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传李宁私有化,港股近些年为什么如此不安?

iBrandi品创   2024-03-14 10:18

核心提示:目前来看李宁的这次私有化风波更像是大型网络谣言传播现场,但值得注意的是:根据该公告,李宁公司董事会并未否认私有化的可能性。

文|Innocent Roland

3月12日,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的表述称,李宁正在考虑领导一个财团收购其创立的运动服装公司“李宁”,将其从港交所私有化。包括TPG、PAG和高瓴在内的多家全球和地区私募股权公司正在接洽,看它们是否有兴趣作为投资者加入。不过,李宁公司私有化的讨论尚处于早期阶段,细节尚未敲定。

随后在盘中,或许是为了呼应传言,李宁盘中股价一度大涨近20%,随后在晚间,李宁公司则发出公告宣称应香港联合交易所要求,公司董事会注意到近期本公司股份于联交所的价格及成交量有不寻常变动,经本公司就有关情况作出合理查询后,董事会确认其并不知悉该等变动的任何原因或为避免本公司证券出现虚假市场而必须公布的任何资料,或根据证券及期货条例规定须予披露的任何内幕消息。

虽然,目前来看李宁的这次私有化风波更像是大型网络谣言传播现场,但值得注意的是:根据该公告,李宁公司董事会并未否认私有化的可能性。

而且,截至3月12日收盘,李宁涨8.07%至22.1港元/股,从某种程度上说明,市场和部分投资者确实认为李宁依旧存在私有化的可能性,且对李宁的私有化抱有比较乐观的预期。

因此,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看这次的信息究竟有多少可信度。

01

第一个关键词:私有化

如果说我们将IPO作为一家公司最为高光的时刻,私有化在很多人眼里,可能就是一家上市公司没落的写照。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对于部分庞大的集团制公司而言,私有化很多时候只是改组的一种手段。

而港股李宁的股价随着消息公布大幅度上涨,一方面自然是因为网传消息中提到,李宁认为公司在香港股市被低估,并在潜在的收购中将目标定为较当前股价大幅溢价。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私有化的传言也在一定程度上佐证了李宁正在积极谋求变革,自然会给予投资者和市场更高的信心。

更不用说如果从整个市场的角度上来看,近几年确实是港股私有化的最佳时期,毕竟,香港恒生指数截至2023年,已经连续第四年呈下滑态势,而且在2023年更是因为各式各样的原因,导致港股面临整体估值和流动性的收缩问题,恒生指数总体下跌达14%。

于是我们肉眼可见的是,恰恰因为近些年港股的整体估值偏低,导致私有化成本下降,很多公司的大股东都在这几年完成了对公司的私有化,具体来看,在2023年港股有12家公司完成私有化,2020年和2021年这个数字分别是22家和20家。

相比之下,从2014年到2018年整整五年时间里,港股完成私有化退市的公司仅有19家。

到了2024年,私有化的趋势似乎也没有放缓的迹象,就目前而言,包括美国箱包公司新秀丽、法国护肤品公司欧舒丹在内不少相对知名的品牌都有私有化的消息传出。

加之,如果考虑到在2023年李宁股价整体回落的情况来看,此时李宁内部开始考虑私有化,确实并非完全没有可能性。毕竟如果真的能够完成私有化,李宁也可以抛开短期业绩的影响,专注地调整自身产品、营销和战略方向。

而在另一方面传言中提到的TPG、PAG和高瓴,都算的是零售领域相当重要的投资玩家。

02

第二个关键词:TPG、PAG和高瓴

那么第二个疑问就此产生,为什么会是TPG,PAG和高瓴。

首先,不可否认的是从投资组合的角度上来看,无论是TPG、PAG还是高瓴都可以算是上市消费品领域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李宁早在2012年就获得过TPG及GIC总价值7.5亿人民币的投资。

虽然后续TPG在李宁股价大涨之前退出,但错过的100亿或许会让TPG更倾向于尝试和李宁再续前缘。

而PAG和高瓴看似和李宁毫无关系,但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PAG还是高瓴都有过非常著名的Buyout(控股型收购)案例。

其中PAG曾经操刀过盈德气体的一系列改革,在内部管理上引入新的CEO、更改企业文化。

在外部业务上,调整业务方向,并且进一步在PAG的外资背景帮助下开启国际化战略,2019年在印度成立子公司NovaAir,2022年战略投资新加坡工业气体公司Smart Gas,进军南亚和东南亚市场。

而在2018年8月17日,经过竞价,PAG最终以41.66亿元的天价将宝钢气体51%的股权收入囊中,成为控股方。两年后,PAG又对宝钢气体增资至63.82%。随后,推动盈德气体和宝钢气体整合,合并为“气体动力”。

从结果来看,最终合并后的气体动力营收迅速增长,从2018到2020年营收为128.37亿元、145.76亿元、161.41亿元。

而高瓴也差不多,高瓴操刀的百利国际私有化后拆分上市的案例,直到今天还被很多人当作高瓴资本的“传奇案例”看待。

在百丽国际完成私有化之后,高瓴则开始主导百丽国际的拆分,2019年10月,滔搏国际分拆上市,募资79亿港元。上市首日最高市值达到574亿港元,目前市值300多亿港元。高瓴资本持有滔搏国际上市后34.89%股份。按目前市值计算,价值100多亿港元。

而另一边,则是在3月1日,递表港交所,美银证券、摩根士丹利为联席保荐人的百丽时尚集团(以下简称:百丽时尚)。虽然目前上市市值还未确定,智者创业、高瓴资本及鼎晖投资各持有发行前股份的约46.36%、44.48%及9.16%。假设百丽时尚上市市值300亿港元,高瓴资本的持股价值130亿港元。

虽然就目前来看,百丽时尚确实还面临各式各样的问题,但一旦百丽国际完成上市,高瓴在两个公司的持股价值合计230亿港元,接近初始投资的两倍。

虽然,对李宁而言,他们可能并不一定需要一家资本通过buyout的方式直接控股李宁,但其实纵观李宁近些年来的业绩来看,李宁必然需要一些操刀过企业转型,甚至是拥有丰富并购经验的资本方,来为李宁的未来保驾护航,尤其是在看到安踏通过一系列的并购案例迅速增长的今天,李宁也需要“资本”更深入的支持。

03

第三个关键词:李宁

事实上,关于李宁的各式各样的问题,在上文中已经说了不少,但不可否认的是,对于李宁而言,此时无论是从市场、股价、还是内部情况来看,李宁确实迫在眉睫的需要一些变革的声音。

毕竟,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李宁虽然在前几年吃到了国潮的红利,但代价也很明显,随着国内运动户外市场的高速发展,安踏、特步等品牌在高速发展时,李宁在该领域的声音反而正在变小。

与之相反,安踏则是在运动领域全方位的增长,无论是早年间的Champion,还是2019年时私有化收购亚玛芬体育,又在2024年在美股IPO。安踏反而迅速地从中国走向全球市场,成为体育用品领域的重要玩家。

这就意味着,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李宁确实还是拥有相对良好的基本盘,但不可否认的是,想要进一步地增长,甚至成长为一家国际化巨头,那么用一个崭新的品牌形象,甚至通过市场和资本的力量改造李宁就成了李宁的当下要点。

而此时,较2021年9月公司2800亿巅峰市值测算,不到三年时间,公司市值缩水超过了2200亿港元。或许正是李宁引入资本,完成重构的最好时机。虽然,就目前来看,李宁的私有化可能还面临着许许多多的问题。

但之所以一点点小小的传言就能引发如此庞大的讨论,恰恰是因为李宁庞大的体量可能会再次成为下一个像百丽国际那样的“传奇”案例,而这对于李宁也好、对于资本也好,甚至对于投资人而言,都很重要,没有人想要成为那个建立48年,直到倒下时才被很多人突然想起的The body shop。

而今,从1984年建立,经历过无数大风大浪的李宁,或许会在不久的将来以一个全新的姿态和消费者见面。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本文转载来自:iBrandi品创,不代表赢商网观点,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赢商网,电话:020-37128209;邮箱:news@winshang.com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