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韩宜珈
10月18日,据市场消息,戴德梁行同意在共享办公室营运商WeWork成功上市后,对WeWork投资1.5亿美元。
两间公司在8月9日公布达成合作伙伴协议,当时提及可能涉及投资,但未有具体协议。戴德梁行发言人回应称,双方合作进度良好,但未有回应投资事宜。
WeWork表示,与戴德梁行的合作将有助提升集团长远价值。Wework一直预期,在10月底完成与特别收购目的企业(SPAC)合并上市的安排,有关交易价值为90亿美元。
这一消息承接今年3月WeWork将与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BowX Acquisition Corp进行合作,通过SPAC的方式再次尝试上市的消息。
WeWork2019年8月首次递交IPO,当时狂飙不止的470亿美元市场估值,到如今仅有90亿美元交易价值,在一条不断自我敲碎再组装的路上,WeWork朝着上市目标又艰难地迈出了一步。
IPO之路
2019年,似乎是共享办公领域发展的元年。接连不断的融资和扩张,让WeWork为主的共享办公企业乘上了资本的快车道。然而曾经办公楼市场最为当红的“新势力”,如今除了优客工场之外,迟迟未有更多公司实现成功上市。
作为共享办公行业的领头羊,WeWork从2019年8月14日,就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了长达350页的IPO招股书,然而公司经营不佳的盈利模式和过于高涨的估值让这一炙手可热的共享办公“第一股”未能成功通过,9月17日,WeWork母公司The We Company就推迟了上市进程,公司估值也由当年1月初获得私募资金时的470亿美元,大幅滑落至200-300亿美元。
WeWork在IPO道路上的跌宕命运,也自那时开启了。
当时的招股书数据显示,2016年-2018年WeWork的营业收入分别为4.36亿美元、8.86亿美元和18.21亿美元,每年同比增长100%以上;然而从净利润来看,2016-2018年WeWork净利润分别为-4.30亿美元、-9.33亿美元和-19.27亿美元;2019年上半年净亏损9.04亿美元,亏损金额同比增加了25%左右。
规模扩张带来的经营不善始终是阻挠着WeWork上市的最大问题。那时亚当·诺依曼带领的WeWork,凭借着软银集团的资金支持,一直秉持着扩张大于营收的互联网规模路线。对那时的WeWork来说,庞大的用户数据,远比实体办公场所的经营效益来得重要得多,为了支撑运营成本,除了不停地寻求上市进行股权融资之外,还有不少的债券融资。
彻底的互联网思维也让WeWork始终保持着高居不下的亏损,想要支撑WeWork在资本市场的高估值,公司必须维持显著的业务高增长,如此的循环往复,横亘在WeWork心头的营收问题似乎更加骑虎难下。
此前WeWork大中华区战略拓展董事总经理魏杰在接受观点地产新媒体采访时也解释过,WeWork实际上是用运营的现金流在支撑发展速度。
紧跟而来的新冠疫情,也让依赖线下场所的共享办公室业务遭受重创 。2021年8月16日, WeWork公布2021年第二季度财报,数据显示,WeWork的亏损增至8.88亿美元。
财务数据显示,该公司二季度收入5.93亿美元,较第一季度微跌1%;而亏损从2020年同期的8.63亿美元增至8.88亿美元。WeWork称,这是由于受到Delta变种新冠病毒扩散的影响,令公司至今年上半年业务营运受到打击。截至二季度末,WeWork的会员人数降至51.7万名,2020年同期为61.2万名。截至2020年底,WeWork的全球整体出租率由疫情之前的72%下降至47%。
不仅如此,创始人亚当·诺依曼与软银的解约协议、公司高管的高昂年薪、公司收购的巨大折损都不断地消耗着这家风头正盛的公司,负重前行的WeWork急需找回自己在资本市场的信任与存在感。
对此,WeWork现任首席执行官桑德普·马特拉尼曾公开表示,WeWork预计到2022年底出租率将迅速回升至90%,WeWork还预计公司的营收将从2020年的32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的70亿美元。
无论是对WeWork还是其背后的软银来说,此次与BowX以合并的方式上市,无疑是WeWork收拾好心情,想要迈入新阶段的重要注脚。
虽然在硅谷有着一句经典名言: “It's OK to fail”,但WeWork发展过程中经历的一系列挣扎与拉扯,已经承担不起再一次失败的结局。
SPAC重启脚步
BowX与WeWork的此次合作,可以说是两相契合。
观点新媒体了解到,WeWork与BowX Acquisition的合作早在上任CEO诺依曼在任时就已经进行接触,对BowX 一个特殊目的并购公司来说,必须要在有限期限内寻找到一个具备发展前景的公司进行并购--从去年8月融资4.2亿美元后,BowX Acquisition就一直在寻找收购目标;而对WeWork来说,SPAC似乎也是冲击上市的最后砝码。
对WeWork背后的软银来说, WeWork与BowX Acquisition的合并在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长久投资的资金落差。
变更CEO,员工进行大幅度裁员,变卖出售众多非核心业务,减少了早期发展的成本建设支出,减少了投资款项,重新评估现有的房产,WeWork在软银的敦促下经历了一次革风易俗和洗心革面。
据WeWork的数据显示,其企业会员的比例从2020年的43%增长到今年的54%,增长的B端会员的收益利润也会更加丰厚。
伴随着新任首席执行官桑迪普·马特拉尼的“成本意识思维”,WeWork也下定决心,专注于核心的办公空间共享业务,培养高质量的用户和员工体验,改善与房东和经纪人的关系,以明智和有利可图的方式在地理上继续扩张,以及增加共享办公空间的货币化方式。通过推出“企业解决方案”提供给企业并收取订阅费用、增加办公室内广告等多元有效的业务模式实现创收。
而在此次通过SPAC合作,合并BowX之后还将为WeWork带来13亿美元的现金,能够有效缓解WeWork当前22亿美元净债务压力。
WeWork的此次上市努力,无论对特殊目的并购公司BowX或WeWork背后软银来说,都是寄以厚望的最后冲刺。或许经历了“整骨运动”的WeWork,能够在稳健经营的风格转变下,踏实走出自救之路的下一步。
传戴德梁行同意在共享办公室营运商WeWork成功上市后,对后者投资1.5亿美元。WeWork表示,预期10月底完成在美上市,有关交易价值90亿美元。
“轻资产、重赋能”的模式将是未来联办企业的新趋势,曾经的“老大哥”WeWork或许可以回过头来向后来者们取经。
8月16日,共享办公室营运商WeWork公布,截至6月底止第二季,收入按季跌近1%至5.93亿美元,亏损增至8.88亿美元,去年同期为8.63亿美元。
由于WeWork上市失败,《福布斯》估计诺伊曼财富缩至6亿美元左右,6个月前,《福布斯》将其列为全世界最富有的人之一,拥有约41亿美元资产。
近日,WeWork在纽约发表声明称,预计将在今年年底前完成IPO。此前有媒体报道称,WeWork想获得60亿美元信贷融资,需在12月31日前进行首IPO。
WeWork目标估值下调至200-300亿美元,远低于年初估值470亿美元。另悉,WeWork将于近期上市,最早于下周将启动路演,计划募资35亿美元。
宠物医疗连锁品牌“萌兽医馆”获数亿元B2轮融资,该品牌成立于2018年,旗下超40家宠物医院、4家转诊中心均为自营,到年底门店将达到80家。
YIN隐目前开出3家线下店,分别位于王府中环、上海前滩太古里以及上海恒隆港汇中心,明年目标2-4家店,预计未来1-2年内总共开10-20家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