便民缴费及取款转账四大业务为一体。

  根据京东的规划,今年要在全国建设2万家金融小站。针对个体店主的贷款业务中,店主不需担保和抵押,以掌柜宝的进货流水为参考标准即可获取一定额度的贷款。

  大连京东便利店店主王庆刚告诉创业家&i黑马,自从2016年9月挂牌以来,他的店已有4.9万元的信用贷款额度。这种方式正在被一些店主接受并使用。

  耐人寻味的是,很多金融小站的站主也是京东便利店的店主。金融小站利用便利店的渠道和体系,及其现金周转较快等特点,面向个人发展信贷和理财业务。

  阿里显然也不会放过这块肥肉。据阿里零售通工作人员介绍,零售通平台也开通了金融服务选项,其中最受欢迎的是赊购服务。店主(会员)每完成一笔订单,就会获得平台制定的信用积分,积分等级不同,赊购的额度也不同。

  阿里零售通工作人员告诉创业家&i黑马,随着深入接触,不少店主选择了赊购业务,最高赊购额度可达10万元,基本能确保有资金压力的小店正常运转。

  以小店为纽带,平台资本将渗透整个供应链:上游可以直接投资品牌商和制造商,中游可以收购分销商和小的B2B平台,而上述针对小店的借贷理财均可在此展开,甚至消费者也不例外。

  事实上,阿里、京东近年来已通过战略入股、收购等手段快速渗透至线下。2015年以来,阿里巴巴相继入股银泰商业、苏宁云商、联华超市、三江购物,京东则战略入股永辉超市。

  据阿里的公开数据显示,自2010年开放小额贷款以来,阿里先后对整个供应链中的参与者提供贷款和融资服务,累计为超过500万小微企业发放了8000多亿元贷款。

  夫妻老婆店,不过是换了名字的旧战场。

  困难不过,逻辑通和可操作还有距离。

  眼下,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资金需求者有了更多的选择。

  陈欢认为,面对这些聚焦的互联网金融企业,京东和阿里作为平台方,未见得有竞争优势。在整个供应链体系中,后者更顺理成章的核心角色是服务,“为一些金融公司做征信信息和资料的提供者,以及品牌背书”。

  事实也证明供应链金融的渗透并非易事。一些下沉到四五六线城市的金融信贷业务逐渐在收回。凡普信CEO刘琦告诉创业家&i黑马,早在2014年,凡普信针对各种个体商户的信贷业务占收入的20%-30%,但时隔两年多以后,凡普信基本放弃了纯信贷业务,目前更倾向于通过汽车抵押来为个体商户提供信贷服务,以此降低风险。不过,在刘琦看来,这些“毛细血管”一定是下一轮竞争的端口。撇开金融不说,就收编便利店而言,这也是一场攻坚战。

  压力首先来自于利益受损最大的部分——分销商。尽管平台号称“兼容”,但供应链压缩是趋势。现在,一些分销商被迫去跟物流公司竞争,也有一些被阿里收揽,以利用他们的物流仓储体系。分销商的价值短期内很难被全部替代。一件商品在到达消费者手中之前,总有必要的停放(流动),分销商知道这些商品最高效的停放(流动)点在哪里。

  其次,两大电商要面对的还有无处不在的分食者。凯度咨询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1月,市场上共有70多家快消B2B平台,这些平台在2016年获得了13亿元投资。竞争者远不止于此,2017年,又有便利蜂等新玩家涌入。

  而且,在阿里京东这两大电商平台进入以前,区域性的连锁便利店已经在线下打得如火如荼了。

  一直在关注便利店领域的春晓资本投资副总裁潘金菊认为,阿里和京东的改造模式,“从逻辑上看,都是通的,就看接下来如何做了”。

  但是她更看好区域性的连锁便利店,“它们具备B2B业务能力,同时也有完善的仓储物流体系,在区域内有自身的品牌效应,相对渗透率也更高,而且,在一定区域内已经形成了物理壁垒。”

  参与者不得不考虑的还有对价格敏感的小店主们。如果一旦不能建立足够的黏性,他们就很容易流失到其它平台,就像买菜的大爷大妈们在支付宝和微信钱包之间切换一样。

  除此之外,物流、配送、仓储以及对接人力、管理、小店主的意愿,推进的速度和节奏等,每一个环节都面临挑战。

  在潘金菊看来,便利店是个十足性感的业态,“它更像一座冰山,你能看到的难点都露在外面,但冰下面还有更多的是你是看不到的。那些概念化的东西,需要你深入到毛孔去挖掘和体会,拼的是魔鬼的细节。”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文章关键词: 马云刘强东便利店
本文转载来自:i黑马 王巧爱,不代表赢商网观点,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赢商网,电话:020-37128209;邮箱:news@winshang.com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