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新生代消费群体的扩大和新中产阶级的逐渐崛起,新的消费观念正逐渐引领商业市场走向一场巨大的变革。
有关数据显示,2018年-2020年,90后、95后、00后消费群体的消费贡献率均在逐年提升,2020年甚至可能达到35%。
新时代的消费主力军们对商业体而言变得不可或缺,因此,为了满足这些“喜新”、“善变”的“新消费者们”层出不穷的新需求,西南商业项目纷纷引入“新”品牌,为“新消费者们”呈现更加新奇的体验。
据赢商网不完全统计,2019年1季度,共计50家品牌在西南片区开设了首店(包括城市首店、西南首店和中国首店)。其中,首店入驻重庆区域的品牌16个、首店入驻四川区域的品牌31个、首店入驻贵州区域的品牌1个、首店入驻云南区域的品牌2个。
在这50个品牌中,全国首店9个、西南首店22个、城市首店19个。西南区域及以上级别的首店占整体的比重超6成。由此可见,品牌首店引进的标准在逐渐提高,呈现出由城市首店上升到西南首店的趋势。
01
“新项目≈新品牌”渐成行业“定律”
知名项目号召力依然不减
数据显示,一季度50家新开首店的品牌中,成都伊藤广场独占10家,位列第一;成都远洋太古里新增9家,位居第二;重庆棕榈MALL新增6家,位列第三。而第四至第八则分别是成都环球中心、重庆解放碑英利大融城、重庆泽科·星泽汇、成都仁恒置地广场。
新开项目、知名项目向来是首进品牌的优先选择。从各品牌进驻的项目来看:
· 于1月25日新开的成都伊藤广场独揽一季度西南片区25%的首店品牌,身具“伊藤现象”这一“偶像包袱”的伊藤首个购物中心既是“新开”又有“名气”,吸引大批新品牌也实属正常;
· 位居第二的成都远洋太古里在成都乃至整个西南市场都有着广泛的知名度,其独特的开放空间,亦非常符合文艺品牌成长;
· 此外,成都环球中心、重庆棕榈MALL、龙湖重庆三大天街、重庆万象城等项目凭借各自在区域内的良好口碑和庞大的品牌资源库,持续且稳定的进行周期性的品牌调整,这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项目的吸引力和区域竞争力。
新品牌的入驻对于整个城市而言,是市场不断完善、进化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出现的行业现象。但对于城市中的各个商业项目而言,却是难能可贵的资源。而在这场“争夺资源”的过程中,越是知名的、实力雄厚的开发商越能够为项目引入更多、更合适的品牌,从而保证项目更稳定且长远的运营下去。
02
零售、餐饮比重高
网红品牌成主流
据赢商网统计,1季度新开的首店中,零售、餐饮业态占比最重,合约占总数的76%。其中,零售、餐饮业态的品牌各19个,儿童业态的品牌为4个,生活配套业态的品牌为3个,休闲娱乐业态和家居业态的品牌各为2个,文创业态的品牌仅1个。
从细分业态来看,零售业态中,受时尚、潮流影响较大的服饰、鞋包、化妆品等泛快消品业态占比较重,“经久耐用”的珠宝、家具、家电等业态的占比反而相对较少。
餐饮业态中,附带休闲属性的饮品、烘焙甜品、音乐餐吧等业态占比近一半,以传统正餐为主的中餐、日料、西餐和新加坡菜占比稍少。
从以上的数据不难看出,新时期的消费者不再只满足于“传统的”业态和消费体验,所以西南各大城市的商业项目在引进品牌时,将更多的重心放在了具有新消费体验、潮流元素的品牌上。回顾一季度,奈雪的礼物、新加坡螃蟹之家、钟书阁、瑞幸咖啡、Pizza Marzano、曾氏财姜撞奶、The Hang黑胶音乐餐吧等网红特色品牌,以及INXX、Burberry Beauty、阿迪达斯MEGA2.0、施华洛世奇、TOM FORD美妆等时尚潮流品牌受到了西南商业项目的青睐。
现下,消费者的消费水平在变,消费观念和需求也在变。未来,商业项目的同质化将随着市场的发展越演越烈,如何引进更个性化、更具特色且更具活力的品牌,将成为西南商业项目能否满足区域消费者需求的重点之一。
结语
近年来,消费者逐渐从“感性消费”转变为“理性消费”,研究消费者的心理和需求变得无比重要。尤其是接下来的2019年,随着高科技电子技术的广泛运用,在没有大数据的支持下,想要掌握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需求无疑将变得更加困难。
对此,行业人士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开发商应加强对新品牌动态的跟踪与了解,定期更新和丰富自身的品牌资源库;
第二,持续的挖掘旗下商业体的卖点,优化业态的搭配和布局;
第三,合理利用赢商大数据等资源对区域内项目和客流进行监控,实时把握消费者的最新需求和其他项目的运营状态,以便及时有效的制定出调整优化策略。
基于2020年主流购物中心的调整数据,我们分析哪些零售业态成为调整重点,哪些品牌发展势头最猛,哪些品牌成为商场的新势力?
加大对时尚品牌首店、旗舰店、创新概念店的品牌方和引进方,以及新品发布活动支持力度,争取全年新增品牌首店800家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