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二代”书店思南书局:坚持做文化关联下的多元业态

第一财经 缪琦   2018-09-11 09:35

核心提示:思南书局探索坚持做文化关联下的多元业态,打造具有地标性质的城市文化公共空间。

  从历史文化的承载地到地标级城市文化客厅,从88岁高龄的老剧场到再次“亮嗓”、修旧如初的上海京剧“四大舞台”之一,位于上海老城区的思南书局和中国大戏院成为了“上海文化”品牌的重要名片。

  9月9日,由中央网信办、上海市委网信办主办的“风从海上来,改革进行时”主题活动上海站正式开启,探访这家书店和这家戏院就是其中的两站。

  思南书局:打造地标级城市文化客厅

  于今年4月23日正式开业的思南书局是名副其实的“富二代”——坐落在上海复兴中路517号一栋独具历史记忆和文化风貌的四层别墅,由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与上海永业集团联手打造,由著名作家孙甘露领衔的专家团队亲自选书,开业之初就以“品质化阅读”引起了广泛关注。

  作为思南书局的运营方代表,上海图书有限公司总经理凌云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当前整个实体书店还处于探索期,还没有一家书店可以拍着胸脯说自己已经找到了成熟的商业模式。而思南书局探索的就是坚持做文化关联下的多元业态,打造具有地标性质的城市文化公共空间。

  “在销售额上,我们希望图书的销售对利润的贡献占比降下来,这不是希望图书的销售下降,而是希望其他业态可以上升。因为图书的毛利比较低,定价权也在出版社这些上游的手中。”凌云表示,除了打造多元业态的商业模式,还要注重与文化的高度关联,“多种业态的组合不能开成杂货铺,还是要做与阅读文化息息相关的事,比如展览、会场和客厅”。与此同时,思南书局还在推动“双规运营”,虽然打造了线下的实体空间,但线上也会同步打造很多平台,比如现在的微信公众号和网站,未来计划成立的用户管理中心,都会对用户活跃度和忠诚度进行管理,从而让线上和线下的用户互相导流。

  思南书局坐落的这栋别墅始建于1926年,曾是爱国将领冯玉祥的故居,著名诗人柳亚子曾在这里寓居治学,承载了上海与近代中国的历史文化缩影。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的重要时刻和上海打响文化品牌的大背景下,思南书局努力延续着这栋建筑的温度和情感。

  总面积500余平米的思南书局,涵盖近7000种“文史哲艺”的精品图书,中外文图书比例为6:4。书局一楼选配近2500种历史、哲学类中英文图书,二楼精选近2000种中外文学图书及品牌杂志,三楼主打中外文艺术类图书,四楼陈列展示珍贵的西文古董书与旧版书。高比例配置的中外文版图书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目前上海实体书店的业态空白,也更好满足了读者多样化的阅读需求。与此同时,三楼和四楼作为高品质活动空间,也会举办多种文化创意展览和一系列阅读文化活动。

  为了尽可能呈现高品质的书籍,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组建了专门的选书专家团队,由著名作家孙甘露领衔,成员兼具专业素养和国际眼光,以确保书局能够长期跟踪、捕捉和遴选当下优质的中外文版图书品种。而国际化是思南书局的另一个特色。目前,思南书局共有3000种外文版精品图书,同时这家实体书店还与英国最著名的学术人文书店品牌之一——伦敦书评书店达成合作,结成姐妹书店关系。

  中国大戏院:88岁老剧场再次“亮嗓”

  今年6月,上海京剧“四大舞台”之一、修缮后的中国大戏院也重新启程。

  这座88岁的老剧场紧邻人民广场和南京路步行街,厉慧良、马连良、梅兰芳、孟小冬、李玉茹、周信芳等众多名家名角都曾在此登台献艺。如今,作为“环人民广场演艺活力区”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修旧如初的中国大戏院再次“亮嗓”,也完成了硬件和软件的同步升级。

  黄浦区是海派文化的发源地。据不完全统计,处于区域最中心位置的环人民广场地区曾经有以中国大戏院、天蟾舞台等四大京剧舞台为引领的剧场戏院34家,西藏、新成等书场41家,大世界、新世界等娱乐游乐场10处,各类剧种、剧团百家争鸣,名角辈出,堪称我国南方最大的“戏码头”。

  随着岁月的变迁和城市的改造,原有的一些剧场已经不复存在或者设备设施老化。在以中国大戏院为代表的一批市区共建、多方联动的项目落地实施中,目前,黄浦区正常运营的剧场和展演空间30个,比“十二五”末增加10个,其中,人民广场周边1.5平方公里的区域内正常运营的剧场及展演空间17个,密度高达11.3个/平方公里,环人民广场地区的演艺文化底蕴被再一次激活,成为全国最高密度剧场群。

  除了硬件,中国大戏院也更加注重展演形式和演出内容的创新。6~9月的“中国大戏院开幕演出季暨国际戏剧邀请展”就邀请了来自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日本及中国等国家的19部精彩剧目,共计50余场,同时,还围绕剧目作品举办了20余场相关衍生活动,包括演后谈、演前导赏、艺术课堂、表演工作坊等高品质文化盛宴。目前,中国大戏院已有3部剧目上演,分别是史依弘室内乐版《霸王别姬》、舞剧《青衣》以及话剧《裁缝》,平均上座率达60%以上。

  就定位而言,中国大戏院致力于优化城市文化空间。“十三五”期间,上海将逐步形成“两轴一廊、双核多点”的城市文化空间发展新格局,完善上海人民广场文化核心功能区正是其中的“一核”。中国大戏院的定位是以综合戏剧演出为主的中型专业剧场,旨在激发历史剧场活力,与周边剧场形成错位竞争。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本文转载来自:第一财经 缪琦,不代表赢商网观点,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赢商网,电话:020-37128209;邮箱:news@winshang.com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