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道”到“路”看北城巨变

————一个道北80后的中年回忆

赢商网西北站   2020-06-08 14:31
核心提示:道北往昔,这里曾是片“江湖”。

  狭窄的小巷子、拥挤的大杂院、上着锁子的自来水龙头,局促低矮的土坯房,略带潮闷霉味的空气在夏日里格外呛人,许多第一次来道北的朋友对这里的印象不怎么好,这里就是我从小长大的地方。多年前,祖辈们因陇海线相聚于此,如今因建强路修建面临征收,对我们而言,这并不是一个坏的局面。

  

  道北往昔,这里曾是片“江湖”

  "道北" 是西安人对火车站以北,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附近这个特定棚户区的称谓,这个“道”就是陇海线,修建铁路的部分工人定居于此,逃荒而来的穷苦人也在这里安家,逐渐的铁路线以北形成了这样一片区域。

  西安人对道北的印象有许多的不同,大杂院、胡辣汤、陕西味儿的河南话,这里是杂居之地,有人称之为畏途,也有人称这里是藏龙卧虎之地。对于年幼的我们,这里更像是一片“江湖”,道北出了很多名人,有企业老板、还有艺术家、豫剧大师、高校教授,他们无一例外地是底层出身,从小家境贫寒,在逆境中长大,这里充满着奇人轶事、令人激动的不守常规的生活,曲折的成长史和许多离经叛道的故事。

  

  面临征收,不舍但更多是期待

  2018年11月23日,自强东路北侧火车站北广场周边棚户区改造项目房屋征收工作全面启动,听到道北征收的消息,有人欢喜也有人忧愁。

  

  在道北生活过的伙伴仍会记得,那家开了66年的群众理发店;屋檐下的棋牌室,老头老太背着手围观打牌;路口西边那家“哑巴陈修鞋铺”;晴天街角的晾衣绳上整齐悬挂的衣服,散发着洗衣粉的清香,还有自行车上泡沫箱子里那老冰棍的酸甜味道。

  

  伴随着征收,许多已经搬离此地的“道北人”纷纷回来,找寻记忆,老住户们也开始担心未来的营生。“哑巴陈修鞋铺”的老板陈青山是道北二代,担心征收后找不到老顾客,建强路上的鲍奶奶在食品厂干了三十多年直到退休,担心平日里聊天的伙伴们再难相聚......但是在年轻一代看来,片区征收带给这里的是生机,更是希望。

  先破后立,道北征收为城市发展让步

  近年来,迎宾路一带全部被开发成高速公路,周围以前的建筑已经拆除,拔地而起的是一栋栋高楼大厦,一派新景。同时在建强路东侧的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气势恢宏,亭台楼阁熠熠生辉,与建强路西侧低矮、破旧的棚户区形成对比,仿佛两个世界,许多住户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除了暖气、燃气、上下水等基础设施建设缺失之外,房屋建成年久、结构简易、布局杂乱、卫生设施不全、安全隐患多,加之毗邻火车站,流动人员众多,这里一度是西安治安最差的地方。近年来许多人在外工作租房,很少还愿意回到这里,但作为家乡,总盼望她能发展得更好,征收是大势所趋,也是时代发展所需,唯有破才能立。

  

  从“道”到“路”,新“道北”未来可期

  作为自强东路北侧火车站北广场周边棚户区改造项目的重要一环,建强路的打通对道北改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项目启动到现在,这段全长2.77公里的路成为大家的牵挂。不少街坊还在网上留言何时能打通建强路,也有人发帖分析建强路打通为何这么难。其实更大的症结还是在征收上,为此大家还自发组织劝说配合征收工作。

  目前近八成的居民都在外地居住,这给?强东路北侧?车站北?场周边棚户区改造项?指挥部的征收人员带来极大的困难,3月初复工之后,他们通过社区、街坊多处打听,找到住户的第二住处,进行政策讲解,鼓励配合征收,建强路红线内征收户仅剩10%。据悉,道北拆迁后将建成配套西安站改项目的新型现代化国际社区,极大改善周边群众的居住环境,提升大明宫遗址区城市形象,“道北”凤凰涅槃指日可待。

  

  道北人因一条铁路而聚,在这里生活70多年,追随着时代发展的步伐,在这样一个社会飞速进步的背景下,又因为一条“路”搬迁。虽然在聚与散之间,有许多的不舍,但我们始终坚信,道北的征收是给城市发展让步,这并不是件需要悲伤的事情,建强路的打通,会像70多年前陇海线打通那样,带来另一个繁华、现代、未来更加可期的新“道北”。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文章关键词: 道北大明宫
赢商网原创新闻,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