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时便利店因为资金链危机再次等待“接盘”之时,便利店新贵——便利蜂(需求面积:60-150平方米)却迎来了盈利。
早前,有知情人士称,便利蜂早在一年前就已实现北京地区门店的整体盈利,并会在2020年底达成全国整体盈利,而且便利蜂累计募集资金已达15亿美元,投资方包括全球顶级PE、国家主权基金、国际一流大学基金以及超大型互联网公司。
对此,便利蜂相关负责人回复称:“北京地区门店确实已实现盈利,关于募资的消息也属实,资金将全部用于投资中国便利店市场”。但对于融资更多细节,该负责人表示暂不便透露。
诞生就喊出“开出1万家门店”的口号,外加创始人庄辰超是个坚定的“技术信徒”,便利蜂成立伊始的定位就“非常互联网”。
目前便利蜂在全国的20个城市已开出了超过1500家门店,其中北京500多家,天津200多家,华东几城数百家,2020年2月还在深圳开出华南首店。这距离它在北京中关村开出第一批门店还不到三年。相比之下,在中国门店最多的全家便利店,开出2500家门店花了16年时间。
按照行业规律,一家便利店从开业到盈利一般要经过7年的营运周期,但便利蜂却只用三年就在北京地区实现盈利,实属难得。
归结原因可能在于两点,虽然顶着“互联网标签”,但便利蜂是忠实的日系便利店信徒。在日系便利店中,鲜食和自有品牌是主要的盈利来源,也是相比本土便利店最大的优势。
在华北和华东,便利蜂投资了多家鲜食工厂,并在一开始就投资了北京7-ELEVEn鲜食合作工厂呀咪呀咪。今年2月,便利蜂还在天津成功摘得30亩土地使用权,用于建设鲜食供应基地。
自有品牌上,便利蜂在2年时间做到了近200个SKU,去年11月,便利蜂推出自有商品品牌——“蜂质选”。根据官方说法,现在便利蜂的鲜食和自有品牌的营收占比基本与三大日系便利店持平。
其二,坚信系统和算法可以提升行业效率。零售专业人士都清楚,便利店的抗压能力很有限,无论是对客流还是选品都要求极高,在这两点上,便利蜂都坚持用中央化系统去做指导,为此不惜花重金投入到计算能力、数据采集和算法的迭代上。
便利蜂曾做过一个实验,让10个最有经验的7-ELEVEn店长,拿着所有数据工作一周,把一个店铺的商品减少10%的 SKU;结果显示,销量隔日跌了5%。复原让计算机选择,同样减少10%SKU,销量隔日只下降了0.7%。
算法和系统的另一个好处在于指导门店选址,细心的人可以发现,便利蜂的门店选址相比较绝大多数本土便利店的确要优势不少。
某种程度上,技术模型的迭代和门店规模的扩张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开出更多的门店,技术模型才能训练出最精确的算法能力,也能降低便利蜂投入技术的边际成本。反过来,技术模型的成熟又能更加准确的指导开店和选品。
北京门店的盈利至少说明一点,便利蜂的坚持是对的,这会让其在其他区域更坚定和迅速的复制北京的成功经验,从而在2020年底实现整体盈利。
附便利蜂融资历程:
数据来源:天眼查
2018年之前进驻的城市,便利蜂实现了全部盈利。此外,便利蜂还要在2023年完整全国10000家店的拓展。
便利蜂春节消费数据显示,春节7天假期,门店于销售峰值时间段的整体服务人次,同比去年春节增超26%;夜间外卖活跃,新一线城市消费旺盛...
便利蜂数据显示,部分便利蜂门店在2月11日(大年三十)和2月14日(年初三)迎来假期中的日销高峰,其中部分社区门店环比1月同期大幅上涨。
5月19日7-ELEVEn正式落地云南,首家门店将于今年底落户昆明,将根据区域性特点,结合云南地区特色,设计相应联名款商品。
北京电影院即将恢复营业,与以往电影院的“人挨人、排排座”不同,复映初期的电影院需要按隔排隔座售票,观众需要登记姓名、住址等信息。
苏宁菜场在北京上线,覆盖了慈云寺、通州、马家堡等地,共设30家门店作为自提点。在苏宁小店APP上,菜场SKU超过15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