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Zoff 编辑/ Lan
如今,社群已经不是“做不做”的事情,而是一个“怎么做”的问题。
因为做媒体和招商的工作,平时没少接触各式各样的品牌方。最近,越来越能感受到几家欢喜几家愁:有的品牌已经默默消失退场、有的品牌迷茫,业务乏力、不知道该往何处去;而有的品牌却开始乘风破浪,拓店快闪做活动三连击,好不热闹,每次见到老板or主理人,都是一副忙不过来的状态,但看起来不会特别累。
是啊,能挣钱就不嫌累,越干越有劲。
生意好坏,永远是商业最直接的诉求。不知道是不是滤镜叠太多,每次经过这些做的不错的店时,你常常能感受到一种气氛:不只是简单的人多,而是大家可以随意的里面坐着聊天,相互没什么距离感,状态都很放松很开心;并且大概率老板也坐在里面,看起来像客人一样,但显然更忙一点。
这是玄学吗?曾经我们很想从空间的角度来拆解其中逻辑,比如那些能创造“松弛感”的空间要素,使用各种木制竹制、自然系的材料、舒服的座椅、“略乱一些,自然而然”的货品陈列,抑或是统一风格,街边门前的绿植树木...尽可能想让这种氛围可量化,可参考。
但事实是,随着线下场景越来越卷,伴随着“参考、复制和山寨”,各种能招来人气的打卡以及松弛感设计也在肉眼可见的变多,但生意可并不是都会很好,常常抄了个壳子抄不到灵魂。
同样,在社交媒体上卷内容,做流量似乎也到了一个瓶颈,用力过猛容易显得“表演”,刻意去做又容易高度雷同,让人感觉不真实,被更年轻,从内容时代成长的消费者一眼就能看穿,反而还起到反效果。
而如果继续卷产品服务卷供应链,也请问,大家还有多少的空间可以卷下去?上海的咖啡水准近乎世界领先,但这并没有让大家的生意也领先,拼口味拼风格也似乎是个不归路。
不得不说,凡是能砸钱解决的地方,能靠“堆料堆人”去卷的空间,总有人比你更狠更快更野蛮,如同军备竞赛一般相互消耗;这其实对市场良性发展并没什么好处,而且,似乎没有永远的胜者。
对此,相信每个做品牌的人都会有感触。
成都 FAMILIAR COFFEE 玉林店
这个时候,社群似乎就成了不得不走的一条路,虽然显得慢了点,但却有意义。
这个道理很好理解,传统意义上,大家来消费、获得产品和服务的满足,几乎所有的商业都在提供;再其次,享受了这个空间气氛,获得情绪价值,这又是一层,虽然也只是单向的品牌向顾客输出。
而到了社群这一层,事情就发生了转变。消费者和服务者的边界开始模糊,似乎消费本身乐趣已经到了一个极限,大家都希望得到更多的体验价值:把这家店,这个空间,当作自己生活和分享的一部分,大家甚至可以站在一个立场上,共同的去服务新的客人,去创造更有意思的产品,去一起做活动,并且从中感受到“创造”的乐趣,让内容、产品和服务自我循环起来,产生交互。
这时这家店的Buff就加满了。跳海是这个逻辑,跳海的打酒师甚至可以让正式的员工去休假,各种的内容活动,绝大多数也是由用户发起的;而那些藏在各种小街道,在并不明朗的经济环境里那些生意依然很好的小店是这个逻辑,强烈的社群气氛,在带给客人治愈和关怀的同时,是可以让品牌“叫好又叫座”的。
那么,社群到底该怎么做?
在这届麓湖举办的CCC成都社群大会中,一些更真诚更有趣的,商业品牌社群观点,发生在这场《跳海酒馆 & 怪兽部落:社群玩法与品牌打法》的议题会上。
明显麓客学社这里更具“社群感”。不大的空间里,大家围坐在一块,少一些台面上的话,从自己的实操中聊了许多有意思的心得、干货,在这里也总结出来分享给大家。
跳海酒馆随易:
遇事不决,UGC化
“论进店多长时间或者来了几次,可以快速感受这个场域是和他有关系,他在这里首先是非常舒适,他是比环境到这个空间各种各样的互动、共建,不说共建这个词,搬掉这个词,参与也好,涂涂画画也好,跟任何人开始或者随时结束一段对话也好...这些点滴是跳海想在店铺的维度给用户的一种感受。”
“哪怕今天晚上做小小的一个活动,只来三个人,两个人,只要来了就有效,因为时间站在你这边,因为你真正触达这几个用户,就被跳海黑洞抓住了,而不是铁打的店流水的客人,来了什么也不带来,留下点钱就走了,这是很重要的。”
“用户随时随地进到跳海任何店铺,是不是能够快速看到想象的东西,就能感觉到这个店人气,哪怕用用户话说这个店有点人味,就是这么简单。”
“社群之间提供价值,我总结了三点,一是人与人之间真实连接。二是难以取代群体认同感。三是好奇心满足和一些探索欲。”
“大家不要过高预期短期的收益,不要过低预期长期收益,我自己也经常犯这样的错误,或者说不要急功近利,或者着急什么的。”
——随易 跳海酒馆
作为跳海的一直以来行业追捧者,这些都是我记录在议题分享会的小笔记,这些话里你能找到一个跳海“社群感”的起源。
酒馆酒吧、这是个红海不能再红海的业态,但跳海酒馆却硬生生的逆流而上,疫情间开了十几家店,虽然这在一种“新消费品牌”开店的记录里不算什么,但是每一家都能在半年内回本盈利,并且都能开的像“本地老店”,这不得不说是值得关注的。
除了跳海众人皆知的“打酒师文化”和“招聘会”,随易讲到的两个小故事特别有趣。一个是关乎酒店最重要的吧台区域,传统意义上,这里都是品牌主导,然而再跳海,吧台的许多装饰和小物件,其实都来自客人,他们带来能打动自己的好东西摆在这,同样也很容易打动他人。
而另外一件事儿,就是他们自己在北京跳海老店举办过一场钢琴音乐会,但不是找好人,选好曲,大家在上面听,而是邀请所有弹过这个琴的人过来表演,弹自己最喜欢的,于是这就变成了一次即兴且充满共情的音乐会,所有人都高兴疯了。
所以你能看出来,什么叫做“遇事不决UGC”。好玩的活动内容气氛,所谓社群感没那么复杂,如果不知道怎么搞,只需要“开源,去中心,共同参与”,设置一种方式,让所有人能自由的在这里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然后真心换真心,让这里成为所有人都发自内心热爱的地方。
怪兽部落砍二爷:
重要的是它是否可重复
“建立信任靠什么建立?靠活动?我觉得不能完全建立信任。在怪兽部落有很多内容活动,在我们层面,什么是好的活动和内容,不是做得多funny,也不是他做的多么创新,很重要的是它是否可重复。”
“如果你总是追着风口了利益,那么世界是无常,在变化,内心也在变化,你就安定不下来。最重要的心得是你本身要热爱,因为不热爱很难坚持下去。”
“之前有吸引力定律,有人说太违心什么的,我还是坚定这件事情,你向宇宙发出信号,你足够坚定必有回响,当然回响不一定是及时,可能跨越一个周期。”
——砍二爷怪兽部落
所有做社群都面临商业化和变现的难题,而怪兽部落,是一个去中心化和拿到成果的社群,连接C端用户,赚B端的钱,这样的组织,一开始却完全没有商业化的初心。
通过阅读、运动、冥想三大主题,怪兽部落聚集“人”,即便团队成员都不在,部落依然可以运营——基于和打酒师类似角色的NPC。他们的社群活动一周可以达到50场,运营团队只有5个人。
而砍二爷,也从杭州创业做互联网公司、到创业失败回到重庆,经历了“玩物丧志”的阶段,去印度学习冥想,回来之后开始发展社群,没曾想竟然被会员追着被动变现了。
而怪兽部落的初心和名称起源,则是修炼身心,修炼自己,将来面对命题时你能打败你的BOSS。正如他聊到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两极之间波动,在效率达到一个极致的阶段,高效互联网时代把这个强信任的邻里圈层完全冲散掉了,这时候反而需要回归人本身,不再以效率为先,这是社群生长的基础,即人与人的连接。
未来从一个效率走向人的阶段,信任的弱关系重新得到恢复,某种程度上社群是提供这种关系的平台。而社群建立信任的关键点,不在于各种类别丰富的活动,而是那些融入生活的可重复的事情,在日复一日相见的伙伴中去建立信任。
最开始没有寻求商业的诉求,靠社群聚集起来,势能达到一定程度时,反而自然而然的商业化。这也是给所有内容生产者的启示,先有人,再有社群,当你提供的内容足够有价值,它的商业逻辑也就成立了,买家会自己找上门。
CCC成都社群大会褚云:
社群是个组合拳
“而为什么这几年关于社群的讨论越来越多?商业品牌开始在社群发力。”
“《使民主运转起来》书里提了一个重要的概念“社会资本”,我把这四个字当成社群底层逻辑,什么叫社会资本?就是社群推动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之后形成的信任跟合作,它就构成一个地区的社会资本——也是信任资本,信任是现在商业社会特别稀缺的一个要素品质。”
“作者对意大利进行长达30年的跟踪研究,他发现意大利北区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南区的原因,最重要的一个点是社团的活跃度,足球队、合唱团这些推动居民横向连接的社会传统极大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国内类似案例就是贵州“村超”,20多支村民足球队在一起踢了很多年,加之天时地利的因缘际会,给一个贫困县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所以社会资本积累越多,对一个人,对一个品牌,对于一个城市而言能够带来极大的推动作用。”
“存量时代品牌竞争一定程度上是脱离产品的竞争,产品只是竞争环境中一个基础的要件,产品越来越同质化,除非有颠覆性的技术,比如电车对油车。现在很多一些具有很好审美的主理人,在资本的加持上不断在切入新消费品赛道里面,所以你仅仅依靠你的产品和场景很难从竞争里突围,很难形成很坚实的护城河。”
“当下用户面临的选择很多,当产品、场景差不多的时候,对品牌的情感关联,可能就会成为决定他最终选择的要素。当然,我们也不能神话社群。产品、流量、人心各有其用,营销和运营需要组合拳。”
——褚云 CCC成都社群大会
所以,看了这些实战者的分享,你觉得品牌社群怎么做?
可以说,它是需要一种真心。社群不是营销手段,不是获客渠道,社群就是社群本身,其他的商业目的是社群的结果,而不应该是社群的开端。因为只有你认真相信这件事,有一个更为纯粹的初心,他人才会相信你的相信,并且和你站在同一立场。
同样,社群也是持久坚持。需要在热爱的前提下,长期可重复,不断的为社群而服务,而不是仅仅为了品牌本身,为社群创造条件和空间,而不是又把社群沦为如“生活方式”一般虚无的概念。
所以你能看到的,所有关乎社群的密码,都是那种最底层的品质,是在增量时代里,为了追求速度和规模,常常被我们忽略和无视的内在坚守:缓慢、持久、开放,但却能建立起真正的价值壁垒。
以上。
汇美集团副总裁曲晶认为,品牌如何自救要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去思考,当线下人流受限的情况下转向线上,社群销售和小程序直播都是不错的选择。
欢迎广大行业人士积极分享和交流优质的“产品线”相关主题资料,共同探讨如何做出商场产品力与品牌力,探知商场规模化布局的底层逻辑。
欢迎广大行业人士积极分享和交流优质的“夜经济”相关主题资料,共同探讨商场夜经济的最新趋势,探知购物中心夜经济运营的底层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