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第二届CBC“城市·地产·设计”思想创新总裁峰会

————一场关于“老工业区蝶变”的思想盛宴

赢商网陕西站   2015-04-17 09:33
核心提示:老钢厂联合CBC学院举办第二届以“老工业区蝶变”为主题的CBC“城市•地产•设计”思想创新总裁峰会,数百位工业遗产再生专家汇聚,深入探讨可行性策略, 撬动存量资源,盘活地产、设计与商业新思维。

  2015年04月17日,一场引发国内对工业遗产再生新思考的“城市复兴”论坛暨第二届CBC“城市•地产•设计”创新思想总裁峰会在老钢厂设计创意产业园隆重举行。本次峰会由老钢厂设计创意产业园和CBC学院主办,赢商网、「本地」、左右客、西安房地产经纪人协会等数家机构共同协办,现场汇集400多位来宾,为在场的嘉宾奉献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思想盛宴。

老钢厂:一场引发国内对工业遗产再生新思考的“城市复兴”论坛
老钢厂:一场引发国内对工业遗产再生新思考的“城市复兴”论坛

  主持人: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领导,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

  非常欢迎来到今天由CBC Group、老钢厂设计创意产业园区联合主办,全经联商学院联合主办,中国文物学会工业遗产委员会、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中国建筑学会工业建筑遗产委员会、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委员会工业遗产学部提供学术支持,陕西省房地产商会、全经联西安商学院、西安房地产经纪人协会、明源地产研究院,《城市.环境.设计》杂志社,《OBJEKT境》杂志等联合承办的本届关于城市复兴系列之老工厂区蝶变的创新思想高峰论坛。我是CBC Group  Ob  jekt中文版《境》杂志与UED杂志的执行主编姚京。很荣幸担当本次峰会的主持,并且和各位与会来宾共同探讨并且展望城市复兴的未来。

  在大会开始之前,首先请允许我隆重的向各位来宾介绍今天尊贵的嘉宾,他们是:

  市规划局副局长陈琦

  市规划院副院长龙小凤

  新城区副区长吴繁

  新城区副区长郝东文

  市文广新局文产处处长刘秦生

  新城科技产业管理办公室主任袁渌恒

  西安华清科教产业集团总经理刘顺才

  西安华清科教产业集团副总经理刚家斌

  西安华清创意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毕襄良

    此外还有来自国内外知名的尊贵的演讲嘉宾,他们是: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刘伯英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院长     刘克成

  西安规划局原局长     和红星

  西安老钢厂设计创意产业园发起人、总经理     全建彪

  左右客出品人     李建森

  John Thompson&Partners事务所创始人     John Thompson

  戈建筑创始人     Nicolas Godlet

  上海红坊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邓刚

  华高莱斯国际地产顾问有限公司董事     陈迎

  Aspelin Ramm 地产公司总监     Sverre Landmark

  巴塞罗那22@创新产业园CEO     Josep M.Pique

  上海戏剧学院艺术管理主任     郭梅君

  亚蓝渥克商业生活研究所创始人     郑玮庆

  深圳华侨城创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刘洪杰

  维思平建筑设计董事     陈凌

  上海赫尔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     康文玲

  致意掌声,谢谢你们的支持,谢谢!

  本次大会也受到社会各界大力支持,我们今天是作为城市复兴这一主题论坛的第二场峰会,主要着眼讨论老工业资源再生的方法,并且结合城市化发展,城市区域综合发展,局域老工业资源城市整体规划、策略,以及相应的开放经营和投融资模式进行探讨,那么今天我们的峰会更像是一场头脑风暴,聚集了来自老工业资源全产业链各位专家和思想领导们去,探讨可行性的策略,并且撬动存量资产,盘活,带来新思维,本届活动作为此次峰会的第二站,也将给大家带来更多精彩的内容,接下来请允许我隆重的邀请陈先生为本次峰会致辞,有请陈先生。

  陈先生:尊敬的各位专家、学者,各位业界同仁大家上午好!

  春风和煦的古城西安,今天迎来这么多远道而来的朋友们,我们一起相聚在老钢厂,共同探讨老工业区再生的话题,在此我仅代表西安市工商局和各位朋友表示热烈欢迎,

  向老钢厂设计创意产业园区表示衷心的祝贺,陕西钢厂见证了西安曾经的辉煌,它经历半个多世纪的风雨,这里的每一栋老厂房和每一棵老树,默默记录着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我们十多年来一直在思考老工业厂房保护性开发,他们借鉴国内外城市文化开发运营经验,广纳各界资源,探索模式,打造出当下创意活力时尚朝气的文创园区,不仅为我们大家留住了钢厂记忆,而且为西安市增添了一张有故事的城市名片,今天的思想峰会会聚了国内外知名城市发展研究学者和城市规划专家,地产开发投资者还有我们众多的建科大的校友们,大家接下来分享的成功经验和真知灼见,都将是西安未来发展的财富。

  最后我预祝这届思想峰会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陈局长,谢谢,接下来让我们有请本次峰会的主办方之一,CBC Group创始人,同时也是UED杂志创始人,彭礼孝主编向今天峰会致以热烈问候,谢谢。

  峰会现场

  峰会现场

  彭礼孝: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昨天我们CBC 艺术馆正式在钢厂落户了,非常感谢,让CBC系列活动资源能够在西安落户,同时也感谢一直以来非常支持我们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的刘克成院长,因为有他在中间的大力促成,才会有今天的这次峰会。

  那么,我首先代表本次峰会的主办方,和我们CBC学院和老钢厂设计创意园区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目前工业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得到国家法规的大力支持,其蕴藏着巨大价值等待人们进行深入挖据,值得我们继续深入探讨。

  今天我们数百位老工业资源再生转型方面的全产业链时代专家、总裁,以及我们政府管理部门的领导,齐聚在西安老钢厂,以老钢厂的活化和工业保护与利用为主题,深入探讨老工业核心改造与升级,作为CBC的主编,作为我们当下最活跃的建筑媒体,我们关注如何撬动循环的工业资源,打开多元化的投资渠道,如何驱动工业园区和产业布局策略,如何通过设计协调工业设计,环境生态与后工业时代下关系等问题,这其中我们也邀请到了国际友人,来自欧洲、西方,他们已经取得了很多成功的经验,那么这些先进的经验和理念,以及有效措施与方法,正在通过联合业界专家,深入挖掘,重要的是以思想及行动,通过探讨、平台搭建,在政府、文化、金融等多方持续的协同合作之下,使我们的城市复兴,使我们的工业遗产成为新的常态。

  本次以城市.地产、设计为主题的思想创新总裁峰会,是我们CBC学院和老钢厂共同发起,CBC学院是以发现中国城乡发展问题,使设计、地产,城市经济、文化、互联网跨学会领域相互协作,形成合力,共建中国城市美好的未来。

  最后再次感谢各位贵宾的莅临,并预祝本次峰会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城市·地产·设计”思想创新总裁峰会

  “城市·地产·设计”思想创新总裁峰会

  主持人:感谢彭礼孝主编为我们这次会议的致辞,那在接下来今天的一整天的时间里,我们来自城市复兴领域的各位专家和领袖们将会为我们带来15场精彩演讲和互动话题,整合我们在整个全产业链上的实战派的专家,从不同角度去维和这个话题,事不宜迟,让我们有请第一位为我们带来开题报告的尊贵来宾,他就是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清控人居遗产院副院长、华清安地建筑设计事务所首席建筑师,中国文物学会工业遗产委员会会长刘伯英先生。他今天将为我们带来本次峰会的一个开场,也为我们带来“激活创意,复兴城市”的开场报告,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刘伯英先生。

  刘伯英: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

  本次城市复兴论坛是清控人居遗产院和CBC 学院联合策划和组织的一系列的学术活动,我今天的这个报告是一场开场报告,所以报告的内容可能跟后面的各位嘉宾报告不一样,偏重文字多一些,首先建立一个,就是把城市复兴这个理论的来龙去脉跟大家有一个交代,大家在下面的这个报告中,能够用城市复兴这样一个理论框架,这样一个眼光来审视每个成功的案例,来获得它的一些成功的经验。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刘伯英:激活创意 复兴城市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刘伯英:激活创意 复兴城市

  大家都知道全球化在不断得到深化,我们国家很多城市都提出了以国际化大都市作为发展目标,北京也提出世界城市这样一个发展目标,城市之间的竞争不仅是国家内部的,而且是全球性的。

  互联网+现在是一个新的名词,那么互联网已经应该到我们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包括工作、生活、娱乐,那么我们人的日常的生活,对空间的要求正在发生着改变,那么对于城市来说,传统的产业在慢慢的萎缩,甚至消失,新兴的产业正在不断的兴起,那么新兴的城市生活正在形成,创意城市的竞争在不断的加剧,存量规划开始更注重于城市更新,遗产保护,城市发展需要我们在座的规划师、建筑师,要突破一成不变的规律,解放出来探索一些新的丝路、新的途径。

  首先我交代一下,就是城市复兴这个概念实际是从英国开始提出来的,那么提出来的这个时间点就是97年布莱尔为首的新工党竞选获胜之后,就是在经济政治上执行介于货币主义的“第三条理论”,以前城市更新、城市再生所倡导的国家干预和福利制度的社会民主主义,以推崇市场和个人本位这种偏颇他要打破,他找到一个理论的  基础,就是94年出版的《超越左右》这本书,这本书里提出来左翼在新的形势下,要实现一种自我的更新,也就是这个团体要进行自我的更新来应对新形势的需要。

  那么98年布莱尔邀请罗杰斯爵士成立了“城市工作专题组”,99年正式出台了一个叫《迈向城市的文艺复兴》,这样一个报告,那么这本研究报告被称为城市的黄皮书。

  那么这是这本书的封面,在这本书里头他研究了英国现实的问题,也征求了很多专家学者的意见,向其它欧洲国家,其它国家借鉴了很多经验,为英国今后城市建设提出了105项建议,那么涉及到了城市建设方方面面,那么对于城市的规划建设来说,人们把二战之后,战争带来的破坏作为城市建设的一个契机,今天就把城市复兴变成一个城市发展新机遇,那么在后来公共资金不断投入的刺激之下,城市复兴开始在英国大踏步的推进。

  那么,在99年正式出台的这个报告之后,在05年罗杰斯又写了一个新的报告,就是对6年来城市复兴,英国的城市复兴,他的这个过程和取得的成果进行了一个回顾和总结,那么提出了一些结论性的观点,就是经过6年城市复兴在英国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那么人们开始从城市郊区,开始又回归到城市的中心,原来城市中心衰败,人们都开始迁出,到城市郊区去,现在又开始重回到城市中心。

  城市开发投资也从新生土地的投资和建设,开始向城市已经开发过的资源再次投资、再次开发,尤其是对有污染的,原来的工业用地进行投资建设,那么新的投资建设有70%投资都用在原来老工业区,有污染土地的开发上,这是6年的综合。再一个对城市建设模式,把拓展式的不断外延的城市建设模式,转变成紧缩式城市建筑模式。

  那么英国城市复兴组织有不同组织,从国家层面来说,城市复兴由国家行政中心和行政部来负责政策制定,那么城市复兴这个政策的批准是由英国国会、议会和立法机构进行批准,他们具体实施这个英国城市复兴的计划。

  那么在英国城市复兴带动下,日本在城市再生机构里面也用了文艺复兴这个词,那么它的机构,它的目标就是要强化城市的魅力和城市的国际竞争力,所以它不是一个局限一个项目,一个城市,而是有更大的作用,城市复兴的作用就是强化城市的魅力和强化城市的国际竞争力,那么两次,公布了18个区域,这个面积达到了57平方公里,所以这个面积还是非常大的。

  我们宝岛台湾,台北市市政府也成立了都市更新处,这是04年成立的,侧重的不是城市新建,而是城市整建维护,引入社区居民参与这样一个概念,同时这个在启动URS计划,就是用城市针灸法来针对每一个衰败的地区,每一个项目,那么把一些老房子进行改造,完了以后把它交给艺文社区来进行经营,用一个一个项目来激活这些衰败的地区,台湾的经验取得了国际影响力。

  纵观世界各国这样一些城市复兴的实践,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城市复兴的性质,城市复兴就是对一个已经建设过的地区,那么今后的走向,那么进行一个干预的行为,老是把它拆除,完了以后再兴建,还是能够有一些保留、保护,完了通过一些更新、复兴,综合的手段,来实现原来板结的城市、僵死的城市,能够实现在再一次的复兴,那么城市复兴是一场城市的社会运动,它引导了全方位、系统性顶层设计,政策制定和实施行动,那么从城市复兴组织来说,它是跨越多个部门,私人部门和社区组织,那么这个组织它也是应对城市的经营社会文化和政治形势变化,它是一个动态的,不断调整的。

  

  那么它参与的力量把所有利益相关者都共同参与,强调的不仅是目的,而是过程,强调的是怎么在过程中能够满足社会各方面的共同的需求,那么城市复兴的这个原则有十大原则,因为时间关系我不详细说,它整个的原则面对的就是尽量的能够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尤其是这些已经被开发过的土地资源和现有的建成的资源,尤其是有污染的那些资源。

  再有一个它是整体的策略,整体的战略,强调的是均衡、有序、积极的方法,同时它是动态的,要建立不同阶段的这种阶段性目标,完了最终要有一个数字来说话,来进行考评。

  那么城市复兴有不同的层级,有微观的、中观的和更官方的、更广大领域的,也就是区域层级、城市层级,每个不同层级关注的内容,它工作的方法是不同的。

  在一个城市问题上通过内部、外部综合因素的影响,来实施到一个具体的项目当中,最后用一个数据来衡量这个项目最终在社会经济、文化社会各个环节上,最后实施的效果。

  城市复兴有五大模式,战略导向、经济产业导向、设计导向、文化导向和社会导向,前两个导向,城市复兴它的策略性、政策性更强,我们在这就不详细说了,主要说一下后三个模式,社会导向,具体手法不说了,主要有几个特殊设计导向的内容,一个是大事件,那么这个大事件引起的旧工业区的复兴,那么两次大的奥运会,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12年的伦敦奥运会,都是在衰败的老工业区举办的,那么世博会也一样,那么再有就是工业建筑的改革和工业保护,再有就是我们把工业区原来的铁路改成了城市公园,包括西雅图煤气公园等等,那么这是日本的腾宾仓库,把原来库房变成了现在的商业中心,很热闹,景观也做的很酷,这是丰田集团纺织厂,丰田集团现在做汽车,原来是纺织起家的,它的纺织厂变成了企业纪念馆。

  文化导向的城市复兴,工业区做为城市复兴这样一个契机,以欧洲文化之都作为城市复兴体系。第二个体系叫全国创意城市网络,它有很多不同的主题,文学主题、电影主题、音乐主题,我们国家有两个城市,一个是成都是美食之都,再有去年年底应该是景德镇是民间手工艺之都。

  社会导向城市复兴,我们也有一个系列的案例,就是IBA系列行动,大家知道IBA将近100年历史,它举行过很多国际建筑展,它都是应对那个时期的,城市建设最关键的,最急迫的这样一些问题来进行解决,综合解决,和我们今天的这个主题,就老工业去的蝶变相关的就这些,它的主题是生态景观整治和区域复兴,叫区域复兴层面的复兴。

  第二个项目是2000到2010年的劳济兹,主题是躁动的大地,律动的大地。

  第三个项目是2006到2013年IBA Hamburg,通过模糊不确定性的空间来发展创意,发展创意产业实际上是这样的概念,来最后实现社会和谐。

  同时在我们城市复兴的过程当中,也把社区社团组织他们的智慧吸收到我们城市复兴这个运作当中,包括我们纽约的高线之友,阿姆斯特丹的维基城市,包括旧金山的民间智库,通过民间智库参与到我们城市复兴的工作当中来,实现各个代表不同社会利益,这样一个目标的方式。

  那么这个是劳济兹项目,把一些塔它展示性的作为一个地标来进行展示,这是汉堡的项目,更多强调的是世界组织的建设,完了实现整个人群的、社团的这样一个和谐,这是汉堡的项目。

  最终通过一系列的城市复兴这样一些行动,一系列城市复兴项目,城市复兴的这些城市,那么获得了城市品牌的效应,这些城市它的影响力、竞争力都得到了增长,那么有很多典型的,这个是阿尔伯特港,包括甲壳虫的博物馆,都在这个地方;这也是一个地标项目;这个更不用说,大家都熟悉泰晤士南岸两个发电厂,变成了博物馆,变成了创意经济的阵地,实际上使原来的老工业去实行了复兴,两个电厂;这是文化项目,是一个新的博物馆,完了作为针灸式的,像一个炸弹扔到了传统的衰败的工业城市当中,引起了爆炸式的作用,实现了城市复兴。

  好,我的报告就这样,谢谢大家!

  

  主持人:非常感谢刘老师给我们带来的开题报告,也从国际发展角度给我们理清了城市复兴的线索、脉络,非常有意义,为我们揭开了这个命题的序幕,那么在接下来,将要为我们带来开题报告的,我想西安的各位朋友肯定不会陌生,他就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克成先生,他为我们带来了非常宝贵的经验,接下来他将为我们带来开题报告的题目是“工业与工人的记忆,首钢博物馆的设计”,有请刘克成院长。

  刘克成: 非常荣幸受到主办方邀请来做一场报告,跟大家交流在工业遗产保护方面的经验。

  刘克成:工业遗产保护

  刘克成:工业遗产保护

  今天我想讲的其实不是西安的项目,是去年和前年我们在北京首都钢铁厂所做的一个工业遗产相关的项目,首钢博物馆设计。

  首钢大家都比较了解,处于长安街西端,它是中国民族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首都工业化、现代化的集中写照,曾经在这,实际上一直到现在为止,几代共和国的领导人都去过首钢,在北京乃至全国有相当大的影响。但是到本世纪初,因为种种原因,主要是环境污染的原因,首钢整体搬迁至唐山,石景山开始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根据北京的上位规划,这个区域在8.6平方公里将成为世界瞩目的在人才聚集高地,以及后工业文化创意基地,和谐生态示范区,首钢博物馆是首钢厂区再开发的第一步,它承载着首钢近百年的记忆,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结束,开启了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在这个位置底下这张实景照片看的更加清楚,这是我们建议首钢公司所选址的这个博物馆的用地,结合它的三号高炉,就这个位置,三号高炉面对一个冷却水池,与石景山相对,以石景山为首的自然山水和以三号高炉工业文明,交响呼应,据历史记载石景山在乾隆皇帝执政期间,他有两次登上石景山,所以也被称之为北京风水宝地。

  项目定位,我们认为对于这样一个项目来说,其实首先来说是工厂的历史,那么从清末一直到现在,首钢发展的历史正如前面所谈的浓缩了实际上北京现代化、工业化的步伐,那么这也浸泡着几代首钢人的汗水,记录了几代共和国领袖的足迹,首钢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凝聚着一带中国人的强国梦想,同时首钢也凝聚着人的历史,普通工人的历史,我们在调查中间发现了,在首钢的职工中有四代都是首钢职工的这种人,在家里有很多其实家庭的以及个人的记忆。

  总平面规划,这个规划其实凝聚了北京各个方面的专业人员的智慧,就我知道,包括清华大学所做的很多工作,那么在这样的,在未来发展里面这个绿色部分将成为工业主题园,石景山公园成为生态园,其它部分主要作为产业开发基地。

  在这样的一个巨大的庞大的,甚至可以说是庞杂的,对于工业工艺来说,它是清晰的,但对从一个今天的普通人的视角来看它的布局是庞杂的,甚至是难以别析的,我们需要拎出一个主要的文化走,在这个位置,三个烟囱所处的位置,是首钢在清代建厂初期遗留下的遗地,我们把它叫首钢的历史轴线,把博物馆就放在这条轴线上,这样形成了如此一般的首钢的历史空间轴,过去首钢的起点,然后现在这个结点实际上是三号高炉跟首钢博物馆,秀池(音)中间将来希望有一个标识物,连接这三点形成一线,形成一个有趣的设计,把首钢的历史发展过程和重大事件,一些还有标志性的设备等等,像标尺那样在这条轴线上加以标注。

  这是总平面图,这是起点,博物馆,三号高炉,一号高炉和二号高炉,秀池。

  博物馆的功能我们认为不能仅仅去谈工厂的历史,其实我们认为它应该由三方面构成,一个是工业的历史,也有工厂的历史,第二个是人的历史,其实人的历史应当成为这个博物馆讲述的主体,第三也是环境变迁的历史,它从一个自然的山水进入到农业社会,再进入到工业社会阶段,在今天的后工业社会阶段,怎么能够重返一个与人和谐相处得生态,实际上博物馆也包含着这样一种义务和责任。

  博物馆的主要展成路线是以炼钢工艺做为主体,这个展示主要的内容是我们与首钢方面经过反复协商形成的,在这个对象中,首先是对3号高炉文物的评估,我们对3号高炉这个结构,首先先做了一个解析,那么针对它原有的工艺平台做了一个分析,最高平台是70米,主要平台其实在13.6米和9.7米的标杆上,结合原来的工艺过程,在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平台,它原来主要的功能是什么,我们请教这个首钢的工程技术人员,也做了一个详细的调查,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一个保护方案,那么对于高炉的绝大部分,主要工艺都予以保留和保护,而对一些隔绝了高炉与秀池和我们说石景山之间视觉通廊进行了拆除。

  设计构思,这是我们最后完成的设计,它的主体仍然是3号高炉,我们在前部加入了一个新的插入体,沿着这个时间轴,这是时间轴,这是新的插入体,这是3号高炉。

  新的插入体像张开的臂膀,实际上是一种欢迎的姿态,面对南向的草坪,这个草坪也将是未来这个产业园区主要的公共活动空间。在这个新的插入体中间设置了不同的景窗,其实每一个景窗搭建在每一个体量之间,每一个体量首钢指向8.6平方公里各个主要的原来的分厂和生产节点,每一个展厅其实它展示的内容与相应的空间位置是对位的,使得博物院与8.6平方公里整体工厂产生联系,这是景窗的一个示意,那么在面对全草坪的这个广场,实际是24小时开放的立体的能够参观和游览的这样一个墙面,在这个墙面中间我们也进行了一个特殊的设计,其实我们仍然是源于工业的这样一个原理,提供了多重符合钢架,请首钢方面的人向首钢十几万职工,还有众多家庭去征集他们自己保留的工具、用具,还有从各个分厂收集来的小型器具,这些东西以一种方式焊接铆钉在里面,然后在每一个工具边上我们希望设计一个平台,某某人,哪一年至哪一年工作在首钢厂,这样当首钢的人来,当首钢的后代来,他能直接找到他家庭的、私人的意义,使得这个博物馆不仅仅与工厂与城市发生联系,也与每个工人,每个家庭发生联系。那在这个巨大的体量中间,其实它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的一个记忆墙和记忆库。

  功能流线,我们把主要的入口平台放置在6米高的平台,那么底下它以前是运矿石和出钢水这样一个,我们说出渣和出钢水的底下,我们将来当作青少年体验部分,那么经过与高炉的各个生产平台的这个精密的设计,使得它形成一个完整的流线,并且与秀池,与石景山形成一个良好的对视关系,里面我们仍然是希望用工业的方法,能够形成一些特殊的空间,这是选取的案例,这并非是我们设计这个项目。那在细节上也希望仍然用工业的语言,把它一贯到底,在9米7的平台,也是它主要的生产平台,我们开始以作为工厂或者钢铁厂工艺流程、工业的介绍,刚才在6米的标高,主要是首钢整体的历史介绍,那么通过一系列坡道跟环道,成为一个主要展示,这是13米6平台,而中心的这个炉体它的直径也达到十几米,形成一个4D影院,对过去炼钢、炼铁工艺进行展示。

  

  再上一步,我们将设置两条螺旋型参观坡道,一直让人走到20.5米标高,环视整个产业去的景观,这是我用的德国博会大厦(音)方案,那么在70.5米,原来的检修平台,我们将增加一个高空展厅,以及休闲空间,这就是形成在这,而秀池,博物院面临秀池的部分,我们将形成开放性的,成为创意产业园未来最受关注的公共生活空间和交往空间。

  在室外展场也就是历史轴和门前这个部分,我们也形成一个有魅力的一个室外展场,那么从首钢各分场收集来的比较大的机具、设备,将陈列展示在这。

  作为一个新时代的一个博物馆,当然建筑的节能跟可持续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我们结合北京的气候进行了一个仔细的分析,然后针对今天所能够用的各种节能技术进行了一个训练性的评价,那针对这个博物馆我们能够用哪些技术,那么结合工业建筑本身已经形成的结构,我们认为它是一个天然的具有良好的绿色建筑特质的这样一个结构,比如说秀池,它原来的凉水池,可以成为自然冷源系统,也可以做为中水利用、雨水利用,人工混地处理污废水,那么高炉形成自然通风,本身这个高炉就是再利用的典范,原来工业管道可以形成地道风,钢铁流程展示这些预热也可以利用这些设施进行再利用,那么我们把主动格式的和被动式的一系列东西综合,有选择的进行组合在这里,这是一些针对未来再利用的一些设计的考虑。

  在设备系统,以及地道风,预冷预热系统还有水源热泵,以及人工湿地,针对它全面进行全生命周期的评价   在各个环节做的工作,最终我们也希望它能够达到Leed经济标准,争取是白金级,满足中国建筑评价三星级标准。

  北京是中国伟大的首都,在北京自1949年以后,以陆陆续续建成一系列重要的博物馆,这些博物馆当然都是这个国家跟首都北京的重要的地标,也是重要的文化场所,对于首钢博物馆来说,它会在这样的一系列博物馆群中间,增加一个个性鲜明而独特的新的类型。

  我们相信首钢博物馆既是北京工业发展的记忆,也是首钢工人的记忆,它将成为北京集聚特色的城市地标,谢谢大家。

  

  主持人:非常感谢刘院长,每次听刘院长的演讲都特别感动,非常诗意的传达,刚刚我们看到了北京首钢的这个发展,我自己也是从北京来的一位北京人,所以看到今天这个刘院长刚刚讲解的非常有感触,而且我觉得刘院长刚刚也谈到了关于首钢的这个进程,其实是以人为主体这样一个进程,其实是非常感人的这样一种情怀,其实城市是时间和空间的载体,空间可以肤复制,但时间不可以复制,它更加的弥足珍贵,而今天我们看到这样城市复兴进程也是情感的连通和纽带,非常感谢刘院长精彩发言。

  接下来将要为我们带来主题报告的是来自西安的另外一位非常尊贵的来宾,他就是西安规划局院局长,西安市人民政府参事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他也是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常务理事的和红星先生,今天他将为我们带来的主题发言也是关于这个城市复兴历程的一个发言,我们接下来有请和红星先生给我们带来开题报告。

  和红星:非常高兴,非常荣幸,能站在这个大讲台上,在西安老钢厂来给大家汇报一下,西安城市工业遗产这几年的发展道路,在座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还有同行们,我在想,要给大家讲什么呢?实际上我也很犹豫,这也是我的母校,离开30多年了,先在教书、当老师,后来到规划局,然后当到2002年当局长,又当到2010年到规划办干了两年,现在也退休了,我今天在想因为这个老钢厂从02年当局长,走到今天也真的不容易,我题目是城市复兴与乡愁情怀,这个钢厂今天给西安带来什么呢?

  和红星:城市复兴与乡愁情怀

  和红星:城市复兴与乡愁情怀

  我们知道西安这些年走过的路,实际上就是一张蓝图干,一任接着一任干,因为我从政20余年,感受最深的,西安城市规划没有任何改动,就是一张蓝图,一直往下传,到今天为止我们还是按照老祖宗留下的格局,走出了一条复兴之路,打造出来什么呢?就是古代闻名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这么一个大城市。随着十八大的召开和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提出以及落实,西安作为中国文化底蕴最深厚的千年古都,将打造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和国家文化强国的重要“承接地”,城市建筑拓展空间有限,城市发展面临着“退二进三”逐步外迁转型发展的历史基于与需求。那么这种机遇和挑战我们如何来面对,所以我说咱们知道现在都在说乡愁,乡愁包含的面很广,什么叫乡愁,方方面面包括着,所以说2013年末,城镇工作会议上有一句话“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引发了人们无尽感慨。那么工业遗产中的乡愁我在想,西安传统工业片区及建筑反映了西安建筑时期辉煌的记忆,也是西安厚重的历史文化相得益彰,共同构成我们大家的乡愁情怀。

  刚才两位老师所谈到的很受启发和感动,他们都讲出了咱们自己,就是目前来讲我们国家所需要发展什么东西,尤其是刘克成老师讲到的首钢,我跟毕总就说你看首钢工业遗产那个雕塑的东西,像西安工业遗产也很多,如何去挖掘和改造。

  那么2013年深圳双年展我参加了,穿越城市的边缘使我很深受启发和教育,30年前这里是中国第一个工业园区,是中国推进社会、经济与政治改革的典范,我们看到这张图,它是沦落到深圳的边缘地带,它怎么做这个文章,理念就是打破概念,从边界走向边缘,城市边缘的重申,使我很受启发,这是屋顶做的创意农场,就是城市边缘的价值释放地,使城市边缘成为城市最具活力与魅力的地方。这是一个深圳的大茶油坊村,我从这感受到了,虽然它不是炼油的,但是这种思想我在想我们西安为什么不能做呢?这是上海雕塑艺术中心;北京798,我们都知道的等等吧,我就不一一举例了,刚才刘院长也讲了,就是我们看到的这些。

  我们在思考类似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再生的案例很多,为什么它能给我们带来如此的震撼和惊喜呢?

  工业遗产代表了那个热血沸腾时代的记忆,我记得过去电影有个《火红年代》,可能在座好多人没有看过,老同志可能都知道,那么现在我们说它凝结了一代人的大院情节,西安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再生究竟该何去何从,所以我想从三个方面来讲,第一个是目标,第二个是理念,城市复兴,第三现状,工业记忆,第四个思考,最后一个展望。

  目标,我主要讲乡愁,乡愁之美,乡愁之愁,乡愁到底在哪,这张图片我们能感受到的是什么呢?

  如今所提出的乡愁赋予了时代的内涵,是对故乡的眷恋之情,是人们对故乡美好的会议,那么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我们看到了丝绸之路,总书记这两年来一再提如何能记住乡愁,抓住这种记忆来讲,我们再看,当然他所讲的话,在一幅古丝绸之路地图前,找到了西安的所在,那里是西安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我的故乡,同时提出了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宏伟构想。

  这是刚刚发生的事情,2015年2月15号,在西安的古城墙上,总书记抚摸着城墙说,这是世界级的宝贝,要保护传承好,实际上这几年西安所走的路,它的发展紧紧抓住了文化这个命脉,抓住了文化这个主线。那么乡愁之美15号在陕西的延安,陕西是根,延安是魂,延川是第二故乡……这么多年来,这种乡愁之美,总书记的感受我们说乡愁存在于每个人心中,但也会出现在本乡、本土之人,对过去的美好回忆中。我们看到这张图,稳定.家,天蓝树绿水清,文化传承、文化多样,精神家园,生活的气息就是我们抓住文化线,关键是给老百姓给居民留下一个什么,是一种精神上的场所,生活的气息、生活的氛围是越浓越好。

  那么乡愁之愁是什么,我们看到这张图是过去的老钢厂,当时愁呀,这种乡愁之愁,那么乡愁在哪呢?乡小市镇,或自己生长的地方和祖籍,那么愁呢,秋代表成熟的庄稼,把秋放在心里牵挂着车数成熟的庄稼,更有秋天的浪漫意向及秋去冬来的准备,为什么我眼睛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刻。

  那么乡愁承载了一代人的记忆,留给今天的不是眼泪而是难得的财富,让这些难得的财富在今天如何放大,能够产生双赢呢?我认为陕钢就是最好的事例。

  第二个简单的说一下这个理念,就是城市复兴,这个西安可能在座的都了解,它是个千年古都,如何认知西安,我在想西安所走过的路,就是老百姓现在出去以后,说你家是哪的,说我家是西安的,那么就说这个城市给他留下的印象,他的感受,都觉得他是西安人,感觉是一种自豪,那么我们说规划坚守,就是一张蓝图干到底,那么文化复兴,这几年走的就是文化复兴之路。

  那我们看认知西安,历代在西安地区建都年代表,历史底蕴,周秦汉唐是最辉煌的,这个表不一一读了,如何认知西安,西安所走过的路,几个朝代的演变过程,我们看到的比如像西周,秦统一六国,西汉坚定了大汉民族光辉灿烂的基石,唐,那么中国历史上周秦汉唐这四个最强盛的朝代定都长安,这是我们城市发展史上十分辉煌的城市黄金时代。

  那我们西安紧紧抓住了这个黄金时代,在城市规划的体现上,在城市设计的精细的把握上,我们如何做好这些文章?

  汉长安城和唐长安城,都是首屈一指的国际化都市,多元文化搭舞台,现在我们和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民族的共同梦想,他们有人问我,说是“中国梦”,从你作为规划局的老局长来说,你认为是什么?我说“中国梦”就是总书记希望咱们能够重返世界舞台中央的梦想,就是这个梦,这个梦有多远,不知道,但这是目标。

  那么规划坚守,我们坚守了自然原则,山水城市的宏大格局,八水绕城的自然禀赋,我们看到这些图都是这些年做成的成功案例,就是传承了历史,这个都是过去,西安的规划,就汉代地的规划。

  

  那么三千年凝练出的城市格局规划思想,是西安特有的营城文化,形成了西安的遗产,那么建国以后1953年第一版规划,紧接着第二版、第三版,到第五版,而且提出了大西安的战略规划,进行了多次论证和讨论,我们看到的这是第一版,第一轮的整体规划,西安的,第二版、第三版、第四版,现在我们开始规划修改,实际上也算是第五版。

  那么区域发展重点,西安主要是以水来命名,八水,八水命名,比如我们现在知道西安有八条河流,中心是唐城老区,五大板块,东部是浐灞新区,西部是沣河和涝河等,我们是用八条河水来命名的。城市的延续我们来看一下,通过这几个版图,就是西安,一是坚守规划,现在第四版规划实际是上2020年,现在已经赶不上发展的需求,我们正在修改规划。

  大西安的发展规划定位是世界之首,文化之都,文化的传承,最后一都两廊五翼两节点,这个由于时间关系不详细讲了。

  前人的探索,为城市的发展打造了良好的物质空间基础,如同一个人的肉体……,我们看到了上海是叶,北京是干,西安是根,中华文化根在西安,文化才是西安城市核心的竞争力!

  魂,城市之魂指城市精神,那我们认真分析,把握城市特色,弘扬城市文化,寻找城市的精、气、神,讲到这,这就是02年,栗战书当市委书记时提出来的,城市的精、气、神,2010年9月,我在贵州时看到,当时贵州省委书记栗战书在讲话中指出,城市建设中要抓钢筑魂,他说钢在贵州来讲,首先以生态保护、生态文明建设为钢,魂是什么,他说贵州也有魂,但不像西安,这个魂还没有抓住,这个建筑确实搞的比较乱,贵州是特色,没有挖掘魂,它怎么弄魂,他说你看西安房子盖的好,感受到了,到了西安这个房子古今交融,像大唐西市有传统文化的复兴,又有现代文化的结合,使得我们这里面传承和现代能够共生共融。他说一个城市筑魂,一个城市的房子来讲就是拿建筑来筑魂。

  讲到这里,让我想起了“贵阳之“魂”,我们挖掘花开富贵,斗拱出挑,等等元素,我们给它做了城市的文化之魂,挖掘它的内涵,从这里面我们看到的,这组建筑这是文化中心,当然现在来讲还没有用,当时一做完以后,我们在做城市设计的时候,做了这么一个建筑,挖掘贵州的建筑,坐飞机来,晚上就它一个灯,其它什么光也不叫,看到这个建筑就代表了贵州也代表了贵阳。

  那么,该如何把握这条轨迹的主线,让城市给我们不断的惊喜呢?那就是找到真正的城市之魂,我们看到从马车、蒸汽车、火车到今天的高铁,我们看到西安,长安详读长治久安,我们看到安稳、安定、安全、安逸、安乐,我们为什么不在这上做文章呢?所以说西安这个城市既古老又神秘,所以我说,我在当时说西安是一个什么城市?我说不要说那么多,它就是一座会说故事的城市,让人流连忘返的城市,我不一定说我这个城市是让人来了不愿意来开、走的城市,我只是流连忘返,走了还想来,会说故事,走到什么地方都有它的都市,所以说长安独取安字定天下。

  那么最终就是精、气、神,或者市民满意的幸福家园,都是要塑造城市的特色品味,寻求市民的归属感和对城市建设认可的家园,这是一个筑,正在编写书刊合一的《筑.城市设计》,那么好了,西安所走过的路,实际上学南京经验,然后我们来讲,西安做了文化体系规划,用这句话来概括,就是找出来、保下来、亮出来、用起来、串起来、活起来、管起来,找出来、保下来、亮起来是南京经验,我们又用起来、串起来、活起来、管起来,我们又加了几个,西安按照这个来做文章。

  复兴我们知道,复是忠于历史,兴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振兴文化精神,复兴是弘扬古城的城市精神,更好的进行古城保护,不是照抄照搬,不是修旧如旧,不是从传统到传统。

  好了,前面我们概括的讲完以后,今天看到第三个就是现状.工业记忆浏览一下,西安产业总体布局,板块经济,我们看到这张图是西安产业总体布局图,以全球化拓展、文化城,高端化提升,科技城等为主导,这是产业布局,产业发展路径,以园区为载体,统筹科技资源,依托现代园区。

  主城区产业布局,主城区遗留下了很多宝贵的工业遗产,腾迁后的工业用地及工业遗迹继续要产业升级,我们板块构建产业平台叫“五区一港两基地”,这个了解一下,好,那么工业产业现状与问题,就是历史的沿革,我们大概经历了五个时期,第一阶段是由农业危主转到由工业为主,第二阶段,工业主导地位不变,服务业攀升,农业下降,第三阶段,工业与服务业病种且服务业领先,第四阶段,服务业稳步发展,工业进行调整。

  这是历史的分布,现在分布了21个遗址,9.6平方公里,主要特点就是产业特征比较明显,空间特征明显,那么存在的问题,现在就是西安工业存在的问题,保护对象和目标不够系统,保护的主体和等级不够明晰,保护利用模式比较单一,相关措施和保障不够完善。

  第四个就是思考.,保护再生,纺织城、大华纱厂和老钢厂,这一带而过,下面我们看一下,工业遗产的总体理念是近代城市发展的缩影,体现了城市发展的历程,具有见证历史的价值,这就是精神家园。科学技术与建筑技术的卓越成就,文化的财富,城市新地标,旅游文化资源,所以说工业遗产再生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顺应时代要求的。

  所以西安复兴理念,工业遗产也是一脉相承,所以说弘扬优秀的工业文化,振兴文化精神。

  以工业遗产作为历史高点与时间坐标,力求复兴工业发展、繁荣,这是总体理念,西安所走过的路,我说面向创意产业及文化产业再利用等,纺织城艺术区做的也不错,外地来的可以看一下,我们大概浏览一下,这是原来的面貌,现在逐渐的改善,下来大华纱厂,在大明宫旁边,现在已经建成了,主要是对西安大华纱厂原生产厂区进行改造,把历史文化、工业遗产结合,我们大概了解一下,改造前,改造后,讲到这里,大家亲身感受一下大华1935的魅力所在,我的助手上来演示一下。

  助手:我们配合何老师这边对现有城市工业遗产做一个再次的利用和一个更新吧,我想我们这个团队整个的考虑,就是工业遗产我们是不是一方面是继承和保护,另外一方面,我们是不是可以用更后工业的办法,比如信息时代的办法,将大重新的在现实当中搬到互联网,以互联网虚拟现实再次使用这个价值,使虚拟部分和现实部分更好的融合在一起,进而产生更多使用的价值和可能性,同时也使更多的人,能够通过互联网这个平台体验到它,大家可以看到现在这个场景就是大华1935年整个场景,大家可以看到这个场景跟刚才何老师这边所做的整个大华纱厂1935这个研究是完全一致的,中间实际加入了很多新的内容,也就是说虚拟的内容和现实的内容是混合在一起的,会带来更全新的体验和更全新的设计语境和感受吧,里面有城市逆向非常精确的,大家可以看到现在技术所能达到的标准是以假乱真的,你看到的东西都是虚拟的,但是它的感知,大家可以看到这是原来的生产车间,这也是完全城市逆向,用典型技术把它逆向回来的,大家可以看到这样一个方式,这是它整个到高处以后鸟瞰的现状,我们现在所做的这个系统,在和何老师在做这样一个研究,大家所看到的内容完全是基于云端技术的,实际上你们回到自己的家里,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来看到大华1935,包括上面还有很多建筑设计的方案,和一些虚拟现实,城市逆向回来的场景,包括我们做的一些课题,大家都可以看到具体的内容和体验,谢谢大家。

  和红星:下来大概浏览几个图,这个系统介绍就不说了,这是陕西老钢厂,因为一会专门有人讲,我这回忆主要是当时,这个老钢厂,我们的老校长,就是徐德龙,我印象最深的,当时我当局长他来找我,老钢厂学校要跟他们合作,兼并,到底怎么做?当时我说我认为这是一件好事,如果学校能进入到这,我说这件事太好了,但好在哪不知道,有一个大学出来能跟合作,怎么合作,就开始做规划,包括咱们建科大的设计院、规划院,还有刘教授共同拿出了很多方案,1、2号楼改造前是什么样,焕然一新的教学大楼,学生食堂改造前、改造后等等,一会专门有人详细介绍,我就不详细讲这个了,都是改造前一张照片和改造后一张照片,包括一些建筑很有味道,老钢厂改造延续西安创意五号产业园区,看看这个,作为城市的新地标如何做,我认为这个做的很到位,文化展示,创意办公,核心业态,对话的艺术,闹中取静,我每一次来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总想来看看,感受到这种乡愁的味道,这个图片比较多一些,看看这一张,这是屋架,当时我说把这个屋架放在地下,因为有一些厂房已经跨掉了,但这个屋架放在地下,可以搞绿化,还可以给学生讲课,更加生动。

  老钢厂改造利用这个路走成功了,保护为主,抢救第一,激活工业遗产、营造城市新起点,西安这个城市讲风水,西安我们说北有汉城湖盛世太平阁,南有揽月阁,西边有标志塔,我们看一看,最后就穿越梦想。

  如何保护再生,留住记忆,如何发扬光大,这是我们工业遗产仍然要探讨的,共生共融,这是刚才我说到的用起来、串起来、活起来、最后管起来。

  一点感受,我们现在随着国家“一带一路”的提出,穿越边界、实现梦想,最后家西安,家的乡愁,真正能够留下,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文化导向的城市复兴,工业区做为城市复兴这样一个契机,以欧洲文化之都作为城市复兴体系。第二个体系叫全国创意城市网络,它有很多不同的主题,文学主题、电影主题、音乐主题,我们国家有两个城市,一个是成都是美食之都,再有去年年底应该是景德镇是民间手工艺之都。

  社会导向城市复兴,我们也有一个系列的案例,就是IBA系列行动,大家知道IBA将近100年历史,它举行过很多国际建筑展,它都是应对那个时期的,城市建设最关键的,最急迫的这样一些问题来进行解决,综合解决,和我们今天的这个主题,就老工业去的蝶变相关的就这些,它的主题是生态景观整治和区域复兴,叫区域复兴层面的复兴。

  第二个项目是2000到2010年的劳济兹,主题是躁动的大地,律动的大地。

  第三个项目是2006到2013年IBA Hamburg,通过模糊不确定性的空间来发展创意,发展创意产业实际上是这样的概念,来最后实现社会和谐。

  同时在我们城市复兴的过程当中,也把社区社团组织他们的智慧吸收到我们城市复兴这个运作当中,包括我们纽约的高线之友,阿姆斯特丹的维基城市,包括旧金山的民间智库,通过民间智库参与到我们城市复兴的工作当中来,实现各个代表不同社会利益,这样一个目标的方式。

  那么这个是劳济兹项目,把一些塔它展示性的作为一个地标来进行展示,这是汉堡的项目,更多强调的是世界组织的建设,完了实现整个人群的、社团的这样一个和谐,这是汉堡的项目。

  最终通过一系列的城市复兴这样一些行动,一系列城市复兴项目,城市复兴的这些城市,那么获得了城市品牌的效应,这些城市它的影响力、竞争力都得到了增长,那么有很多典型的,这个是阿尔伯特港,包括甲壳虫的博物馆,都在这个地方;这也是一个地标项目;这个更不用说,大家都熟悉泰晤士南岸两个发电厂,变成了博物馆,变成了创意经济的阵地,实际上使原来的老工业去实行了复兴,两个电厂;这是文化项目,是一个新的博物馆,完了作为针灸式的,像一个炸弹扔到了传统的衰败的工业城市当中,引起了爆炸式的作用,实现了城市复兴。

  好,我的报告就这样,谢谢大家!

  主持人:非常感谢刘老师给我们带来的开题报告,也从国际发展角度给我们理清了城市复兴的线索、脉络,非常有意义,为我们揭开了这个命题的序幕,那么在接下来,将要为我们带来开题报告的,我想西安的各位朋友肯定不会陌生,他就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克成先生,他为我们带来了非常宝贵的经验,接下来他将为我们带来开题报告的题目是“工业与工人的记忆,首钢博物馆的设计”,有请刘克成院长。

  刘克成: 非常荣幸受到主办方邀请来做一场报告,跟大家交流在工业遗产保护方面的经验。

  今天我想讲的其实不是西安的项目,是去年和前年我们在北京首都钢铁厂所做的一个工业遗产相关的项目,首钢博物馆设计。

  首钢大家都比较了解,处于长安街西端,它是中国民族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首都工业化、现代化的集中写照,曾经在这,实际上一直到现在为止,几代共和国的领导人都去过首钢,在北京乃至全国有相当大的影响。但是到本世纪初,因为种种原因,主要是环境污染的原因,首钢整体搬迁至唐山,石景山开始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根据北京的上位规划,这个区域在8.6平方公里将成为世界瞩目的在人才聚集高地,以及后工业文化创意基地,和谐生态示范区,首钢博物馆是首钢厂区再开发的第一步,它承载着首钢近百年的记忆,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结束,开启了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在这个位置底下这张实景照片看的更加清楚,这是我们建议首钢公司所选址的这个博物馆的用地,结合它的三号高炉,就这个位置,三号高炉面对一个冷却水池,与石景山相对,以石景山为首的自然山水和以三号高炉工业文明,交响呼应,据历史记载石景山在乾隆皇帝执政期间,他有两次登上石景山,所以也被称之为北京风水宝地。

  项目定位,我们认为对于这样一个项目来说,其实首先来说是工厂的历史,那么从清末一直到现在,首钢发展的历史正如前面所谈的浓缩了实际上北京现代化、工业化的步伐,那么这也浸泡着几代首钢人的汗水,记录了几代共和国领袖的足迹,首钢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凝聚着一带中国人的强国梦想,同时首钢也凝聚着人的历史,普通工人的历史,我们在调查中间发现了,在首钢的职工中有四代都是首钢职工的这种人,在家里有很多其实家庭的以及个人的记忆。

  总平面规划,这个规划其实凝聚了北京各个方面的专业人员的智慧,就我知道,包括清华大学所做的很多工作,那么在这样的,在未来发展里面这个绿色部分将成为工业主题园,石景山公园成为生态园,其它部分主要作为产业开发基地。

  

  在这样的一个巨大的庞大的,甚至可以说是庞杂的,对于工业工艺来说,它是清晰的,但对从一个今天的普通人的视角来看它的布局是庞杂的,甚至是难以别析的,我们需要拎出一个主要的文化走,在这个位置,三个烟囱所处的位置,是首钢在清代建厂初期遗留下的遗地,我们把它叫首钢的历史轴线,把博物馆就放在这条轴线上,这样形成了如此一般的首钢的历史空间轴,过去首钢的起点,然后现在这个结点实际上是三号高炉跟首钢博物馆,秀池(音)中间将来希望有一个标识物,连接这三点形成一线,形成一个有趣的设计,把首钢的历史发展过程和重大事件,一些还有标志性的设备等等,像标尺那样在这条轴线上加以标注。

  这是总平面图,这是起点,博物馆,三号高炉,一号高炉和二号高炉,秀池。

  博物馆的功能我们认为不能仅仅去谈工厂的历史,其实我们认为它应该由三方面构成,一个是工业的历史,也有工厂的历史,第二个是人的历史,其实人的历史应当成为这个博物馆讲述的主体,第三也是环境变迁的历史,它从一个自然的山水进入到农业社会,再进入到工业社会阶段,在今天的后工业社会阶段,怎么能够重返一个与人和谐相处得生态,实际上博物馆也包含着这样一种义务和责任。

  博物馆的主要展成路线是以炼钢工艺做为主体,这个展示主要的内容是我们与首钢方面经过反复协商形成的,在这个对象中,首先是对3号高炉文物的评估,我们对3号高炉这个结构,首先先做了一个解析,那么针对它原有的工艺平台做了一个分析,最高平台是70米,主要平台其实在13.6米和9.7米的标杆上,结合原来的工艺过程,在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平台,它原来主要的功能是什么,我们请教这个首钢的工程技术人员,也做了一个详细的调查,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一个保护方案,那么对于高炉的绝大部分,主要工艺都予以保留和保护,而对一些隔绝了高炉与秀池和我们说石景山之间视觉通廊进行了拆除。

  设计构思,这是我们最后完成的设计,它的主体仍然是3号高炉,我们在前部加入了一个新的插入体,沿着这个时间轴,这是时间轴,这是新的插入体,这是3号高炉。

  新的插入体像张开的臂膀,实际上是一种欢迎的姿态,面对南向的草坪,这个草坪也将是未来这个产业园区主要的公共活动空间。在这个新的插入体中间设置了不同的景窗,其实每一个景窗搭建在每一个体量之间,每一个体量首钢指向8.6平方公里各个主要的原来的分厂和生产节点,每一个展厅其实它展示的内容与相应的空间位置是对位的,使得博物院与8.6平方公里整体工厂产生联系,这是景窗的一个示意,那么在面对全草坪的这个广场,实际是24小时开放的立体的能够参观和游览的这样一个墙面,在这个墙面中间我们也进行了一个特殊的设计,其实我们仍然是源于工业的这样一个原理,提供了多重符合钢架,请首钢方面的人向首钢十几万职工,还有众多家庭去征集他们自己保留的工具、用具,还有从各个分厂收集来的小型器具,这些东西以一种方式焊接铆钉在里面,然后在每一个工具边上我们希望设计一个平台,某某人,哪一年至哪一年工作在首钢厂,这样当首钢的人来,当首钢的后代来,他能直接找到他家庭的、私人的意义,使得这个博物馆不仅仅与工厂与城市发生联系,也与每个工人,每个家庭发生联系。那在这个巨大的体量中间,其实它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的一个记忆墙和记忆库。

  功能流线,我们把主要的入口平台放置在6米高的平台,那么底下它以前是运矿石和出钢水这样一个,我们说出渣和出钢水的底下,我们将来当作青少年体验部分,那么经过与高炉的各个生产平台的这个精密的设计,使得它形成一个完整的流线,并且与秀池,与石景山形成一个良好的对视关系,里面我们仍然是希望用工业的方法,能够形成一些特殊的空间,这是选取的案例,这并非是我们设计这个项目。那在细节上也希望仍然用工业的语言,把它一贯到底,在9米7的平台,也是它主要的生产平台,我们开始以作为工厂或者钢铁厂工艺流程、工业的介绍,刚才在6米的标高,主要是首钢整体的历史介绍,那么通过一系列坡道跟环道,成为一个主要展示,这是13米6平台,而中心的这个炉体它的直径也达到十几米,形成一个4D影院,对过去炼钢、炼铁工艺进行展示。

  再上一步,我们将设置两条螺旋型参观坡道,一直让人走到20.5米标高,环视整个产业去的景观,这是我用的德国博会大厦(音)方案,那么在70.5米,原来的检修平台,我们将增加一个高空展厅,以及休闲空间,这就是形成在这,而秀池,博物院面临秀池的部分,我们将形成开放性的,成为创意产业园未来最受关注的公共生活空间和交往空间。

  在室外展场也就是历史轴和门前这个部分,我们也形成一个有魅力的一个室外展场,那么从首钢各分场收集来的比较大的机具、设备,将陈列展示在这。

  作为一个新时代的一个博物馆,当然建筑的节能跟可持续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我们结合北京的气候进行了一个仔细的分析,然后针对今天所能够用的各种节能技术进行了一个训练性的评价,那针对这个博物馆我们能够用哪些技术,那么结合工业建筑本身已经形成的结构,我们认为它是一个天然的具有良好的绿色建筑特质的这样一个结构,比如说秀池,它原来的凉水池,可以成为自然冷源系统,也可以做为中水利用、雨水利用,人工混地处理污废水,那么高炉形成自然通风,本身这个高炉就是再利用的典范,原来工业管道可以形成地道风,钢铁流程展示这些预热也可以利用这些设施进行再利用,那么我们把主动格式的和被动式的一系列东西综合,有选择的进行组合在这里,这是一些针对未来再利用的一些设计的考虑。

  在设备系统,以及地道风,预冷预热系统还有水源热泵,以及人工湿地,针对它全面进行全生命周期的评价   在各个环节做的工作,最终我们也希望它能够达到Leed经济标准,争取是白金级,满足中国建筑评价三星级标准。

  北京是中国伟大的首都,在北京自1949年以后,以陆陆续续建成一系列重要的博物馆,这些博物馆当然都是这个国家跟首都北京的重要的地标,也是重要的文化场所,对于首钢博物馆来说,它会在这样的一系列博物馆群中间,增加一个个性鲜明而独特的新的类型。

  我们相信首钢博物馆既是北京工业发展的记忆,也是首钢工人的记忆,它将成为北京集聚特色的城市地标,谢谢大家。

  主持人:非常感谢刘院长,每次听刘院长的演讲都特别感动,非常诗意的传达,刚刚我们看到了北京首钢的这个发展,我自己也是从北京来的一位北京人,所以看到今天这个刘院长刚刚讲解的非常有感触,而且我觉得刘院长刚刚也谈到了关于首钢的这个进程,其实是以人为主体这样一个进程,其实是非常感人的这样一种情怀,其实城市是时间和空间的载体,空间可以肤复制,但时间不可以复制,它更加的弥足珍贵,而今天我们看到这样城市复兴进程也是情感的连通和纽带,非常感谢刘院长精彩发言。

  接下来将要为我们带来主题报告的是来自西安的另外一位非常尊贵的来宾,他就是西安规划局院局长,西安市人民政府参事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他也是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常务理事的和红星先生,今天他将为我们带来的主题发言也是关于这个城市复兴历程的一个发言,我们接下来有请和红星先生给我们带来开题报告。

  和红星:非常高兴,非常荣幸,能站在这个大讲台上,在西安老钢厂来给大家汇报一下,西安城市工业遗产这几年的发展道路,在座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还有同行们,我在想,要给大家讲什么呢?实际上我也很犹豫,这也是我的母校,离开30多年了,先在教书、当老师,后来到规划局,然后当到2002年当局长,又当到2010年到规划办干了两年,现在也退休了,我今天在想因为这个老钢厂从02年当局长,走到今天也真的不容易,我题目是城市复兴与乡愁情怀,这个钢厂今天给西安带来什么呢?

  我们知道西安这些年走过的路,实际上就是一张蓝图干,一任接着一任干,因为我从政20余年,感受最深的,西安城市规划没有任何改动,就是一张蓝图,一直往下传,到今天为止我们还是按照老祖宗留下的格局,走出了一条复兴之路,打造出来什么呢?就是古代闻名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这么一个大城市。随着十八大的召开和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提出以及落实,西安作为中国文化底蕴最深厚的千年古都,将打造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和国家文化强国的重要“承接地”,城市建筑拓展空间有限,城市发展面临着“退二进三”逐步外迁转型发展的历史基于与需求。那么这种机遇和挑战我们如何来面对,所以我说咱们知道现在都在说乡愁,乡愁包含的面很广,什么叫乡愁,方方面面包括着,所以说2013年末,城镇工作会议上有一句话“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引发了人们无尽感慨。那么工业遗产中的乡愁我在想,西安传统工业片区及建筑反映了西安建筑时期辉煌的记忆,也是西安厚重的历史文化相得益彰,共同构成我们大家的乡愁情怀。

  刚才两位老师所谈到的很受启发和感动,他们都讲出了咱们自己,就是目前来讲我们国家所需要发展什么东西,尤其是刘克成老师讲到的首钢,我跟毕总就说你看首钢工业遗产那个雕塑的东西,像西安工业遗产也很多,如何去挖掘和改造。

  那么2013年深圳双年展我参加了,穿越城市的边缘使我很深受启发和教育,30年前这里是中国第一个工业园区,是中国推进社会、经济与政治改革的典范,我们看到这张图,它是沦落到深圳的边缘地带,它怎么做这个文章,理念就是打破概念,从边界走向边缘,城市边缘的重申,使我很受启发,这是屋顶做的创意农场,就是城市边缘的价值释放地,使城市边缘成为城市最具活力与魅力的地方。这是一个深圳的大茶油坊村,我从这感受到了,虽然它不是炼油的,但是这种思想我在想我们西安为什么不能做呢?这是上海雕塑艺术中心;北京798,我们都知道的等等吧,我就不一一举例了,刚才刘院长也讲了,就是我们看到的这些。

  我们在思考类似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再生的案例很多,为什么它能给我们带来如此的震撼和惊喜呢?

  工业遗产代表了那个热血沸腾时代的记忆,我记得过去电影有个《火红年代》,可能在座好多人没有看过,老同志可能都知道,那么现在我们说它凝结了一代人的大院情节,西安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再生究竟该何去何从,所以我想从三个方面来讲,第一个是目标,第二个是理念,城市复兴,第三现状,工业记忆,第四个思考,最后一个展望。

  目标,我主要讲乡愁,乡愁之美,乡愁之愁,乡愁到底在哪,这张图片我们能感受到的是什么呢?

  如今所提出的乡愁赋予了时代的内涵,是对故乡的眷恋之情,是人们对故乡美好的会议,那么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我们看到了丝绸之路,总书记这两年来一再提如何能记住乡愁,抓住这种记忆来讲,我们再看,当然他所讲的话,在一幅古丝绸之路地图前,找到了西安的所在,那里是西安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我的故乡,同时提出了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宏伟构想。

  这是刚刚发生的事情,2015年2月15号,在西安的古城墙上,总书记抚摸着城墙说,这是世界级的宝贝,要保护传承好,实际上这几年西安所走的路,它的发展紧紧抓住了文化这个命脉,抓住了文化这个主线。那么乡愁之美15号在陕西的延安,陕西是根,延安是魂,延川是第二故乡……这么多年来,这种乡愁之美,总书记的感受我们说乡愁存在于每个人心中,但也会出现在本乡、本土之人,对过去的美好回忆中。我们看到这张图,稳定.家,天蓝树绿水清,文化传承、文化多样,精神家园,生活的气息就是我们抓住文化线,关键是给老百姓给居民留下一个什么,是一种精神上的场所,生活的气息、生活的氛围是越浓越好。

  那么乡愁之愁是什么,我们看到这张图是过去的老钢厂,当时愁呀,这种乡愁之愁,那么乡愁在哪呢?乡小市镇,或自己生长的地方和祖籍,那么愁呢,秋代表成熟的庄稼,把秋放在心里牵挂着车数成熟的庄稼,更有秋天的浪漫意向及秋去冬来的准备,为什么我眼睛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刻。

  那么乡愁承载了一代人的记忆,留给今天的不是眼泪而是难得的财富,让这些难得的财富在今天如何放大,能够产生双赢呢?我认为陕钢就是最好的事例。

  第二个简单的说一下这个理念,就是城市复兴,这个西安可能在座的都了解,它是个千年古都,如何认知西安,我在想西安所走过的路,就是老百姓现在出去以后,说你家是哪的,说我家是西安的,那么就说这个城市给他留下的印象,他的感受,都觉得他是西安人,感觉是一种自豪,那么我们说规划坚守,就是一张蓝图干到底,那么文化复兴,这几年走的就是文化复兴之路。

  那我们看认知西安,历代在西安地区建都年代表,历史底蕴,周秦汉唐是最辉煌的,这个表不一一读了,如何认知西安,西安所走过的路,几个朝代的演变过程,我们看到的比如像西周,秦统一六国,西汉坚定了大汉民族光辉灿烂的基石,唐,那么中国历史上周秦汉唐这四个最强盛的朝代定都长安,这是我们城市发展史上十分辉煌的城市黄金时代。

  那我们西安紧紧抓住了这个黄金时代,在城市规划的体现上,在城市设计的精细的把握上,我们如何做好这些文章?

  汉长安城和唐长安城,都是首屈一指的国际化都市,多元文化搭舞台,现在我们和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民族的共同梦想,他们有人问我,说是“中国梦”,从你作为规划局的老局长来说,你认为是什么?我说“中国梦”就是总书记希望咱们能够重返世界舞台中央的梦想,就是这个梦,这个梦有多远,不知道,但这是目标。

  那么规划坚守,我们坚守了自然原则,山水城市的宏大格局,八水绕城的自然禀赋,我们看到这些图都是这些年做成的成功案例,就是传承了历史,这个都是过去,西安的规划,就汉代地的规划。

  那么三千年凝练出的城市格局规划思想,是西安特有的营城文化,形成了西安的遗产,那么建国以后1953年第一版规划,紧接着第二版、第三版,到第五版,而且提出了大西安的战略规划,进行了多次论证和讨论,我们看到的这是第一版,第一轮的整体规划,西安的,第二版、第三版、第四版,现在我们开始规划修改,实际上也算是第五版。

  那么区域发展重点,西安主要是以水来命名,八水,八水命名,比如我们现在知道西安有八条河流,中心是唐城老区,五大板块,东部是浐灞新区,西部是沣河和涝河等,我们是用八条河水来命名的。城市的延续我们来看一下,通过这几个版图,就是西安,一是坚守规划,现在第四版规划实际是上2020年,现在已经赶不上发展的需求,我们正在修改规划。

  大西安的发展规划定位是世界之首,文化之都,文化的传承,最后一都两廊五翼两节点,这个由于时间关系不详细讲了。

  前人的探索,为城市的发展打造了良好的物质空间基础,如同一个人的肉体……,我们看到了上海是叶,北京是干,西安是根,中华文化根在西安,文化才是西安城市核心的竞争力!

  魂,城市之魂指城市精神,那我们认真分析,把握城市特色,弘扬城市文化,寻找城市的精、气、神,讲到这,这就是02年,栗战书当市委书记时提出来的,城市的精、气、神,2010年9月,我在贵州时看到,当时贵州省委书记栗战书在讲话中指出,城市建设中要抓钢筑魂,他说钢在贵州来讲,首先以生态保护、生态文明建设为钢,魂是什么,他说贵州也有魂,但不像西安,这个魂还没有抓住,这个建筑确实搞的比较乱,贵州是特色,没有挖掘魂,它怎么弄魂,他说你看西安房子盖的好,感受到了,到了西安这个房子古今交融,像大唐西市有传统文化的复兴,又有现代文化的结合,使得我们这里面传承和现代能够共生共融。他说一个城市筑魂,一个城市的房子来讲就是拿建筑来筑魂。

  讲到这里,让我想起了“贵阳之“魂”,我们挖掘花开富贵,斗拱出挑,等等元素,我们给它做了城市的文化之魂,挖掘它的内涵,从这里面我们看到的,这组建筑这是文化中心,当然现在来讲还没有用,当时一做完以后,我们在做城市设计的时候,做了这么一个建筑,挖掘贵州的建筑,坐飞机来,晚上就它一个灯,其它什么光也不叫,看到这个建筑就代表了贵州也代表了贵阳。

  那么,该如何把握这条轨迹的主线,让城市给我们不断的惊喜呢?那就是找到真正的城市之魂,我们看到从马车、蒸汽车、火车到今天的高铁,我们看到西安,长安详读长治久安,我们看到安稳、安定、安全、安逸、安乐,我们为什么不在这上做文章呢?所以说西安这个城市既古老又神秘,所以我说,我在当时说西安是一个什么城市?我说不要说那么多,它就是一座会说故事的城市,让人流连忘返的城市,我不一定说我这个城市是让人来了不愿意来开、走的城市,我只是流连忘返,走了还想来,会说故事,走到什么地方都有它的都市,所以说长安独取安字定天下。

  那么最终就是精、气、神,或者市民满意的幸福家园,都是要塑造城市的特色品味,寻求市民的归属感和对城市建设认可的家园,这是一个筑,正在编写书刊合一的《筑.城市设计》,那么好了,西安所走过的路,实际上学南京经验,然后我们来讲,西安做了文化体系规划,用这句话来概括,就是找出来、保下来、亮出来、用起来、串起来、活起来、管起来,找出来、保下来、亮起来是南京经验,我们又用起来、串起来、活起来、管起来,我们又加了几个,西安按照这个来做文章。

  复兴我们知道,复是忠于历史,兴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振兴文化精神,复兴是弘扬古城的城市精神,更好的进行古城保护,不是照抄照搬,不是修旧如旧,不是从传统到传统。

  好了,前面我们概括的讲完以后,今天看到第三个就是现状.工业记忆浏览一下,西安产业总体布局,板块经济,我们看到这张图是西安产业总体布局图,以全球化拓展、文化城,高端化提升,科技城等为主导,这是产业布局,产业发展路径,以园区为载体,统筹科技资源,依托现代园区。

  主城区产业布局,主城区遗留下了很多宝贵的工业遗产,腾迁后的工业用地及工业遗迹继续要产业升级,我们板块构建产业平台叫“五区一港两基地”,这个了解一下,好,那么工业产业现状与问题,就是历史的沿革,我们大概经历了五个时期,第一阶段是由农业危主转到由工业为主,第二阶段,工业主导地位不变,服务业攀升,农业下降,第三阶段,工业与服务业病种且服务业领先,第四阶段,服务业稳步发展,工业进行调整。

  这是历史的分布,现在分布了21个遗址,9.6平方公里,主要特点就是产业特征比较明显,空间特征明显,那么存在的问题,现在就是西安工业存在的问题,保护对象和目标不够系统,保护的主体和等级不够明晰,保护利用模式比较单一,相关措施和保障不够完善。

  第四个就是思考.,保护再生,纺织城、大华纱厂和老钢厂,这一带而过,下面我们看一下,工业遗产的总体理念是近代城市发展的缩影,体现了城市发展的历程,具有见证历史的价值,这就是精神家园。科学技术与建筑技术的卓越成就,文化的财富,城市新地标,旅游文化资源,所以说工业遗产再生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顺应时代要求的。

  所以西安复兴理念,工业遗产也是一脉相承,所以说弘扬优秀的工业文化,振兴文化精神。

  以工业遗产作为历史高点与时间坐标,力求复兴工业发展、繁荣,这是总体理念,西安所走过的路,我说面向创意产业及文化产业再利用等,纺织城艺术区做的也不错,外地来的可以看一下,我们大概浏览一下,这是原来的面貌,现在逐渐的改善,下来大华纱厂,在大明宫旁边,现在已经建成了,主要是对西安大华纱厂原生产厂区进行改造,把历史文化、工业遗产结合,我们大概了解一下,改造前,改造后,讲到这里,大家亲身感受一下大华1935的魅力所在,我的助手上来演示一下。

  助手:我们配合何老师这边对现有城市工业遗产做一个再次的利用和一个更新吧,我想我们这个团队整个的考虑,就是工业遗产我们是不是一方面是继承和保护,另外一方面,我们是不是可以用更后工业的办法,比如信息时代的办法,将大重新的在现实当中搬到互联网,以互联网虚拟现实再次使用这个价值,使虚拟部分和现实部分更好的融合在一起,进而产生更多使用的价值和可能性,同时也使更多的人,能够通过互联网这个平台体验到它,大家可以看到现在这个场景就是大华1935年整个场景,大家可以看到这个场景跟刚才何老师这边所做的整个大华纱厂1935这个研究是完全一致的,中间实际加入了很多新的内容,也就是说虚拟的内容和现实的内容是混合在一起的,会带来更全新的体验和更全新的设计语境和感受吧,里面有城市逆向非常精确的,大家可以看到现在技术所能达到的标准是以假乱真的,你看到的东西都是虚拟的,但是它的感知,大家可以看到这是原来的生产车间,这也是完全城市逆向,用典型技术把它逆向回来的,大家可以看到这样一个方式,这是它整个到高处以后鸟瞰的现状,我们现在所做的这个系统,在和何老师在做这样一个研究,大家所看到的内容完全是基于云端技术的,实际上你们回到自己的家里,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来看到大华1935,包括上面还有很多建筑设计的方案,和一些虚拟现实,城市逆向回来的场景,包括我们做的一些课题,大家都可以看到具体的内容和体验,谢谢大家。

  和红星:下来大概浏览几个图,这个系统介绍就不说了,这是陕西老钢厂,因为一会专门有人讲,我这回忆主要是当时,这个老钢厂,我们的老校长,就是徐德龙,我印象最深的,当时我当局长他来找我,老钢厂学校要跟他们合作,兼并,到底怎么做?当时我说我认为这是一件好事,如果学校能进入到这,我说这件事太好了,但好在哪不知道,有一个大学出来能跟合作,怎么合作,就开始做规划,包括咱们建科大的设计院、规划院,还有刘教授共同拿出了很多方案,1、2号楼改造前是什么样,焕然一新的教学大楼,学生食堂改造前、改造后等等,一会专门有人详细介绍,我就不详细讲这个了,都是改造前一张照片和改造后一张照片,包括一些建筑很有味道,老钢厂改造延续西安创意五号产业园区,看看这个,作为城市的新地标如何做,我认为这个做的很到位,文化展示,创意办公,核心业态,对话的艺术,闹中取静,我每一次来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总想来看看,感受到这种乡愁的味道,这个图片比较多一些,看看这一张,这是屋架,当时我说把这个屋架放在地下,因为有一些厂房已经跨掉了,但这个屋架放在地下,可以搞绿化,还可以给学生讲课,更加生动。

  老钢厂改造利用这个路走成功了,保护为主,抢救第一,激活工业遗产、营造城市新起点,西安这个城市讲风水,西安我们说北有汉城湖盛世太平阁,南有揽月阁,西边有标志塔,我们看一看,最后就穿越梦想。

  如何保护再生,留住记忆,如何发扬光大,这是我们工业遗产仍然要探讨的,共生共融,这是刚才我说到的用起来、串起来、活起来、最后管起来。

  一点感受,我们现在随着国家“一带一路”的提出,穿越边界、实现梦想,最后家西安,家的乡愁,真正能够留下,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主持人:非常感谢和红星先生,接下来进入到我们的主题演讲环节,今天我们整场的主题演讲包括四个部分的构成,今天上午将为我们带来主题演讲四位嘉宾关于设计方面的演讲内容、刚刚和先生也跟我们说了,西安是非常会说故事的城市,今天我们这个城市复兴有点像叙事题,在里面有很多故事和内容,今天我所在的这座老钢厂,有着非常丰富的故事和经历,接下来要为我们带来主题演讲的,他就是全建彪先生,他目前是西安老钢厂设计创意产业园区发起人,在他职业生涯当中经历了整个从设计、开发、文创、运营四大核心板块,接下来让我们听听他为我们带来的故事,有请全建彪先生。

  全建彪:首先请允许我代表西安老钢厂设计创意产业园向今天莅临峰会的各位领导、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问候!

  全建彪:城市再生之印迹

  全建彪:城市再生之印迹

     作为老钢厂项目发起人以及建设亲历者,我要向各位汇报的题目是老钢厂——城市再生之印迹。

  今天,能够在老钢厂举办老工业区城市复兴论坛这样一个专题的盛会,我觉得说明了两件事:第一是表明了我们的态度,作为践行工业厂房活化再利用的团队我们深深体会到做这件事的意义,因此我们主办了这次论坛。

  第二是感受到认可,这要感谢CBC以及清控人居刘伯英教授等业界专家的认可。真因为大家对老钢厂设计创意产业园所做工作的肯定,才有可能发生这种有标志性意义的论坛放在老钢厂举办。

  下面,我想通过向各位介绍老钢厂的前世今生,她的蝶变过程,以及将来这里将要发生的故事,通过这种个案的解读来反映我们城市再生的一种力量。

   西安老钢厂设计创意产业园的前身是陕西钢厂,又叫五二厂,1958年建厂,80年代达到辉煌时期,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产业升级,陕钢厂停产,历经半个多世纪风雨,陕钢厂承载了无数人的梦想。

   今天的题目分四个部分来分享,这是陕钢厂的历史照片,这是进厂区的林荫大道,这是透过灯光正在生产的老厂房,熊熊燃烧的炉火,富含生机的院子,2012年及西安世界之窗产业园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与华清科教产业集团正式签约,将原来准备拆除建成学生宿舍的特钢厂区保留下来,开始了西安老钢厂设计创意园,老钢厂蝶变过程,按照设计创意产业园的功能布局,我们首先对空间进行梳理,即以办公活动动线为前提,以改善空间布局,并提升原有建筑的品质为目标,对原有建筑进行拆除、保留或优化。

   工业建筑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它是城市发展的见证,承载着许多社会的记忆,对一些废气的旧工业建筑进行保护再利用,不仅保留了工业时代的痕迹,同时也保留了城市的记忆。

   改造的结构形式,基本采取新建结构与原有建筑结构完全分开的处理方法,但要考虑新建楼层的标高、开窗标高和原厂房进行呼应的方式,以取得原有建筑利用率最大而改造量最小的结果。同时,改造还涉及了屋面的荷载、如何有效保温以及对原有厂房构件加固等问题。

   可逆性的设计原则,即对保留下来的建筑体间可能保留其原汁原貌,不进行装饰、覆盖、包囊等表面处理,并将老厂房的槽型屋面板、排架柱、三角形屋架、砖砌墙体等具有工业厂房明显特征的构件元素保留下来,形成心得空间形象特征。这是6号楼改造前后对比。

   我们将工厂原有部分机器设备保留,结合景观环境设计,赋予其新的形象和功能,成为新空间的历史构景,让居于其中的人能够感受到这片土地上的历史印记与文化传承。这是保留下来的酸洗池作为水景广场的景观元素。这是改造当中的老钢厂鸟瞰图。

  老钢厂是以工业遗存再生和设计产业发展为特色的复合型文创园区,形成西北一流,全国领先的主题产业园,包含了文化展示、时尚休闲、创意办公三大功能区,

  依据每一栋厂房的改造方案,对单体建筑空间重新划分,对单位办公面积进行设置、解决空间划分后的交通、采光等问题。这是施工过程照片,当时4号楼屋架拆除的场景,这是厂房内独立钢沟楼层效果。

   蝶变记录,2014年5月5日,4、5、7、8号楼全面施工中,各栋厂房,不同位置的投射效果。

   14年7月13日,7、8号楼施工现场照片;这是7月25号,施工中的7号楼展示长廊,实际上我们今天峰会主题也有蝶变,我们出版的专集是《蜕变与新生》,14年10月26日,12号楼地暖铺设施工中,14年11月14日,这是老钢厂的雨中夜景,这几张照片对我很有感触,让我感觉这里面注入了活力,很多企业来到这里。

   这是老钢厂艺术街区的一些灯系列,老钢厂秘境,这是14年11月22日,10号楼屋顶屋架光影效果。

   2015年3月14日,10号楼清水砖墙、清水混凝土墙面效果,这是刘克成老师工作室效果。

   蜕变之后,这是我们包括一些专刊图片,老钢厂新住民的空间再造、进行生产,老钢厂是以工业遗存再生,它的核心业态,老钢厂改造有一次开发与二次改造的过程,一个旧工业厂房改造开发成创意园区,很难一次性完成,因为开发实施者并不是最终用户,最终用户是即将入驻这里的各个公司,而每个公司都有进行二此改造的需求。

   这是改造后的结果,老钢厂设计创意产业园与西安建大华清学院共建共融战略,就在昨天下午,我们召开了老钢厂平台构建发布会,并与华清学院签约。

   校园,创意园都存在24小时生活场,互为配合与转换,学校就是24小时学生在其中的生活地方,它从宿舍、从食堂、从教室、从运动场到图书馆,创意园也是提供24小时工作与生活的地方,他们可以从住宅小区,到配套餐厅、创意办公室、园区花园广场,到各种俱乐部,这其中可以互相转换。

   行为与场所对应,身份与角色互换,学校的课堂如企业的办公室可以进行空间互换,学生与企业职员可以进行角色互换,学生可以通过到园区实习、就业、创业实现生产,公司的职员也可以通过参与培训、讲座、沙龙、论坛、竞赛活动等方式参与学习。

   研发、创作,学院的教师是教学型、研究性,园区专家是带头型和创作型,老钢厂创意园具有企业开放空间等三大共享教育空间。

   打造交流平台,我们有行业之间的同行交流,上下游之间的跨界交流,邻里之间园区内交流,平台建设引进活动交流,每家公司都尽可能敞开式办公,办公室布置都有一个开放性区域,方便公司内部的交流,也方便邻里之间的串门,还有外界来访参观。

   这是园区近期开展的各种交流活动回访,这是亚太酒店设计师协会在老钢厂开展沙龙活动,是谁推动了西安原创音乐分享会,在老钢厂举行,中韩造型艺术优秀作品交流站,在老钢厂巡回展出,城市复兴,十一期脑风暴活动在老钢厂举行,现代网络、移动互联发达,似乎创造了无数的虚拟空间,但是面对面的交流却越发显得珍贵和需要。

   现代网络、移动互联发达,似乎创造了无数的虚拟空间,但是面对面的交流却越发显得珍贵和需要。

   一个好的创意园环境,会吸引来更多的有创意、有思想、有声音的人群来到这里,这里不乏各个领域的大师、让粉丝和偶像在这里相遇,在园区咖啡厅,不经意的抬头,发现邻座就是仰慕已久的大师。

   粉丝经济、小众经济时代,创意园提供创新经营场所,提供秀场。

   设计创意需要展示、参观、品鉴、浏览、体验、面对面的交流,因此园区应该是空间开放型、产品展示型、交流便捷型。

   我们提倡前店后厂,一层展示,二层办公的生产经营模式,让更多的人能便捷体验,参观交流。

   最后我播放两张对比的图片,这一张是前两天从家里阳台拍摄的西安城市照片,看到这一栋栋的高层建筑,就像从地里长出来的庄稼一样整齐划一,一幅密不透风的感觉。

   新一轮城市建设已经侵袭了方圆所有土地,唯有老钢厂,以上世纪六十年代工业厂房的建筑形态保留下来。

   在今天一切都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下,我们这个部落仍然保持慢下来的方式。

   在这里,年代久远的老厂房斑驳的外墙会提醒你慢下来;院子里恣意生长的野树会提醒你慢下来;来到这里,来到老钢厂这个原始部落,我们希望,它是思想能够沉淀的地方,它是创意能够飞扬的地方,它也是激情可以释放的地方!

   欢迎你们,谢谢大家!

  主持人:非常感谢全建彪先生为我们带来精彩洋溢的演讲!

   接下来将要为我们带来的主题演讲的是来自左右客的出品人李建森先生,他本人也是非常跨界的人士,包括他是平面设计师,一位艺术评论家,同时也是一位企业家,那么他接下来将会为我们带来的是关于左右客的这样的一段故事,让我们有请李建森先生。 

  李建森:以设计触摸城市精神

  李建森:以设计触摸城市精神

  李建森: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我是一个70后,我站在这个讲台上,我非常紧张,紧张的原因是我对我们的城市规划,我对我们的城市发展,我对我们的乡村保护和工业园区的复兴,我非常担忧,甚至我们的形势非常严峻,后果也很严重,我说一些反向的声音,我是一个民间的人士,我做我的酒店和我的任何项目,我都像独立的斗战样,我要和大家战斗,我的发言有刺激的话,希望大家站在市长的角度对我予以包容。

  我想任何一个好的项目,一定具备文脉传承、时代风尚,个性变造,我之所以敢把左右客这个项目放在老钢厂,是因为我们有一个很好的合作人,我主要侧重于设计,我们还有一个侧重于管理与工程的,就是说我们在这么伟大的一个西安来讲的话,我们想想,我们西安拆了多少老街,拆了多少老院子,保护下来了什么东西?现在我们除了大雁塔,除了城墙,基本上我们那么多盛世繁华能代表西安的老院子已经拆完了,我们现在到南门进去以后,我们东边的书院门和西边的巷子庙街,基本上是假股东,是垃圾,我们没有拆的回民坊,我们庆幸政府还放了一马,刚才何局长说我们一张蓝图干到底,但这个蓝图是错的,我翻过西安的老照片,我们伟大的都城西安,我们不希望有唐代的建筑,我们希望明清的、文革的建筑总能保护一些吧,没有,我们政府就是能卖地,就是能盖房,我们就是为了钱,就是为了征地。

  对西安建筑伟大贡献的刘克成院长是一个,还有富强(音)老师、李兵老师(音),这都是在西安室内建筑商很有高度的,我们为他们这三个人鼓掌。

  我想问谁规定水泥不能作为外建筑面,我们谁规定的老百姓说了不算,规划局说了算,规划局说了不算,省委书记说了算,还不鼓掌?我作为一个民间人士的话,我希望我们体制有所改变,我们规划局功劳很大,但我们规划局上面有四大班子,这个是问题,我们很多专家说得听领导的,所以我是比较担忧的。

  下面我念一段,我给CBC发的演讲主题,我觉得城市复兴在改革开放的造城运动中,我们重视不够,这和我们的土地财政有关,这和资本有关,唯独城市精神被忽略了,城市应该有多样性,为城市人所拥有的情怀做一个承载,城市不仅仅是现代精神,更重要的是要有文脉,文脉是需要标准来传承的,让生活在城池里的子民能看到、摸到和感知到。

  工业遗产,历史街区都可以设做城市地标,这些都是活的历史,我们需要有故事的讲述和延续,让这样的城市温暖,工业遗产是人类文明的见证,它的形态上有自己的特性,因此我们应该很好的保留和保护这种,设计的作用就是更大的放大这些记忆,在文脉、传承的基础上,让设计有特色,左右客老钢厂保留工艺时代的记忆世界在左,我们在右,设计让生活更美好,才是充满激情和梦想的,我们需要城市的当代性和现代性,更呼唤城市的历史性,这个历史的完成就是要靠设计对历史遗存的绝迹。

  我们希望在交通并不发达的,业态并不完备的地区能做一个酒店的地标,我还是有信心的,我们左右客是倡导深睡眠,茶生活,为什么是茶生活,就是我们日子过的太快了,我们过渡城镇化,我们城市集群化,然后城镇沙漠化。

  说一下我们西安的城市文脉,它是历史标记,包括历史风貌、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大家看一下这个钟楼和现在的钟楼有什么两样,这个钟楼我认为才是我们伟大西安的气质,然后看看这个西安,是我们政治的钟楼,城市的钟楼,是我们现代这些人小瞧的钟楼,没有历史建筑的面貌,看这个瓦,这个瓦应该民居的瓦、有生活的瓦,不像现在全部用琉璃瓦,没有情怀,不和外界对话,就是不关注人。

  所以我们城市更多的历史建筑,被我们的决策者、设计者、建造者拆了,然后我们在消费千城一面,再然后,我们就找不到回家的路,我们总是舍自己的根,追别人的表。

  看看这样一个城门楼,这就是我们的历史建筑,建国以后体制性发展和改革开放之后的造城运动,使我们走在破坏文化道统的最前列。

  这是大雁塔,这是多么朴素的一个建筑呀,再看看这个鼓楼,我突然有一天到鼓楼底下去看,我发现过去劳德牌匾不见了,这个是不是老的,我不知道,反正刷成新的了,我觉得这简直就是破坏,鼓楼肯定要修旧如旧,这个修旧如旧理念我们在鼓楼这个地方都没有体现,你说我们现在对于文化,对于自己的文化和自己的过去不自信到什么程度了?

  所以对于城市记忆的传承,我们本应走一条保护的发展之路,但是,我们却走了彻底推倒,加速城市记忆走向消亡,这是我的思考,看看北大街,这是我们梁思成先生努力的丝路,就是房盒子上加一个中式建筑的帽子,这个东西好不好,有人说好,有人说不好,我认为不能说全好,我们一定要警惕这种假情假义伪中式伪建筑,我们为什么不能真诚的表达自己的理念呢?

  我聊一下我对老的遗产保护区和保护区的设计伦理,我认为从建筑上讲,我们一定要把老厂房,从它的历史时代,民国、新中国,文革的,工业建筑元素放大,然后呈现出原时代特征和氛围。

  你看这面两墙是过去的老墙,如果把这个老墙拆掉重新建一个新墙,它没有这样的历史记忆,所以我们在空间上、时间上要营造出特殊的意思、意境,这是老墙,在景观上,我们现在景观危害也特别大,我们的景观一般怎么做呢?一般找一个绿化公司,绿化公司要大量的把它的东西配上,然后大量用国际化的理念,一团造,你本地植物,本地系统,和建筑融合的系统呢?都没有,都是一团糟。

  所以原物件的历史性与新场地的现代感要同步,这是杭州的,它过去的东西保留了很多,我们现在更多的理念是要连根拔掉,弄新的,所以文化复兴一定要用旅行家、生活家、设计家、服务家的思维来做最好的产品,我们才有很好的思想力、才有很好的执行力,才会有更好的市场力。

  这是一个日本的肉店,我们觉得我们好多消费不能站在日常化、生活化、行业化的营造,打造差异化、原创性的城市客厅,形成本市、城际、和世界目标逼近。这些产品在设计就是生产力的情况下,才能打通需求渠道、维系价值认同,这样才是永续的商业价值。

  我们反思一下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所传承的伟大历史建筑和地方建筑和民间建筑,都是由土、木、砖、瓦、石,建造而成,我们现在已经走的很偏了,这些材料都被边缘化,都被工业化的替代品所替代,作为一个文化传承来讲,这既有进步的部分,也有我们应该反思的部分。

  我觉得我们用最本质的原材才能提升我们的产品,这是一个老厂房改造的项目,它大量的保留了原厂房的细节,水泥、钢结构,把一个时代的象征很好的留下了,到现在看,你都是激动人心的。

  从工艺上讲,我认为建筑、景观工艺,我觉得我们不能完全大量的依赖于现代工业和科技,因为这些材料我觉得有些我们要慎重一点用,因为它真的和自然不对话,和人不对话。然后这个材料越来越坚不可摧的时候,我们到乡村去看,那么好的乡村会有农民用那个砖、那个瓦,咱们书院门用了那么多青砖磁片,它就是工艺化的东西,它就是违背了这个建筑的传统,违背了人文的理念,它建造出来的就是死的,现代化的这些景观。

  所以我总结,当艺术越完备的时候艺术越萎靡,就是技术完备了,我们艺术上真的不考量,以书法为例,我们的书写衰落了,我们整个手工艺衰落,这是我们应该警惕的。

  我说一下业态格局,我们不一定适合老钢厂,不一定适合所有工业遗址建筑,但是我觉得所有工业遗址建筑从商业配套上讲,都必须有四大业态,我认为它才能程序,第一业态必须下馆子,就是把各种吃货集合在这个里面,我就总结了一下,不怕吃货不识货,天下吃货货比货,我们一定要把好吃的,耐吃的,吃了还想来的留下来,给我们所有设计公司和入住园区的业主和周边市民提供更好的消费,我放快一点,包括酒吧、茶馆、小吃还有创业餐。

  第二个业态就是提兜子,我总结是休闲逛、度假逛、日常来逛算真逛,这是特产的东西。

  第三个业态就是找乐子,比如我们工业园区来讲,我们一定要找乐子,把过去工业时代的文化、记忆,那些人的记忆、社会的记忆、物件的记忆,一定要呈现出来,这个不是金丹的表象的堆砌或者叠加,一定要高度提炼,比如历史建筑街区里面我们要找到民俗的,老百姓的生活,老百姓的生产,所以要有一个找乐子来讲,总体来讲是玩家子、耍家子,总之是个乐家子,来了老人、小孩不想走,这是老厂房我找的一些东西。这是乡土的,这个不一定适合我们这园区,但是从城市复兴那些概念上讲,我们要保留这些记忆。按

  第四个业态就是住房子,一定要有特色的精品酒店或者客栈,所以我写了住住特色老房子,过过时尚慢生活。

  我们左右客力争做这样的项目,这是我找的几个酒店的图片,这都是比较有特点的,和当地生活、当地文化、当地百姓紧密结合的这么几个案例。

  左右客在西安高新区,我选了2、3个图片,我没有多选,是因为大多数人去过,如果没有人去过,我邀请大家去给我们指导,虽然它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它一定是中国酒店业的传奇,我们打造了这样一个特色精品酒店,曾经获得国外滩画广中国最佳设计酒店,我们在袁家村有一个酒店是完全的土炕,完全打造当地过去的生活,但是左右客的目标客群一定和文化复兴所有的园区目标客群是一致的,它的目标客是高端客、回头客、挑剔客、国际客,这些人的特点有品鉴能力、消费能力、旅行能力。

  这是左边,左右客高新的门头,右边是袁家村左右客门头,我们还带了一个视频,我决定不放了,保持神秘感,2016年1月华彩揭幕的时候,希望大家找我,我都是盛情接待,我就说这么多,我可能说的有点偏、有点大,但请大家谅解,让大家作为我的支持和原动,不我们老建筑复兴,把我们老钢厂、把我们左右客搞好!

  主持人:非常感谢李建森先生给我们带来精彩发言,我们也对接下来左右客充满期待,迎接它的生命。

  我刚刚特别感动李先生从泥土的呼唤当中,从我们土地的呼唤当中去寻找一些素材,在我们今天这个时代放光彩,它不是简单的怀旧,而是更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的心态。

  今天我们有幸能够在西安的老钢厂,也亲临和体会它的生命历程,今天我们在中国,但是我们也受到了很多来自全世界各地在老工业发展当中的参照和交流,接下来我们有请一位重量级嘉宾,他是John Thompson,他是巴特西电站项目总规划师,我们掌声有请!

  John Thompson:

  大家好,很高兴来到西安!

  翻译:他说不好意思,这估计是我所有能说的中文,今天都说出来了。

John Thompson:巴特西发电站场所营造
John Thompson:巴特西发电站场所营造

  今天John Thompson的演讲主题是巴特西发电站场所营造演讲,前面很多演讲者已经讲了很多怎么样来实质性的物理的改造老工业遗产,现在我们就来讲一下怎么样从精神层面把已改造的工业遗产进行深化。

  JTP在2000年,针对巴特西发电站我们创造了长久营造策略,我们首先介绍一下发电站周边的情况,这个发电站就像倒立的桌子一样,这个发电站是由1929年建造的,John Thompson小时候来伦敦的时候,这个发电站已经是很有名的历史建造,这个巴特西发电站改造历经了30年,巴特西发电站的改造工程现在正在进行中,它也会致力于经济上的繁荣。这个是伦敦中心区和我们巴特西发电站所在的九榆树区的分布,主要是工业遗址,比如以前的水厂,以前的发电站,和伦敦最著名的商业中心,伦敦西区相比,九榆树区的尺度是相近的,它离公园只有很近的距离,这个就是我们巴特西发电站的一个地理位置,我们新的美国大使馆即将入住,同时这个地铁也是在延续,在九榆树站和巴特西站,伦敦政府争取花1亿英镑来增加两个站点,所以政府打算利用通过巴特西发电站一个复兴改造过程,然后来支持地铁的一个投资。

  这个就是巴特西发电站周边的一些项目,可以看一下巴特西发电站以及周边开发的愿景,对于巴特西发电站一个历史发展,从1830年,农田和码头,之后政府发现如果有铁路支撑的话,建设一个发电站可以把燃料更方便的运进来,所以在早期,就是伦敦需要电力,伦敦的这些发电站都建在伦敦比较中心的位置,因为当时输送电力的功能还没有这么强大,所以左上角其实是现在很著名的当代艺术馆的原样,1930年初巴特西发电站建立了A区,可以看到有两个烟囱,这是1929年拍的室内装修的照片,那么1950年增加了另外一部分,发电站的B区,从此之后巴特西发电站成为伦敦最大的发电厂,这个巴特西发电站中厅尺度和英国很著名的大教堂尺度一样,所以在John Thompson小时候,也就是在1953年左右,伦敦被称之为雾都,他们伸手不见五指。当时的这个伦敦的雾霾,主要是由燃烧煤炭造成的,因为每家每户都有它的烟囱,都要燃烧煤炭。1956年颁布了清洁空气法案之后,伦敦雾霾情况有很好的改变。可以看到就是有一些发电站被炸掉了,夷为平地,有一些发电站变成了TATE当代艺术馆,左边是展出,同时伦敦政府也花了一些力气,把基础设施,比如TATE桥进行连接,使得它跟大教堂有一个联系。

  巴特西发电站建设也是历经波折,当时约翰.布鲁姆有一个主题公园的相比,但是这个想法没有成功,所以之后就变成了一个废气的发电站,所以可以看到这些墙都要用钢铁来支撑,以防它们倒掉;1990年代有一个香港的开发商想要买这个巴特西发电站土地,但是经济也是不可行,因为它交通当时十分不便利,所以最后马来西亚政府支持巴特西发电站这个规划,然后引进三家马来西亚企业投资,很重要的一点,就说马来西亚这三个公司把整个巴特西发电站土地使用权买断,所以开发商对巴特西发电站有一个长期的运作。

  同时,巴特西发电站这个改造也是得到了很多政府支持,可以看到英国首相,伦敦市长和马来西亚总理在这个图片当中。政府规划部门也花大力气针对整个九区域机遇这个地方进行了统一规划,所以针对整个九榆树大的范围,政府和开发商一起讨论出来了一个规划,可行性的规划,可以看到政府投资建造的两个地铁站使得整个伦敦区域的这个交通便利增加。

  伦敦这个地铁的投资今后也是会从开发利益当中进行回报,这个是最初的维诺里总体设计平面,那么巴特西发电站周边主要居住、混合使用、零售等业态,所以周边因为这个规划体制的影响,周边这些建筑必须是高密度的,所以看到这是一些很最初的手绘图,那么这些都是物理性的怎么样改造巴特西发电站的这个案例,我们JTP主要是怎么样提升它精神层面的,可以看到这是巴特西发电站的一些容量的数据,有4千套公寓,有3家酒店,7公顷开敞区域。

      巴特西发电站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文化标识,被很多流行音乐家团体的唱片,这是唱片封面,同时比如说像匡威的鞋子和很多品牌都以巴特西发电站作为一个载体,成为他们形象的标志,那么中间的这幅图也是一个唱片的封面,所以这个巴特西发电站一个图案已经成为伦敦的一个标志。

  可以看到巴特西发电站很多内景也被很多的电影进行采用,比如说这个是《蝙蝠侠》,都在里面拍摄,那么我们来看一下传统场所营造方式,它是一个线性的,从规划、建造到营销,最后大家都不知道,不能确定这是不是能够成为一个成功的场所,而我们不止是纸上谈兵说我们要创造巴特西发电站场所品牌,而是真正要把这个场所品牌进行交付。所以通过我们这个场所品牌这样子的打造,在建造居住单位之前,以及把所有的居住全都卖出去,那么我们的做法就是说是一个圆桌效应,我们把巴特西发电站场所体验放在中间,把所有建筑师、规划师和场所管理者都集中在这个圆桌会议上来,共同创造一个成功的场所。这是我们所编写的场所手册,这个就是场所手册这本书就是教你怎么做,按照这个做就可以超越你的预期。

  这个是我们做的十大宣言,首先第一个就是说我们的准则,就是说不走寻常路,巴特西发电站是独特的,它在九榆树区中央地段,将创造它的价值,来创造一切避免平凡,相当于我们从工业遗产,可能很多人看来是垃圾的东西,可能我们把它作为一个独特的建筑。

  第二个是大挑战,我们希望这个发电站是耐人寻味的,我们必须建立期待,超越期待,并且让人成为大冒险的一部分,我们同时觉得唱反调的人是我们最好的创导者,所以不要让他们失望,所以很多著名的演唱家在巴特西发电站做演唱会,红牛极限运动挑战也在巴特西发电站里面,从始至今我们希望整个巴特西发电站可以有无限的可能性,所以我们希望巴特西发电站经历这么几个阶段,在每个阶段当中,巴特西发电站都可以呈现出不同的一面,象征符号,我觉得我们做的每一件事情都要有象征意义,所以在这个建造,改造巴特西发电站之初,我们就要打造巴特西发电站的名声,所以在它里面有一些临时建筑和展会,然后周边建筑建造的时候一定要有“哇”的感觉,然后巴特西发电站必须是精彩的,那么这个是我们在发电站中厅里面的一个艺术展出,这个是一个流行音乐家的歌友会,那么巴特西发电站必须是宜居,并且受人喜爱的地区,我们觉得巴特西发电站必须是工业体系,同时在中国我们看到很多很好的案例,我们觉得也很有潜力把它打造成工业奇迹。

  第八就是文化、文化,还是文化,这是我们伦敦文化的一个地图,所以巴特西发电站将成为伦敦文化很重要的一个区域,那么这些文化的场地就像水波激起的涟漪一样,可以有很大的影响面,我们也希望打造一个美好的生活风味,同时就是说我们巴特西发电站是一个巨大的地标建筑,同时我们也希望有亲密有趣的空间,形成对比的冲突感,我们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游客和在里面的居住者,这是我们刚才说的这个场所手册,那么这个是我们参的主题,怎么样把场所营造一步一步建成。

  所以这个巴特西发电站这个成长过程、改造过程和我们生物界的进化过程其实是一样的,我们必须得了解在工作日和周末不同业态的转换,并且能在生活、玩耍、交流、品牌,每一个主题都应该有自己的特色,场所手册里面包含60种独特的卖点,连接成这个故事。

  同时场所手册里面所有的符号、图片都是由伦敦艺术学院的学生来进行创造的,就是如何创造这个巴特西发电站,我们进行了一个设计整合,同时这是我们巴特西发电站的一个开发时序,这是一期图片,第一期居住为主要业态,底层是混合使用,所以在这个一期的混合使用当中有一些商业,因为它整个巴特西发电站还没有建造出来,所以开发商和我们就讨论用低的租金来吸引这些比较有名的商业进驻,从而来激发它的人气。

  这个是一期的建筑工程实景图,同时在这个建造的过程当中,在周末的时候我们也会有一些临时的活动,比如说露天电影院,那么这是二期的,这是建筑师做的混合使用餐饮的一个设计,同时这个巴特西发电站他们增加建了屋顶花园和一些非常昂贵的居住的功能,所有这些居住都已经被卖了,那么在巴特西发电站内部我们把它改造成零售商朝,包括有零售、饮食,娱乐方面的内容,这个马来西亚广场就是在巴特西发电站前面的广场进行见证,那么这个三期居住楼是由大卫在英国的第一个工程,给了英国工程师很大的挑战,那么在这个大卫的建筑对面就是设计的居住区,可以看到左侧和右侧建筑,有很强的冲突感,这个就是他做的屋顶花园,所有这些居住楼都有很好的一个视野,这是三期居住楼中央花园的一个景象,这个是最新的平面图,可以看到他们的建筑都已经融进去了,这是从河岸鸟瞰,所有我们的这些学术成果和我们的一些经验,我们出了一本书,叫《场所营造策略》,同时我们也把在巴特西发电站的一些经验融汇到我们其它设计实践当中,就像我们周日上午也在这里有个演讲,这个主题是源于历史,面向未来,我们并不只想关注于物理空间,我们觉得创造一个成功的地方的话,有三个最重要的因素,空间、场所和生活,如果我们把这三个元素进行融合创造,就可以创造理想小镇,谢谢!

  主持人:非常感谢John Thompson先生为我们带来演讲,从他这个巴特西发电站在今天所发生的,已经不是烟囱,但是可以闻到它浓浓的创意的味道,刚刚我记得John Thompson先生说了一句非常重要的话,不走寻常路,今天当在复兴的时候,我们确实要有一种冒险的精神,需要有一种大胆的精神,需要有一种开阔的精神,其实我觉得最终还是要让我们这个城市更好,让我们生活在其中的人得到最大的快乐。

  今天最后给我们带来的演讲是国际性建筑师,他是Nicolas Godlet先生,他为我们带来的演讲报告也是关于首钢的项目,让我们看看他有什么样的创意,接下来他将为我们用非常流利的中文来讲解,有请。

Nicolas Godlet:国际性建筑师
Nicolas Godlet:国际性建筑师

  Nicolas Godlet:大家好,我们很累,我也累,所以我会带点力气,图片多,大家看的多,我说的少,30分钟。

  我讲的是怎么考虑工业园区改造,然后可持续性,可持续性是很乱的字,政治方面用,它怎么实现可持续是另外一个事,我是从景观方面去考虑事情,景观其实不是绿化,景观是带来文脉、文化、历史,也有艺术、也有植入、也有环境,但是从一个景观能拿出来,挖出来一个文化,一个特色,因为在一个空间园区所有设备,比利时、中国的所有的工业建筑,基本上是统一,但是如果你从一个景观设计去考虑,那你就能挖出来地域性,所以时间创造,创造地图、创造景观,景观也创造人,这是一个互动的,就是为什么所有工业园区都会通,对我来说地域性非常重要,唯一的去了解一个地方,法语的一个字,就是这个地方,涵盖很多内容,就是文化可算的和不可算的部分,刚才说是中国很有名的一位艺术家,文化创造了世界,世界创造人,我们创造环境,我们鞭策环境。

  关于地方我不会讲的太多,因为时间有限,但是从古代的希腊语,地方这一词是可以亮,可以拿出去,就是把这个地方所有的生命合在一起,只有地方没有生命,这个就不是地方,它有可能能变成一个地方,因为它的文脉很深,北京鼓楼,鼓楼与钟楼之间的广场,它又有地域性,又盛名,它能变成一个路。

  路是包括所有的可算、可改的这两个,没有这两个,就没有地方,没有可住的地方,没有人的地方,我是很针对Modernity,我不喜欢现代,因为现代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没有地域性,标准人、标准空间、标准化的地球,所以我是非常反对现代化的,我同意当代这些建筑师,是一个很好的案例,这个大家都认识,但是不能模仿,这是一个案例思路,但是在这样的环境我是认可,不过咱们看当代建筑,看这个房子周边就是草,看不到是什么地方,对吧?它没有地域性,它离开地方需要结束。这个100年,我们建筑师一直有一样的思路,从1920年到现在,我们是没有变,需要结束,这个也需要结束。

  我们变成产品,建筑业变成产品,文化也变成产品,今天听的很多词是保护地域性,是保护特殊性,这种话述不是说国内,世界上多数都是这样,这个房子在哪里,是在中国,在西班牙、在欧洲,需要结束。

  我是农村人,我也在农村长大,习惯从森林研究环境,其实这个森林就是一个城市,这个城市是非常美的,你可以在这个城市看所有的屋顶,所有的树都不一样,没有一棵树跟旁边的树一样,但是放在一起他们非常协调,哪个城市能有这样的感觉,你在一个森林里你可以坐下来2、3个小时看不累的感觉,但是哪个地方可以在城里坐下来3个小时感觉不烦,能坐下来2个小时的一个地方,这个项目,这个环境是成功的,因为它会跟你说话,很深的说话,一个弯里就是一条街,一个花园就是一个梯田。

  可持续用的比较乱,又是生态、又是环保,其实可持续需要把所有环境的所有内容集合在一起,包括文化、气候、功能、包括技术,但是可持续不是高科技技术,这个技术是最后一个,尽可能的带来一些舒适度,本来是一个错位,这些高楼,就是用玻璃抹墙来做建筑,没有道理,用抹墙够需要用设备来降低温度,所以是一种技术,属于我们建筑师的设计,环境设计,但是少量。

  所有这些环境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等,都考虑在一起,能变成一个哲学方式,我需要提供给环境好处,我也需要利用环境的好处,比如气候,我需要保护环境,但是我也需要保护自己,我是人,我还有猫,但是我们人、猫都需要保护,那每次做设计都需要问自己四个问题,这四个问题我怎么回答,从各个方面,从技术、从十月,从环境、从艺术、从文化等等,可能就得考虑这个方向。

  欧洲的一些项目,这个我不用再说了,其实很多不同的项目,这是德国的,这是法国,又是德国,我们看所有说的设备都一样,但是我们看它的树,它的环境、它的气候,带来一种气氛是德国没有的,德国是另外一种气氛,环境对工业地区是一个核心问题,它会带来地域性。

  首钢对我们来说是几年的研究,但是我要说一句,首钢是很多很多建筑师合作的,大家都得参与,然后推荐一些活力的、有活力的规划方案、景观方案,是一个战场,那么刘克成介绍了地理位置,我们首钢是北京的西区,过首钢以后是山,靠云顶河(音),这个云顶河是400米宽的,很漂亮的生态环境的河,但很多北京人不知道,没去过,过不去,其实是非常美的一个环境。

  这个项目其实要从长安街下面做一个新的桥,叫云顶河桥,从长安街到阜石路这边,我希望整个区域变成多功能的,混合功能,特色是左边自然环境,右边密度的城市,这个城市不是德国,在德国工业地区是属于城外,这里我们是在城市内,但是城市的边界,是一个机会,就是把自然引进来,把城市引到工业区,变成一个真正的混合工业区,它其实挺复杂的,我不知道从这里能看的懂吗?其实只能了解这么密的一个地理,那么在地上走路也没办法,可以放一个小片,这样就能明白一些这种感觉,我们是用3D的模型。

  为了了解一个工业区,必须是飞上去,飞进去,现在北京很难去做,因为不允许了,但是之前我们可以用那个小飞机,然后上去,也是对我们来说,一个工作的手段,因为我们可以飞到烟囱上面,也可以飞到高楼上面,因为这种环境是没有图纸,对我们来说怎么找图纸,没有图纸,设计图纸、建筑图纸都是几百年的图纸,没有,必须全部扫描,扫描以后变成一个三维,然后从地上又去了解,这里我们看钢炉、博物馆、石景山、北京西山,然后永定河在那边,现在大家都明白为什么很多建筑师环境大家来参与。

  为了了解首钢,那肯定是需要了解它的经济,刚才John Thompson先生也说的很清楚,我们在这个区强调多功能,强调鸟道和兔道,鸟能飞过去,兔子能走过去,保证这个绿化系统是连续的,这个很重要,所有材料、材质、野草、植物是要利用,其实景观和城市规划是蛮重要的,我们可以放第二个短片,一会给大家介绍一下,未来我们的研究对这个地区有什么展望。

   很多建筑在这里可以变成餐饮、商业、展览、学校,我们建议还是把学校,教育的功能放在这个地区里面,这是一个全明图,希望这边变成一个艺术的平台,这两个塔不可能改造,从一个工程师角度不能改造,希望是一个技术塔,塔旁边有个高楼,希望变成温室,其实这个温室在北京特别需要,适合北京冬天的天气,研究、生活、工作、地铁站,首钢地区现在可以带来三个地铁口,两个电车路,共同的工作车站,这个是储藏区,储藏区这个地方正在完善,改造一些土层,混凝土土层,原料是料层,办公室,餐厅在顶部,土层的设计是一个团队,我们以后负责整体的交通景观部,谢谢!

  这些项目刚才你们看到了,这是车间改造的是一个鸟图,图象这块希望明年能进去,它是朝西朝东,它与太阳早上发生变化,它与太阳反应,这个是永定河旁边的一个平台,我们有一条街需要连起来,这个你们看左边的图片表达了道路的环境,是一个观光街,有观光电梯,这是北关,北边是一个交通枢纽,然后土层区,这个土层区稍微说一点,土层区又是这个问题,怎么了解这个3D,怎么了解这个地方,还是通过三维的一个扫描,这是现状,去年的现状,其实我们要面对的是混凝土,然后怎么让这些土层变成可生活的地方,而且不能全拆,也要保证原来土层的外贸,铁路的保护、外贸的保护,其实在这些地方是再生、再用,对我们是非常重要的部分,我们其实需要拆的东西我们就回收,在有砖再回收,所有料再粉碎,粉碎以后可以做脱水砖,其实你们看到有四个颜色的脱水砖,然后70%的料是回收的,我们在这里推荐一个没有管理,不需要那么多水的一个景观,是用野草来当景观,是表达自然,自然恢复吃掉工业基地的建筑。

  当地的草包括黑星星,北方人知道黑星星是一个自然的,生的水果,可以吃,不太多,但可以吃,各种野草,各种爬的植物,需要做研究,需要跟苗圃的人再去养这些植物,这是需要很长时间的工作,季节变化,野草自然的种植方式也是复杂,我们需要自己参与,有不同的组团,种植方式有散播,有种植的,是一个很大量的工作,不同的组织方式,不同的设备的再加工变成家具,变成家居的一部分。

  这些土层是一种景观,很相一座山,我们要做成窗户,开一些洞,顶部的一个改造,就是变成餐厅,由于时间紧,我给大家看一下具体的做法,等于是用钢结构在里面,没有碰土层的外壁,是一个独立结构,利用它,材料是用混凝土,但是不同的工艺,用切割机切割,现在正在种树,做环境,以下土层区就可以看到,我们看用的结构是18米跨度钢结构,带一个环形,这样中间没有柱子,办公楼跟土层分开,能带更多的光线,顶部餐厅,这是未来的一些观望通廊,这是关于首钢。说这平鸟的外观改造,是在成都旁边的一个村庄改造的。这是一个酒窖和酒文化馆,在北京的,是法国文化中心,这是大剧院的水下通廊,然后长安街,谢谢各位!

  主持人:谢谢Nicolas Godlet为我们带来今天上午最后的报告,我们看到在北京首钢有这样一个非常大规模的一个改造项目,其实中间也融合了非常多的建筑师在做非常多样的选择,其中我也有另外一个思考,当我们在老的资源转型当中,除了给我们生活所开辟的新的场所,给城市带来新的意义以外,是对于我们老的工业转型,在未来面向知识经济时代转型可以注入什么样的新的产业,新产业的发展,这也是我们在今天接下来下午后半场时间来,所要来的崭新命题,我们下午开场的时间是2点钟,也希望大家能够准时回到现场,我们下午有三个板块,包括开发、投融资以及文化创意和非常重要的运营的环节,那么下午环节也会非常精彩,期待大家,再次光临,谢谢大家,感谢大家上午的认真聆听,谢谢!

 

  主持人:我们今天上午分享了来自于不同领域的专家,就设计规划方面的演讲,那么其中分享了有我们老钢厂、左右客,还有来自伦敦和陕钢的经验,今天下午我们就开发领域,包括文创各方面宝贵经验的分享,在开始今天下半场开始之前,我们首先先进入一段视频。

  好,谢谢大家!

  刚刚我们看到城市复兴关键词这段视频是我们从去年的12月份开始至今,一直在不断延续的话题滚动,至今已经做到第11期了,3月29号最新一期也是在西安老钢厂举行,我们在每期研讨会当中,会聚集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这里面包括有文化学者、艺术家、投融资开发商,还有建筑师、设计师们,大家都有很多观点,和他们的实践努力,也为我们在这个领域不断积累话题和案例,帮助我们更好的在这条路上思考和探索,我们未来还会不断延续,请大家也多多关注我们的微信帐号,在此我们会有很多内容,今天我们也开通了微信大屏,希望跟更多朋友联系,把我们的话题延伸。

  今天下午我们开始第二个以产业内河驱动区域发展的开发板块,首先为我们带来演讲的是上海红坊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长、水石国际董事长邓刚先生,建筑学背景,同时又从事在餐饮、投资包括建设和运营方面,像上海的红坊就是他亲历打造的,并且他还参与了非常多的以老工业区活化为主要内容的项目,今天他将为我们带来非常有意义的演讲,我们接下来有请邓刚先生。

  邓刚:大家下午好!

  刚才主持人已经简要的介绍过我的一些背景,我再稍微描述的精确一点点,87年开始读大学,学了10年建筑学,一直学的是建筑设计,包括到博士阶段的建筑创作,但是在后来的几年时间,因为特别偶然的原因,居然进了发改委投资处做了6年投资管理,这6年经历是完全在我前面做设计师和学生之前没有预料的,但是也因此打开了我的很多思维和视角,从05、06年开始,我又回归到自由的状态,做了10年的城市分析开发,包括上海红坊,上海1919,还有福州红坊等等,同时也打造了一个属于我的设计平台,叫做水石国际,城市更新这个领域是红坊和水石国际非常关注的领域,所以我想今天,在来之前以什么视角来谈这个问题,谈城市更新,我是思考了很长时间的,其实可谈的角度非常多,今天上午其实有教授谈到调研背景,有运营商,有学者,都谈到了文化的角度,谈到了情怀,谈到了历史责任等等,总得感觉,谈的非常好,非常熟,所以我想下午能不能改一个角度,谈一点高雅的东西,比如说钱,所以我会现在价值的角度来谈城市更新。  

邓刚:现在价值的角度来谈城市更新
邓刚:现在价值的角度来谈城市更新

  我所有的内容会围绕价值而谈,因为我觉得价值真正在城市更新中间起到非常重要的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先谈价值的动因,这张图是我们上海红坊的模型,所有当时做模型的时候,木色房子是它原有厂房部分,白色房子是我们新建部分,这个项目目前容积率,政府给我们的容积率可以做到1.0,但是我们只做到了0.8,从价值的角度来讲,我想它的动因有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几乎是我们所有现在城市更新过程中间,尤其是在市中心这样一个厂房,它们为什么会由曾经的兴转向甩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经济不断发展,政府需要GDP,而且在整个全球经济化过程中间,中国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原来那些厂房职能发生了变化。

  第二个原因,曾经这些老钢厂在10年、20年、30年的地段不显得好,但是随着城市发展,这些地方的地段变得越来越好,包括在我们华清园区,3年之前我来感觉这个地方还是不错的,即使站在今天的角度看,我觉得这个园区总体的区位,在工业厂房这样一个区域来讲还是不错的,这些曾经貌似不好,现在变得越来越好的区域,实际上让所有的老厂房,其实是有了价值,这个价值主要是土地的级差,效益的价值。

  第三个大家可能也许没太关注,后来我发现它是个事实,就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要求,在上海我们红坊投资的项目,包括在淮海路的上钢十厂它属于宝钢,起码400万以上存量的工业厂房,那么这些东西因为国有体质,国资委很多的要求保值、增值,会使得项目往前发展,包括大家也知道北京的798,甚至华清,咱们这个老钢厂,假如没有国有资产要盘活存量的情况下,这个推动是比较难的。

  所以三个方面,产业结构调整,第二个土地级差效应因素,第三个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第二点我感觉比较深的,几乎以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国有存量资产之间,一定有三个因素,社会、政府、企业关系的平衡才能取得发展。

  今天上午听到电厂的案例,后来我发现也是这个案例,假如伦敦政府没有规划想法,假如没有企业,三家马来西亚机构在多少年之前的进入,假如没有社会的需求,其实那个项目是不会往前进的,我想通过三个案例,第一个案例是我们自己的红坊,红坊的起源在2005年,当时为什么这个项目会发展,其实红坊在10年、15年之前有无数的地产商打它的主意,它的地段太好了,我相信这个区域基本在北京二环和三环区位,当时政府有一个规划,叫做城市雕塑规划,希望在上海找一个在一个区域做上海城市雕塑中心,首先是政府要求,有了政府要求之后,一般要一家任何的、纯粹的地产公司,单独做一块地是没人做得动的,因为它的土地价格太贵了,因为上海市规划局的原因,因为上海当时主要领导原因,有了这个想法,他们选址就选择了红坊这个区域,那么第二个其实社会在积极响应,包括我们红坊在内有十家机构,第三个方面在红坊前面,前身其实是上钢废弃厂,在这种情况下,红坊获得了这个项目的开发权益,这个项目得到了发展,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是我刚才提到半岛1919,因为2007年宝山政府要做3年环保行动计划,这个地方本身产业结构调整了,政府希望改善它的产业结构,第二个因为我们红坊成功打造上海雕塑艺术中心,上海项目的原因,受到上海纺织控股集团,绝对的国有资产它的存量资产,那么大家一谈即合,就由我们红坊来做它的建筑运营。

  其实这个项目有100年的历史,当年的远东第一发电厂,当年的纺织车间都在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项目。

  第三个项目是海峡创意园项目,这是我们建成的效果,而且运营非常好,不到一年时间,95%的房子全部出租出去,是目前在福州最有影响的园区之一,也获得了中国十大创意园区奖。

  第二块我们讲了它的发展动因之后,我想谈它的盈利模式,我听UED CBC讲到,我们在座的有蛮多政府的,也有正在做项目开发的地产机构,包括还有设计师,那么盈利模式我想也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在产业结构调整与税收方面的贡献,政府往往默许在原有工业用地性质不变的前提下,将旧厂房改造成用作办公及商业空间,由于工业用地与商业用地的级差地租差距很大,使得经营者利润有了转化空间。

  第二个叫批零差价,创意产业园区由于本质上都是BOT项目,一般采取长期整租方式取得,且租期较长,在改善完善拆零转租过程中会有差价。

  第三个是品质提升,我们品质得到了提升理所应当能够赚点钱。

  第四个是服务收益,所谓做园区,做园区假如说以传统的地产思维模式去做这个园区肯定很难运营的很好,所以一定要做园区的服务,服务部分有各种方式,包括注册企业,包括提供增值服务等等,服务也会让我们产生收益。

  所以我想站在盈利模式来讲,我们有级差地租,批零差价、品质提升和服务收益,有四块钱可以赚,这个东西往往使得我们能够愿意去做以城市中心为载体的这部分项目的投资和运营。

  谈完盈利模式,我想谈的再微观一点,因为我们在座的很多朋友,也许想知道在这里面真正的关键点在哪里,刚才谈的很抽象,再微观一点,我想我们是不是可以从下面几个要素来看一下。

  第一个,什么会使项目产生价值,我想第一个是定位,不同的工业厂房,不同的历史风貌区,因不同的定位决定了它的总体价值,我们有个观点,假如在座的有园区开发和运营机构,假如说你们准备要做项目,我想你们一定要相信一个真理,定位不是策划出来的,定位是由项目的资源所决定的,这部分资源主要的来自于几个方面,包括你自身企业的社会资源,包括其它的相关上下游产业资源,项目的定位是由后期资源决定前期定位,定位绝对不是闭门造车,策划出来的,这是我们做了这么多园区,做了这么多项目深刻的感受。

  第二块我想还会再微观一点,就是租赁差价,这个东西是我曾经作为投资管理者,也作为设计师,还当过运营方,仔仔细细在项目中间思考完之后,发现它是真正的,最最的关键,因为什么?因为我们都是首先可能会从国有资产中间啊租赁到这个项目,包括权总,我相信咱们一定是先从,也许是从学校,从华清租赁过来,租赁过来一定有地租,因为国有企业要保值增值,第二点什么叫差价,你未来租赁出去的价值是多少,这个决定,两者之间的差值决定了三个方面:

  租赁差价是我们项目价值最主要的评价因素,租赁因素含了很多东西,你的租赁差价越大往往表明你所在的区域很广,你越有谈价的空间,这里面我们可以做个算术题,当我一块钱一平方,一天把一个房子租进来,当我能够以三块钱每天每平方租出去,它的租赁差价是2块钱,2块钱决定了很多东西,2块钱乘365天就是700多块钱,假如说投资方、运营方,你想在5年之内回收资金,我感觉没有2块钱的租赁差价这个钱是回不来的。为什么?还有建设时间,还有租赁的空租期,到满租期还有一段时间,所以这个东西决定了很多东西,它决定了建安成本,所以我说做城市中心,做供应商改造它不是情怀,也不完全是社会责任,也不完全是喜好,比如说我们碰到左右客李总这样的客户,作为你园区开发者来讲他是很纠结的,第一为什么?李总越有资源,越有品质,其实在李总身上我们拿到的租赁差价是越低的一定是这规则,所以当园区运营者一定会在兴趣爱好和理想、价值收益之间产生巨大纠结,曾经有餐厅鱼头王,我可以出多少钱,一天一平方的价格,我想进红坊,能让他进吗?很纠结,当你房子很空的时候,你真的很想让他进,但又为了你的理想,你不能让他进,因为他跟你的定位不一样,所有有品质的园区一定是有素养的开发者和有素养的投资方,这一定是一致的,我相信假如运营商认可左右客,它一定是有要求的,这个要求也有代价。同样在做城市更新改造中间,包括我看到清华园区我非常欣赏和赔付陈总,因为我觉得它的费用做的很好,成本控制也控制的很好,看得出来,并不是所有设计师的情怀,在所有城市更新项目中间都能够得到充分的释放,因为有租赁差价。

  第三个业态和规模,这就谈到了一个好的园区,当我的租赁差价很有限的时候,它是非常要慎重的,是很容易纠结的,所以说在座的各位,假如你想从事这个领域,一定注意批零差价,注意租赁差价,这真正是这个项目的关键点。

  之后我想还要谈一个,价值要素中的容量,好的城市更新形态一定跟经济利益有关系,首先它是对政府对经济价值的宽容度有关系,它是领导者。在所有的开发项目中间,假如说仅仅希望以保护为目的的开发,我认为在中国今天的政治体制,社会体质之下是没有空间的,或者说空间是很窄的,绝对不要相信和指望在一个城市更新的项目中间完全没有开发量,那个太理想化了,即使有这种项目也是及其少的,所以我想对我们所有的在座的包括政府、包括学者,包括开发商,我们也有足够的容忍度,社会要往前发展,社会、政府、企业之间要取得平衡,这个时候对于容量来讲的话,假如说在城市更新中间,哪怕有一种损失,损失的是局部的文化,损失的是一些情节,也许这种代价还是必要的。

  我想可能我跟李总,我们观点一定非常一致,只不过李总会站在上午的另外一方去做呼应,我也许是站在更温柔的地方,同样去做一些呼应,但我相信我们的观念是一样的,不能走极端。

  那么容量在这个中间的话,我觉得绝对是项目的价值所在,同样我们这个空间,假如说我们跟陈总讲,陈总我这个房子一平方,就算一平方,同样跟我们旁边的只有3米高、4米高的房子讲,它那个一平方也算一平方,你会认为这个一平方价值大,是因为容量就是价值,我们看看这里有几张剖开图,同样这种开发强度来讲,空间容量来讲,假如再细化的去研究的话,也并不是说差成差的越多越好,因为我是设计师,我们曾经再一个厂房改造过程中,发现差成太密、楼层太高、太低,给下家的租户发挥空间很少,我们经常说要做弹性设计,要给下家留容量,尤其给理想的,有品质要求的客户留容量,比如说给左右客要留容量,你不能把这个东西全部差完,空间、流量价值要留给它,它能够把空间做的更好,一定给项目增值。

  所以我们有两个概念,第一个是总规划,避免过度拆除,哪怕是很旧的、很破旧的厂房,它其实真的有价值,第二部分要确保总量规模,没有总量规模就没有经济价值,没有经济价值项目就没有动力,没有动力就不能很好的保护历史文化,没法保护我们城市的痕迹,所以一定要保证容量价值。

  那么潜在容量在哪里呢?我们的观点就是说避免过度设计,特别注意,千万在这个过程中间不要给建筑师,尤其是给不懂城市改造规格设计师太多满足它情怀的空间,因为它的结构是单一的,它只站在空间的角度考虑问题,所以避免过度设计是我们的观点,我们一定要结合开发做设计,包括我们看到这里有不同颜色,我们会从它的近期容量,远期容量,商业发展,商业发展规律等等去做它的设计,这个时候它的容量该怎么在开始的时候进行控制,在未来的时候怎么进行释放,这里面其实是很有技巧的。

  之后我们再谈文化价值,谈好了钱可以再来谈文化,所有的文化价值中间,我们感觉手法很容易,无非就是整旧如旧、整旧如新、风貌协调,我觉得基本保留历史痕迹,保留那种环境,对文化价值来讲是比较直观就能体验到的。

  之后我们谈运营价值,运营它不是卖住宅,修住宅,建好楼马上来卖掉,它不是这样,因为它的客户群体是非常的有要求的,它的这个特别入驻的办公企业是有要求的,必须站在运营角度考虑问题,有几个方面:

  第一方面对它既有价值的挖掘;

  第二方面我们项目经营能力决定项目增值空间,这是在红坊的实景照片,我们有个A区,有1500平方,我们做的活动是非常有吸引力和辐射能力的,当你的运营团队能把这些资源整合到你的园区,你会发现对项目来讲会产生增值。

  第三方面城市更新核心,我们认为城市更新的核心在于功能置换,功能置换是所有城市更新最重要的方面,因为历史变了,环境变了,产业结构变了,其实社会需求也在发生转变,假如不以功能置换的角度去看待城市更新,那么它的范围是很窄的。

  第四方面保持项目活跃度,活跃度也是经营团队非常重要的价值,怎么样让它始终跟社会进行互动,就像今天在我们的华清园区一样,这也是我们跟社会互动的一种方式。

  那么我们最后来谈谈价值判断,第一个价值约束,什么称之为价值约束?其实你会发现还是跟开放强度有关系,坦率的讲,假如说因为受我们现在土地政策的约束和开发强度的约束,毕竟所有这些区域大部分厂房产权部分还是在国有企业手里面,那么大部分项目只能以一种租赁方式进行运作,所以说在这种非产权特点中间,租赁是为主的开发模式,这种时候它未来政策的不定型,业主投资方在投入强度方面的顾虑,会影响项目的品质和价值,这是必然的,不管你跟国有企业签的租赁期是10年、15年、20年,政策风险始终存在。

  第二个设计价值,我坦率讲我有设计师情节和情怀的,但是感觉还是比较悲哀,为什么?在这种项目中间,真正留给设计师的空间不算太大,因为价值的原因,留给设计师的空间不会太大,它跟一个新的产权类的项目做开发,留给设计师的空间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我感觉设计师价值的发挥必须要求这个设计师有综合的知识结构,情景是设计师情怀,情景是建筑学的知识结构,其实这样的项目设计是很难做好的,非常难做好,所以我们感觉对于设计价值来讲它会有所体会和有所体现,但是设计师也要深刻的理解到,必须不断的完善自己的这个知识结构,非常克制的保持弹性设计,保持空间的价值,设计的中长期价值才会体现。

  那么还有一点就是价值发展,价值发展的角度来讲,我想稍微简单一点,为了避免这种同质化的竞争,实际上要做两块内容,第一个就是做上下游资源的连接,这个对于运营者和开发商来讲是比较重要的,要做连接,一定要把这个市场资源的增量作为重点,什么叫市场资源的增量?假如说所有的客户只是这个园区到那个园区,这个地方到那个地方其实没有增量,能有能力去做客户资源增量的投资方和运营方是真正牛的。

  最后一点,我想讲在未来,在中国的城市更新过程中间,我们相信项目的开发和城市更新会结合的越来越紧密,就像红坊,给大家汇报一个情况,其实在去年,我们红坊那块土地已经被以27亿招牌挂卖给一家企业,它会来进行整个项目的开发,但是因为规划因素,规划要求这里面的一些厂房部分必须保留,因为它是工业保护建筑,那么同样那种情况我相信在未来的城市更新过程中间会越来越多,也就是讲究单纯租赁方式会越来越跟开发者结合,就是新的建设和保护完全融合在一起,这种项目我觉得在未来的中国的城市化过程中间,在中国的城市发展中间,城市更新过程中间,它的量会越来越多,这就是我通过这些年的一些感悟。在城市更新领域一些初步的思考,请大家指正,谢谢。

      无论作为红坊,还是水石国际,我希望能跟在座的很多我们的朋友做合作,为中国的城市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谢谢。

  主持人:谢谢邓刚先生,非常吸引人的一次报告,今天下午开始我们这个内容都会特别落地,非常非常实在的,因为还挺意犹未尽的,具体在实操过程中它的路径是怎样的,除了这些设计以外,我们到底要怎么样落地实施,在接下来两天当中,我们还会有具体的再生之道的培训,到时候邓刚先生跟我们有具体阐述,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跟我们工作人员来进行询问。

  还有一件事情我们开通了在线回访情况和调研情况,也为了我们更好的提升这个会议的内容,也希望大家能够参与到这个问卷调查当中,谢谢大家。

  接下来再次感谢邓刚先生,接下来将为我们带来演讲的是来自华高莱斯国际地产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高级策划总监陈迎女士,她的主题报告是关于老工业区的蝶变与发展趋势,有请!

 

  陈迎:非常感谢大家,可能从下午开始,我们的调性变得从情怀变得更加现实和骨干,刚才邓刚讲的很实际,是具体项目如何去操作,现在来讲,我给大家分享的是要把视角稍微提高一点,从城市的角度,我们重新来认知一下这个工业遗产的再生。

陈迎:工业遗产的再生
陈迎:工业遗产的再生

  我们先说1.0,从一开始来讲,我们说到工业遗产的利用来讲,更多的是从一个废弃的城市角落到少数人的一个园区,怎么理解这样一个问题呢?我们认为工业遗产的改造其实并不是一个新的话题,它已经持续了十多年,在一开始来讲,1.0的时代我们发现更多工业遗产利用其实是以单一功能改造为主流,它可能是自发形成的艺术区,也可能是单一的产业区,可能会改造成时尚的另类的创意园区,或者只有单一空间的遗产公园。

   我们来说说789和老钢厂,它们在一开始就是小众和大众的不同,老钢厂从一开始它未来的发展有一个很好的大众的基础,它一开始就被改造成了一个学校,是一个具有活力的青年人的聚集厂,我们再来看一下798,应该说它是成功的,是在1995年的时候,以非常廉价方式租给一些艺术家,它是一个少数人的自娱自乐,我们知道黄锐、徐勇、刘索拉,他们的圈层更多停留在大都市中多元的一部分,他们对于798一开始的利用,更多的是把室内变成他们思索或者创作的一个空间,室内与室外形成了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像这样一个艺术圈的改造来讲,它其实更适合像北京、上海、西安,文化人非常的多,是一种多元人群基数很庞大的大都市。

  但是我们一开始就说到工业遗产不仅仅存在于这些大都市,还存在大量的二三线、三四线城市,我们可以看一下合肥,应该也不算一个小地方,称为合肥版的798的艺术区,一开始由台湾的设计师做的设计,我们看到在12年的时候,它就是大门紧闭,应该说它的经营各方面已经停止了。

  我们要意识到,我们说的艺术圈层,小众艺术家在中小城市并不是等比缩小概念,它可能在中小城市出现一个完全的断层,也就是说根本就没有那么多的艺术家聚在一起,可能在小地方来讲的话,更多的来讲是平常粗茶淡饭,柴米油盐很世俗的生活,另外一个概念,创意经济也不是新鲜的话题了,我们要知道在本世纪初的时候,在那个时候通过《创意经济》这本书的推动下,在整个大中国有若干个创意产业园区的出现,我们先不讨论哪些成功,哪些失败了,我们要注意一个问题,单一产业园区对于城市外部的影响力是很有限的,我们要知道所谓的创意经济,文化产业来讲的话,它可以创造价值,如果像世界性大都市,伦敦它可以创造丰富的价值,但是我们要知道,我们要讨论更加具有普世价值,对他们来讲文化产业如何接地气才是更重要的,泛泛而谈的文化产业,创意经济对这个城市带动力其实是非常有限的。

  我们来看一个现实问题,真正创意产业产品有多少能打败淘宝直接冲击,也就是说如果你单一的仅仅是产业园创造新的商业产品,那么就此贩卖而得到更多的商业价值,它具有非常大的局限性,它很容易受到现在电商直接的冲击,它的生存空间是非常有限的,还有一个,当我们知道工业遗址被改造成公园的话,它为城市提供了非常好的空间,但刚才邓总提到了一个词,价值。

  我们应该提到,如果我们简单的把工业遗产的改造圈为艺术人群,简单的功能或者小众拉动,那么它会带来诸多的局限性。

  在这里我们稍微把眼光放的更大一点,就是关于我们说的创意产业,文化产业,是不是能够真正对于,它是具有普世价值的吗?这里我提到一本书《全球城市史》,它提到很多产生人口危机的城市,其实现在在我们城市进程中来讲,很多中小城市也存在人口危机,也就是说大量的人会到大城市去,他有很多的人口流失,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通过所谓发展文化产业,这个城市会是什么样的呢?如果这个城市偏重于文化产业,一改之前中产阶级家庭工厂,转而关注流行、时髦等短暂性的概念会是什么样的,我们可以看一下曾经这么做过的底特律,他们当时希望通过很多音乐人的聚集,来拯救当时已经不行的底特律,但最终这个城市还是破产了,它有180亿负债,文化没有拯救底特律,但是底特律并没有消亡它起死回生了,它现在GDP增速仅次于达拉斯,它犯罪率下降了50%,住房空置率3.9万套。

  可能喜欢体育的人非常清楚底特律有很多知名的球队等等这些,这些知名球队培养了大量的这种,我们说的普通的俗人,这些普通的市民作为它的铁杆粉丝,他们在整个底特律濒于破产的时候,他们的比赛也是场场爆满。因此我们回到中国,回到798看这个问题,它是流俗化了嘛,还是一个城市的胜利,我们来看,这个艺术区被称之为过度商业化,业界担忧是艺术区的流俗,它在短短6年时间,商铺在数量上翻了32倍,其中餐饮翻了19倍,如果聚集民众来讲的话,餐饮业是非常重要的。

  当然我们会看到,在过程中来讲,便宜的艺术家会非常抗议这一点,但是我们要知道,这个时也亦也,我们可以看到1995年到2001年的时候,789艺术家已经入驻有一段时间,但那个时候北京是什么样子呢?这是我截的2001年北京的卫星图,我们可以看到红点这个地方来讲就是798,那时候北京城市往前推演基本停留在四环,这个时候798所在的地段是一个城市的边缘,对于一个城市的边缘来讲的话,那个时候可以说也适合这些边缘的艺术家们,它土地价值还没有真正提升起来,我们再看14年的这块土地是什么,整个北京城市框架拉的非常非常大,整个我们看,如果我们在这个图以外的地区我们可以想象整个在南边,京津冀被称为新的协同发展的大区域,此时的798已经完全成为城市中心区域,这个时候它必须要回归城市中心土地的价值,刚才邓总也提到了价值问题,这是一个城市中心的价值,它必须要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它应该成为城市众多大众的一个新的价值场,如果它回归了城市,回归了多数人的诉求,我们认为它这才叫做城市的胜利。

      我们再看成都东郊记忆公园,它的成功便是顺应城市发展阶段的最好例证,现在它被作为挖掘记忆的载体,植入了市民的很多功能,成为一个特色街区,它真正意义上成为这个城市的中心,它具有商气和人气,回归了大众记忆和大众中心。

  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到,我们并不展现它的老厂房是如何改造的,我们想关注它的人群,这些有哪些人群呢?全人群,小朋友、年轻人都可以得到他们所需要的城市功能,这里有儿童培训,婚纱摄影、节庆活动,就大多数人重新使用了这个区域,使它真正焕发城市中心所应有的功能。正是因为如此,它对于周边的商业来讲起到了非常好的催化剂作用,为整个区域带来人气和活力,它周边区域商业发展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这个时间我们要回到现实中来讲一个问题,我们所说2.0提城市中心是个什么样子,我们很多城市都是新城扩建区,很多城市都在不停的向外建新城,更大的拉大它的框架,在这种情况下,那个时候我们说的旧的工业遗址区域,往往是城市的一个边缘区域,但到了我们现在2015年提这个问题的时候,很多城市框架被拉大之后,重新又回到了城市中心的再提升和再利用,这个时候我们再提工厂遗址改造的时候,其实它要展现出来的是城市中心所要聚集的魅力,从而吸引人、聚集人、留住人。

  总之,我们认为它是多数人的派对,这里可以成为儿童的游乐场所,成为和朋友聚集的地方,是我们家庭休闲的地方,更应该成为这个城市能招揽或者招待我们外部游客最具有特色的地方,当然它也应该成为情侣纪念的场所。

  那么它应该如何做呢?它应该符合三个趋势,首先就是它的功能和人群应该是非常符合的,第二我们上午说了很多情怀,我们希望这样的情怀不应该仅仅是一个文化的符号,它应该成为串联我们各个改造片区,提升我们这块片区价值非常重要的一个催化剂,最终来讲的话,它应该以小博大,应该对于整个大片区的复兴起到引擎作用。

  我们先说第一个,它其实要人群和功能的符合,我们知道我们中国在一提到产业园区的发展来讲的话,我们更多的是创意产业,但其实我们可以看到它的使用途径是可以非常广阔的,这里我们举了旧金山吉拉德里广场,它是全美第一个“工厂转型的购物中心”,它现在是旧金山地标,在这里原来它做巧克力,应该说后来它就像我们所知道的,一般城市中心或者说核心区域的工厂,肯定最后会消亡或者说是因为各种产业的迭代而进行了其它功能的置换。那么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到,它植入的是非常符合的功能,在这里来讲它是以城市旅游、地标为改善目标的,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不仅有零售,还有很多餐饮,还包括有酒店,在这里它形成了非常好的购物综合体。

  那么我们可以看到这里有很多高档精品购物商店,我们前面也提到如果你简单做创意产品来讲的话,很容易受到现在电商的冲击,其实你真正要商业化的发展来讲,更重要的是你的体验价值是不是够高,你在这里能不能体验你在淘宝、天猫,你在家里上网不能体验到的购物的快乐,这点才是商业价值的魅力,对于老厂房改造出来的商业来讲,它本身的环境会具有很大魅力,这是它发展特色化,精品化非常受欢迎的,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到,这有受女性欢迎的精品店,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它需要一流休闲餐饮,在这里有各种各样餐饮店,有巧克力店,或包括酒吧、蛋糕店等等这些,在这里非常著名的是巧克力美食,除此之外,在这里还可以体会到非常好的美式大餐,是景观式用餐环境,这也是它聚集人气非常重要的一点,还有它引进了非常奢侈的酒店,它本身也是巧克力工厂改造而来的。

  还有一点,除了我们商家引入这里一定要成为节庆活动的秀场,如果我们在这里不举办很多活动的话,对于人气吸引会有制约作用,我们可以看到它这里有各种各样的空间和节庆,首先它这里有非常好的喷泉广场,有更多的人愿意到这里进行休闲,而更多的它这里会举办很多活动,成为全民狂欢的派对。

  第二个方面来讲的话,我们除了功能和人群的符合,我们说到了既然它是旧工厂遗址的改造,被注入历史情怀和民众对这块土地的情怀,它一定在这样一个再生过程中要有情感体验,它不应该简简单单是文化符号,它应该成为一条能够串起我们所有片区提升价值的体现,我们来看利物浦港口,在它改造时,它发现利物浦港口不仅仅有很多的博物馆最多的城市,而且也是港口兴衰历史,也是著名甲壳虫乐队,在这里它串起了各种城市功能,它其实是全景式复兴过程,它用整个的故事线索、历史线索来把它所有大片区的复兴注入感情的力量。

  它第一个片区是阿尔伯特码头,在这里它被称为城市文化名片和市民集中的区域,在这里它很多老码头被改成博物馆群落,其实它非常注重挖本地资源,它注重的是历史和现代生活的一种共鸣,第二个它是航运中心,在这里它希望展示原有利物浦航运,但它有新的功能,在女神大厦他三座大厦被改成现在的办公和维多利亚风格酒店,第三个部分更加现实,我们除了旧有区域以外,他其实要通过新区域与它的联动的商业价值,在这里它就是利物浦1号为载体,成为现在商业和市民中心,我们可以看到它离右边港区是非常近的,在这里来讲的话,它是现代商业街区的方式,来演义成曾经繁华的热闹景象,所以当它一开放的时候,就成了利物浦活动中心,在这里会有很多休闲设施,会植入很多商业和游乐设施,来引领新的潮流,再次之上它就做各种各样的提升,在这里来讲它做了很多会展和大型活动。

  再次之外来讲的话,它在新的区域来讲是做了展望未来,就说我们肯定做这种旧的工业遗址保护,不是一个简单的钻到故事堆里做研究和缅怀,它一定要有新的活力,为更多人民提供商业场所和观众场所,这样它才能真正焕发出它现在的生命力。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全景利物浦的成功,它是用城市感情线索把文脉、商脉、人气结合在一起,把它真正做活,为所有人,为城市人提供更多的价值。

  最后一个,工业遗址的综合化改造成为发展趋势,它应该承揽的作用是对于整个区域的价值,以它为圆点,周边价值有很大提升,它才能真正起到引擎的作用。八我们可以看一下高线公园,这也是非常经典的例子,它被称之为城市会客厅,在这里有几个跟前面两个案例不一样的地方,就高线公园自身而言的话,它并没有太多的产业,但是它对周边的带动确实释放了极大的能量,我们知道它一开始就是一条屠宰场的公路,后来它到后期面临着要被拆掉还是保留下来的选择,最后它还是保留下来了,我们可以看到首先它把铁轨变成线性花园,真正成为可利用的城市的会客厅。在这里来讲的话,它用的都是非常朴实的本土的植物,用四季景观来做特色,也就是说我们根植于这个城市,它所拥有的就是这个城市本土所拥有的景观特色。

  在改造过程中,这是它的一条通廊,首先它这里有什么呢?这里有一个沉降式广场,等于你在阶梯上第十大街,远远的看,也就是说各自成为各自的风景,这才是一个城市公共空间所应该具有的魅力。

  我们这里还可以看到特色网状的观景平台,在这里还可以随处可见休闲的座椅和通廊,让所有人愿意在这里停留下来,这里还非常有趣的是在轨道上改造的躺椅,所有人愿意躺在这里,大家愿意到这里来,应该在这里躺着,待着,发呆,除了这些大躺椅之外还有大草坪。

  在这里会发生什么呢?可以有交流的茶座,可以有提供休闲的快餐店,更重要的是各种各样的城市活动会发生在这里,有社交舞会等等,在这里我们都可以做什么事情呢?可以跑步、摄影,还可以做一些真正聚集人气的婚礼,甚至是艺术表演,我们还可以在这里进行草坪会议,它的功能,各种各样的城市功能被叠加进去,甚至可以作为儿童玩耍课堂,户外课堂,还有派对场所,所有市民都利用这里,所有市民都愿意到这里来进行交流,这样来讲的话,才会对周边起到一个很大的提升,只有所有人都认知这里,爱这里,到这里来玩,才能真正提升它的价值,我们可以看到这有很多公众推广活动,我们可以真正活化的利用,更多看到这个区域它本身所应该具有的蓬勃的生命力。在这里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活动,还有户外讲堂、亲自教学和绿色行动。

  最终它达到了一个什么作用?它就是一个旧城复兴和街区活化,它起到了一个什么作用呢?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数字,首先这个区域成为了一个在纽约增长最快和最有活力的区域,从2000年到2010年,这个区域增长了60%的人口,至少有29个大型开发项目在做,带动的总投资炒锅29亿美元,以及42万多平方尺的办公面积和8.5万平方尺艺术展示空间,我们可以看到,其实周边的活力不仅在于很多人在这,我们可以看到这张图片上,周边很多新型建筑已经开始在建筑了,它不仅提供了市民更多户外休闲空间,更造就了就业机会和经济利益。

  所以我们说在工业遗产再生2.0时代来讲,它的观念在于不仅仅成为小众人的一个自娱自乐的圈层,它应该是大众秀场,它不仅仅是它自身的一个复兴,而是一个能带动整个大片区提升价值的一个引擎。

  所以我们相信,在现在我们重新提到工业遗产再生的时候,它应该化影成蝶,成为真正具有城市价值的城市新秀场,好谢谢大家。

  主持人:非常感谢陈迎女士,她的这个演讲也为我们带来另外一个思考,我们现在所说的老工业区的蝶变,不仅仅是一个圆的概念,是把设计跟周边生态总体环境,共同去考验,使得我们大众的利益得到更好的去保护和激发的生活厂。

  接下来我们有请Aspelin Ramm地产公司总监Sverre Landmark先生,他的演讲题目:文化遗产,通向未来的桥梁——在奥斯陆地区  地产开发中扮演关键角色的历史建筑。

  Sverre Landmark:(英文)

  翻译:Sverre Landmark先生说大家现在可能需要一个休息,因为大家都很累了,所以他不会说太多,希望大家保持注意力看一下。

Sverre Landmark:文化遗产,通向未来的桥梁
Sverre Landmark:文化遗产,通向未来的桥梁

  他们这个公司是在1881年是非常古老的奥斯陆的开发公司,他不会过多的给大家介绍公司,但是他会把奥斯陆这个城市给大家介绍一下。

  这是奥斯陆的鸟瞰图,这个城市基本和咱们西安或者北京是差不多的城市,他即将要介绍的这个项目就是他现在手指的这个区域,奥斯陆有一条河,要求阿尔塔河,它基本上流过整座城市,奥斯陆是一个比较小的城市,这个城市它的人口密度是比较小的,但是它的受教育程度非常高,这个是奥斯陆的市长。

  这个画面就是我们现在在奥斯陆的人们住宅居住的时候,就是他们私人住宅的场景,他们大部分是自己拥有这样的住宅而不是去租赁,这条河是奥斯陆非常著名的就是他们文化遗产的这个河,昨天的时候,他刚去了纽约,也提到了它的历史,非常重要的这样一条河流。

  这条河的上游是为整个奥斯陆蓄水的,相当于是他们的水源,它整个流过整座城市,然后流向大海,这条河对于奥斯陆这个城市真的非常的重要,因为它提供了很多的水源还有包括我们工业用水,还有现在和人们的生活都息息相关。这条河几乎把奥斯陆这个城市划分成了东西片区,西部的人会稍微有钱一些,东部的人可能稍微穷一些,他们是比较明显的区分开来了。

  这是以前的钢厂,它就在这条河的河边,这是一个比较小的项目,它几乎2千平方公里,大家可以看到在2004年的时候,这是还没有改造之前,它处在一个比较阴冷的环境里,犯罪率比较高,整个呈现出比较破败的景象,刚刚那张图是我们这个片区的总平面图,大家可以看到中间那一条是以前的老路,横向是他们新修的路,这个他在明天会详细讲解。

  这是它主要通道的照片,还有公共区域的照片,这已经是人口密度很高了,和我们中国没有办法比,但这已经人气很高了。他们重点改造了两条道路,明天会详细讲解,没有过多的对于这个建筑进行设计,它就是新旧的一个对比,他们的出发点也是文化,因为他们知道文化是对于把人聚集起来是最重要的因素,在那里建了一个歌舞剧院,表演挪威传统的剧目。在挪威有句话说,如果你想让一个片区特别有活力,你先不要考虑食物,因为如果有了食物人一定是要来的,所以他们就考虑用食物来吸引人群。

  这个就是奥斯陆那个美食广场,也有翻译成美食大街的,是奥斯陆非常吸引人群的美食市场,明天的时候他会详细讲解整个厂房改造的详细做法。

  在这个片区它有两种酒店,其中这个比较小的只有31间房间的酒店是非常特别的,因为它是为特殊的社会需要关爱的人群进行工作训练的酒店,为他们提供工作的职位,他们如果接受了这样的工作和训练,他们接下来就有了新的工作机会,这也是一些创意性产业还有办公室会进驻到这里,因为这里会比较吸引创意产业,刚刚那个组织是世界绿色和平组织下属的,因为在挪威很多组织都会加入世界绿色和平组织,刚刚那个建筑相当于在绿色节能环保上是A级的,大家看到这些图片,可以看到它有非常多的当地人可以活动的一些场所,比如健身房这一类的地方,有非常多的人选择居住在现在兴建的这些公寓里,明天他会详细讲解它这里有一个300米深,地下弱井,可以提供整个区域,包括大厦的采暖还有制冷。

  图上这个是挪威很著名的建筑师,建造了一个蜂房,在刚刚我们看到歌剧院的屋顶上,他们制作的蜂蜜也会在这个片区进行销售,还有很多人会非常好奇,就是这些蜜蜂是怎么在这个蜂房里进行生活,不活动的,这也是吸引力。

  大家可以看这是它片区的经济指标,是一个非常小的片区,只居住了500人,它会以这个图片作为结束,因为最后还有一些信息,但那些软件都在中国用不了,非常遗憾,他明天会再见大家,谢谢!

  主持人:非常感谢Sverre Landmark先生,刚刚听演讲也非常深有感触,虽然它这个体量不大,挪威本身不是大的城市,但从项目中做的非常精致,非常考虑天人合一的感觉,我们可以看到蜜蜂跟我们人为伴,可以看到很多周围关于生态的东西,这也是对于我们本身人的居住很有意义和关怀的补充。

  同样来自于海外的另外一座城市,巴塞罗那也是有着非常好的实战案例和可借鉴性意义,前不久我们CBC去考察了西班牙的几座城市,把老工业面向知识经济一个新的考量,去打造智慧城市,接下来由为我们带来报告的是我们行程的总策划人,在整个过程当中,我们围绕一个非常重要的项目叫22园区,这个园区就是由一座老工业园改造的面向城市产生融合的新兴的科技园区,接下来将会为我们带来这个报告的是CBC学院副院长和我们的主任,杨磊先生,由他来为我们做分享,有请。

杨磊:创新园区的城市更新模式
杨磊:创新园区的城市更新模式

  杨磊:大家好,我们在三个星期之间就组织了由10位来自开发商老总,规划设计院院长组成的考察团,去西班牙考察城市复兴,我们很荣幸在巴塞罗那区专门走访了这一个著名的项目,叫22@,它历史上就是巴塞罗那的一部分,有150多年工业区的历史,它以前一直是一个工业区,那么在过去的15年,这个区域已经成功的由传统的工业化的生产转型成为知识密集型生产,这样一种园区,那么它的定位是以知识经济作为核心的创新产业园,通过15年的建设,今天它已经形成了集教育、研发、生产、传播为一体的,一个完整的产业生态链,同时也能够满足大家工作、居住、生活、休闲、娱乐等各种混合功能,实际上是一个微型城市,这样的情况。

  所以接下来我们有一个很短的短片,带大家走进这个产业园,先感性的去感受一下22@创新产业园,我们播放一下这个产业园的介绍。

  它这个老工业园区有150年历史,这是它现在的样子,大家看到实际上在不断建设,有新建成的建筑,也有历史街区不断的收集、转型,它实现了250亩工业用地的转型,这位是等会会给我们做演讲的CEO,由他来介绍,整个项目投入是1.8亿欧元,也是欧洲规模很大的一个产业园区的改建项目,这是我们的总监班的各位老总去现场走访,我们去看了该园区的规划,以及这个园区除了知识性的生产以外,也规划处大量的用地,用做公共区域,公共绿地、生活,以及这是一个孵化器建筑。

  整个园区大概是2平方公里,现在的话,已经建成有4000栋房屋,大概有400万平方米的一个建筑面积,它是位于西班牙巴塞罗那核心区,是相当中心的位置,在历史上它是加泰罗尼亚非常重要的工业区,我们这里看到的仍然是这个区域新旧建筑混合的这样一种,正在不断转型的情况,因为在50年前,随着工业区园区的郊区化,在这个市中心的工业园区厂房都快倒闭了,所以厂房就开始闲置,一直到了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之后,整个城市开始进行改造升级,也对该园区做出了一系列规划,规划的结果是将它定位成为最新的知识经济为主体的这样一个产业园区。

  同时通过基础设施改建,将园区和巴塞罗那其它城区进行连通,包括修建道路、绿化,包括连接园区和海边这样一个通达,使得这个园区既能够生活也能够工作。同时在这个园区里面,开发了一系列绿色建筑,通过这个绿色建筑示范区项目来作为一个引领。

  这个园区不仅是当地的一个园区,同时是国际化的园区,它吸引了大量的国际化企业的进驻,我们在园区里面比如说看到有德国典型总部,以及像谷歌,其它高新产业,以及在这个园区它和学校也是紧密联系的,这是加泰罗尼亚高等建筑学院,它的校园就是在这个园区,为园区的未来培养一些专业的人才。

  这个园区它有一个管委会负责园区的管理和运营,在这里的话,他们做了大量工作,就是升级公共设施、绿地和社会住房。

  这里是园区一些代表性的建筑,包括一些企业的总部所在地,以及的话,一些绿色的建筑,自给自足的建筑,我们叫做它可以自己利用太阳能来满足这个园区自己运营的需要。

  这个是根据我们再次去走访的素材做的一个简要的介绍,接下来的话,我们就邀请22@园区的CBC匹克(音)先生来给我们做一个简单的演讲,因为他的背景,他原来在市政府负责一个城市规划工作,然后现在是专注于园区的管理和运营,所以我们在接下来的演讲里面,他会先从一个宏观的概念,谈到整个城市,包括智慧城市,再落地到这个园区的关系,然后再提到这个园区如何去发展产业集群,我觉得这些内容都是相当有启发的,所以我们现在就请播放一下CEO的演讲视频。

 (场景:视频播放)

  我们在紧接着的6月份,我们会发两个团,一个是去丹麦考察生态城市和绿色建筑,新城开发,另外一个团我们会继续去西班牙考虑城市复兴和创新产业园,所以在这里,欢迎各位来关注我们,有兴趣的  话来报名参加我们的总裁班国际游学系列,谢谢。  

  主持人:感谢杨磊给我们带来精彩演讲,我觉得这是非常先进的城市经验,从大的城市战略角度出发到业态规划,到整个创新机制,落实到里面协作模式,包括它土地的利用,增容,所激发出来新的能量在,这里面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软势力的打造,这也是我们CBC学院非常关注,接下来我们就转到下一个板块,文创方面的,接下来要为我们做演讲的是郭梅君女士,她是上海戏剧学院艺术管理主任、约翰.霍金斯创意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智酷文创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她将为我们做的是城市发现:城市复兴中的故事叙述与体验设计。

郭梅君:城市复兴中的故事叙述与体验设计
郭梅君:城市复兴中的故事叙述与体验设计

  郭梅君:各位下午好,很高兴来到这里,今天是我们第二次来到CBC论坛上,上一次是在北京,我已智酷文创CEO的角色来讲述,今天跟CBC在讨论的时候,我说希望换一个角度,因为我相信在座有很多建筑师、设计师,以及投资人,从商业的角度,从空间改造的角度,给予老工业区蝶变的一个再生,我今天是想以上海戏剧学院的身份,以一个艺术管理者的角度跟大家分享城市发现,就是说在城市复兴当中,我们如何去讲故事,如何去设计体验,我很高兴今天上午包括刚才的讲座当中,听到很多专家、学者,以及我们业界人士反复强调了文化、文化、文化,以及体验在文化和城市复兴当中的作用,我今天来分享一些我在艺术行业里面的实践以及一些思考。

  我来自上海,我们知道在上海有六大市级文化试点项目,一个是我们后世博改造工程,一个是在浦东前滩,它以运动休闲为主题,另外也有规模最大的徐汇滨江,在徐汇滨江过程当中它有两大重点文化项目,一个叫徐汇西安文化走廊,我们可以看到在总的规划当中,沿着黄埔将最前沿的浅绿色的,很荣幸市政府也好,规划投资人也好,都把最宝贵的空间留给了文化,留给了市民,另外一个是西岸的传媒港,所以未来可以是一个文化和传媒、以及历史、现代交融的空间。

  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个照片上,之前的徐汇滨江在世博改造之前是一片黑色,因为那个地方有煤矿,是一个煤矿码头,然后有制造基地,那个区域是封闭的,市民是没有办法进入的,包括有水泥厂和重工业的制造基地,很荣幸从市里面整体规划中从工业遗址,迈向文化新地标,我们可以看到现在已经开幕的是美术馆,现在正在建设的原来是一个飞机制造厂,现在变成德美术馆,还有我参与的一个演义中心,我们可以看到它原来是上海水泥厂搅拌空间,就是为雾霾贡献最多的扬尘空间,在世博之后它未来会是以文化为导向的城乡再造,它有表现、音乐、休闲、零售,有小型创意空间,但是重要的地方,它把核心的、宝贵的资源让出来,作为城市公园,留给市民进行参与。

  我们看到在过去的一个历史性的阶段中,半个实际以来到70年代的城市更新,以及80年代城市再开发,一直进入到我们今天,还会延续下去的一个城市中心,那么看到在战略层面上,它更加注重一个不同策略的整合,从文化、从经济、从社会、从环境,各个层面上满足它的政策上的需求,那么它不是开发商和政府,而是PPP模式,空间模式上更大引入区域空间,只是一个单体改造,而把社区融入和产生相融作为它很重要的考量,从社会方面,越来越强调社区的作用,公民的参与,物质方面当然我们也知道在这个改造过程中,不仅仅对一些硬件改造,对一些非物质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以及再现应该是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那么在一个城市中复兴当中有非常多的要素组合,是构成它一个整体的成功要点,这里面就包括社会活动、经济社会、城市规划、投资运营和管理,在城市复兴的进程当中,我认为工业遗址的改造,它的文化战略伙伴,顶层设计前期的,以及在改造之后的运营阶段,文化目的地打造,它与投资建设同样重要。

  今天上午的嘉宾有提到城市复兴有五种战略,有政策导向、社会导向、有文化导向的,有经济导向和设计导向的,那么我更加推崇的是文化导向的一个城市复兴的战略,它局限表现在一是建设文化地标,建设文化复兴空间,同时通过参与人们活动来促进城市发展,其中公共参与各种文化艺术活动越来越成为城市复兴的关键,刚才提到的艺术节、主题活动,市民休闲活动,都是表现在公众参与,文化艺术活动这样一个环节当中。

  那么我们今天讲的主题是老工业蝶变,我相信每一个参与其中的建设师、运营商、设计师都会有一个困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未来的方向是什么,我定位在哪里,用什么形态和内涵去服务我们这个城市和社会公民,老工业转型无论从它的工业景观、遗址改造,还是公共艺术和市民参加的规划和建设当中,都需要把文化内置于城市规划的建设当中,所以我在说第三段实施阶段,也就是我们用什么行动,去把这些战略付诸于此,我觉得就是故事叙述和文化体验,也就是说是以文化为内核的目的地打造,做相关的定位和战略,在文化战略层面上,更多的是达成一个共同认可的文化愿景,不是政府单位的唯独,也不是投资人经济汇报的维度,而是在各个层面上我们能共同认可的愿景,把这些文化战略扶助在建筑层面整体规划和运营层面运营策略中间。

  包括剧院、博物馆、美术馆都特别烧钱,对于投资方都有一个共通的思维,至少我的感受是这样,都想把文化设施抛出去,扔给运营方,谁会接呢?我通常给这些业主一个建议,我希望他能有长远的眼光,建立起自己独立的运营团队,当然可以用各种方法引入外部资源,但必须用自己的管理方和运营发,把这个空间进行内涵打造,还有一个在文化目的地打造过程当中,我也注意到大家对后期的一个效益评估不够重视,或者说过了3、5年以后,它走向哪,是不是维持我原来在最初的愿景,是不是我所有目标都在这个阶段已经达成,通常都是没有专业的机构来做专业的评估的。

  那么目的地打造的策略通通俗的说就是我做些什么,我资金已经到位,我怎么激活系列更多的人流进来,当然它有很多方式、方法,第一你可以设定文化设施,比如博物馆、艺术中心、美术馆等等,特别要注意的是打造一些创意空间的时候,要注重小格局,不要做的太大体量的空间,做成更各种形态,小空间它才有差异性和迷人的魅力吸引。

  然后打造整体文化声誉,制定公共艺术与文化策略,营造优质生活和时尚休闲氛围,吸引市民参与,提供租金优惠的小型办公室、众创空间,这非常重要,另外从国外的经验来看,这些工业遗址改造的城市复兴计划当中,非常重要的就是把艺术类、文化类、设计类融合,是一个新兴产学研政策,而且国家在这方面专项资金也非常多,我们在产学研的院校,把我们学生和我们已有表演的资源,它所设的国内、国际专业资源,能够提供更高可能性,其实有一个很绝妙的一个做法,就是利用艺术学校的学生,因为他们是免费的劳动力,他们的作品已经是在那了,他们能带来各种新锐思想,对于运营方来讲,可以降低它成本,那么文化软件和硬件要相匹配,在移动互联的基础设施,云端技术也非常重要,当然从运营方来说要考虑商业零售、餐饮、文化、休闲等商业模式。

  刚才说了开发模式,无论是政府投资、地产开发、商业投资、公私合作、业主转型、委托管理,我认为讲故事是很重要的,这个能长期吸引人流到你这个空间来,消费、休闲、会友的一个理由,在这些软的方面怎么把它开发成更多延伸产品,也是有非常大的空间,保持地方特色,为什么西安是西安,北京是北京,上海是海派文化,它基本不一样,还有注重PPP和混合型经济。

  我们注意到在文创发展过程当中,经常会有争辩,一会说这个是文化创意,一会又说这是创意产业,我现在感受到越来越清晰了,政府越来越注重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建设和公共服务产品提供方面发挥政府引导的作用,提供免费产品或者让市民消费得起的,获得公民权益的一些文化的权益,那么我们说的“四馆一中心”,这个都是政府用财政资金去打造的,也经常会碰到这样一个问题,政府没法运营,或者它的内容稀缺,或者它的预算不能满足这个空间的运营,这是在文化事业这个层面上,有巨大的对内容和消费的一个潜在需求,我们看另外一边,也就是市场这支能够看得见的手干预市场,它通常有这些组合,包括休闲餐饮、娱乐、时尚购物和文化体验,包括小型办公,也非常多的,消费的需求在那里。

  我的感受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体验时代已经到来,并且在这个解决的环境下,对用户需求的把握成为非常关键的运营能力,也就是说我们怎么盘整事业层面要素和产业层面要素。

  那么在城市赋形剂新兴产业集群的市场空间给,给文化体验消费提供了诉求,那么在另外一个角度,我们看到市民感受到的文化体验,休闲娱乐,旅游方式都在发生变化,现在很少有人下车拍照,到点睡觉,这个模式已经不复存在了,越来越多是个性化、自主驱动,因为一个故事,因为要感受一个体验或者某个目的地,我认为文化把它转换为消费的一个机制或者途径的话,应该有这么三个:

  一是通过文化科技激活大众体验,第二个是通过人气聚集,驱动商业消费,第三个是产业集群带动产能结合。

  故事叙述有很多种方法,刚才设计师、建筑师都用空间的方式来讲述城市转型它所需要的一些内在的要素,我也认为景观不仅仅是故事发生的场景,景观、空间本身也是不断发生的叙事,从我艺术管理者的角度,我认为世界,或者说从表演这个角度,参与活动的这个角度,现场性的这个角度,事件一定必须跟场所结合在一起才能产生故事,两者缺一不可,也就是说刚才我们所有的建筑师,机构和投资人打造的这些空间需要我们这样的艺术管理者提供内容,提供故事的元素,让我们的受众走入这个场景,进行感受。 

  这些应用基本是三个领域,一个是旧城改造,都是通过原址改造,第二个就是文化新城建设,我们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在中国过去10年、20年,中国高速的城镇化进程当中,造城运动,每一个大城市都会造若干个微型城市或者是新城,我经常也会观察这样一个问题,就是新城文化故事怎么激活,把它的设施,市民活动激活,我觉得故事都有发生的空间。

  当然讲故事有几个角度,一是故事,就是谁来讲这个故事,第二个是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第三个这个故事讲给谁来听,这是三个唯独,我们作为文化项目的策划者,我们其实也是一个故事人,我们可以讲故事,当然我们讲故事的对象不是普通的大众,不是观众,我们的对象是政府、是开发商,是文化建设利益相关者,也可能是我们运营团队的一个主体,我们希望把项目改造的商业模式、空间设计,以一个故事性的叙述方式,把概念规划体验给相关的我们的受众,用故事的方式让更加能够有感同身受,并且能够愿意参与其中的这样一个能力。

  我讲两个唯独,一个在旧城改造和功能转型项目当中,故事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讲故事需要一个视角,一般我们从受众,不管它是克服还是消费者,还是观众,比如他是40岁的典型中产阶级,或者他是20岁的年轻女性,或者他是老年人,需要关爱的,以他的视角去描绘你这个项目所要带来的感受。

  文化体验的设计策略从命名、序列、揭示、隐藏、聚集到开启,这个我不展开讲,感官就是你去一个主题公园,你去一个娱乐场所能够感受到的刺激,但是它不长久,怎么样才能让你的体验和感官刺激长久,就需要把人的内在经验转换成可以长久服务的美好记忆,把这些记忆变成你的精神享受,所以很重要的一个元素,就是打造沉浸式体验,把这个感受内化成认知。

  那么在文化原址改造项目当中,我们需要把文化符号富裕这些原址建筑,在它的硬件方面给它富裕文化的内涵,也就是说需要剖析城市的文化内涵,提取传统的文化元素,能够在功能、科技、现实条件下设计出一个传统、时尚相容的,以文化来展示城市的魅力。

  因为我在戏剧领域里面,有比较多的观察和实践,我注意到有这样一个戏剧术语或者戏剧形态,在国外,英国、美国已经有比较多的实践,但在国内来说,这方面的实践还是刚刚开始,就是沉浸式的戏剧,这个是在纽约的一个,从原来一个仓库改造的一个舞厅、酒吧,然后把它变成五星级虚拟酒店,它讲述了以莎士比亚名作《麦克白》改变,讲述了一个充满神秘感的故事,它是五层楼由原来仓库改造的酒店,这个演出目前还在进行当中,好象是150美金一场演出,总共6个小时,但是观众的话,如果进去从头开始跟着一个路线,一直到出来的话,差不多要3个小时,很多观众会去看两遍、三遍,为什么,因为他跟着角色不同,他的体验完全不同,如果他跟的是一个主角,他感受到的是那个主角的情感体验,如果他跟的是另外一个角色,他获取的信息完全不一样,所以有的人经常会看两三遍。

  我们经常讲沉浸是体验,我们在做戏剧做表演的话,就要借鉴游戏开发商的思路,把沉浸式戏剧做成探究型的虚拟实境观演体验,游戏因为你要通关,你要用最快和最有效的方法获得最高级别,我们在戏剧里面,叫观众入戏,你在场景和任务的情况下,你迅速用你的好奇心驱动你的观影历程,游戏中我知道我走哪个关,上到哪,游戏者有很大的主控权,在沉浸式戏剧中观众同样也有主控权。

  那么如何来定制一个沉浸式戏剧,首先就像我们老厂房或者老钢厂它都有自己的肌理,它跟传统的舞台艺术不一样,我们舞台艺术观众是被动接受,我的场景是在舞台上,而行进式戏剧,我的舞台就在现场,根据你已有的肌理来定制它的里程,你必须在探究中去感受这个故事的发展,也体会这个故事的转呈启合,而且故事允许观众进入角色,甚至使用它道具,成为它场景的一部分,总之在这样一个故事为元素讲述一个空间历史记忆方法方面,故事加体验才是最重要的,因为体验既是目标。

  我们在上海已经开始这样的沉浸式戏剧的体验,我不知道其它城市有没有已经开始,至少在上海我知道还没有一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用沉浸式体验来打造空间,来创造新的演出形态,1933最早是远东屠宰场,杀猪杀羊的,那么在未来,它可能发生功能性的转变,因为我们知道1933,很早就已经成为上海知名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在将近7、8年的经历当中它也一直在蜕变,之前它的业态组合非常多的工作室,创意企业,但是像所有的园区的演变过程,时尚品牌、奢侈品,以及国外大牌,愿意付更高租金的跟文创完全不相干的机构占领了空间,它的管理方也看到了它二次转型的困惑,我们在这个故事体验当中,其实相当于镜子的两面,一个是从讲述者的角度,一个是从体验者的角度来讲。

  我讲述一下如何去做体验设计,还是用互联网思维去做体验设计,平台思维是它的战略层面,但是用户层面,就是如何打造极值的用户体验,最好的元素就是用这些,常规说的互联网思维去做这样一个改造,这个流程形式各异,我比较推崇的是这样一个,先以活动和事件为由头,吸引大众,通过免费体验,通过制造话题,在位置服务上通过智能终端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传播,同时在商业模式上设置它的增值服务与回收你商业的利益,同样作为大数据时代,精准营销工具和方法也可以被使用,最终的方法是达到消费。

  挖掘人的不同的心理,从感官心理去做大规模营销,这个案例我不说了。

  数据营销最重要的元素就是把数据行为进行分析,设计出符合目标用户的产品和服务,对精准的目标群进行重点营销,当然也会有线下、线上互动的方式方法。

  最后我想讲一下工业遗产改造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未来的原创园区可能也会有这个分影,一个是上升到智慧园区,智慧园区我不讲,下是文化旅游型商业综合体,它更加注重在体验这个环节上,在空间层面上增加文化性和知识性空间,也就是围绕文化、购物、时尚、休闲,更重要的是以线下体验,更大规模的传播来对抗电商,因为未来的发展方向可能虚实结合才会成为最大的市场空间。

  最后我想说,我今天重复的一句话就是体验、体验、体验,我们作为艺术院校和文化内容的制造者,我们愿意和更多的利益相关者,和园区改造和参与方来共同把体验创造出来,带给更多的受众,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郭梅君女士为我们带来的分享,非常有意思。

  我想这个故事体验性,故事叙述性,其实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非常难,事件营造也是需要动很多脑子和集合很多人共同完成,就像我们今天所在的老钢厂一样,它的故事性的打造,就像我们昨天在会议开始之前,做的园区企业构建,未来会有很多入园企业去完善和构建它的故事,也让我们进入这样一个回顾当中来看看老钢厂正在发生什么事情,让我们看一段视频。

  (场景:视频播放)

  主持人:谢谢,一段像老电影一样的娓娓道来的一段故事集,我想在未来,在我们这样的一些文化人、艺术人、设计人等等带动之下,也将为未来积累它的素材,成为未来发展新的素材,接下来将会为我们带来下一部分的关于商业运营这块,我将会把话筒交给陈展辉先生,因为那真是故事发生的地方,每天都会经历的事情,我们接下来的专家也是非常著名的,因为我们觉得未来它应该是展、艺术、然后事件,还有表演、艺术学术,所以我们就有了建筑之外城市展览,一直会作持续进行,接下来有请陈展辉先生为我们担当主持。

  陈展辉:非常感谢,刚才学者和专家分享了很多故事,大家如果比较累可以出去转转,休息一下也没有问题,旁边也有咖啡,刚才姚京也说了,这个展览有富强(音)装置,还有孙群本土正在准备入驻的框架,包括王风华用钢板做的绘画,还有包括前面的何小姐策划的,加上现在的空间都是展览部分,所以接下来我围绕具体的个案和人来展开,非常感谢郭梅君女士,她分享了很多很系统的工作,下来我想有请亚蓝渥克商业生活研究所创始人,城市文化运营专家,郑玮庆先生,来分享他的案例。

  郑玮庆: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郑玮庆。作为城市复兴的主题或者就工业厂房的一个涅槃重生,绩效提升这样一个题目来讲,我在这领域是新兵,包括我们CBC学院建立专业社交生态,我也是一个菜鸟,今天很荣幸,因为参与了西安大华1935整个投资开发运营工作,使得我能够在我们本地曲江管委会大明宫集团,大华文化公司的各个领导之下的授权,让我能够在这个地方为我们大华1935发声,先跟大家汇报一下,实际上我在城市复兴,在旧工业这个区域建设开发,设计方面,我并没有那么大的专长,因为我是来自于纯粹的,最世俗的、落地的百货零售经营管理里面,虽然曾经是房地产公司的总经理,但却是在这个领域很生疏。

郑玮庆:作为城市复兴的主题或者就工业厂房绩效提升 郑玮庆:作为城市复兴的主题或者就工业厂房绩效提升
郑玮庆:作为城市复兴的主题或者就工业厂房绩效提升

  我先脱稿,因为听了这些内容,我觉得在这样一个场合里面,跟大家做一个思想交流跟分享,因为参与了上海国际时尚中心的经营管理招商,因为重新的定位,因为参与了西安大华1935投资开发运营工作,我觉得有一个问题,就是老工业去重新改造需要国家政府领导的关心包括社会有影响力的媒体,以及各位专家能够利用很多场合推动,如果这事情没有搞定,我们谈的很多都是理想,那什么事情要搞定呢?第一个要请国家政府能够支持,这些拥有非常珍贵在城市中心比较没有开发的老旧的区域里面,属于国家资产的这样的工业区的持有的国有事业,要能够支持他们积极的走,国家现在在推动改制,而不要太跟国有资产流失事情纠结在一起,这会使得这件事情很难落实。

  在这样一个情况下,这样一个“吼”的想法才能真正落地,才能真正引进民间资本也好,民间规划设计的智库,民间经营管理优秀的专业的团队,能够融到这样一个非常珍贵的资产里面,因为透过这样一些项目的亮点去点燃这个城市复兴这样的话题,让我们很多在国内的重要同事,我作为台湾同胞也很希望国内很优秀的城市因为注重人文建设,让我们国内商业文化艺术达到推动和发展。

  我也想很快的分享一下,听到有两个很重要的观点,一个就是我们做传统商业跟地产是非常关注的几个项目,其实也是大家常常提到的就是798、1933很多很多这样的项目,这些项目,我的观点在这里分享给各位,不同领域的朋友,就是798因为是产权已经极度分散,所以它已经面临着瓶颈,它很难再有新的生命,这是比较悲观的,天水坊因为它没有大力设计,它是不留公共空间给客人的,它作为商业成长,它也遇到尖冰,像我们大家常常去学习的K11或者芳草地购物中心,K11 2万平米不到的建筑面积,郑志刚先生就是商业第三代投入了7个亿人民币,7个亿除2万你如何经营,从这些项目来讲,我们就可以理解,从我商业长期做地产跟经营角度,这种旧工厂遗址被国家放在国有资产里面保留着,现在可以赋予新的时代意义,用一个更解放的思想,更优雅的、文化的、艺术的这样一个城市复兴开发方式,来带动整个城市进步,商业街的进步,这些现在被谈的,像落水狗的百货公司,因为电商,因为各种关系,好象变成没有前途的百货公司来讲,这些行业来讲,其实这些项目就变成好象是一条优雅、美丽,你进一来是能带动零售商的,这是我想分享的第一个观点。

  第二个观点,这样的项目,早上听邓董事长提到经营这样的项目,最主要的是租金的价差,我想补充用租金价差希望有商业价值和经营效益,但希望承担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的经营体来讲,靠价差绝对是不能成熟的,它就会像798乱掉,变成很多优雅人士、文化人士没法在里面占用空间,为什么这么讲,我们用商业界的数据跟大家报告,长三角所有百货公司,大型百货公司平均平销35000人民币,还有西安大华1935这个地点都挺好的,但是在那样一个地方如果做商业平销一年要多少,这个大家都要思考的问题。

  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数学算一下,35000平米的建筑面积的年平销乘平均零售业20%的毛利率得到的是7千块钱每一个建筑平米的一年,换算为得房率春40%的商业应用,那就是接近13000块钱人民币,请问真正的地产经营,一个企业的存活需要获利的话,它怎么有办法让文化和艺术的经营者在里面用每平米70、100块,在里面长久经营呢,你想做很优质的商业地产,你就不能只用租金的想法,比如我们讲中国商业,再优秀,建筑一平米的平销,你也只能做到5万、6万、7万,如果是国际奢侈品LV可能能做到一平米14万、15万人民币,但它毕竟是非常少数的,这样子回头想一想,我们为什么有办法在那么珍贵的资产的身上去期待要用每平米50块、100块这样的价格,租给文化人、艺术人,长久让这个项目有持续不断成长的一个力量,所以肯定租赁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一个文秀的文化地产,像前面几位说的,它要很多的体验,它要很多实体以外的经营功能跟价值,跟影响力,它不会只是像不动产一样,当房东一样,把这个空间租给你用,一平米收多少钱,这样的话,我们做旧工厂遗址改造,在经营上是没有办法吸引投资人,也没有办法对企业有自己长久生存与发展,你如果不赚钱,如果你老是亏钱,这个事情只有政府去做,不会有民间力量长久推动。

  我想从我成长的过程来分享,第二段我再跟大家简单介绍我准备的PPT,因为从这样的一个专业生态到今天这个场合,我这个脑袋里面都在做脑内革命,在做脑内运动,因为是完全不同的技术生态,专业生态下我跳进了这样一个另外专业的领域,在大家面前,我就觉得我准备的PPT根本不需要介绍,我想还是很简单的照本宣科的说一下。

  本来我们的介绍,我跟大家汇报的内容是这样简单四个段落,第一个段落就是我常常在全国的所谓的百货零售界或者商业地产全国高端论坛做为讲师或者发言人,讲了很多现在中国商业街最大的困惑,未来应该怎么走,在今天这个场合我很简单跟大家说明一下,在现在,从以前商业的角度来看,我们现在的这种文旅商地产项目中各种经营资源的战略升级,大家看这个原则,左手边,以前商业都是强调成本、平销,强调不断扩大,强调公司的业务要集中化,要跟别人竞争者差异化,因为学习曲线可以得到很多经营上的效益,强调的这些东西是像我以前在年轻的时候,受了企业管理公司般训练,教导一个企业,商业要怎么生存的四大战略,但是经过这么十年、二十年中国零售黄金发展,或者叫轻松的发展,它就遇到很多困难,现在商业应该要努力做的跟我们现在这种文化艺术商业综合体的走向是非常接近的,第一个就是零售跟艺术、文化、自然生态,这些理念或者是一些经营资源要进行挂钩,这个跟刚刚老师说的一些观念,其实是非常接近的,再一个一定要线上线下进行互补,在这个有限的实体里,这个租金我想办法让它越租越高,可能这样的方式就会给自己在发展上面造成限制,再一个譬如说我们可以跟上海戏剧学院联合来经营这样的项目,我们可以跟北京电影学院联合经营这样的项目,我们可以找北京服装学院联合来经营这个项目中间哪一个部分,哪一个部分,这种结合会成为绝对的经营跟战略上的主流,再来一个就是跨界,跨界来落实,来实践什么叫体验,现在新的商业主流在选择培养新的品牌的时候,是看这个品牌的研究发展跟老板关键人物,投资关键人物有没有跨界创新一个基本的概念,有跨界、融合、创新概念的品牌,往往也就是体验感很强的品牌,我想借这个机会跟在座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纯粹商业界经营,大家所讨论的重要的想法。

  这是我的介绍,先跳过,这是我们的重要成员,还有因为我是台湾同胞,所以我们台湾在做时尚精品,文创行业有一个大我12岁的台湾第一任总经理,等等团队,我们是这样的结合体在努力尝试、学习跟开创一个有创意的,新的旧共创遗址改造为艺术文化综合体的项目。

  接下来简单介绍一下大华1935项目,它是在北二环东端,大明宫往南,大概3公里左右,就在大明宫遗址公园,整个遗址公园的东南侧位置,以后有4号地铁线到达园区门口,是这样一个性质。

  它以前就是大华陕棉11厂,简单说它土地占地140亩地,目的车间总建筑面积有9万平方米左右,我们结合投资兴建开发更新的运营管理,总投资金额是8个亿,它其实就是我们台湾大学夏祝久(音)老师,它里面是蒋介石先生二公子,中国有一个在1918年到1920年开始,全国在推动振兴中国工业来振兴我们中国经济大的潮流下所兴建的,找了德国技术系统盖的厂房,在抗日战争的时候,日本刻意来轰炸这个厂,原因是因为我们八路军跟国君一起联合抗日的时候,穿的那个棉袄就这个厂做的,所以日本飞机飞到西安来轰炸它,为了咱们军队战力被打击到。还有在我们大西北工业发展上一些非常重要的代表性的历史故事,现在我们准备把它做成什么样子,因为西安从商业,从全国商业界角度,西安是文化底蕴最深厚,但是西安相对因为太过于厚重,沉压了太多的厚重,所以西安的时尚有一种挥不去中国老传统压抑在里面,这是我们从时尚界的看法,所以西安又是非常适合做艺术文化底蕴的一个城市,因为它有这样的文化底蕴,但是西安又显得在时尚界,总是有一个挥之不去的迟滞跟退步,是因为它没有国际非常细腻的东西,这是个人的观点,这样就存在市场上的空间,怎么样在西安点燃一个非常好的项目。

  它基本思路我学习到就是做谨慎的增加跟巧妙的减少,在这样一个概念之下做了非常好的作品,在这里面当初就含有今天专家介绍的基本元素,走的就是跨界,我们赋予它的生命就是做跨界,文化跟时尚,传统跟科技,工业跟都会,等等,一些对撞,透过撞击之后一些文化的概念。

  所以我们在这个项目里面,不像传统商业,我们做很多文化界,艺术界的联盟,我们做的是很多比百货公司跟购物中心更丰富功能的融合,最重要的放弃了购物中心传统想法,在很多空间跟功能上面留白,就是做自己的退让,空间自我退让,让公共空间成为会说话的卖场中的灵魂。

  在这种情况下有三个关键,所以可以看得出来在9万平米的规划里面,真正的零售可能只有3、4万左右的面积,所以这是一些建筑设计上基本的原则,最后就形成了一个以跨界为主的商业文化社区,当然这里面的种种功能,前面演讲的嘉宾,郭老师他的内容表述已经很全面了,这个地方看起来很落地,在描述这个项目里面做些什么样的东西。

  因为这样,所以大家可以看到绿色大概是一万七千平米的车间,这个浅蓝色是二万四的车间,其它各个着色部分大概五千,最右边叫做政府要做的事情,但是现在容在里面一起做,有一个纺纱博物馆,另外还有一个表演剧场,我们全场不用LED广告灯箱,所以我们在商业上要把它做成领袖气质的商业,做文化气质的商业,做艺术气质的商业,做时尚气质的商业,我们喊出来的主轴,如果从商业界角度它就是绝对的艺术商业、气质商业、文化商业的代表。

  在这里面我们抓了这几个主轴来安排训练团队,要怎么样来经营大华1935,我们要守住自我自律,不要玩商业玩的过头了,这个自律很重要,永远保留多少浓度,是努力的在做文化以及艺术的经营活动。那么时尚肯定要,我们不需要反时尚,不需要反商业,因为你一个项目要能够在经济上得到必要回报,早就更多艺术文化朋友们所需要的优秀平台空间,你不获利是没有能力帮助跟实现这件事情的。

  所以不管我们用旧工、机械工、纺纱,寻找它里面的公共空间跟商品元素跟服务元素、跟细化元素,这几个东西的一些操作。那还有一个很重要,就是我们这样的旧工业遗址工业项目,有一个经营上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室内跟室外同等重要,室外做生意跟室内做生意和办活动同等重要,所以对室外的规划不能只是景观和视觉规划,一定要有其它经营性规划。

  跨界部分,就是细节有机会会后再跟大家分享、交流,就是我们做艺术跨界、功能跨界,什么资源是做艺术跨界,什么资源是功能跨界,什么资源是场景跨界,大家现在很理解像成品书店,或者像化妆品中间的这些都是在玩场景跨界,比如说服务的跨界就是把高尔夫球市场跟卡拉OK合并成为一个点,这个东西就充满了体验、充满了文创,充满了跨界,这样的方式,这些能够赚钱的生意经过斯文的包装,文明的包装,艺术的包装,但是本质上它要面向幕後,才能支撑项目一直长远的发展。

  这就是郭主任刚刚说的非常棒,我们从商业角度完全同意这件事情,就是现在要会说故事,会说很精彩,一致的故事,说长跟演一致的故事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小剧场,科技来自人性,但是人性又要靠科技彰显。因为电影院在建筑设计上要付出很大的建筑设计代价,等等因素,表演行销剧场我认为是以后非常重要的。

  加上大明宫在整个片区的规划,还有丝绸之路展览馆,还有非常棒的红旗线长达几公里铁路原创区,都会全面改造这个大明宫片区,所以我也觉得我们CBC学院,对于大明宫这个片区怎么样扮演西安的或者在中国城市复兴里面一个很重要的角色是非常有意思,因为西安这一个片区,在西安人早期叫道北区,这个道就是陇海铁路,陇海铁路对我们中国解放之后整个工业社会的发展,包括河南难民怎么透过陇海铁路逃难到西安,等等都有非常丰富故事,代表整个中国在解放前、解放后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变迁过程。

  大概它还有二期、三期,蓝色部分是二期,这是第二阶段的计划,另外我们也参与上海时尚中心的一些工作,它跟大华1935是一模一样的项目,其实看起来跟老钢厂也是非常接近的项目。

  这个上海国际时尚项目三年前它定义为市区奥特兰斯,我们正在转型成为艺术、文化、时尚的一个恰如其名综合型文化商业综合体。

  另外我们也在努力,这个华侨梦世界电影文化博览园,它是300多亩地,在里面统统是体验式内容,大概PPT的内容就介绍到这,因为整个大会时间延误,我又是第一次,所以我比较急速的、简短的,把我领会到的一些内容分享给大家。

  总的来说像这样旧工厂遗址改造其实有四个成功因素,一个肯定是要有非常健康、观念一致的投资方,不管是政府还是民间,然后要有非常好的历史文化积淀品牌,下来有非常棒的设计,另外有很好的经营团队,这几乎是任何一个项目一定要具备的四大要项,所以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传统,从传统商业,地产行业转型来做就工厂遗址改造,我们称之为智慧商业,气质商业,或者说成文化商业,或者是艺术商业来讲,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我们先狡猾的,务实的从传统商业竞争中跳出来,用技术跟资源,但是学习新的建筑艺术跟文化艺术很多的一些新的元素去做出一个珍贵地产,但用工业用地价格来估值,在政府大力支持跟理解下走混改制,未来还可以做ITO,有可能,我觉得最后中国旧工厂遗址改造在中国重要的城镇化过程中,在重要的城市复兴过程中,成为领头、带动整个进步的动力,我简短的跟大家分享我的想法,谢谢。

  陈展辉:非常感谢郑玮庆先生的分享!

  我们老钢厂实际上也是政府和民间比较互动的这么一个状态,另外我比较感兴趣刚才郑先生提到,跨界也好,勾兑也好,就像做酒一样,今天讲了一天,要么讲酒瓶怎么做,要么讲酒怎么做,其实文化创意都是在酿一款酒,刚才郭女士教大家比较传承的酿酒方法,至于大家要酿什么酒根据老板兴趣去展开了。

   接下来有请华侨城创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洪杰先生,给我们带来“历程——由工业厂房到创意文化。

  ”主题演讲

  刘洪杰:

  谢谢陈展辉老师的介绍,也非常感谢主办方的邀请,让我们能够有机会把我们运作了到今年整整12年的一个项目跟大家做一个汇报和一个分享。

刘洪杰:由工业厂房到创意文化
刘洪杰:由工业厂房到创意文化

  我的题目是再生历程——由工业厂房到创意文化园区,这张图是我们园区的场景图,用电脑做的,我的汇报分四个部分,我说的内容都是从这12年工作中归纳来的,可能比较实在,我也没有那么多理论或者是经验跟大家分享,完全就是从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东西。

  首先我还是想介绍一下地理区位,在座的有人去过华侨城,有的没有去过,华侨城在原东部工业区内,现在看来是比较中心的位置,伴随着深圳整体产业发展其实最早80年代的时候,肯定大家都是在发展“三来一补”的工业企业,所以华侨城也是顺应那个产业潮流,在城内最东侧建了这片工业区,这片工业区诞生了很多优质企业,包括大家熟知的康佳都是在那里诞生出来的,随着生产力的提高,整个工业大概在00年前后,我们就开始出现了空置,甚至短短30年就走过了它自己的规划进程,华南城在建设当中,我们希望对工业遗产进行适当保留,同时我们希望丰富城市创意文化空间。

  当时有这三方面的因素,促使我们做这样一种选择,第一个层面我们希望保留,我们原来叫中国工业区厂房历史烙印,我刚才提到这20多年时间基本跟深圳发展是同步的  ,这种烙印载体基本是旧厂房,所以我们是一它还是都有保留,第二个是华侨城这个企业自身的发展,最后一个层面也是希望为深圳创意产业搭建一个平台。主    我简单跟大家过一下我们的改造历程,03年规划,04年改造工程正式开始,这是我们华侨城自己运作的当代艺术馆,在05年的1月28号正式进入园区里开放,它在2012年的时候完全离开了国家美术馆,由华侨城自己来运作,这是非常纯粹的美术馆的建构。

  这我们选取了同样的位置,整个改造前后的对比,可以看到基本建筑的肌理和老的遗留下来的视觉上的东西还都在,只是在功能上做了新的介入。这也是完成后的一些场景。

  我刚才谈到我们分南北两个区域,下面一点的位置是南区,我们是从04年的8月份开始改造,它的规模大概是占地5.5万平米,建筑面积大概6万平米,还是以我们的当代艺术中心为一个主体,引进了创业设计、文化,包括时尚休闲一些创意休闲产业聚集区,北区是从08年开始改造,11年5月份正式完成,它的体量更大一些,占地有15万平米,建筑大概20万平米,这样一个规模,它是希望,北区还是把它打造成以设计机构包括这种创意产业的一些体验性的商业,也是有先锋音乐的演出场地为主要内容的文化街区。

  这是我们自己的一个发展愿景,我们还是希望突出当代艺术、创业设计、先锋音乐主要的特色,发展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中国创业、设计、文化高地。

  这是简单的发展过程的介绍,第二块我想从规划的角度谈一谈我们的想法,刚才谈到了这两个区域的划分,因为有一条市政路在园区中间通过,我们园区被划分为南北两个区域,其实在03年的时候,没有现在这么多的概念或者这么多政策,当时没有文化立市,没有互联网,没有金融,没有“一带一路”我们的希望很简单,我们希望把华侨城互动的理念一直贯穿到园区规划里来。

  提了三个方面,从我们企业运营管理层面它是动态规划运营过程,从社会和大众参与层面,它是一个参与过程,第一个是生长过程,生长里的第一项,我强调地域生长过程,我们希望、保证和这个保持原有的自然地貌,没有拆改,没有扩大范围,依然是以原来老的工业区版本,来展现老工业区生长的一个状况。

  第二块是自然植被生长过程,我们整个植被的体系,包括景观体系,我们基本没有做太多的改变,老的树木、植被尽可能把它保留下来。

  最后一个是建筑物生长过程,我们希望把老的建筑物,包括格局把它保留下来,只是希望再加一些,为了引进新的内容和新的产业,而增加的体现园区氛围,体现内容的细节,这体现的是一个建筑物生长过程,所以没有太多本质上的拆改行为。

  动态规划还是有原则的,还是跟华侨城整体的规划理念,我们也传承了这些理念,主要做法一个是保证原有的自然资源,二是保证规划的完整性,综合型,使规划具有弹性,利于分期发展建设,所以我们园区从南区到北区分布来进行发展和改造。华侨城大概到今年整整是集团成立30周年,所以我们一直因以为傲的,我们仍然保证了这么一个给规划完整性,没有一次性设计和改造,而是采取分区改造的方式,通过结合规划、结合功能的变化来进行的一些改造。

  这个策略可能有点抽象,南区、北区两区在改造的时候,在策略上有些不一样,南区还是依托华侨城当代艺术中心作为一个起点,如果从商业角度讲,可以认为它是主力店,通过艺术展示,它先成为一种艺术展示、园区展示这么一种亮点,然后我们再分布实施机构引进,北区基于南区改造是个补充。

  第三块,我们一直在强调公共参与,这个参与可能是全方位的,包括政府,包括一些非盈利的组织和机构,一些学术机构、社会精英,公众和媒体,政府的参与是显而易见的,我们跟政府合作了很多活动,政府也为我们园区的建设,活动的举办提供了很多支持。

  华侨城一直在非常有利的支持艺术发展,所以有华侨城美术馆,华.美术馆,当代艺术中心,三座艺术机构,依托这三座艺术机构组织活动。专业公司一个为我们华侨城建筑的这些企业服务,另外一个进驻到我们园区的这些企业,我等会还会讲到,大概目的有200多家企业。当然深圳传统优势的产业,比如平面设计、工业设计、服装设计等等这些行业的协会,跟我们都有非常深入的合作,他们也都对华侨城的发展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精英层面,我在强调个体,我们有很多专家、学者,包括艺术机构,行内人士,甚至一些媒体专家、学者们都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帮助,这也是推动我们发展的核心力量。

  最后更重要的是公众,我们是希望我们的这个园区跟社区、跟城市、跟真正的老百姓、跟居民发生更多的关系,能够让大家在园区内找到他们自己的这种定位。

  另外我想介绍一下我们的运营,从商业的角度讲,简单看一下,我们到目前为止引进了230家文化创意机构,从业人员不少于5千人,是这样一个规划,我更想强调我们艺术模式的一个实践,简单说围绕这三个主要的运营特色,我们积极的举办各种各样的文化和艺术活动,来把我们的园区推出去,吸引社会大众参与,从设计者的角度来看,我们第一个角度是希望利用旧厂房来打造文艺空间,下来有一些具体例子,我们举办了“升级策略”,我们邀请很多知名建筑师为我们园区来做一些概念上的规划,我们最后做了一个展览,做了讲堂活动,那么在11年还举办了国际绘画节,我们邀请欧洲绘画师来我园进行创作,12年我们把园区电梯作为艺术创作的空间,邀请艺术家来就电梯轿厢空间做一些艺术创作等等。

  第二块,我们希望还是要有非常专业的学术性的活动,来把学术、艺术的平台树立起来,主要有几个方面,一个是13年把活动品牌做了新一期,我们国际化选取了9所高校,把他们设计行业,最新发展的研究做了一个展览,深圳独立动画双年展,刚刚结束了第二届,也是国内第一个以独立动画为主要题目的展览,新锐设计师讲座沙龙到现在做了第八届,大概有50多位年轻设计师在我们这个平台上发声,跟社会公众进行交流,我们创意市集,我们从08年6月份开始,我们在市区主要道路上设立100个摊位,我们邀请100组年轻人,把他们原创的手工艺品进行展示销售,到现在也已经做了80多期,我们喜兴的发现,从我们这个平台里已经走出了很多品牌的设计平台,我想也多多少少起到了孵化器作用。

  第三块,我们希望跟政府合作,携手推动深圳文化艺术大繁荣,主要表现还是强调双年展的作用,我们从05年、07年和11年,都是我们深圳、香港城市建筑双年展的展场,文博会就不用讲了,我们也为上一届文博会期间的专题活动做了些准备。

  如果从当代艺术这个角度来看,我们还是依托当代艺术中心,当代艺术中心它还是以展示、研究和收藏当代艺术作品,并以反映实验先锋文化,都是文化为主要方向,这个机构由中国当代艺术推动。

  这里也罗列了一些重要的文化艺术活动,从11年之后,11年之前都已经做过一论了,所以这个馆在当代艺术领域里还有它自己非常重要的位置。

  先锋音乐是我们在2011年开始,我们开始注意或者介入的一个领域,我们从11年开始打造了国际爵士音乐节,可能很多人说爵士谈不上先锋音乐,这或者叫西方民间音乐,但是大家不清楚,很多音乐流派也好,人也好,虽然叫爵士音乐,但是它已经走入了跟其它所有音乐流派一样,我更多的交流和创新,所以我们的爵士音乐里面出的阵容的选择,有我们自己的一些特点,但是我们还是希望冠这个名字,我们正在准备第五届活动,我们每年9月份、10月份会组织大概100位左右的艺术家,来到我们的园区,用半个月到一个月时间,举办各种各样音乐演出活动,包括交流讲座,包括跟艺术家、工作坊来全方位把音乐活动进行一个展现。我们在爵士音乐节之外也会请世界上各种各样的先锋音乐家来我们这里演出。

  我简单总结一下社会效益,有些对,有些不对,请大家指正。

  第一块,我们认为它保留了一点历史,保留了华侨城东部工业区的历史,同时也保留了深圳这个城市,在它短短30年工业化过程的历史,给深圳人民有一点回忆的空间。

  第二块,我们认为它激活了产能,创意的、设计的、艺术多重元素的持续植入,产业都能得到发展。

  第三块,它是知识交流平台,各种各样的讲座和活动,能够吸引很多设计从业者和爱好者提供交流和学习的空间。

  第四块,我们认为它是城市客厅,我们希望为社会大众,为社会老百姓能够提供一个空间,让他们来接触艺术、接触文化,接触创意,同时又能够在这里停留下来进行交流、体验,希望它具备城市客厅的功能。

  第五个,公共教育,我们希望社会居民,尤其是年轻人能够更多的来到我们园区,学生能够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创意的文化的这种熏陶。

  最后一块,我再强调跨界,我们的园区我希望它成为一种平台,使创意和文化产业各个门类参与者,企业,能够让大家在这个平台上交流、发展,希望是跨界,来使这种新的事情发生提供可能。

  这是我的汇报,谢谢大家!

  陈展辉:非常感谢刘总,非常亲切,我大概补充一下,华侨城是最成功的案例之一了,跟曲江的关系,跟西安的关系也非常密切,我一直认为曲江旅游品牌跟华侨城是中国最好的两个创意品牌。

  刚才刘总这边时间有限,整个12年的历程很快速总结,最后六点是一个概括,大家慢慢消化,实际上华侨城有非常多先进的案例可以分享,因为它是一个陈年的老酒。

  下面有请我的老朋友陈凌来分享一下项目,由于是老朋友请你压缩到15分钟,陈凌是平建筑设计董事、主设计师陈凌,有请!

  陈凌:谢谢陈展辉老师,各位专家、来宾,大家下午好!

  谢谢大家,我今天带来的话题是核心城市空间。

陈凌:核心城市空间
陈凌:核心城市空间

  我想围绕这个项目,想跟大家沟通一个主题是关于体验的,所以时间很短,今天我们看到园区很美,就说我们这样一个空间什么时候被锁在大铁门里面,早上起来很有意思,我很容易走到教室,教室有学生在上课,我也可以听里面教师的讲课,教室后面就有餐厅,是非常美好的场景,但如果从这个地方走到门口也要5-10分钟,目前我是在这样一个城市空间里面,可能我从城市角度来做这样一个思考。

  株洲和所有其它三线城市,它的人口也受到一定阻力,因为有周边一些城市的竞争,包括所谓乡村建设,包括一些新城建设,也阻碍了在城市核心区人口的增量,城市发展也出现了一些超越人的尺度,宽的马路,大的区域,城市功能也出现了大片区,集中的居住区,集中开发的办公区域,城市扩张看来也没有减缓的趋势,城市还在不断扩展,越来越离长沙河更近了,我们之前跟城市管理者也有很多讨论,我们说城市更多需要是非常复杂的组合,是一种功能的融合。

  在整个过程中,我们前面也做了很多讨论,关注了两个城市,一个是曼哈顿,我还想跟大家做一个分享,这是一张两百年前的图,这张图规定了一个非常小的规模,整个图纸没有改过一点,只不过有很多地,不建房子,变成了中央公园,这是城市发展需要我们思考的,我们一致认为当年的规划并没有很多的逻辑思考在里面,但是恰恰是这样一张非常简单的,看似没有任何思考的单线图,什么都没有规定,但这张图执行了200年,这就是纽约,在我们工作的株洲,短短50年它城市规划已经改变了很多次,这是我们看到的一个非常大的不同。我们也看到丹麦哥本哈根,它在几十年间翻了两番还要多,这是我们看到中国城市它所面临这样一个巨大的反差。

  我们看到法国的里昂也好,加拿大的温哥华,它一样是蔓延和芝加哥一样,和美洲、澳洲城市一样,蔓延的非常开,但可以看到它的核心区人气非常好,人们靠两条腿走路,这是我们看到国外的城市。

  我们通过这样一些探讨,我们跟城市管理者,这个委托我们和株洲市的规划部门,共同探讨,这个城市的发展,最核心的利益是如何促使城市活力的增长,如果通过建筑体系达到绿色出行,尽量减少对小汽车的依赖,如何建立这样一个宜人街区尺度,这是我们梳理逻辑关系。

  四个基本概念,首先城市要集聚,这实际上也是中国目前遇到的最大问题,我们城市已经扩张到我们已有15亿人已经无法去,即使我们达到80%的城镇化率,都无法填满我们城市开发空间,我们如何集聚这人口,如何让这城市达到一定力度,我们城市希望是开放的,希望是小尺度,我们城市可以得到可持续发展,我们看株洲发展情况,它整个城市380万人,这是它的行政规划区,它计划中,在这几年之内能够突破100万,但按照情况很难达到,这是2020年的愿景规划,这个范围有多大呢?有600平方公里,这是它一个城市针对建成区这样一个规划,将来在2020年要实现,这是600平方公里。

  也就是说这个城市永远处在容量不够,处在低密度开放状态,在这样一个氛围里面,株洲人口增长,它增长的速度也要低于它的竞争对手,长沙和湘潭经济增长速度,原因在于它核心区里面,它缺乏吸引人们的业态,随着老工业背景的发展,老工业基础变得比较薄弱,新产业又没有发展起来,这是株洲面临的核心问题。

  我们看到它的人口增量速度的放缓,甚至在某些核心区里面的行政区,它人口还出现负增长,它的人口密度最高的这个区域,也只有每平方公里不到4千人,很多区域只有1千人左右,这是它这样一个三线城市遇到非常严峻的城市人口问题。

  它的业态也有一个比重,住宅偏多,很多人住在这里面,但缺乏他需要的东西,没有很好就业的可能性,反而要去新区上班,搬到新区去,但是在新区没有很好的商业服务设施,也没有能够让这个创意产业在里面生存的、办公的空间,这是我们看到的问题,包括商业,商业发展还处于非常初级的状态,这是株洲目前的问题。

  我们在两年前就在研究如何激发,我们研究范围有9.4平方公里,对于黄色范围2.8平方公里进行更加详细的城市设计,试图能够找到一些解决的方法,那么我们建立了几个基本目标,实际上也是回答刚才提出这四个问题,一个是希望能够建立小尺度城市骨架,它能够支撑立体开发,满足功能混合需求,希望在整个核心区建立绿色出行交通体系,使城市能够达到可持续发展,试图在已有片区里面,在已有的存量空间,在城市最核心的地方,能够重新树立这个城市的街巷,把这个街区能够打开,通过样的动作之后,我们试图打造株洲特色风貌。

  我们从这几个方面跟大家有一个分享,首先看到我们通过对人口密度这样一个,从目前这些数据我们看到株洲它实际上还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虽然目前的核心区,实际上都已经建好,也都有相应业态,但是我们看到人口密度还不够,我们认为还有很大提升的可能,这也为整个新的核心规划提供了一个最基础的数据支持,能够在将来是否可以进行更加高程度的开发,包括业态配比,有没有可能通过类似像香港这样的开发,来产生更高混合度城市的可能性,经过将近1年多的研究,最后我们梳理出了有将近27个项目,最终补充了几个项目,炒锅30多个地块,有些设计到工业厂房,机关办公,老的居住社区,大概有将近30个项目,通过这样的梳理,我们在整个核心区里面,找出1.26平方公里开放的面积,规划建设总的容量达到了350万,将近400万平方米,通过这样一个策略,我们想能够打动城市活力,至少从规划角度来说,提供这样的城市空间和发展可能性,这是罗列的27个项目及这些项目的建设强度当然也并不是整齐划一的。

  这是从建筑高度上,为了实现这样的容积率,需要有局部百米高层,当然还是有多样的空间来组成,这是从建筑强度。

  从业态配比上,也是经过了多方面的研究,最后我们希望这个土地规划更加细致,并不是简单的划分,这个地方做住宅,那个地方做商业,更多的是混合地块,而且也制订了很多细则,希望它能够产生功能混合的可能性,除了大的区域,比如在西安有很大一片是职工宿舍区,大多数地块要把它进行混合开发,通过这样一个思考,我们实现了业态重新分布,使得居住、办公跟商业基本实现一个平衡策略,同样拿麻纺厂的案例,之前提它只是废弃厂房和职工宿舍,实际他的就业已经不在这,生产已经不再延续,他居住在这个地方,我们希望改造之后这些居民还能回迁,将来会有更多的商业和创意办公,是否还可以有些教育设施,能够让他在这地方得到真正完整的设施空间。

  在整个城市形态上来说,之前的规划都是参照国外大城市的轴线和干道,我们希望能够梳理城市更细的脉络,如果把两岸资源挖掘出来,能够把这个联系各个地块之间的干道,把它变得更加有活力,能够带动周边地块的发展,可能这是我们对空间形态的研究,包括对业态,现在在芦淞的市场,大家的声音希望把它搬迁出去,我们通过研究希望能够保留芦淞市场占用土地,通过它的业态升级,也能带动周边配套的产业发展,我们希望能够把这个城市的活力能够留在当地,因为这个市场它的物流并不多,大的仓储物流还是在郊区,在这个地方更多的是商品买卖,包括洽谈等等,所以它物流来说对城市也并没有很大影响,所以我们建议还是要保留这个芦淞市场,目前来看这个芦淞市场很可能会搬迁去新区,带动新区的发展。

  包括东岸,能够把整个东岸变成未来以消费为核心的区域,来拉动城市的吸引力,让这个地方变成周边人能够来这旅游,能够停下来的一个片区,这是关于业态的思考。

  下面还有现状,这个思考实际上是没有出路的,也通过专业分析,包括交流专家他也认为不管道路再怎么扩张,它一定会达到瓶颈,因为路修的越宽,越吸引汽车在上面开,光通过路面交通,修道路无法解决核心区交通问题,我们希望在整个核心区里面,通过功能混合排布减少人们跨区域交通,希望在核心区就能够实现居住、消费,他日常活动都能够在这个片区里解决,进一步发展绿色出行,目前虽然株洲已经有公交汽车体系,但由于整个城市格局有问题,由于它的功能分布,实际上这个公共出租车使用率并不是很高,也出现了大城市堵车的情况,整个城市的尺度非常大,很多小的系统无法形成,往往是被阻断的情况,包括现在交流也处于无序状态,我们也做了很多分析,比如德国的法兰克福不做赘述了,通过这些比较,在这个城市里面如何打造功能混合核心区,减少跨区域通行,包括轨道交通也是以解决核心区内部的交通为主,并不是来推进城市新一轮的扩张,因为轨道交通它的出发点还是要拉动新的片区,拉动新区发展,本身这也是一个非常令人纠结的思考。

  我们还是从刚才的方案来看,在未来得规划里面希望这个地块能跟将来城市的公交站点得到紧密联系,使得绿色出行真正能够实现,能够非常方便,包括城市地面的网络也是一样,可以看到这也是一个提升的地块,那么它如何去研究它的地面开放可能性,把这个地块尽可能划小,让整个交通网络能够串联起来,这是河东最主要的大桥两边,也进行了交通网络梳理工作,包括对未来地铁站的设置,如何让地铁站辐射范围服务到周边开发地块,这是对地铁的考虑,包括对静态交通考虑,这点也非常重要,实际上这个策略并不是说要在核心区里面建造更多的停车空间,而这个策略是要减少它,要按照标准的规划把它压缩比例,目的压缩到70-80%,我们要减少提供城市核心去停车空间,尽量把它阻挡在核心区之外,让大家利用公交系统在城市核心去出行,减少机动车对城市核心去的影响,这是静态停车策略。

  包括轨道交通,刚才也提到了一个两难的思考,回到基本交通,我们实现了绿色出行,可能下一步就是如何去实现一个真正宜人的尺度街区,这是目前的城市状态,整个城市被很多围墙所阻隔开,人很难在城市当中穿行,去享受城市功能,刺激沿街消费发展地可以看到很多接到没有沿街商业支持,咱们对标的城市案例很多,大家也可以从中找到共识,希望营造小尺度道路网格,包括街道比例,也应该是适合人的尺度关系。

  这是研究的成果,针对目前的城市状态,我们提出了如何去打开它,这经过了非常长时间的市场调研,对每一个核心区的2.7平方公里里面的地块,看哪些路可以打开,哪些建筑空间可以把它梳理起来,这就是最后的成果,这是核心片区,通过梳理之后尽可能打开城市空间,产生更多步行系统,也希望这个系统在新的开放里面得以持续,这是我们认为非常重要的结果。河东片区也一样,在所有研究的地块里都做到小尺度开放的可能性,不仅是地面打开,在很多片区里通过二层,甚至更多层次的链桥,串通起来,一方面把地块打开,同时产生地面和空中不同的人行交通系统,刚才说地面往空中走,往地下也一样,在城市最核心地方,将来规划有地铁的地方,也形成了地下交通体系,因为宽大的马路我们无法改变,我们希望通过地下把它连续起来,形成连续不断的步行交通体系,所有地块都采取了这样的策略,可以看到绿体连廊,等等,这是在整个过程中的思考。

  关于城市风情我们认为它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事情,无法通过设计去定,这个需要有很长一段路去走,它需要靠一个长期的,是一个自发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靠管理。

  在整个过程中,我们提出的是立体、高强度开放模式,这是案例的展示,它都实现了,体现了刚才混合的开发,然后小尺度的打开的策略。

  下面用一点时间把其中几个项目给大家简单过一遍,第一个是生态工业园,这个还不是在2.8平方公里,是在紧挨着的南侧,这个片区是整个株洲市都市园,它目前已经跟不上产业发展的需求,那么这些企业基本上有一大半,自主已经搬出了,少数企业也要按照计划搬到新区里面去,搬到新区里面,这也是个问号,它为什么叫搬出去,但是也看到产业发展和升级,在这样一个片区里面,核心的有1.5平方公里,剩下影响的3.2平方公里也已经建成了,所以看到整个城市有很多发展点,但它是不是有人口支撑它这也是很大的问号。

  所以在1.5平方公里我们前期也做了很多研究,关于这个片区里产业定位应该是什么样,落实到城市形态上,它最终定位是一个现代服务业集聚产业为依托的这样一个城市发展,它希望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平台,并不仅仅是打造城市空间,而是要为入住的企业提供这样一个服务平台,它从城市的形态来说,当然这是政府做的规划,我们在这个里面更多想提供的是基本要素,这个要素是功能混合小型地块,在每个地块里面,它可以容纳不同的业态,整个城市发展是一个过程,并不是一张蓝图,它的基本逻辑是要产生小尺度的,是弹性空间,我们希望给到政府这样一种思考方式,可能这些产业引入,我们是需要一个过程,我们希望城市发展也是弹性,并不是上来就把所有路建起来,这些高大上的项目建设起来,它可能空置,我们也希望把绿色,把江景引入进去,这个片区紧挨着刚才说的核心区,更进一步的时间原因不详细解释。

  基本思考的方式和核心区一样,这张图做个解释,这样的模式它的  地层空间是完全开放,在商业的平台上实现屋顶绿化,屋顶绿化是给上面居住和办公提供私密空间,这点非常重要,这样一种方式可以使得城市的高层开发可行,因为经常我们遇到的问题,居住需要私密空间,它会和商业有矛盾,我们通过屋顶花园设置,实现居住和商业紧密结合。

  我们下面再看一个案例,这个是株洲体育公园,在这次城市设计里面,我们把体育场做了一个立体开放,在体育场下面可以建大型集市,相当于把它转换成商业和金融开发用地,再进行高层开发,这也是一种模式,保留了体育场功能,但实际上改变了它的规模,一亲按照一个大型国际赛事规模去留的体育用地,但株洲城市并没有这样的规划,目前这个设想把它规模缩小,满足群众体育需求,周边老百姓可以去参与日常锻炼,包括社区比赛,但是它不能满足更大型的国际赛事,这是对体育用地占地的一个思考,目前这个地块也已经有下一步的平台公司来进行进一步的开放,这是体育公园。

  还有这涉及到工厂它的土地如何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在这样一个规划里面,不仅涉及到工业遗存重新再利用,这是对建筑哪些保留,哪些可能也需要逐步的拆除,这是当时的一张整体规划的总平面图,在保留厂房主体里面也融入了很多新的商业功能,整体片区规划也是希望它是开放格局,希望新的开发能够把江景引入到城市里面去,对于这个建筑主体发展也有很多策略,通过一些局部的植入,一些切线等等,使这样一个冷的厂房能够得到很好的利用,这个文件还是当时的一个指导文件,当时对业态这样的一些初步设想,包括以前的运输的,火车的轨道,我们也把它变成地面的城市公园,不是纽约空中的,是地面的城市公园,这是永运码头,这块如何去发展,它的北边也有它的麻纺厂,包括旁边还有个第8中学,我们在这个规划里面,不仅设想有商业,有开放的空间,包括有办公,也包括了步行系统,如何和麻纺厂片区能够连接,至于在这个规划里还考虑把中学一部分功能放在码头,因为学校的图书馆,当时考虑可以建在码头上面,它是个开放的,不仅给中学使用,也给整个市民使用,这是码头空间它开发的时候,大家讨论的可能性。

  整个的空间是对外开放的,中学也好,市民也好,也可以历月河边上开放的体育设施,目前这个项目已经进入到实质开发的阶段了,可以看到所有这些跟城市核心区的用地开发,它的功能特点都要经历一个相对比较长的时期,并不是马上启动,因为牵扯地块整合,投资,包括资金从什么地方来等等,都需要经过非常长的时间。

  这是泵站扩建,增加两个更大功率的泵,同时也对原有建筑进行改善,设计的时候我们结合泵站做了仿古木楼,我们希望在这里能够有一个传统的,用现代方式去体现它。在主楼下面形成开放的系统和风情商业,在已有设施上面形成面向城市充满活力新的空间,这是城市在原有的片区里面开放的一个可能性,市政设施变成新的城市开放的场所。

  我就以刚才的项目作为结束,这几行字是关于城市的思考,我们认为比较重要的是要考虑这个城市如何真正针对人的尺度,把城市变成真正人能聚集的场所,这样一个城市它如果能吸引人,人愿意留下来,这样的城市才是能够充满活力、安全的、健康的,才能够可持续。

  谢谢大家!

  陈展辉:谢谢。

  最后我们压轴的是来自台湾的康文玲女士,她会重点介绍华山1914文创园区,也是非常有意思的项目,非常感谢。

康文玲:台湾华山1914文创园ROT运营模式带来的启示
康文玲:台湾华山1914文创园ROT运营模式带来的启示

  康文玲:大家好,很辛苦坚持到这时候!我想今天谈到华山因为我过去在2012、13年接待过从大陆来千位以上,手上有文创园林有各式各样工业遗产需要活化的领导跟主持人,所以我今天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跟大家分享,对我来说做了一个很完整练习的案例,跟大家做一点分享跟交流。

  很关键的我猜我跟在座的各位,只有刘洪杰是一样的,但是他已经离开了,这个案子是2007年从政治手上拿到的案子,就是跟政府定了15年的初约,表现良好得以再续10年,所以这是10+15,25年,天龙国里面的华山园区,整个天龙国大概就像上海的静安区,是金融、政治,各式各样人口最密集的中心,1987到2007,这个园区是作为台湾工业化进到现代主义进程最关键的一个厂,是当年1895年台湾割让给日本人之后,日本人在台北火车站旁边搞的工厂,日本走了以后,国民党来了,换成台北酒厂,变成了台湾制造酒类的实验室,所以我们这张图里非常有趣,我们可以看到这整个建筑是一个建筑,所以各位可以看到在1920年完成的酒厂的华山建案,这个门面充满了创意,这个酒厂从1920年开始,疯狂的日本建筑师从西方语言里学会建筑技法,所以他们想在这边做工厂,有了工厂资金建设之后,开始投入想象,于是把他们对于欧洲所有建筑的美感,包括从教堂来的,公众的市政厅来的,各式各样欧洲漂亮的建筑与会,统统放在这个建案里面,那最左边的那个地方,其实很好玩,就是台湾,就是他们在20世纪初看到台湾建筑的样子,所以这整个建筑物,说明了台北市整个在20世纪初它一个建筑伦理所构成的所有元素,每一个楼层的窗户都长的不一样,每一个建筑的侧面、立面,还有各式各样的元素,连原料都不一样,这是一个建案。

  在各位把建筑、设计、工业遗产完整之后,交付的对象他们会是谁呢?在21世纪出现的就是我们这种人,他们是一种能够把不一样产业的跨界的组合,他们在创意的可能性上面,在旧的基础上面创造了新的时代的文化,这个是我们在华山,这15年已经过了七年,今年是第8年,15年租约我们已经走掉了一半,有一些经营上面的细节的事情如果今天没有讲得太周延,我礼拜天早上工作安排可以再跟大家做分享。

  华山经过了这么一个剧变之后,历史建筑如果不予拆除,而把围墙的打开,把这样一个工业遗产在创意时代重新利用,它在华山开启了我们所谓当代试验的可能性,所以我们看到这个其实是很多精品,他们在我们华山园区,最喜欢用的就是大楼楼面,我们过去两年有一档非常惊人,因为台湾没有这么强大的互联网,但是我们在玩一个非常有趣的事情,就是用手机打卡,跟大家玩的微信是一样的,但是微信上没有标你的地标在哪里,它是可以标地标在哪里,这件事情玩过观光旅游的城市可以投入华山这样一个平台,在大草原上放了南瓜,去宣传到香港,连续两年他不来人来,也不用办什么大型的活动,他就放了100个可爱的大大小小的南瓜灯,放在我们的大草原上,由大家来打卡上传拍照,然后来抽机票,让大家去香港体验观光,每年这样的观光15万人,整个创意空间在这个时代里面对于历史建筑已经是模糊的,但是友善的语言是所有市民可以了解的,这就是经营团队必须要活用的一些内容。

  华山作为整个台北市人观看历史建筑,观看它的城市发展,观看21世纪创意生活一个很重要的聚集地,所以它是目光的会聚地,再来像很多手上有计划要拍展的人,常常都怀疑不知道怎么招商,不知道这些业态在哪里,有些时候我都会为大家担忧,但多半我比较庆幸我们过的很快乐,因为我们过了前年最艰苦的三年,我必须告诉大家,现在我们园区常租的店家,对不起三年后再来讨论,那我们现在有启动一个增建计划,是否在未来得增建计划让新的业态产生,这个事情就要回到建筑的与会来探讨,这是这几天我跟刘伯英老师一直在思考的。

  我想政府跟企业之间的合作,就是盖了一个新的建筑物,运营了30、50年后再交回给政府案子,如果像华山这样的建筑,在既有建筑上活化它的叫OT,那BUTI在台北市这两个礼拜非常佛腾,全部都是负面的。某一部分对于喜欢历史建筑跟创意生活的像我这种文艺青年来说我们是心中窃喜,当中案子为什么走不下去,我也经历过沟通过程,是为了保护一颗将近100年的大树,于是这个BUTI的基地必须要移动,跟政府再次讨论的时候失败,所以终于废弃了。

  所以在今天我们要重新思考什么样的BUT是可以跟IOT在一块的,好的、新的,21世纪建筑,这个事情,因此我们在场有很多好的创意跟建设人,所以我必须提出这样的呼吁,所有案子在开始的时候充满了美好想象,但它在别人运作的时候,是不是能够让最初的想象全部成真,几个BUTI的失败,在今天的台北市已经是一个示范,所以各位不管向政府提案还是民间对政府提案,都要做充分的城市纹理调查。

  我要说如果没有了BUT,华山这样的工业遗产还能活得快乐吗?告诉各位活得非常快乐,我们一年有1500个活动,永远跨界要做到彻底,千万不要自己之我涉限,我招商招了20个商,我以为他们各自都是经营餐饮、茶文化产业,我们在08年开始正式开园的时候,我们很多活动都是很粗糙的,那个粗糙不是表达不完整,而是表面是很粗糙的,他们很清楚的完成了他们的创意,但是他们不会去在乎要去做一个漂亮的台子,要去完成一个美丽的背板,这些事情不需要在乎,他们反而要思考,用什么方式跟这个建筑纹理充分融合,不要做太跳动的事情伤害它的美感。旁边这张是LV的设计大师,他来台北办巡展的一个展,所以这样的活动是借由华山这样的平台来对全台湾年轻艺术家证彩,用这样的方式来活络台湾有15家文创表演艺术类,而表演艺术类又可以跟设计类或者其它类别来做串联,我们同时招商的时候,也把很多有趣的或者有特色的小店串联在一块,华山有一个好样书店,它是全球网友票选20美的书店里面,唯一华山上榜的书店,这个书店为什么不是成品上榜,它非常有个性,它卖的书是你作为设计师、专业人,或者是好厨师这一生必须要具备的一本书,这个书店的书是没有时间性的,它是永恒的,然后在共和它跟所有喜爱的家饰家饰品,其实一个书店本身就是跨界的多元的组合。

  最关键的事情来了,每个人都在问我,如果我有一个工业遗产,我有一个园区要打开,怎么样让所有的人知道它、喜爱它来使用它,2007年拿到华山的时候,其实每一个建筑物里面五大管线都是没有的,所以那时候还是一个非常痛苦的事情,不是政府修好交付给我们,是我们必须一步走一步走,所以第一年我们用户外活动来炸开华山的知名度,现在有一个节庆,从台湾到上海来,叫简单生活节,间生活节就是华山使用户外空间最成功的,持续性的大型,这个简单生活节它传达的理念完全符合华山历史建筑概念,它谈到我们要尊重土地,关心环境,关心自身健康,并且要乐活,你要喜爱你的生活,关心别人在这个时间为地球奉献了少事情,并且支持独立音乐创作,所以它是每天10小时户外不插电演出,让每个人买人民币400块钱的门票,在里面有100个摊位,然后有每天10小时的演唱。所以每一次简单生活节大概是2-3万张门票,2天时间,这个事情并不止于一个活动的产能,最重要的事情是台湾岛大陆,目前所有人谈到的乐活,小清新、小日子、关怀土地、环保,这些概念都是从2006节、2007年的简单生活节开始。

    那个时候台湾很流行骑脚踏车,因为我们有很有名的脚踏车品牌支持这样的活动,通过影片,通过活动来阐述这样的理念,所以一个园区如果能够成功的变成一个品牌的标志,不是在于它花了多少钱去打这个品牌的广告地而是它连接了少具有独特创意跟未来指标性的产业,不管是透过活动或者是透过长期的合作来跟这个园区来做活动,而这样的事情,我到大陆来也要跟各位学习。

  每一个会都是这样精英人才的会,并且用他们导引出华山跟外界更多更多的联系,所以一个运营团队最快乐的事情,跟现在各位在愁我未来的计划如何走下去,其实过着截然不同的日子,我们的团队只有50个人,你想想50个人运作这么多活动,365天不关门,而且店里从早上,虽然中午前华山都没有什么店家在营业,但我们有很多活动在进场,我们过年只有年夜饭那个晚餐是打烊,后天如果有人问到我再说。

  目前很多舆论在讨论,说为什么文创园区一直在做包租公、包租婆的事,这个团队就觉得没事了嘛,绝对不是如此的,当初我们招了台湾一个台菜的老牌,我们最早是鼎太风,鼎太风(音)因为我们木结构头上不能用明火,所以他们放弃了,因为只能用电磁炉或者微波炉,后来做了一个台菜,年轻二代非常有兴趣,一直跟我们谈他可以怎么想,结果这个二代就在华山开出了第一个店,其它每一个店家的清夜都是桌菜,这样惊人的事情,他在华山08、09年开幕以后,成为北台湾清夜各个店营业额最高的一个店,这是双方,执行团队一定要好好的跟进驻店家做好服务,并且要给他们提出创意跟改善的可能,这只是其中一部分,把他招进来还要照顾他,照顾他还要创造整个园区品牌的大活动,试想那两天,一天当天有3万人在华山园区转,这些人不用吃饭喝茶吗,通过这种大型活动的带动跟导引,华山2014年,200万人入园,200万人是完全付费看展览的,20个店家完成890万顶交易额,所以我们的入园人数远远破了250万人,而我们只有4万平方米的建筑。

  这样的空间要装这样的事情,运营团队做什么事情?第一个我们一定是一群策展人聚集的一个屯对,我们这50个人它做的事情,是要站在文化背景上面来思考、交朋友,并且为这个空间提供了计划跟策展,计划是要有策略的,最关键的事情是要规划到未来,整个城市最潮的运营,谁能够最潮的运营,我们有一个一克拉的梦想,当时是因为几个被拒绝的名人,因为他们的作品太少,没有办法来华山做个展,所以策展精神是运营团队很重要的事情,运营我们要进行社会服务,有很多事情说不出盈利模式的,做不做?做。

  为什么?因为我们要让更多的人透过这个平台被全世界的人看到,这个品牌就超越了租赁场地的高度。

  另外就是创意,目前华山并没有像互联网那样,目前我们做的事情是让很多类似的单位,像台湾的注册会,或者更多媒体人来使用这个空间,并且把华山贴上去,所以有些时候并不是我们主动做的,但它的效果非常好,就是提供了刚刚讲的这些事情都发生在餐厅跟华山咖啡厅里面,所以怎么可以不开餐厅和咖啡厅,如果有一个200万到250万流量的园区,喝不到水,吃不到饭,没有坐下来交流互通有无的空间,这个空间不可能再成长出更好的内容,所以绝对要有服务系统支持。

  更多的是要有国际连接,我们找来北京的刘伯英老师,等等,这些人带了他们的经验,带了他们的成功的一些模式来指导我们,变成我们的好朋友,国际的连接非常非常重要,所以未来各位不管在深圳、在北京,我在上海,或者在苏州,任何我知道的,不知道的地方,我们必须要在工业遗产这个领域来建,这是刘伯英老师的梦想。

  往下走,所以一个园区到底在经营什么,我是园区经营者,我们走了多年,下来跟大家分享一个最关键的事情,最重要的是经营空间,365天是时间,这两个是相乘的,就是刚才邓刚先生分享的所谓每平米的效益,我们连户外的大广场跟红坊一样都是卖的最好的,有一次很感人的一个事情,就是阿妹为了要支持同志,所以她自己跑来跟华山谈说,你们能不能站住我一半的场地费用,我要用华山外面的大草地来开唱,我们二话不说就给了。

  我们经营这些内容有一些指标,而指标在回馈到实地运营我们看到的就是定价,华山在网络上有一个公告价目表,从08年到现在没有调动过,没有不动的价目,只有挤不进来的活动跟挤不进来的商家,这个是很关键的,所有人都知道华山价钱,排价清清楚楚,我们只对一种人打折,所有表演艺术跟相关艺术团队,我们在排价后面有第二个表,就是对他们打三折,只有这个打折,所以我们每年还有停拨盈余,拨到一个基金会,如果真的有我们非常想做的事,我们就从基金会来拨款,免费提供场地跟连接来做这样的活动,所以它是一个活水,如果树长的越大,所有的资源都可以再回到土地里面重新再利用,这是一个好的运营生态,而且必须要持续的支持那些该支持的人,并且从那些想付钱的单位手上拿到你们活下去的机会,所以很多事情我们50个人,每一个案子都是谈出来的,他并没有一个模组化,没有办法模组化,是非常非常有趣的事情,我的同仁基本上是不下班的,常常我看到同事打开夜里11点,为什么夜里11点,因为华山是个快乐的团队,以至于他们无法下班,快乐的事情是假日还加班,我们活动最高峰是六日,告诉各位喜欢创意生活源源不断内容的人,他们绝对会掏心掏肺来跟各位工作,就像我的同事一样,最喜欢六日加班,最喜欢炒时下班,为什么,因为园区有餐厅、园区有电影院,他们就是一个快乐的生态环境,有什么样的工作机会每天看到的都是漂亮的演出,好的内容,然后美食,然后还有艺术电影。

  所以在电影当中要插几个很重要的标杆,而这个标杆是为未来年轻一代他们真正要营造的指引效果的点,而这些点会留住你的员工,留住市民,也会留住所有来使用的单位,所以华山目前来说,它的空间因为很小,所以没有办法像老钢厂这样供100个单位来建筑,在这边生产、研发、制造,而华山是所有创意内容的最后一里路,我们就是一个舞台,你可能来用1小时、半天、两天,就是一年有一千多档活动,每个内容对象都不一样。

  华山空间刚才已经讲到了,只是我们没有办法理解这么好的地方为什么成为工业遗产被闲置20年,到21世纪有创意的想法出来之后,这些遗产都得到了姐姐。

  我前面也改过它的前身就是一个酒厂,我们在这样一个小小的园区里面,它其实要经营,所以2006年的时候,台湾政府也是不知道要怎么办处理这个遗产,所以小小的4公顷园区里面竟然有三个案子发生,一个就是OT,我们公司运营的是粉红色的ROT,红砖区是2012年才交付给我们的,后面的艺文公园就是我们城市铁道地下化以后,那是留给台北公民非常好的4公顷大草原,它是自然、友善、并存的大空间。

  所以看到这样的效益,就是它是一个滚动式的,来到华山的人不会只来一次,那各位在大陆,到台北不容易,所以可能难得来一次,那基本上这个城市的市民跟整个北台湾地区的创意文爱好者,频繁的,几乎一两个礼拜都来一两次,而专业业者几乎每一礼拜要来一次,所以不能创造只能来一次,毕生就没有遗憾,不会,你再不来还会有遗憾,我们的魅力就在这里。

  这里看到怎么活化它的一个过程,店家和店家彼此之间是成长的,体可以带你的朋友来,你可以带你的相关产业来,看最底下那个是08年第一年的招商,只有4个店家,所以那个时候营业额趴在地上,再一年的销售状况。

  好,其实我们做的好低调,我们园区真的只有一个小小的官方网站,每周发一份电子报,我们现在有十几万固定的粉丝,他们往外扩散的效益真的很高,我们也有自己发表,每个礼拜会有一张晚报,因为活动太多了,要不然人在活动里面会找不到自己的活动。

  差不多了,我因为讲的太久了,最后用这样的思考来送给大家,为什么有一代50个,或者每年有200万人愿意来一个完全没有现代化电梯,扶手梯,冷气的一个历史建筑,来做这么多有趣的活动,我们回馈在创业城市的一句话,文化为了创意提供了一个平台,而这个平台也为城市的立久迎新提供很多种考虑,它用过去的资源来看待我们的现在跟未来,所以这样的一个,华山是现在你们看到的蓝屋顶的部分,还有部分红砖部分,它对照整个台湾建设来说,还是典雅,让市民喜好,它的旁边所有财团努力一生、两生、三生都没有办法达到的效益,所以我到中国来,也跟各位学习,因为中国的历史、文化都比台湾来的久,刘老师随便给我提一个案子给我听,都是尺度、规模大的不得了,所有我期待各位在未来我们能够多联系、多交流,共同来创造21世纪华人的创意生活,谢谢大家!

  主持人:非常感谢康文玲女士最终给我们的压轴好戏,最后有请刘伯英老师来对我们今天的会做一个总结发言,有请刘伯英老师。

  刘伯英:感谢大家的坚持,我们坚持到最后也是收获最多的,今天可以说是一个思想盛宴,虽然到现在按照我们的计划实际上已经拖堂了一个多小时,肚子可能都咕咕作响,有点饿了,但是我们的大脑可能都膨胀的很厉害,因为这个有很多的内容,都需要我们继续的消化,那么今天的这个演讲,我觉得非常丰富,一共有15位嘉宾,上午是7位,下午是8位,实际上下午还有一位通过录像呈现的,实际上是16位,16个精彩报告,这16个报告涉及到的案例,国外有3个,一个是伦敦的巴特西电场,还有巴塞罗那,还有奥斯陆的钢厂,我觉得这三个国外的案例也都非常精彩,巴特西电厂和奥斯陆的钢厂给我们呈现了一个什么感觉呢?除了奥斯陆这样一个非常小,它实际上非常小,那么巴特西的这个东西是一个系统东西,完全按照套路去作,因为它有一个手册,跟我们城市复兴使用手册一个概念,它是引导性、政策性、规范性的东西,那么这两个案例有一个共同点,它是一个文化遗产保护和城市开发并举的项目,就是咱们邓总讲的,它有一定开发经历,它是一个既注重遗产保护,又注重了城市闲置土地高效使用这么一个项目。那么它是有经济作为支撑的遗产保护项目,这是我的感受。

  那么巴塞罗那项目,是一个完全,我早晨的报告,我说到产业导向,这样一个,那么传统产业变成一个叫智能城市、知识经济的产业园,完全是一个经济转型的案例,那么我们国内这个案例一共有7个,包括我们西安的一个是老钢厂,就是我们所在的场所,还有大华1935,我们这个场所,昨天我们在揭牌仪式上,就CBC建筑艺术馆揭牌仪式上,我说到我们这个地区有两个第一,第一个第一是成规模的在老厂区里头建设新的小区,高校的新校区建在一个老的工厂,这个园区里,这是第一个,这是02年、03年就开始,跟北京的798差不多是一个年代,当然这个因为入驻的是一个学校,所以它在宣传上并没有像798非常广泛的市场影响,再一个第一就是我们现在老钢厂文创园区是建立在一个大学的校园里头,这是第二个第一,其它的文创园区都是社会化的,这个是跟学校有一个密切结合的,它是一个校企合作,完了又和教学有紧密联系的园区,别看我们这个园区时间只有3年,规模也并不是特别大,还没有特别让你眼前一亮的东西,但这个园区占了两项第一。

  再有就是1935刚才郑总讲的,从经济角度来阐释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那么从这个角度来讲,他的两个比喻我觉得比较传神,我在这做商业跟传统的商业不一样,我们要留白,再有一个这个商业是文化商业、艺术商业,或者是叫气质商业,是吧?有气质的这样一个商业,我觉得他这个比喻非常贴切和形象,我们看所有的国外的这些利用这样的工业场所来做商业也都不一样,包括我自己举的例子,利用老仓库改的商业,它的商业跟商业中心一样,也是有点创意的商业,这是我们西安的老钢厂案例,还有西安首钢的两个案例,首钢这个项目是我们清华大学从06年、07年就开始做的项目,所以我们能够从我们经常看不到的一个角度来俯瞰整个首钢,它的气势更加震撼,包括刘克成老师做的方案,也讲了很多故事在里面,首钢是一个主厂区7平方公里,有很多项目,实际上整个工业区复兴的工作也才刚刚开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那么可能今后还有更多,更精彩的项目能够呈现给大家,当然后来这个邓总也说到了上海红坊,红坊讲了很多叫价值定位,包括为什么出现这个利用工业的东西来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有前期条件在这里,最后也说到整个园区27个亿这个地又卖掉,这个我是今天才得到的消息,也就是说现在我们,如果说从原来的首钢市场变成红坊,这是第一次更新,现在又是再次更新,那么今后要在这个园区里面,要有更大亮点的开发建设在里面,当然也保留了一部分的厂房,所以我说这个更新、再生、复兴是一个永久的话题,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在历史的长河当中只是其中的一段,有可能这个更新是不断进行的,那么有第二次,也可能有第三次,第四次,所以这是我从首钢、红坊项目得到的一点体会。

  还有最后陈凌总讲的株洲的项目,虽然有很多和我们今天城市复兴主题不是特别贴切,但是呈现了一个新的做法,就是城市在开始进行整理,城市开始把现在的存货开始整理了,该跟我们家里要隔一段时间做一个大扫除,再规整规整,把有些地方该放到不同的箱子里面,不同的抽屉里面,对这个不同的区域来进行整理、更新改造,完了实现城市资源的高效利用,完了整体这样一个盘活,成整体属性。

  所以我觉得城市复兴它是有不同的方式来呈现,那么城市复兴这个论坛是我们清控人居遗产院成立和姚京主编一起来策划的项目,这个项目我们今年准备搞五场,这是第二场,我相信每场都是十几个精彩演讲,在每次论坛之间还有些头脑风暴活动,到现在我们两次论坛,完了有十一场头脑风暴,所以这个信息量也是非常大,到最终我们想有五次论坛,我估计有30场这样的头脑风暴,最终我们也会出一本书,把所有的成果都能够记录下来,在一系列的活动当中,我们不仅有这些案例,同时也有针对我们中国的这样一些城市复兴理论的建构,所以这是我们今后努力的一个方向。

  那么,从城市复兴这个大的概念来说,我觉得我们今天在不断的说,在反复的说,那么已经在业界引起了一个共识,引起了社会广泛的认知,但是从政府这个层面认识的高度还不够,那么就像我的这个,今天早上的报告里头说到,英国、日本、都是把这个城市复兴作为一个国策,由国家这一级政府来推这样的事情,所以咱们这个城市复兴还是,在我们这业内来说的一件事,还没有得到政府更高程度的关注,还没有写到政府的工作报告里面去,我觉得这个还需要我们做大量的工作去推这件事,那么去引起政府这样的关注。

  我在今天早晨的报告里也说到英国对城市复兴关注等同于文艺复兴,对于我们国家现在这届政府所抓的重点来说,除了“一带一路”这个事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事,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我们国家城市复兴应该和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密结合起来,把我们城市复兴作为中国梦重要的组成部分,当然我也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能够得到政府的关注,让我们城市复兴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好,谢谢大家!

  主持人:非常感谢刘伯英老师做的总结发言,也在刘老师的总结发言中我们今天的峰会就画上了句号,我知道也非常辛苦了,大家真的是辛苦了,非常感谢,我们也是充满着感恩之情,在城市复兴的议题上面会继续不断的去做,不断的去努力,就如同刘伯英老师所说的,接下来我们还会继续展开行动,也希望能够得到各位更多的,我们在接下来的互动当中,大家对我们的建议,我们会做的更好,那么再次感谢大家,我们会将今天内容进行很快的传播,也希望大家关注,最后再次感谢各位,并且预祝大家有一个美好的周末,谢谢,谢谢大家!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赢商网原创新闻,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