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华联:十年前靠嘉华在市场险胜 现在超市是主力

济南时报 记者王锋   2012-09-13 09:35
核心提示:截至今年8月,济南华联的门店数量达27家,其中超市占20家,店数和营业面积都堪称济南同行业的“老大”。其他店是百货4家、酒店1家、羽绒服广场2家。

   

  

                         华联集团董事长李茂年

  站在位于华联大酒店10层的李茂年的办公室窗前,可以看到东南方向的嘉华购物广场。12日上午10点,人流正在华联商厦到嘉华间流动。第二天即是嘉华的10周年店庆。

  在这位华联董事长看来,10年前开设嘉华不仅是多一家店那么简单。“没有嘉华,就没有现在的华联。”他说。

  10年前看似“险棋”的一步

  把时间拉回10年前,当时在很多人看来,开设嘉华似乎是一步“险棋”。

  李茂年一直强调,1995年华联商厦的开业,是华联发展史上一个重要节点。此前,华联只是一个只有两层小楼的“小商铺”,叫西市场商场,一个不起眼的槐荫区区属企业。

  华联商厦开业后,经营状况不错。此时,国内开始掀起一股连锁开店潮。“单兵作战”难以抵抗“联合舰队”,已隐约成为商界的认识。

  如今嘉华的所在地当时属于另一个单位,欠了华联一笔钱,对方只好以地抵债。

  拿到地后,华联有两种选择,一是自己用,二是转手卖给别人。前者的问题是,自己怎么用;后者可收回一大笔现金,但也可能被另一家商场拿下,“引狼入室”。华联选择自己用,并准备开一家商场。

  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一步“险棋”,因为这里距离华联商厦只有不足100米,西部的消费能力本来就不强,在如此短的距离内开两家店,会否“加剧竞争”?另一个“险”是,该地块东西长达近百米,而南北宽不足30米,开商场不好设计。而且,就算只建4层,总面积就要超过当时华联商厦的营业面积。这么大的面积拿来做什么,企业有没有相应的经营管理人员,这都需要考虑。

  9月7日,李茂年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说,当时确实有很多怀疑声,甚至内部中高层也提出一些异议,“经过一系列论证,最后大家达成了共识”。

  一向谨慎的李茂年,决定走这步“险棋”。

  2002年9月28日,嘉华开业时,济南商界迎来可以说史上鲜见的“盛况”。当天上午,济南共有4家大商场开业,除了嘉华外,还有两家同属济南某商企业的百货商场和一家家电商场。

  首提“摩尔”,“竞争”反变“互补”

  做出开设另一家商场的决定后,华联需要考虑的是怎么开。

  李茂年说,当时一个现在看来十分重要的决定是,建设嘉华时留出足够多的停车位。

  华联商厦存在一个缺陷——— 停车位严重缺乏,只有一个地下车库,仅能停数十辆车,加上周边的停车位,也只能停100辆车左右,“不仅是我们,当时没几个人会想到私家车能这么快进入家庭。”

  确实,如今看看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商场或办公楼,几乎都没有考虑到停车问题。如今,这成为致命“短板”。

  设计嘉华时,他们就计划把楼上几层建成停车场。2002年嘉华开业时,这是济南第一个空中停车场。

  在李茂年看来,这是嘉华甚至华联商厦能有今天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2002年前后,私家车开始大量涌入家庭,停车是否方便,成为很多人外出购物时,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而且,这很好地弥补了华联商厦留下的缺憾——— 很多到这里购物的人把车停在嘉华,从而缓解了华联商厦停车难的问题。

  如何不让两个亲生兄弟“产生内耗”,也是当时让华联头痛的难题。

  出路是两家商场错位经营。因此,嘉华最初的定位就是年轻化、时尚化,以与华联商厦传统百货的业态有所区分。“两个商场的目标群体要有所错位。”李茂年说,嘉华更适合年轻人,商厦更适合成熟人群,“原来商厦也想年轻化,但面积太小。嘉华开业后,两家不仅没竞争,还形成了互补。”

  狭长的嘉华如何布局也是一大难题。如果商品两侧一字排开,顾客走进商场看到的是一个长长的看不到头的通道,很容易产生“畏惧”心理,不愿逛下去。为此,他们请来国外一家专业商场设计公司,为嘉华设计出更合适的行走路线,让人逛起来更加轻松。

  几年前,华联在嘉华和其南楼间新建一座天桥。原来南楼和华联商厦间已有一座天桥。这样一来,嘉华、南楼、华联联为一体,顾客在嘉华停下车后,不用出商场,就可以逛遍整个华联。再后来西市场改造,双方在华联商厦二楼搭起一个通道,从而又把西市场加进来。

  同时,嘉华引进了味千拉面等众餐饮企业,以及电影院等娱乐商家,加上华联商业街上的众多小商铺,一个“摩尔”实际上在华联商业街已逐渐成形。而“摩尔”概念正是2002年时华联在济南第一个提出的。

  “没有超市,就没有现在的华联”

  现在看来,当时比错位经营更重要的决定是,他们在地下一层开设一家超市。

  如今,超市已成为济南人采购日常生活用品最重要的去处,但当时在济南兴起不久,还没有成规模。

  李茂年说,事实上,早在1996年沃尔玛进入中国时,他已看好超市。当时沃尔玛在深圳同时开设了一家沃尔玛超市和一家山姆会员店。开业后一个月,他就专门前往深圳考察。2000年前后,大润发进入济南,他又第一时间逛遍了每个角落,还专门去大润发台湾总部考察。“感觉超市那套管理模式和百货商场不太一样,靠干百货商场的理念和思路干不了。”李茂年7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虽然当时他已经认定超市会在中国流行起来,但无论从人员配备还是从场地上看,华联不具备开超市的条件。

  嘉华的开设给了他们一次上好的尝试机会。华联从深圳请来 一家有着沃尔玛背景的管理咨询公司,对方派来十多个人,从最初的设计开始,一直到开业后的管理,都由他们的团队操作。超市的红火程度超出他们的想象。随后,深圳那家公司按合同撤出。结果派来的十多个人中,有2人选择留下,成为华联的员工。用李茂年的话说,华联超市(需求面积:500-1000平方米)是“高起点”,从一开始就按照国际一流企业的操作模式运营。

  在看到前景后,华联把重点放在超市上。最近几年,华联新开的店绝大部分为超市,他们也依靠超市从原来的偏居西部,逐渐渗透到了济南各个角落。与其他同行一味“求大”不同的是,华联超市主要定位于社区店,邻近大型社区。这和他们“打造泉城老百姓自己的超市”的提法相当吻合。

  截至今年8月,华联的门店数量达27家,其中超市占20家,店数和营业面积都堪称济南同行业的“老大”。其他店是百货4家、酒店1家、羽绒服广场2家。

  7日在谈到华联超市时,李茂年直言“没有超市,就没现在的济南华联”。目前在华联利润来源中,超过一半是由超市贡献的。超市在华联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逆势而上 华联加速扩张

  10年开了20家超市,可能在很多人看来,这只是当年华联开设嘉华时的“意外收获”,但实际上,仔细分析后或许更应该说,这是“必然产物”。

  10年前,华联只有华联商厦一家单店。无论是经营还是管理,单店与连锁经营有着本质的不同。嘉华是华联第一个分号,这是华联第一次尝试连锁。

  可以说,正是有了第一次尝试,才有了如今的20多家华联。因为,随后的开店就是“复制”,包括人才、店面布置、经营管理的“复制”。最近几年,除了少数“空降”的管理人员外,很多分店的店长都是从华联商厦、嘉华以及先前开业的分店抽调的。

  “我们对开店一直不下指标,不喊口号,不搞大跃进。成熟一家开一家,没有机会就等。”李茂年说,“但只要有好的机会,该出手时就果断出手。”

  等待是在暗暗进行的。不久前,他们成立拓展二部。“两个拓展部互相竞争,主要是为了加快选址步伐。”一向出言谨慎的李茂年直言不讳地说,未来开店将加速。目前他们正在泰安肥城、枣庄滕州等地考察,有的项目已进入研究、论证阶段。

  在经济低迷的背景下,这是逆势而上,正像今年前8个月实现37.4亿元销售、较去年同期上升10%一样,华联今年以来已开设了2家羽绒服广场、1家超市,签约2家新店。

  如今摆在李茂年案头的另一件“大事”是嘉华二期。不久前,他们竞拍拿下嘉华南侧原济南市审计局的一宗土地。该项目将以建设停车楼为主进行规划和设计,停车楼车位近500个,加上嘉华楼上的300多个停车位,总停车位可达800个。“这个车位数可满足整个华联商圈的停车需要。”李茂年说。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本文转载来自:济南时报 记者王锋,不代表赢商网观点,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赢商网,电话:020-37128209;邮箱:news@winshang.com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