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苏宁发布公告称,计划将公司麾下11家门店的房屋所有权及对应的土地使用权分别出资设立全资子公司,以不低于40.11亿元的价格将11家全资子公司的全部权益转让,接收方为中信金石基金拟发起设立的私募投资基金及相关方。
为何苏宁在此时选择转让线下门店?很多用户觉得似乎是苏宁缺钱了,通过转让门店来变卖资产。但实则不然,苏宁的醉翁之意绝不在此,苏宁此举也是为钱而来,不过是为了盘活资产,而不是变卖资产,另外也有着O2O试水的小算盘。
实际上,很多人都选择性的重视了此次苏宁转让门店新闻的前半部分,对后半部分没有真正关注。所谓的新闻后半部分就是,根据公告,苏宁转让门店是为了与中信金石基金管理公司成立私募投资基金,即房地产投资基金(REITs)。
REITs制度不仅在欧美盛行,在亚洲的日本、新加坡等国也已经开始实施。这是将大型物业用REITs的方式变为标准化产品,通过资本市场向公众发售,是商业地产公认的好出路。
此次苏宁则是将REITs从房地产领域拓展到实体经济,想必是想借助REITs对线下实体店开出的一剂新药,从而践行O2O模式。中信证券之所以选择了苏宁的11家优质门店资产,估计也是对其门店资产价值及未来增值可能的判断。毕竟,这些门店长期稳定的租赁合同将为中信此次REITs产品收益提供保障。
此外,让我们回归互联网行业本身,来看看此次苏宁转让门店的一些细节披露。
苏宁转让的11家门店并未被变卖,而是在进行门店资产证券化,成立私募基金。苏宁以租赁的方式获得这些门店物业的长期使用权,保持这些门店的正常运营,租约长期有效的,而且租赁价格也是稳定的。
苏宁在公告中称,本次交易事项在保障门店物业长期稳定使用的同时,通过盘活存量资产,获得资金支持,提高资产、资金使用效率,并进一步推进公司O2O融合发展。
所以,那些认为苏宁没钱了,是为了变卖资产来获得资金补充,是想当然的表象认识。按照广州高力国际项目咨询部一高管的说法,苏宁“卖店”是为了“买店”。苏宁是将公司旗下11家门店资产转让给中信金石基金管理公司,并不是做“线下实体店的减法”,而是“把体量庞大、千差万别的大型物业,用REITs的方式将其变成标准化产品。”
苏宁内部一高管也表示,此次苏宁盘活存量资产,以此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在获得充沛资金回笼的基础上,未来还将再次购置优质门店,建立从购置、运营的良性资产管理方式,持续巩固线下门店力量,逐步强化O2O布局。
可以说,此次盘活资产也是苏宁O2O转型中的必然举措。
眼下,相比京东、阿里等主要竞争对手而言,线下门店成为O2O时代苏宁的差异化武器,也寄托着苏宁凭借O2O全渠道经营模式弯道超车的梦想。
此前,腾讯百度和万达联姻,主要就是看中万达的线下店资源。如今,苏宁在全球市场有超过1600家门店,随着公司推进O2O零售模式转型,必然需要逐步对这些资产进一步盘活,需要加大优质核心门店获取以及提升对于优质门店可控比例,从而让其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毕竟,线下优质门店是O2O时代苏宁提升用户服务体验、发展移动电商的一张牌。
在当时腾讯百度和万达联姻之时,身边的一个朋友就感慨:谁也不知道接下来腾讯、百度、阿里这样的互联公司为了涉足传统商业,是否会与苏宁等传统连锁再来一次类似万达O2O电商一样的合作,毕竟优质的传统零售资产就只有这么几家。而且这一载体不是随便就能建立起来的,一旦以某种方式对接互联网巨头,苏宁的价值将体现。
总之,此次苏宁门店物业资产运作,是苏宁开展的一次完善互联网零售商的O2O模式的探索之举,也将进一步提升其运营效率。在有了充足的资金后,能否成,还说不好,且看未来苏宁如何具体运作发力。
落实到具体业务上,2024年苏宁易购在下沉市场将布局超3000店,并计划在苏宁易家门店中重启线下超市业务。
近20年里,搅动过“美苏争霸”商业风云的国美与苏宁,最后却殊途同归屡屡“被破产”,艰难处境之下,一个“傲世双雄”时代已悄然落幕。
4月17日,又有消息爆出盒马鲜生北京地区近120名配送员遭辞退,目前仅剩30人,北京首店短期内开业无望。
2月22日,沃尔玛公布去年在华业绩,2016年沃尔玛在中国的总销售额增长5.4%,同时公布2017年的在华扩张计划:预计增设30-40家新店。
广州京东MALL5月1日试营业,店内设计融合岭南本土特色与潮流科技元素,营业面积近3万平方米,覆盖20万+商品,设有烘焙、咖啡30+体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