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货业的春天在哪?在4月22日赢商网上海站主办的第八期《海上赢商汇》沙龙讨论上,元祖梦世界商业总部副总经理(原金鹰百货副总经理)王文彦认为,介于百货和购物中心之间的“百货化购物中心”或许是百货的出路所在。他解释称,当前一站式的购物体验正成为主流消费方式,为了应对这种市场新格局,传统百货应由业态相对单一转向多业态方向综合发展。此外,百货业由联营向自营转化也是趋势之一。探索买手制运作、拓展自营品牌、提升商品多样性和吸引力的同时,也能增强百货的盈利动力,提高利润率。
元祖梦世界商业总部副总经理(原金鹰百货副总经理)王文彦
赢商网:面对国内百货的困局,您认为百货企业有哪些应对方式?
王文彦:如今百货门店减少、销售下降、盈利收窄,行业持续衰落已成不争的事实。百货业绩下滑,原因有多种,电商冲击就是其中之一。
比如金鹰百货,为此做出很多改变和努力,包括增加自营品牌,在英美等国引进多个品牌做买手制。同时也增加了一些特殊业态,所有金鹰百货负一层和高层都增加了如餐饮、娱乐等体验式业态。此外,金鹰更加注重商品和服务。其中70%的业绩都是由会员完成的,为会员带来更好的商品和服务是金鹰努力的方向。
赢商网:您认为对百货行业造成影响的最大因素是什么?
王文彦:近年,电商成为商业地产行业热议的话题, 甚至传统零售从此消亡论也甚嚣尘上。我认为,电商冲击间接影响百货,但最多也只有10%。我们很多百货从业人员也把经营不善和业绩下滑归结于电商冲击。其实,对百货影响最大的并不是电商,而是购物中心。如位于南京新街口的金鹰百货,旁边的购物中心开业对它的冲击要比电商高很多。此外,百货联营模式所带来的经营同质化、商品价格虚高、经营面积、物业条件限制等方面的问题让百货商场在转型中不占据优势。
赢商网:您对购物中心正在讨论的去百货化有何看法和意见?
王文彦:之所以出现购物中心去百货化,根本原因在于新的市场格局下,百货的劣势逐渐凸显,特别是二房东模式的硬伤,没有自己的特色商品和良好的品牌组合,甚至与购物中心的品类雷同。
从竞争环境来看,超饱和的同行竞争、新兴零售业态的兴起、电商的主流化发展趋势,是百货业整体疲软的根本原因。百货作为重要的集客业态有其特殊的作用,盲目地去百货化和排斥主力店的想法有失偏颇。百货作为一个成熟业态其对顾客的控制能力优于购物中心,其顾客层比较宽泛,尤其在中年以上的年龄层有稳固的吸引力。所以,去百货化绝不是百货店在购物中心的地位不重要了,更不是购物中心不再设有百货。
赢商网:中国百货的变革出路何在?未来将如何在商业地产中的角色?
王文彦:介于百货和购物中心之间的“百货化购物中心”或许是百货的出路所在。当前一站式的购物体验正成为主流消费方式,为了应对这种市场新格局,传统百货应由业态相对单一转向多业态方向综合发展。此外,百货业由联营向自营转化也是趋势之一。探索买手制运作、拓展自营品牌、提升商品多样性和吸引力的同时,也能增强百货的盈利动力,提高利润率。
任何一个产业总有循环,中国百货经历波折,百货从业人员要时刻有危机感。在需要认清自身优势并利用好自身优势的前提下,回归零售业的本质,更好的做出变革和创新,寻找到新的成长模式和盈利点,才能在零售业立于不败之地。
第八期《海上赢商汇》嘉宾合影
在Cindy Andersen看来,中国市场的经济增长和韧性表现喜人,是其对英格卡购物中心在中国市场的项目充满期待的重要原因。
英格卡购物中心中国区总裁朱洁敏希望越来越多的女性朋友们能够在角色切换和时间流转中,自由充盈、观己悦心、从容安乐。
复星全球合伙人、商业管理集团董事长陈健豪坦言疫情对BFC的业绩增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将抓住疫情的机遇,将项目做好。
“新天地能够在上海这样一个竞争环境里面,经过20多年依旧保持活力,得益于我们的长期主义发展视角”,瑞安新天地行政总裁张斌如是说。
2023年,绿城资产集团将聚焦存量,积极转型发展;做对增量,精研产品,朝着“在2022年基础上利润增长20%”的目标扎实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