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新一轮高库存期的到来,市场上出现了对高周转的质疑声。房市从不缺新奇雷语,但质疑者却违背了常识性逻辑:高库存并不是高周转造成的,而高周转恰恰能更快地消化高库存。至少从过去几年房企业绩表现来看,高周转、高杠杆和轻资产(两高一轻)是主流,而且在可预见的未来几年内,依然是地产主流模式。
必须为“两高”正名
过去六年(2009-2014),高周转无疑是房地产市场上的主流开发模式。与高周转相伴的是,为了支持高增长,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多数房企都在高负债、高杠杆运行。
随着房市新一轮调整期的到来,高库存也如期而至(我们在去年的本系列文章中有预测)。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截至2014年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为6.22亿平米,较2013年末增加了1.29亿平米,其中住宅增加了0.83亿平米。
正是在这样的市场形势下,近来出现了对高周转、高杠杆的质疑声。质疑理由主要是,在市场形势不好的情况下,高周转容易导致高库存,进而可能导致资金链断裂。
是不是今后房企要放弃“两高”?这是个涉及行业和企业发展的重大问题。作为行业内率先提出高周转模式并践行高效运营咨询的机构,我们也在不断思考今后的开发模式问题。思考的结论是,“两高”并未过时,绝不能轻言放弃。理由有三。
第一,只有快,才能抓住市场机会,快速做大做强。尽管房市已进入“白银时代”,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没有发展空间了,对于有准备、内功强的企业反而可能是“黄金时代”。2014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2.06亿平米,虽然同比降7.6%,但仍高于市场较热的2012年(11.13亿平米),是历史第二高。兰德咨询去年为某千亿房企做了《2020市场增量研究》课题。基于对人口结构、城市化率、户套比、人均居住面积等指标的分析,并考虑到经济基本面和我国国情、置业习惯等,我们的研究结论是,我国商品房市场的大概率顶点是年销售额10万亿元,销售面积17亿平米左右,并预判市场顶点约在2018年前后触顶。即使市场触顶后,每年新增量绝不会快速缩减至三、五亿平米,预计下行期仍有10年以上,随后才进入漫长的成熟期。我们预测,2016年前后市场会有一波行情(也可能是最后一波),前后持续20个月左右。这意味着,真正留给房企的“好时光”也就三四年,而“备货”时间可能已不到一年。如果企业不能抓住最后一波行情,不仅很可惜,还有可能被洗牌出局。而要做大做强,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肯定还要继续坚持高周转,还要继续高负债(高杠杆)运行。
第二,市场有足够大的容量支持高周转。研评5中曾讲到,绿地、万科等有做到年销售额5000亿元,甚至1000亿美元的可能性。对于年销售额几百、几十亿元的房企来说,之于7-10万元的市场而言,增长空间就大了。市场就是这样,你发展,就能挤占别人的空间,就像项目销售,你多卖了,其他项目就少卖了。一个简单的逻辑是,只有快,才能抢占出局企业所腾挪出来的市场空间;只有快,才能甩开其他企业,才能追上起步更早、规模更大的竞争对手和领先企业——才能从乱局中脱颖而出,跑赢市场;也只有快,才能实现高增长,才有做大做强,甚至有重组并购其他企业的机会。
第三,在利润率持续走低的情况下,只能通过提高周转率和杠杆率来提高收益率。研评4已阐释过房企核心要义模型M=S×f 。房地产开发收益率f是利润率、周转率和杠杆率(权益乘数)“三率”连乘的结果,即f=f1×f2×f3。随着近年来行业平均利润率以年均一个百分点左右的速度持续走低,而且因近年来土地成本和资金成本越来越高,事实上开发投资的杠杆倍数也越来越低,所以提高收益率的最直接、最有效的着力点是提高周转率。而且事实证明,只要周转率提高了,投资杠杆倍数自然能提高,比如绿地、万达、恒大。
所以说,在企业资金有限的情况下,要想实现高增长,无论是过去,还是将来,高周转都是唯一必需的开发模式,而高负债(高杠杆)也必将继续相伴而行;所以说,“两高”并未过时,绝不能轻言放弃。
当然,“两高”的确存在较高的运行风险,因此必须予以升级
从“两高”到“新三高”
毫不讳言,为了规模速度,过去的“两高”模式有时是以牺牲利润为代价的。比如,要付出很高的资金成本。再比如,有些项目只要把开发销售速度降下来,就可能获得更高收益,但因为受制于资金紧张状况,又不得不快销。这一点,相信很多企业都有或多或少的经历。
可以说,过去的“两高”模式其实“三高一低”,即高周转、高杠杆、高风险、低收益。
但因为市场变了,今后的问题是,随着房价上涨速度放缓和利润率越来越低,如果继续高负债、高杠杆,过高的资金成本会吃掉更多的利润,一旦周转速度降下来,很有可能导致资金链断裂,危及企业生存。
所以,高周转模式其实今后面临着两个挑战,一是如何规避高库存,确保资金链安全;二是如何提高收益率,使企业实现高质量的增长,使企业成为高价值的企业。
补充说明的是,业内对轻资产模式越来越认同,特别是进来万达也开始转型轻资产模式后,异议就更少了。由此我们认为,并建议房企今后采取“三高一轻”模式,即高周转、高收益、高价值、轻资产。
如何实现“新三高”
先说如何实现高周转。其实过去多年高周转企业的不断尝试和大量实践已经给出了答案。要实现高周转,首先要控制占压资金较大、周转速度较低的商业、旅游地产等的投资占比,不宜过早启动重资产模式,力争“轻重两相宜”。其次,企业应大力推行“四化”。一是产品标准化(产品线开发),这是快速开发、高效运营的根本;二是流程精益化,以“益”为中心,为各项工作有责、有序、有效、高效开展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三是团队专业化,即构建一支专业、高效的团队;四是考评严格化,也就是依照目标及指标,严格考核,奖罚分明。
通过深入研究中海、旭辉等高收益企业的经营策略,我们发现,企业要实现高收益,除了要做到上面的“四化”以外,还要适当降低负债率和负债息率;在推行标准化产品线开发的同时,还要加强产品创新,能实现高溢价的项目,就尽量追求高溢价;难以实现高溢价的,就一定追求现金流,以实现规模效益。为此,建议企业要加强资金池和现金流管理,平衡好高周转与高溢价、现金流与利润率的关系(后续文章将做专题阐述)。
高收益与高价值有着必然的关联:只要实现了高收益,企业一定能成为具有更高品牌价值、投资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高价值企业。
所以“新三高”的内在关系是,高周转是基础,高收益是目的,高价值是必然结果。基于这一诉求,我们认为,“新三高一轻”也可称为高周转2.0模式。
高周转2.0模式的内涵和逻辑是:在战略上,推行高效运营战略,并优选轻资产、坚定高周转模式,目标是实现高收益、高价值的快速增长;在运营上,追求快速、高效,力求更高、更快;在产品上,一方面要加强创新,同时要大力推行系列化、标准化的产品线开发,以从根本上加快周转、减低成本、提高收益,这也是预防高库存的关键所在;在管治上,追求组织扁平化、流程精益化和团队专业化,并严格考评和奖惩。
不是曝出的一线品牌房企战略动向和诸多成功实践表明,“新三高一轻”或高周转2.0模式必将是未来几年内地产业的主流模式。“市场恐慌时我贪婪”,别人清谈时我实践,只要目标明确、措施得当、行动有力,没有什么不可能。
1月20日,中国银行与华丽家族、中骏、宝龙、旭辉、绿地、合生等20家在沪房企签订《银企战略合作协议》,达成意向合作融资总额超3000亿元。
截至11月25日,交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邮储银行等六大行,合计为18家房企授信16550亿,动作之密,力度空前。
以76家内房股为样本:近6成房企营收下滑;整体净利润同比“腰斩”;仅7家房企非受限资金增长;9成房企土储“缩水”;有2家房企资不抵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