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吕品
编辑:曹玮钰
小黄鸭终于叩开了港交所大门。
1月17日,小黄鸭(B.Duck(需求面积:60-100平方米))母公司德盈控股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上市当天,德盈控股开盘2.6港元/股,一度上涨超30%,截至发稿,德盈控股的总市值超27亿港元。
值得注意的是,这条IPO之路,德盈控股走的异常艰难。
早在2019年3月,德盈控股就申请了港交所GEM上市,后又撤回申请;2021年5月,德盈控股转战港交所主板IPO,6个月申请失效后,仅过一天,德盈控股就再次向港交所发起冲击。
如此急于上市,或与一份即将到期的对赌协议相关。
据招股书显示,2021年4月德盈控股引入Wisdom Thinker及万通后,于同年7月签了一份类似对赌协议的补充协议。这份协议中设置了上市最后期限,根据约定,Wisdom Thinker和万通要求德盈控股需于2022年4月14日前上市,否则须按每年8%总回报率进行股份回购。
德盈控股终于赶在最后一刻成功上车。
一只鸭子开启的中国品牌梦
B.Duck小黄鸭于2005年由德盈控股创始人、香港设计师许夏林原创。但这个故事还要从30年前的一群鸭子说起。
1992年,一艘装载着近3万只橡皮小黄鸭的货轮开往美国华盛顿州,在太平洋海面遭遇强风暴,集装箱破损,散落了无数小黄鸭。这只“鸭子舰队”意外地开始了全球漂流。
鸭子舰队历经15年,漂流3.5万公里,在多国海岸留下过踪迹,最终于2007年抵达英国海岸,结束了这趟旅程。一时间,小黄鸭作为勇敢的代名词在全球各地圈了一波粉丝,成为家喻户晓的“网红”。
2005年,香港设计师许夏林在欧洲游学,他在“鸭子舰队”事件发现:在小黄鸭整个生产环节中,中国只能赚取几毛钱的加工费,而欧洲却能赚取几十倍的高额差价,于是他便萌生了一个想法:创作一个属于中国人的小鸭子形象。
同年,恰逢许夏林的儿子Thomas出生,许夏林想为儿子设计一款浴盆玩具,受到“鸭子舰队”启发,许夏林结合自己尖尖向上竖立的发型,设计出了一个拟人化的卡通小黄鸭,奠定了B.Duck的品牌雏形。
许夏林创作了一系列以浴室为主题的产品,首款浴室防水小黄鸭收音机一经推出就在全球广受欢迎,正式命名为“Bathing Duck”,B.Duck品牌自此成立。
B.Duck作为独立品牌的征程自此开始,许夏林也开启了自己的中国品牌梦。许夏林先开设了第一家自资玩具工厂,利用B.Duck开展特色商品零售业务。2010年,德盈控股正式开展授权业务,并从2011年起授权第三方使用B.Duck角色作为消费型商品以及推广用途。
B.Duck开始成为德盈控股的“顶梁柱”业务。
2012到2014年,B.Duck的角色授权业务逐渐扩大至南韩、马来西亚、泰国等地,国际化初显;同时德盈控股还在此期间推出服装系列,在香港、北京、上海、深圳开设服装店。
2015年,德盈控股在天猫开设首间线上旗舰店,开启了电子商务业务,此后又进一步扩展至例如京东、唯品会及HKTVmall等其他电子商务平台。
2017年至今,德盈控股为丰富角色不断推出新IP,从最初的Buffy、B.Duck Baby到2018年女星周冬雨合作推出联名IP“DONG Duck”。截止目前,德盈控股已拥有26个原创角色,并预计将于2023年推出新角色,例如Buffy朋友:Cream、Mocha等。
图源:德盈控股 招股书
德盈控股的目标受众集中在15至34岁,为了迎合年轻群体,小黄鸭也制造出不少“出圈”内容,扩大了其品牌影响力。先是与喜茶联名,在圣诞节当天推出“B.Duck×喜茶”限量联名杯、手机壳、联名卡等产品;后又与故宫联名推出“宫里有只小‘皇’鸭”IP;还与年轻人最爱的游戏和平精英联名;最近一次出圈更是因中国体坛首位00后奥运双金得主杨倩戴了小黄鸭发卡而导致同款断货。
小黄鸭坐镇,国内第二角色知识产权公司
B.Duck讨喜的设计俘获了一大帮粉丝,也让德盈控股的业绩可观。
招股书显示,德盈控股在2018到2021年H1间的营收分别为2.01亿港元、2.43亿港元、2.34亿港元和1.24亿港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1397.4万港元、3285.6万港元、5983.6万港元和2560.6万港元。
此前,德盈曾在与投资人签订的补充附加协议中承诺,2021年2022年最低利润为7500万港元和8500港元,目前来看仍有一段距离。
具体来看,德盈控股营收主要由角色授权业务和电子商务及其他业务两个板块构成。其中,电子商务一直都在支撑营收大头。报告期内,该业务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37亿港元、1.61亿港元、1.35亿港元,6480.1万港元,占比持续在6成左右。
数据显示,中国的知识产权产品电子商务市场,预计2025年将达到650亿港元规模,其中,德盈控股高相关度的角色知识产权授权商品电子商务市场预计将在2025年达到318亿港元规模。
对比目前德盈的情况,天花板还很高,发展空间巨大。
不过,作为第二增长曲线的角色授权业务也不甘示弱,近年来德盈控股的角色授权业务占比正在逐年提升。
在许夏林看来,角色授权是B.Duck的宝贵财富,市场天花板也高。
招股书显示,在角色授权这个市场上,到2021年至2025年,中国内地及香港角色知识产权授权商品的零售额预计将按约7.6%的复合年增长率快速增长,预计2025年中国内地的零售额将达约598亿港元。
面对这个百亿市场,德盈控股也在持续发力。2018年-2020年,德盈控股的角色授权业务分别贡献营收6382.7万港元、8163.0万港元、9803.9万港元,占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1.8%、33.6%、42%。2021年上半年,角色授权业务营收占比近5成,与电商业务几乎平分秋色。
值得一提的是,德盈控股仅靠B.Duck家族一个IP,就位列角色知识产权公司排行第二。国内第一大角色知识产权公司奥飞娱乐,则拥有“喜羊羊与灰太狼”、“超级飞侠”、“巴啦啦小魔仙”等多个IP。
但同样,德盈控股也尚未创造出第二个出圈IP,老牌IP“B.Duck”仍为主要营收支柱。2018年-2020年,“B.Duck”分别实现收入5389.2万港元、6155.5万港元、7503.5万港元,分别占到同期角色授权业务收入的84.4%、75.4%、76.5%。
此外,尽管德盈控股从2012年就进行海外IP授权布局,但时至今日,中国仍然是德盈控股的主战场。2021年上半年,中国市场贡献了99.3%的营收,海外市场营收占比逐年减少。
争做“中国版迪士尼”?
IP生意正吸引越来越多的玩家涌入。比如同样在港上市的泡泡玛特,如今市值已超600亿港元。
二者商业模式不同,德盈控股更像泡泡玛特的上游。泡泡玛特通过盲盒形式将IP变现,不仅拥有自有IP,也会购买IP来补充种类。德盈控股则主要为第三方提供自有IP授权。
但二者在多项业务有所重叠,比如电商业务、IP授权等等。此外,两者似乎都想要打造“中国版迪士尼”。
早在2020年,德盈控股就与亚洲一线主题乐园运营方华侨城合作打造了主题乐园,同时还计划在上海开设旗舰店。泡泡玛特则在去年8月注册成立了泡泡玛特乐园管理有限公司,为开发主题乐园做好充足准备,此前还与北京朝阳公园达成合作协议,计划打造潮流文化乐园。
但对于德盈控股而言,“中国版迪士尼”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对于国产IP来说,德盈控股在角色知识产权称得上“鼻祖”,17岁的小黄鸭已经是个“老”品牌,但和94岁的米老鼠、48岁的Hello Kitty、37岁的马里奥等国际知名IP相比,小黄鸭还很年轻。
另外,不同于泡泡玛特扎堆的明星资本,德盈控股背后少有风险资本的身影。
招股书显示,IPO前,创始人许夏林持股84.46%;王氏国际持股9.37%;恒基地产董事长李家杰通过Wisdom Thinker持股2.66%;万通持股1.34%。
上市之前,德盈控股有多名股东退出。公开信息显示,王氏国际、富豪酒店于2017年参与了对德盈控股的投资,其中富豪酒店则在2020年退出了对其的投资。同样退出的,还包括于2013年投资德盈控股的OJ VC集团,退出时间为2021年1月。
值得注意的是德盈控股还计划将募资约9.2%的所得款项净额用于偿还公司现有债务,以改善集团的资产负债比率。
小黄鸭(BDUCK)母公司德盈控股11月5日在港交所第二次提交招股说明书,12月29日成功通过港交所聆讯。
不少业内人士表示,由于它依然没有找到自己的发展路径,没有证明IP复制能力,发展模式也还不清晰,因此并不太看好小黄鸭的未来。
作为行业内首个上市的公司,泡泡玛特如今股价腰斩,眼下尝试孵化新的IP、推出子品牌“葩趣”、打造线下乐园,渴望有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