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墙脚”的集大成者苹果:与特斯拉互挖比例1比5

凯盛汇   2015-06-03 09:59

核心提示:其实“挖墙脚”的行为虽然为人所不齿,但在各行各业基本是见怪不怪了。既能省去自身培养人才的漫长过程,又能对对手起到“釜底抽薪”的效果,可谓一举两得。

  快人快语的董明珠大姐又火了。这一回是在昨天(6月1日)的格力股东大会上,董大姐 的炮孔直指“某些同行”,说“现在格力被挖人的速度,已经超过了培养人的速度”,说“国家要求创新不是要你偷人。”话说得不好听,但要想到格力仅去年就有 600多名技术人员被挖走,就不难理解她为啥着急上火了。

  不过,去格力挖人还是要冒一定的风险的。就在上个月,董大姐自曝称曾经派人打走来格力挖人的企业代表,确实很像她本人的作风。最后闹得律师告诫她说,挖人不犯法,打人是犯法的。

  董大姐甚至表示,企业之间“挖人”的行为应该参照足球转会,“跳槽”需要新东家支付一笔“转会费”——这个,让我想想……

  其实“挖墙脚”的行为虽然为人所不齿,但在各行各业基本是见怪不怪了。既能省去自身培养人才的漫长过程,又能对对手起到“釜底抽薪”的效果,可谓一举两得。可不要以为这样的行为仅充斥于某些没节操的民企之间,真正说到把“挖墙脚”这门绝技练得炉火纯青的公司,我相信多数人的答案会是这家——

  没错,苹果。

  “挖墙脚”简史

  只要通过搜索引擎搜索“苹果+挖墙脚”这组关键词,往后翻好几页都不带重样的。鉴于这份名单实在太过冗长,这里只选取最近两年的典型案例——

  2013年9月,苹果挖来耐克的设计主管本·沙菲尔(Ben Shaffer),沙菲尔是耐克Fuel Band智能腕带的主要设计师之一。苹果当然是看中了沙菲尔在可穿戴设备设计、研发方面的丰富经验。

  2013年12月,苹果挖来《纽约时报》设计主管阿雷姆·杜普莱西斯(Arem Duplessis)。此前10年,杜普莱西斯曾操刀《纽约时报》部分优秀的封面设计;来到苹果之后,他将出任营销团队的创意主管。

  2014年1月&2月,在博通工作10年之久的工程师Xiping Wang、博通公司前任首席工程师Paul Chang先后加盟苹果。博通公司是目前iPhone基带的供应商,而过去3年中,苹果一共从博通和高通公司招聘了至少30位中级和高级基带软件和硬件工 程师。

  2014年3月,消息人士透露,苹果正从竞争对手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HTC)和其他台湾地区科技公司挖工程师,来建设自己在上海和台北的团队。

  2014年6月,消息人士透露,苹果计划进一步增加公司内广告团队的规模,打造一支由1000人组成的广告营销团队。为此,苹果甚至从长期的合作伙伴TBWA等公司挖掘高管人才。

  2014年7月,LVMH品牌首席发言人表示,他们的某个经理上周已经离开“并和苹果签订合同”,来推动后者第一款可穿戴式设备(iWatch)的发布。与此同时,苹果还积极接洽了TAG Heuer、Swiss等多个名表品牌的高管。

  2015年2月,美国电池生产商A123公司日前指控苹果公司“偷走”他们的工程师,以组建大规模的电池部门研发电动汽车。

  还有很多……要说苹果“挖墙脚”的逻辑也挺简单,一年到头几乎没有停下来的时候。不光是从同行那边挖,也从合作伙伴那边挖,甚至可以把触角伸到一些八竿子打不着的公司。总之,要补强或者拓展哪块,就从这块涉及的公司入手,典型的“拿来主义”。

  当然苹果“挖墙脚”的努力并不是每一次都一帆风顺。2013年底他们曾经准备挖来黑莓主管软件开发的高级副总裁Sebastien Marineau-Mes,连offer都给了,结果黑莓一纸诉状把此人告上了法庭,愣是让他在公司多呆了4个月。

  哪些是不能挖的呢?

  这就要说到去年因为邮件引发的轩然大波。2014年3月,国外媒体曝光了谷歌董事长 埃里克·施密特和创始人谢尔盖·布林的往来邮件,展示谷歌和苹果以及许多其他高科技公司确实存在的暗中协议,不予录用或聘用彼此的员工。其实这也算不上太 劲爆的话题,但是邮件中曝出乔帮主当年威胁谷歌HR部门的一句狠话:if you hire a single one of these people that means war.(如果你敢挖我们一个人,咱们就开战。)

  这时候乔帮主已经仙逝多年,不过这句话倒是也挺符合他的火爆性格。表面上看这样的 “潜规则”是为了避免恶性竞争,但对于这几家公司的员工来说,他们的流动性和涨薪机会因此大受影响。所以从2011年开始,苹果、谷歌、英特尔、 Adobe这几家公司的技术人员就不遗余力地将这几家巨头告上法庭。此案与去年4月开庭,在开审前,四家科技公司曾同意与参与集体诉讼案的员工和解。这些 原告计划索赔30亿美元,而按照美国《反托拉斯法案》规定,这种案件的索赔上限可能达到90亿美元。

  去年10月,原告已经要求法庭拒绝它们提出的3.245亿美元和解协议,认为它们提供的补偿太低。审理此案的法官表示,与类似案件相比,苹果与谷歌员工获得的赔偿相对较少。他还称,按照此前判例来看,四大公司至少需要赔偿3.8亿美元。

  当年吼那一嗓子的时候,乔帮主恐怕也没想到原本希望“维稳”的一招,竟让苹果和几大同行碰上这么大的麻烦。

  互挖,也是一种快感

  虽然有不少受害的公司把苹果的“挖墙脚”动作看做是流氓行径,但奈何人家财大气粗没办法。如果底气够足的话,最好的反击方式就是——互挖……

  这里不得不提的两家公司,一是三星,而是特斯拉。

  三星和苹果之间“互挖”可是有历史的。2012年10月,三星刚刚从AMD招揽来的 芯片设计专家吉姆·米基德宣布跳槽,下家正是苹果。一年之后,2013年11月,曾负责苹果Siri项目的卢克·朱力亚跳槽到三星,担任位于加州的三星创 新实验室副总裁。不到一个月后,前苹果公司零售店高级设计师蒂姆·伽戈尔又加盟三星电子,担任副总裁兼任零售业务部门的总经理。

  不光是人员上,在关键技术和产品上这两家也是相互拆台。2012年的时 候,AuthenTec与三星签署合作协议,希望通过内置指纹身份识别芯片来解决员工自带手机上班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不到一个月之后,苹果以3.56亿 美元的价格收购AuthenTec。然后去年夏天,语音识别厂商 Nuance同三星和私募公司就潜在的收购问题进行谈判;Nuance是谁?是为苹果的Siri提供技术支持的……

  至于特斯拉和苹果,更是说明了既然不能在一起,就只能互相撕X的道理。今年2月,特 斯拉CEO马斯克就公开透露,苹果在诱惑自己的员工,提出的待遇包括25万美元的签约奖金和60%的薪金提升,不过“至今没招到几个人”。特斯拉也没闲 着,当时已经雇佣了大约150名前苹果员工。当初很多人畅想着苹果和特斯拉一道携手造“Apple Car”出来,但最后选择各走各的路,而马斯克似乎很享受“互挖”的过程。拆苹果的台,仿佛也是他胜利的体现。

  特斯拉今年第一季度的财报5月初公布,在回答投资机构分析师问题时,马斯克又提了这 茬:“我当然希望苹果能进入汽车领域。但是特斯拉的工程师流失到苹果的并不多。大家可以从Linkedin上的记录看出,过去12个月,离开苹果加盟特斯 拉的人数是离开特斯拉转投苹果的人数的五倍。”

  恩,本人对马斯克没有半点恶感,但整天刷着Linkedin计算着“互挖”之战谁输谁赢的CEO,也是醉醉的……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本文转载来自:凯盛汇,不代表赢商网观点,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赢商网,电话:020-37128209;邮箱:news@winshang.com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