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十几年来,中国房地产市场需求规模处于高速增长时期,房价和土地价格均保持快速上涨,房地产开发商单靠持有资产的升值即能实现盈利。因此,当时的规模扩张能给房企带来销售收入的快速上涨、经营成本的下降以及净利润的不断攀升,部分房企更是通过规模持续扩张取得和巩固了行业龙头地位。然而,进入2014年,房地产市场回归均衡,房价由过往的单边快速上涨转为上下区间波动,成交量同比亦出现下滑。相应地,房地产行业总体销售收入增速开始放缓,库存和成本不断上升,利润率开始下滑,房企负债率高、资金短缺等问题突显。此时若继续盲目扩张规模只会带来更大的资源占用和更多的货存,加剧资金周转的困难和经营风险。面对行业回归总体均衡的“新常态”,简单的规模扩张、增加利润的方式,在2014年似乎已经走到尽头。
营收增速放缓,净利润下滑
截至2014年10月31日,A股市场共有143家上市房地产开发商公布了2014年三季度财务数据,营业收入达4551.87亿元,同比仅增长9.7%,增速较去年的36.41%明显放缓;净利润率为511.74亿,同比下滑 10.5%, 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458.92亿,同比下降8.1%。对比2013年同期靓丽的业绩数据,2014年境况堪忧。
利润率趋势向下,费用率大幅提升
在今年需求和去化速度放缓、竞争压力加大的市场环境下,开发商为促进销量牺牲了部分毛利率,叠加土地成本的持续上涨和房价的调整,房地产开发商的利润空间不断被挤压。数据显示,2014年前三季度A股上市房企毛利率为32.7%,同比略微下滑2.4个百分点;前三季度ROE(净资产收益率)为6.94%,较去年同期下滑1.67个百分点、降幅接近20%;预计全年ROE较2013年也将下滑20%左右。
供求逆转,市场竞争激烈,房企不得不加大销售费用抢夺市场份额。另外,拿地成本不断提高,间接使开发商增加对现金的需求,扩大融资规模,从而导致财务费用上升。由此,今年以来,行业平均三费占比呈持续上升趋势,达到11.22%,为五年来以来最高水平。其中销售费用上升0.37个百分点,管理费用上升1.04个百分点,财务费用上升1.05个百分点。
负债率维持高位,偿债能力有所减弱
由于库存高企,成交放缓,回款缓慢,房企的负债水平维持在高位,负债率持续攀升。截至2014年三季度,A股上市房地产开发商短期债务总计5018亿元,长期债务总计7146亿元,有息负债占总资产比例为36.4%,为五年以来最高水平,资产负债率则高达76.6%。在利率未进一步下降的环境下,有息负债占比上升会侵蚀企业利润,特别是在资产回报率下降的情况下,当资产回报率低于负债利息率,有息负债就会成为企业的负担。另一方面,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保持稳定但仍较低,侧面反映了房企偿债还能力有所减弱。
经营现金流短缺,上市房企规模收缩
由于行业总体销售收入放缓而费用大增,房企经营现金流严重短缺。数据显示,2014年前三季度A股上市房地产开发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1297.27 亿元,负值缺口同比大幅上升 77.3%;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是1888亿元,较去年同期上涨55.1%。其中,A股上市房地产开发商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5848亿元,较去年同期下跌2.79%;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为5627亿元,较去年同期上涨3.72%,增幅较去年全年是放缓的,反映房企拿地意愿下降,策略重心逐渐从规模扩张转移到走量去库存。
业绩目标完成率普遍偏低,规模增长乏力
由于2013年业绩实现了大丰收,房地产开发商对今年的市场形势乐观从而销售目标继续上调。随着年底临近,房地产开发商面临着高库存和冲业绩的双重压力。根据已经披露的数据,2014年1-11月35家典型房企的销售额同比增长率为14%,目标完成率在80%以上的仅有17家。目标完成率和增速均差于往年,简单的规模增长似乎已难以为继。
相比于空降新高管,在公司深耕多年的有功劳、有能力之人对企业更为熟悉,能更快进入角色,在新一轮的地产周期下,他们将会发挥更大的价值。
继股权融资松闸的“第三支箭”政策发布后,至今落地一月有余。据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已有32家涉房上市企业发布再融资计划。
深圳2021年GDP总量站上3万亿元新台阶,排名位列全国第三,仅次于上海的4.3万亿、北京的4万亿。
深圳龙华区发布《深圳市龙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营造城乡居民健康生活的生态城区。
深圳一季度GDP为6867.54亿元,同比增长17.1% 两年平均增长4.6%。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30.9%,其中,城市建设投资增长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