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商网获悉,为助力广州市加快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深化建设全国示范步行街,推动北京路步行街业态合理布局和消费升级,广州市商务局于2020年印发《市级北京路步行街业态提升扶持资金管理规定》。
《管理规定》提到,在2021年-2023年间,连续3年对符合要求的北京路步行街新入驻商户予以扶持奖励。
据了解,广州北京路步行街业态总体定位为商旅文深度融合街区,鼓励发展中高端零售、特色餐饮和主题休闲娱乐业态,大力引进高品质国际品牌和本土品牌,开设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艺、文化创意、智慧科技等特色品牌店、体验店,改造提升店铺形象,开展新理念、新技术、新设计改造提升,促进北京路业态升级。
引导优质商业品牌入驻 最高奖励200万元
《管理规定》主要对在北京路步行街新开设国际品牌店、本土品牌店和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艺、文化创意、智慧科技等特色品牌店、体验店予以入驻奖励扶持,最高奖励金额可达200万元。
具体支持标准如下:
(一)对新入驻的具有引领性、示范性的国际品牌店项目,经认定,每年择优选择不超过10家,一次性给予最高120万元奖励。对特别重大的项目,经区委、区政府审定后,可采取“一事一议”给予最高200万元入驻奖励。
(二)对新入驻的具有引领性、示范性的本土品牌店项目,经认定,每年择优选择不超过10家,一次性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对特别重大的项目,经区委、区政府审定后,可采取“一事一议”给予最高150万元入驻奖励。
(三)对新入驻的具有创新性、引领性、示范性的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艺、文化创意、智慧科技等特色品牌店、体验店项目,经认定,每年择优选择不超过20家,一次性给予最高20万元入驻奖励。
据悉,2022年度北京路步行街业态提升扶持的覆盖范围将进一步扩大,从2021年仅支持步行街1.1公里的沿街店铺,扩大到以北京路主街为核心轴,辐射周边0.43平方公里以上范围,这一区域与北京路创建全国示范步行街的区域相重合,同时也配合北京路步行街正在推进的南拓工作,对北京路主街扶持范围延伸至天字码头;此外每年可支持三类品牌店铺的上限数量增加了1倍。
重点引进品牌成效显著 2021年全年步行街客流量8214万人次
经过政策引导,北京路步行街消费市场在疫情期间强势回暖,2021年度新引进扶持华为授权体验旗舰店、黑洞旗舰店、KKV网红旗舰店等9个项目,步行街品牌更加集聚,商业消费更加繁荣,街区人气更加兴旺。
至今,北京路步行街已集聚各类商业品牌超过1100家,其中国际知名品牌约160家,国内知名品牌约590家。
2021年,全年北京路步行街累计客流量8214万人次、同比增长10.6%,累计营业额137.8亿元、同比增长23.3%,创造历史峰值;获评全国示范步行街、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北京路步行街商旅文深度融合发展,街区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 华为授权体验店PLUS
位于新大新首层,是广州区域首家规模最大的华为授权体验店PLUS,通过多渠道线上传播和多形式线下活动引流,全年进店人流36万次,门店提供的5G产品解决方案、智能家居、智能驾驶,能加快行业家庭推广和应用。
· 广百百货北京路店(国际化妆品品牌项目)
结合北京路步行街创建全国示范步行街工作,2020年6月起,广百百货北京路店对首层进行升级调整,引进新国际品牌进驻、原有品牌以新形象亮相,助力门店适应新消费需求,释放“广百”品牌新活力。升级后广百北京路店化妆品类新引进国际品牌YSL圣罗兰、ARMANI阿玛尼、LAMER海蓝之谜、HR赫莲娜、Jurlique茱莉蔻及本土品牌毛戈平等。2021年广百百货北京路店化妆护肤品类销售较2020年同比增长21%。
· HAYDON黑洞
HAYDON黑洞是一家定位为全球高端美妆零售的品牌店,汇聚欧美大牌、欧美专业彩妆、国货精品、小众生活方式等350+品牌,超5000+SKU,实现自由的一站式深度美妆购物体验。作为一家主打“线下消费”的潮流零售代表,自2021年1月22日入驻北京路以来,实现了快速发展。开业运营以来,累计接待客量82万余人次,日均客流2253人次。
· KKV
KKV 北京路主力店位于西湖路,项目以独栋旗舰店的方式呈现,为北京路商圈打造一道道明黄色城市地标,为Z 世代们走入线下,提供了集拍照、购物、社交于一体的潮流新物种。同时,KKV的产品品类也根据市场热度、价格价值等不断更新换代,让KKV始终保持竞争力领先于市场。
信息来源:广州市商务局市场处、广州商务
步行街集聚1057个品牌,全年营业额117亿元、商圈交易额超1500亿元,年均坪效2万元,客单价达880元,提袋率8.93%
商务部部长王文涛7月19日宣布,经国务院批准,在上海市、北京市、广州市、天津市、重庆市,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
天德广场如何跳脱“写字楼配套商业”的传统模式,成为广州年轻潮人“夜蒲”首选的活力社交场,且在短短一年内成为行业“话题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