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国际商贸城迎战电商大潮 5000万与856亿的差距

21世纪经济报道   2014-06-17 15:39
核心提示:近年来,中国的电子商务行业迅速崛起,迫使一些综合性商场收缩、甚至关门。这对以商贸流通业为支柱的义乌,不啻是巨大威胁。而义乌也在一度抗拒、犹疑不决之后,下定决心迎战电商大潮:以电商对电商。

  穿行在义乌国际商贸城五区数不清的商户摊位之间,要是没人引导,我很可能会迷路。

  建筑面积64万平米、拥有7000余个的商贸城五区,只是义乌国际商贸城的五个组成部分之一,并且摊位还不是最多的——面积最大的四区,摊位多达16000多个!

  自从32年前设立自由商品交易市场以来,凭借在商贸流通领域的改革先发优势,深居内陆山区的义乌已在中国商品流通领域中居于显赫地位,并逐渐成长为享誉全球的小商品批发中心:拥挤在义乌国际商贸城的7万多个商户,发往外地的集装箱货车,塞满了整条“甬金高速”。

  然而,近年来,中国的电子商务行业迅速崛起,迫使一些综合性商场收缩、甚至关门。这对以商贸流通业为支柱的义乌,不啻是巨大威胁。而义乌也在一度抗拒、犹疑不决之后,下定决心迎战电商大潮:以电商对电商。

  “一号战略”:“电商换市”

  事实上,义乌电子商务起步并不晚——1999年,阿里巴巴在杭州成立,而之前一年,义乌商城集团就上线中国小商品城网,展示推介义乌的商品信息。

  “期间也经历了几次改版,但对于我们这种传统流通市场怎么发展电子商务、线上线下是什么关系,纠结了很久。”义乌商城旗下的义乌购副总经理龚骋昊介绍。

  义乌商城集团是义乌最大的业主,出租并管理义乌国际商贸城数以万计的商户。

  在此期间,马云曾于2007年进入义乌,希望与义乌市政府和商城集团合作,在互联网上打造一个虚拟义乌小商品市场,但最后不了了之。原因是,“怕对实体市场造成冲击”。

  就在义乌官方和义乌商城集团纠结于如何做电商的几年间,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电子商务企业开始做大,尤其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迅速冲击商贸行业格局。

  也因此,从2001年到2009年,被观察人士称为义乌“失去的十年”。

  而这期间,市场对电子商务的认识和反应要迅速得多。

  2005年,毗邻义乌最大货运市场——江东货运市场的义乌市青岩刘村,由于交通方便,一些外地网商开始选择在此创业。随后,可观的利益,吸引大批本地居民加入“淘宝商”的行列。到2012年,这个原本仅有1486名村民的村庄,已容纳了8000多人、开出2000余家淘宝网店,成交额超过20亿元,被称为中国“淘宝第一村”。

  2009年国庆节前就任义乌市委书记的黄志平,开始扭转义乌官方对电子商务的态度,认可电子商务的地位、组建行业协会、出台相关鼓励扶持政策,并投资80亿元建设义乌国际电子商务城。

  在此背景之下,义乌商城集团在国际商贸城五区开辟电子商务专区,旗下的“中国小商品网”也改版升级为“义乌购”,于2012年10月21日上线。

  继黄志平之后于2013年3月主政义乌的李一飞,将义乌电子商务的发展再向前推进一大步。

  “新书记去年到义乌后,非常重视电子商务发展,作为‘一号产业’来抓。”义乌市外宣办主任赵品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为推动义乌商贸市场升级转型,义乌去年专门成立了由市委书记挂帅的市电子商务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从各部门抽调精兵强将,并邀请国内18名专家成立义乌市电子商务专家组。

  5000万与856亿的差距

  确定电子商务为义乌战略性、先导性行业后,义乌分别委托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围绕“全球网货营销中心、全国网商集聚中心、国际电子商务之都”的目标,编制义乌电子商务发展战略规划,并确定财政每年安排50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电商行业发展。

  在此背景下,义乌各街镇建设了9个电子商务园区,鼓励企业利用存量厂房创办了4个电子商务园区。

  “义乌购”则成为义乌“电商换市”战略的重要载体。2013年,“义乌购”线上成交额6000万元。同期,义乌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856亿元。

  不过,龚骋昊认为,“义乌购”做电子商务的最大优势,是依托实体商铺、诚信体系和供应链体系完整。“淘宝对小卖家管控很难,每年贸易纠纷投诉都很多,而我们对商户有很好的管控,商户投资一个商铺都几百万元,如果欺诈关门,成本会很高。”他说。

  而义乌商城内的商户,在体会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好处后,对电商与实体商铺的关系,也淡定、自信了许多。

  看起来还有一丝学生气的徐晶,是义乌商贸城五区电子商务区“公平鞋业”的老板。他的父母从传统商贸起家,2008年,他开始小规模尝试电子商务,最初不太成功。

  2011年,他招聘专门做电商的团队,在淘宝、京东、一号店、美团、拍拍都开了店。2012年业务开始上路,2013年实现了线上3000万、线下1亿元的销售额。

  “最关键的是人才,只要有一个厉害的电商运营人才,就能很快发展起来。”徐晶的感受是:线上给线下带来品牌效应——线上卖得好的产品,来线下实体店批发的也多;线下店铺则免去了线上库存的压力。

  与徐晶不同,经营水晶等饰品的吴平,则是在从事电商之后搬入义乌国际商贸城,完成“线上+实体店”的组合。

  “对我来说,搬进来最关键的一点是,商贸城内老板们坐在一起交流,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吴平介绍,他以前不做电视、微信购物,但其他老板做这一块,“我可以把这一块给他们,他们把电商那一块给我”。

  “2013年,义乌有12万多家淘宝网卖家,全市在各大电子商务平台网商账户总数超过21万个——是义乌国际商贸城实体商户的3倍;快递货运量仅次于北、上、广,居全国第四。”义乌市外宣办主任赵品卫介绍。

  不过,吴平们抱怨的是,义乌电商及配套行业人才太少。“一个电商店铺,至少需要美工、运营、活动专员、客户关系维护专员3个配套岗位,义乌10万商户就需要30万人,哪里去找这么多人?”说到这里,吴平提高了语调,“楼上给产品拍照的照相馆,无论照得多糟,什么时候人都是满的……”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本文转载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不代表赢商网观点,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赢商网,电话:020-37128209;邮箱:news@winshang.com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