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赢商网(ID:winshang)
作者|叶苗苗
图片来源|瑞安新天地
走进上海新天地,一些新的变化正在发生。
2022“燃冉”艺术季的作品与消费者见面了,改造中的新天地时尚Ⅱ首批沿街品牌亮相;有着“诗意空间”美称的Aesop中国大陆第二家门店亮相了......
新天地时尚Ⅱ
燃冉特邀艺术家新天地作品
实际上开业21年来,“上海新天地”早已成为上海商业一张特别的名片,“新天地能够在上海这样一个竞争环境里面,经过20多年依旧保持活力,得益于我们的长期主义发展视角”,瑞安新天地行政总裁张斌在接受赢商网专访时如是说。
回顾过去10年(2012年-2021年),瑞安新天地投资组合的资产价值增了近3倍,管理面积达200万方。稳定的增长还在继续,“预计2027年总资产管理规模将是2021年的1.5倍”。
“坚持长期主义,对抗周期性波动”
将时间拨回至2015、2016年,因频频抛售内地资产变现,瑞安房地产一度被外界质疑。
在传统房地产行业陷入快周转、高负债率困境的当下,瑞安新天地却并未受到太大波及,通过多元化融资渠道降低对银行贷款的依赖,并加速资金周转,“商业板块的负债率更低些”。这一结果背后,是瑞安新天地早在2016年就已经做出市场预判,并积极布局。
优化资产组合,出售部分非核心业务;分拆商业,组成一个独立的业务板块;持续创新探索与尝试,保持活力,是过去几年瑞安新天地一直在坚持做的事情。
在张斌看来,瑞安房地产能够对抗周期很重要的一个方法,便是坚持长期主义,“如果以长期发展视角去看待商业,不会太计较一时的波动”。
他坦言,过去瑞安所坚持的发展方式其实是“非主流”,但经过时间洗礼,瑞安的赛道优势开始显现,“仅在上海一座城市,我们持有和管理的商业面积就达170万方,是上海最大型私营物业业主和营运商之一。”
无论是已经超25年的瑞虹天地、还是即将迎来20周年庆的创智天地,长达20年的区域与板块深耕背后,无不是瑞安坚守“长期主义”的最好例证。
瑞虹天地太阳宫
创智天地
相较国外动辄百年的历史建筑,国内的建筑平均寿命仅为30年左右,“建造环节产生碳排放其实已经占据70%”,如何以可持续的理念延长建筑寿命,挖掘并释放出老建筑的新活力,成为瑞安新天地坚持长期主义的另一重要体现。
诚如采访时张斌的面前仅有一台笔记本电脑,没有一张纸质文件,“可持续是我们企业自身的基因,每个人都将可持续落实到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
文化保育
从上海新天地到重庆天地,再到佛山岭南天地、武汉天地,瑞安新天地对建筑融入了自己的理解,每座城市的天地都呈现那一方天地的特色,并形成“新天地”的独特DNA标签文化。
重庆天地
武汉天地
佛山岭南天地
“对轻资产持保留态度,局部最优解不等于全域最优解”
当前,轻资产成为行业热门话题。
不过,张斌对“轻资产”持保留态度,尽管他也肯定了行业中一些在轻资产领域相对领先的玩家们,“局部最优解不等于全域最优解”。
在他看来,房地产行业是一个重资产的行业,并且每个项目背后都占用了大量的社会资源和土地资本,商用的物业建筑本身是没有价值,它的价值在于背后所承载城市的角色。
对轻、重资产模式的关注,“应该是从资本战略和增长策略长期角度来看,通过运营产品和经营创造价值,让重的资产投入带来回报,提升资管/商管价值”。
而当下的轻资产并没有解决物业本身重资产这个问题,只是这个物业相关的不同部分中参与的角色不同,即通过空间的开发、长期的运营,持续产生造血功能的内容,“适配你的财务、融资等问题”。
他以自己喜欢的乐队表演举例,轻资产管理中资产项目可视为一个管弦乐队,指挥家就是一个有资源有管理运营能力的团队,“乐队中的乐手各个都很出色,但没有一个合适的指挥是不可能演奏出旷世的乐章”。
同时,他也提到商业未来是有发展潜力的领域,大部分行业从业者要找到本质上的解决方案,而不只是轻资产形式上的解决方案。
而当前的市场环境,对于行业来说是一个好的时机,“可以做一些深度思考,我认为商业还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行业”。
坚持长期主义看待商业发展,独立分拆业务,则是让瑞安新天地更加聚焦到商业本身,“用商业的逻辑来运营,它会让我们更贴近市场、更贴近用户”,瑞安新天地以服务客户的逻辑,用心去打造每一个商业作品。
“城市更新,对我们来说一直是机会”
从第一个商业项目上海新天地诞生以来,瑞安集团就一直专注在城市更新的项目,对瑞安新天地来说,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又或者是将来,“城市更新,一直是我们最好的时机”。
城市的发展不会停下脚步,城市的更新也一直持续。
过去20多年的开发运营经验,以及从1.0(复合功能的“Live-Work-Play-Learn”社区)迭代到3.0(以人为本,融合线上线下的体验和内容,多主体共同参与的共创社区)的瑞安社区理念,无界社区运营先锋的核心竞争力让张斌更有信心,“提供一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
可持续社区
瑞安新天地将城市和人当作自己的服务对象,并且将城市中的“城”、“市”以及“人”赋予自己的理解,融入到自己的商业内容之中。
“城”即每一个城市,“每一个瑞安新天地的商业项目,一定要以长期发展的视角,明白自己在这座城市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市”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市集活动,“包括人的活动、社交等社会活动的场所”;每个城市的人都不一样,这也决定了瑞安新天地需要深入理解一座城市中的消费特性。
在进入城市选择方面,瑞安新天地同样会有自己的标准,“城市及政府的规则,我们对项目的价值判断,以及是否适配我们的产品”。
赢商网注意到,瑞安新天地目前关注的城市仍旧以1线和1.5线城市为主,“上海、武汉这两座城市我们的发展是不封顶的,我们也会去其他城市进行拓展。”
关于瑞安新天地上市计划,孙希灏表示,过去半年,市场非常动荡,相信目前不是最好的上市机会,所以没有很积极地去推瑞安新天地的上市。
投资物业地域集中或许会令瑞安新天地承担较高的风险水平,与此同时,对母公司的依赖也为瑞安新天地增添了一份不确定性。
兴业太古汇联席总经理施桂攀认为,未来数字科技和实体经济融合是新赛道、强趋势,兴业太古汇将对商业空间和数字科技融合边界不断拓展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