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商网记者报道)在房地产市场总体大势下降的情况下,各大房企销售成绩均略差,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商的万科集团逆势,半年已突破千亿大关,龙头老大地位依旧未能撼动。
8月17日,万科集团发布2014年半年度报告显示,2014年上半年,集团营业收入为385.1亿元,同比下降1.1%;归属股东净利润为48.1亿元,同比增长5.6%,基本每股盈利0.44元,同比增长6.6%。
对于营业收入的略有下降,万科称主要原因是上半年结算不多,并预计,今年超过七成的竣工量将集中在下半年。
龙头老大地位稳坐 上半年销售破千亿
虽营业额略有下降,但仍不影响万科上半年总体的成绩。半年报告显示,2014年1-6月,万科累计实现销售面积821.2万平方米,销售金额1009.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6%和20.6%。 据悉,上半年集团所销售的商品住宅中,144平方米以下的户型占比达92%。
其中,万科在长三角为核心的上海区域成绩最好,销售金额达到323.7亿元,其次是以环渤海为核心的北京区域,264.6亿元;以珠三角为核心的广深区域,263.6亿元;以中西部中心城市为核心的成都区域,157.2亿元。
对此,万科总裁郁亮表示,在整体市场销售同比下降的背景下,坚持主流定位和积极销售是万科一贯的策略。销售金额首次半年突破千亿,市场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另外上半年,万科实现新开工面积961.7万平方米,占全年计划开工面积的比例为43.0%。实现竣工面积398.3万平方米,占全年计划竣工面积的比例为26.9%。
由于销售明显多于结算,万科的已售未结金额创出历史新高。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内有1747.4万平方米已售资源未竣工结算,合同金额合计约2027.6亿元,较上年末分别增长21.6%和24.9%。
在万科看来,短期内,部分库存、去化周期长的城市,未来仍将延续去库存的过程。因此,万科将继续坚持积极销售策略。
不过,在保持积极销售态度的同时,万科也十分谨慎地对待市场。2014上半年,万科在土地储备投资上较为谨慎,仅新增19个开发项目,总地价约96.8亿元,按万科权益计算的规划建筑面积约264.1万平方米,较去年同期明显下降。
根据当前土地市场现状,万科认为,目前主要城市的地价仍在高位,而公司的项目资源足以支持未来两到三年的发展需求,拿地需求并不迫切。
而根据万科的观察,16个主要城市2季度土地流拍的比例已经由1季度的11%快速上升至21%,溢价成交的比例则由1季度的41%大幅下降至24%。对此,万科表示,鉴于2季度土地市场已出现调整迹象,公司预计未来可能会有更好的拿地时机。
继续坚持现金为王 走轻资产发展模式
不得不说,在谨慎拿地,扩大发展的同时,万科的财务状况也一直保持稳健,拥有较为充裕的现金流。
截至6月底,万科持有货币资金428.6亿元,较1季度末增加53.3 亿元,大于短期借款和一年内到期长期借款的总和222.8亿元;剔除并不构成实际偿债压力的预收账款后,万科其它负债占总资产的比例为42.8%,较2013年底下降2.8个百分点。公司净负债率为36.4%,仍保持在行业较低水平。
万科认为,随着房地产行业正由“黄金时代过渡到白银时代”,市场短期波动的可能加大,未来企业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因此,万科更要“谨慎乐观,积极应对”,在市场调整的阶段,继续坚持现金为王的策略,全面提高经营管理能力。
除此之外,值得的一提的还有年初万科开始尝试“小股操盘”的轻资产运营模式也得到了有效的体现。据悉,上半年万科实现投资收益13.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37.8%。
其中,1-6月,在万科新增的19个项目中,有4个项目的权益比例低于50%,6个项目的权益比例为50%或51%。
未来,万科还会继续推广这种轻资产模式。万科表示,“小股操盘”模式的推广有助于减少对股权融资的依赖性,提高集团为股东创造回报的能力。
对于行业前景,万科仍是看好并充满信心。万科表示,未来集团将以城市配套服务商定位,在城市发展中寻找相关的业务发展机会,深入发掘市场需求,包括加大对养老、度假、物流地产等新业务的探索,同时还会积极学习和借鉴互联网思维,在产品、服务、社区等方面做得更好。(赢商网 陈泽佳)
万科旗下万纬物流首期类REITs产品在深交所挂牌,债券规模为5.732亿。据悉,万科还发行过鹏华前海万科REITS,主要投资标的是商业地产。
6月4日,万科宣布拟以每股25港元配售3.156亿股新H股,所得款项总额预计约为78.90亿港元,用于补充营运资金,具体用于偿还境外债务性融资。
5月29日,万科一笔12.72亿元购房尾款ABS获深交所通过;5月27日,万科另一笔购房尾款ABS债券也获深交所通过,拟发行金额11亿元。
北京将举办“京范儿(FUN)消费季”,发放122亿元消费券,首批专项消费券和智能产品消费券将于6月6日上午10点起在京东APP发放。
十年间,赢商网与开发商、品牌商、政府机构、金融机构、高新技术产业等五大群体一起不断挖掘商业场景,赋能巨头向数字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