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掀起“摩天大楼”攀比之风 恐有“劳伦斯魔咒”?

北京日报   2013-10-23 14:18
核心提示:“劳伦斯魔咒”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国内掀起的“摩天”攀比之风更多的是炫耀式投资,常常是具体市场需求如何尚不清楚就匆匆上马。援引西方媒体对于哈利法塔低入住率的“鬼楼”嘲讽。

  日前,有媒体报道,世界首座隐形摩天大楼将于2014年在韩国首尔建成,高450米,取名无尽大楼。这座大楼的每一块表面都是一块由数字摄像头和若干LED组成的显示屏,将显示由大楼另外一面的摄像头所拍下的画面。远远望去,大楼的每一面都将和背景完美融合,从而在一定意义上呈现隐形的效果。

  摩天大楼,也可以称为超高层大楼。不同国家对于“摩天”的定义各有不同,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规定,建筑高度超过100米为超高层建筑;日本、法国规定超过60米就属于超高层建筑;在美国则普遍认为500英尺(约152米)以上的建筑为摩天大楼。

迪拜正在建设的梦幻般的月亮塔



有隐形大厦之称的韩国无尽大厦。



胡夫金字塔成为埃及旅游胜地。



帝国大厦亮起红黄双色彩灯。



迪拜在建的可旋转摩天楼



目前世界第一高塔迪拜塔



灵感来自烛光火苗的迪拜四塔


  天空崇拜:摩天大楼之生命起源

  人类对于天空有着近乎痴迷的向往。在所有古代文明中,几乎都发现了“天空崇拜”的痕迹。从原始人类在岩石上留下的飞行物绘画,到古玛雅文明描绘的令人匪夷所思的类似飞行器物体,再到希腊神话中代达罗斯和伊卡洛斯凭借蜡质翅膀翱翔天空的动人传说,难以掩饰人类触摸天空的强烈渴望。然而,人终究无法长出翅膀,古时也没有飞机这样的工具,飞行幻想的落空使人们转而寄希望于抬升脚下的土地。

  据考古证明,胡夫金字塔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摩天”建筑,高146.5米,在1889年巴黎埃菲尔铁塔落成前的四千多年漫长岁月中,胡夫金字塔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它建于埃及法老胡夫统治时期(约公元前2670年),一般被认为是胡夫为自己修建的陵墓。为建造这座金字塔,法老动用了近10万人,使用了多达230万块大小不等、重达1.5吨至160吨的石料,整个建造过程长达30年,落成后的金字塔塔高146.5米,重达684万吨,是一座几乎实心的巨石体。

  而在西方历史上最负盛名的古代超高层建筑,则是巴别塔,或称巴比伦塔、通天塔。关于巴别塔的记载出自《圣经·旧约·创世纪》,人类的祖先最初在两河流域定居下来,修起了城池。后来,随着城市逐渐繁荣,人们决定修建一座通天巨塔,来彰显人类的功绩。上帝得知此事,认为这是人类虚荣心的象征,人们讲同样的语言,就能建起这样的巨塔,日后也就没有什么是人类办不成的了。于是,上帝让人世间的语言发生混乱,使人们互相言语不通,巴别塔也因此停止了建设。“巴别”在西方语言中就是“变乱”的意思,然而经过考证古巴比伦语中的“巴别”意为“神之门”。

  实际上,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巴别塔并非完全如《圣经》所描述的那样,它诞生于巴比伦文明的鼎盛时期,约公元前610年,由新巴比伦国王那波博来萨父子主持修建。据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公元前460年游览巴比伦城时所作的记载,通天塔建在8层巨大的高台上,墙的外沿建有螺旋形的阶梯,可以绕塔而上,直达塔顶,塔基每边长约90米,塔高约90米。

  巴别塔的具体用途至今说法不一,人们普遍认为塔顶奢华至极的殿堂是用来供奉巴比伦主神马尔都克的神庙,但也有学者指出,巴比伦人崇拜星体,并且掌握了丰富的天文知识,殿内的主要陈设是一张大床,用途是供僧侣躺卧观测星空,所以说巴别塔其实是座巨型天文观测台。当然,巴别塔的真正用途现在已无从考证了,波斯帝国皇帝薛西斯一世将巴比伦城付之一炬,巴别塔也未能幸免。如今原处只剩下一块长满了野草的方形大地基的残迹,供后人想象它当年的雄伟壮丽。

  框架结构:摩天大楼之浴火重生

  无论是金字塔还是巴比伦通天塔,都是石料或砖的堆砌,必须要有相当庞大的基座才能支撑其上层建筑材料的重量。因此,古代建造这种建筑往往倾全国之力,且占用大片土地,建成后也多由统治者独享。

  中世纪后,木骨架房屋的出现为高层房屋建设提供了新的可能,即以木质框架支撑建筑材料,重量较轻的墙壁起遮挡作用而非承重作用。19世纪,强度远高于木材的钢铁被大量生产出来,同时钢筋混凝土开始广泛应用,第一座整体铁框架承重建筑物于1860年在英国诞生,虽然仅有16米高,但验证了框架支撑高层建筑的可操作性。

  “摩天文化”真正的萌发地是美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全球经济重心移转至美国,城市商业日渐繁荣,纽约与芝加哥这些地价昂贵的都市开始兴建摩天大楼。首座有承重框架的摩天大楼是1884年在芝加哥兴建的10层高的家庭保险大楼。从此,钢框架摩天大楼在美国陆续兴建。一旦完成框架搭建,各层便可以同时开工,进行大厦内部建设,因此施工进度很快。1913年落成的哥特式建筑伍尔沃斯大厦,高达230米,仅3年便竣工,落成时是当时世界最高的建筑物。

  1930年,纽约开始兴建其地标性建筑——帝国大厦。这座102层的钢铁巨兽,总高度448.7米,从动工到落成,只用了410天。1931年帝国大厦落成后雄踞世界第一高楼的地位长达40年,毫无疑问地成为纽约乃至美国的标志,并成功入选世界七大工程奇迹。大厦动工四个星期后,席卷全球的上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正式开始,然而帝国大厦并没有因此而停工,依然保持四天半建一层楼的速度。

  帝国大厦名声显赫,吸引了许多金融、旅游、保险等行业的大公司入驻。帝国大厦现在已不仅仅是一座写字楼,更是纽约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每天成千上万的游客排队等候登顶观景,天气晴朗时在楼顶观景台可远望至100公里远的地方。由于纽约华人华侨众多,2001年起,帝国大厦在中国春节期间会点亮象征吉祥的红、黄两色灯。2009年9月30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前夕,帝国大厦点亮了代表中国的红黄双色彩灯和代表美国的红白蓝三色彩灯,象征了中美两国之间的友谊,这在帝国大厦历史上尚属首次。

  美国将“摩天文化”发展成一棵参天大树,而中东的阿拉伯国家则让“摩天”登峰造极。凭借着出售石油积累的雄厚财富,阿拉伯世界掀起了狂热的造楼运动。据统计,全球25%的建筑塔吊集中在阿联酋的迪拜,早在1999年迪拜就建成了321米高的世界最豪华的七星级帆船形“阿拉伯塔”酒店;而目前世界第一高楼——迪拜哈利法塔,于2010年竣工,它高达828米,领先世界第二高楼——沙特阿拉伯的“麦加钟楼”219米,放眼世界无人比肩。另外,全球四个超千米大楼待建项目全部位于中东国家,这股热潮远未结束。

  钢铁丛林:从美国蔓延至中国

  据《2012摩天城市报告》显示,截止到2012年,中国(内地)摩天大楼共470座,预计到2022年将有1318座,数量居全球第一。中国在建及规划的摩天大楼投资总额将超过1.7万亿元。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所有的摩天高楼集中在上海外滩的一条街上。当时的中国第一高、1934年建成的上海国际饭店,高84米;1927年建成的上海海关大楼排在第二,高82米。此后,中国的摩天大楼建设停滞了20余年,直到“文革”结束,中国才拥有第一座突破百米的高楼——高117米的广州白云宾馆,成为当时中国最高的建筑。

  随着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中国经济在上世纪90年代进入高速发展黄金期,北京、广州、上海等一线中心城市商业呈现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但随之而来的是城市用地紧张问题。为了充分利用中心商业区寸土寸金的土地资源,摩天大楼建设纷纷提上日程。

  中国内地第一座200米以上的摩天大楼诞生在首都北京,1990年,位于东三环的京广中心建成,高达208米。目前“京城第一高”是高达330米的国贸三期。这期间,珠三角和长三角对于“中国第一高”的争夺从未停息过。1996年,深圳地王大厦落成,加天线高达384米,位列亚洲第一高楼,在世界摩天大楼排行中名列第七名。但仅过了一年,391米的广州中信广场建成,再次刷新中国纪录。又是一年之后,1998年,高达420米的上海金贸大厦,当时世界排名第三,让“中国摩天”进入了“400米时代”。广州、深圳紧随其后,3座大厦先后落成,将珠三角高度刷新至442米。接着,武汉、南京等城市也加入“摩天俱乐部”中,300米乃至400米的高楼遍地开花。随着今年8月3日上海中心大厦结构封顶,中国即将跻身600米摩天之林。

  虽然北京有限高政策,但首都“增高”热情不减。2011年,“中国樽”开工,这一高达528米的摩天大楼位于北京CBD核心区,与北京目前最高的建筑国贸三期对望,预计将于2016年底封顶。截至目前,北京已建成摩天大楼32座,在建及规划建设7座,共计39座。其中,300米以上的5座,除已建成的国贸三期和建设中的“中国樽”外,其余3座仍在规划中。

  拍案惊奇

  真有“劳伦斯魔咒”吗?

  1999年,德意志银行驻香港分析师劳伦斯首度提出了“摩天大楼指数”的概念,也被称作“劳伦斯魔咒”。它是指经济衰退或者股市萧条,往往都发生在新的摩天大楼落成的前后。这个看似无稽之谈的“魔咒”却屡屡应验,纽约、上海、迪拜纷纷中招。

  其实,“劳伦斯魔咒”正是经济发展规律的反映,经济繁荣时期,宽松的经济政策往往鼓励发展大型项目,而繁荣过后必然伴随衰退,过度投资引发的经济泡沫一旦破碎,一系列的经济问题便接踵而来,这是经济周期的客观规律。

  “劳伦斯魔咒”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国内掀起的“摩天”攀比之风更多的是炫耀式投资,常常是具体市场需求如何尚不清楚就匆匆上马。援引西方媒体对于哈利法塔低入住率的“鬼楼”嘲讽,中国开发商们也极有可能面临过低的入住率,巨额的维护费用。

  前不久,号称世界第一高的“天空城市”叫停,似乎暗示着“摩天”管制或许会搬上日程。诚然,摩天大楼本身是实力的有力象征,但显示实力也要量力而行。

 

  奇闻逸事

  没有电梯的47层大厦

  如果说钢筋水泥是摩天大楼的骨骼,那么电梯就是摩天大楼的血管。难以想象,在一个忘了装电梯的200米高楼上生活是个什么滋味。近日,在西班牙地中海城市贝尼多尔姆建起的号称全欧盟最高的摩天楼被爆出一个意想不到的事——摩天楼即将完工,建造商却忘了装电梯。

  原来一开始,这栋大楼只准备盖20层,也设计了电梯。但是,大楼易手,新的开发商接手后,把大楼提高到47层,并设计了更多房间,但所有人都忘了电梯这个问题。《纽约每日邮报》调侃道:“这绝对是要载入史册的建筑失误。”

  现实反思

  摩天之争引质疑

  在人们慨叹这些建筑奇迹时,也有不少人质疑,在提倡环保与节俭的时代,花费数十亿甚至上百亿美元造摩天大楼,到底用意何在?

  身处迪拜的澳大利亚建筑师钱伯林说:“这些新建工程把建筑和工程水平推向新高,但我们完全有可能建造一些并不高,却宜居、漂亮的建筑物和景区。”目前迪拜已通过相关法律,要求新建筑物必须达到环保标准,如更严格的节能指标。但不少与钱伯林持相同观点的人认为,即便高楼建筑工程能达到环保标准,建这么高的楼是不是有必要?

  叹为观止

  中东海湾诸国

  摩天之争

  在有着“世界油库”之称的海湾地区,伴随着石油能源不可撼动的地位,因石油经济兴起的中东诸国建造摩天大楼的激情从未退却,而且相互攀比。

  迪拜奇迹迪拜塔

  30年前,那时候的迪拜只有几栋十几层高的楼房处在干旱的沙地上,城市与荒郊没有清晰的界限,在中国人的眼里,那更像是省际高速公路边上的休息站。然而今天谈到迪拜,几乎所有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那些令人叹为观止的建筑奇迹:“七星级”帆船酒店、风中烛火大厦(又称迪拜四塔)、钻戒旅馆、棕榈岛……在这个神秘保守的伊斯兰世界,全球各地的建筑家们最新锐、最大胆的构想被转化为现实,成为律动起伏的城市天际线的一部分。

  哈利法塔,又称迪拜塔的设计师美国人Adrian Smith往返迪拜超过50次,迪拜人的野心让他吃惊:“那个地方可以接纳任何东西,结果是,现在这个城市有世界上最最令人激动也最最怪诞的建筑。”迪拜塔在迪拜经济最活跃的时候曾经以每天三层的速度肆意地向天空生长。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初迪拜塔因为资金问题而一度被迫停工,但最终在2010年1月完工。当前迪拜塔为世界第一高楼,共有162层,总高828米。

  科威特创意一千零一塔

  早在迪拜塔建造之初,2007年科威特就提出计划建造1001米高的摩天大楼——“一千零一塔”,将坐落在科威特湾沿岸最北端城市苏比亚,毗邻伊拉克。这座高塔建筑的灵感源自阿拉伯经典寓言《一千零一夜》。特别有创意的是,在接近楼顶的地方,一座清真寺、一座基督教教堂和一座犹太教教堂将被分别建在大楼的三个侧面,象征三种宗教和谐共存。

  一千零一塔是科威特大型建筑工程“丝绸之城”亮点之一。“丝绸之城”预计耗资7700亿美元,2030年建成。它的灵感来源于古老的“丝绸之路”,试图像当年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一样,把附近地区打造成连接中亚与欧洲市场的自由贸易区。

  沙特千米高楼王国塔

  沙特已探明石油储量占全球四分之一,在建造摩天大楼方面自然不甘落后。2003年,沙特王子开始投建一座高1600米的摩天大楼——王国塔。完工后,这座高楼或许将问鼎海湾地区最高建筑宝座。王国塔预计耗资266亿美元,坐落于沙特商业重镇吉达市,如针状耸立于沙漠。

  2013年6月,沙特王子表示,他或在莫斯科建造世界最高摩天大楼。他即将建设的项目显示,高楼应超过目前的世界第一高楼——高828米的迪拜塔以及将于2017年完工的沙特千米高楼王国塔。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本文转载来自:北京日报,不代表赢商网观点,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赢商网,电话:020-37128209;邮箱:news@winshang.com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