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亚军首谈辞去龙湖CEO:创始人有魅力对企业是灾难

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 王营   2015-05-21 09:09

核心提示:在最辉煌时期,吴亚军选择后退一步。2011年8月15日,龙湖地产发布公告,吴亚军辞任公司CEO一职,由执行董事邵明晓接任。吴亚军说,创始人对于一家民营企业而言带有强烈的光环。于是,她决心退居二线。

  在最疯狂的时期选择冷静,并不是所有房企都能做到。吴亚军并不相信奇迹。她认为,龙湖的战略并不是为了给资本市场弄一个漂亮的曲线,而是依据对大势的把握来做部署。现在看来,高管团队在关键时刻选择放慢速度并进行调整是对的。

  “吃货的心减肥的身”,与绝大多数女同胞一样,龙湖地产董事长吴亚军热衷美食,也关注减肥;与所有的母亲一样,宝贝女儿也牵动着她的喜怒哀乐。

  但很多人似乎更在乎财富的重量。网络上对吴亚军的身份注释,常常绕不开“女富豪”的标识,而这并不是吴亚军喜欢的,甚至是厌恶的。

  从重庆走出并于2009年11月在香港上市的龙湖地产,曾有过狂飙突进的时期,近两年突然将速度放缓,公司悄然进行平滑的调整。在吴亚军脸上,曾经的急切和不安,已被平静和从容所代替。

  “我为什么放慢速度”

  吴亚军说,龙湖地产发展轨迹上曾有两个重大节点,一是从重庆走向全国,一是在增长最快时期决定放慢速度。

  2006年,吴亚军决定龙湖地产要向全国扩张。当时,龙湖地产高层对于公司是安心做“西南王”,还是先做北京,并进而全国扩张,存在重大分歧。

  “当时说服了这个人,那个人又倒下了。”吴亚军回忆说。但吴亚军坚定地认为,房地产将有一个较大的增速。龙湖地产首席人力资源官房晟陶给予了吴亚军很大帮助。“当时,老房说,如果没有人愿意出来,我可以另外再招人。”

  吴亚军在写给《房晟陶—或相濡以沫_或不忘于江湖》一文中曾回忆,“当时,老房说,"进北京"对龙湖发展成为一个全国化的公司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与其只在重庆、成都做十来个项目,不如把十来个项目分布在北京、重庆、成都,这样,公司在资本市场价值要大得多。他因此主动提出在外招聘北京公司总经理,并于2006年为帮助外来空降高管存活而加入公司。此前,我从未与老房详聊过,但他对行业竞争和战略的领悟力却令我十分吃惊。”

  迈开全国化步伐后,龙湖地产进入规模高速增长期。2003年,龙湖销售额仅有10亿元,但2007年已突破百亿,5年内增长10倍。2008年115亿,2009年达到183亿,2010年飞升至330亿,2011年为382.65亿。这几年的增速业内罕见。

  但就在2011年,吴亚军发现,龙湖地产内部存在很多隐患,公司实在跑不动了。其中最大的表现是,当有些城市销售明显放慢时,“公司内部有很多总经理都不认为自己有问题,而是市场出现了问题,环境出现了问题。从来不觉得自己操盘水平低。”

  当时,吴亚军发现的问题主要包括:团队问题,地区布局和产品结构的不平衡。“从2011年开始,大部分地区总经理基本都是新任职,许多公司PMO(项目管理部)团队也是新人多,造成团队磨合中或多或少的效率损失、决策损失和组织损失,进而造成团队的动荡。2010年我们抓紧卖完了郊区大盘中的低密度,因为工期原因,待郊区高层大量推出时,已遇上市场变冷了。我们手里的货值郊区高层占30%,郊区低密占35%,近城区的刚需只占35%左右,在大势逆转时,客观上造成了去化困难,我们必须一边咬牙去化这些热火时的"香饽饽"、现在的"硬窝头",还要拓宽新城市的布局,买新地开新盘,并完成商业的布局。”

  “公司实在跑不动了。对自己诚实很重要。我们是最早认识到问题的,并最早向市场低头。”吴亚军说。

  2011年至2013年,在吴亚军的主导下,龙湖地产有意放慢发展速度,并对团队、布局、产品进行调整。这三年间,也是龙湖地产中高层人员被同行挖得最狠的几年。在吴亚军看来,一个企业的发展不在于跑得有多快,而是在于平稳,“企业不走回头路发展就快了。”2014年,商品房成交量负增长,许多同行觉得比2008年还要痛苦,但龙湖地产感受的市场震荡非常轻微。

  事实上,从2011年开始,房地产也开始面临全行业销售额降速。据中原集团的报告显示,2011年度全国前十强企业市场份额占10.43%,较2010年上升0.32%,但与2010年1.97%的增长相比明显萎缩,TOP20、TOP30企业情况也类似。2012年初,当时曾参与房企排行榜制定的陈啸天还提出,房企追求有质量的增长将取代过去单纯的规模化增长。但这对习惯了以规模论英雄的房地产行业而言,是一个艰难的抉择。在最疯狂的时期选择冷静,并不是所有房企都能做到。

  但吴亚军并不相信奇迹。她认为,龙湖战略并不是为了给资本市场弄一个漂亮的曲线,而是依据对大势的把握来做部署。高管团队在关键时刻“作了艰难但正确的决定”。现在看来,当时选择放慢速度并进行调整是对的。吴亚军表示,公司规模稳定在四五百亿,是一个合理的规模。

  从2014年起,房地产市场必须适应从高速发展进入平稳发展的新常态。有的房企悲观地预言,房地产已经是夕阳行业。吴亚军却认为,当下的房地产才是最好的日子。

  “现在没有让我害怕的东西了。我不怕政策波动,但怕公司内部有神经病,怕错判行业。”吴亚军开玩笑说,她所谓的好日子是,现在讲管理讲产品有人听了。

  创始人有魅力对企业

  是个灾难

  民营企业的创始人,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风格,也决定着企业的兴衰。我们都见证了一些民营企业家极具个人魅力,并牢牢掌控着企业从战略制定到具体实施的一切。

  但在最辉煌时期,吴亚军选择后退一步。2011年8月15日,龙湖地产发布公告,吴亚军辞任公司首席执行官(CEO)一职,由执行董事邵明晓接任。

  吴亚军说,创始人对于一家民营企业而言带有强烈的光环。“我当时发现,我到四级城市公司时已经很难听到真话。很多员工见到我就紧张。”于是,吴亚军退居二线。尽管邵明晓在吴亚军看来,并非完美的接班人,但他正派、忠诚、勤奋,值得信任。

  “邵明晓有的时候在政治上比较幼稚,经常跟我吵架,我跟他是站在一起的啊。他有时候会纠结,觉得自己是对的,但内心又发毛。尤其是有投资人批评他的时候。”吴亚军回顾说,邵明晓对于公司调整的方向是正确的。

  吴亚军无意中听说的一个事情让她很感动。“邵明晓有个弟弟在烟台是个厂子的车间主任,后来厂子倒闭了。邵就安排弟弟去烟台当地的环卫所修理粪车,有一年多时间,都吃不下饭。其实,龙湖在那里有个很大的项目,让自己的弟弟到项目上随便接个工程,做些边角余料的活,别人也挑不出什么来。”

  吴亚军观察,邵明晓是一个非常善于学习的人。龙湖决定在较长时期内加大商业地产的投资力度,邵明晓很坚决,“他非常认真地把凯德置地的人看了一遍。”

  吴亚军说,作为创始人,是看着公司成长起来的,公司任何改革,都容易面临“这是我家古董,不让动”的局面。辞去CEO之后,“有几次开会,他们都不让我参加。我当时还开玩笑说,我还成了改革的阻力了。”

  但吴亚军意识到,“创始人要经历自我去魅的过程,创始人有魅力对企业是个灾难。”但记者发现,远非所有民营企业家都愿意让渡公司一线的权力,有些老板非常享受那种左右公司一切事务的快乐。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文章关键词: 吴亚军龙湖地产
本文转载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 王营,不代表赢商网观点,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赢商网,电话:020-37128209;邮箱:news@winshang.com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