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万达电商CEO董策离职,对于离职原因,董策的内部信表示是“家人生病,不得不回澳洲照顾”,但有万达内部的人士却称:董策在PPT演示方面做得美轮美奂,但实际的系统开发和业务进展十分缓慢。
王健林为万达注入的军事化管理是万达成为中国公司翘楚的关键,是万达高速运行并跻身全球瞩目企业的引擎。但也极富残酷性,尤以表现在对高管的苛责——对于王健林来说,管理庞大的万达帝国,特别是在一些事关面子和里子的转型业务上,是不允许出错和停滞的,于是,高管的快进快出在万达也就不足为奇了。
近日《万科周刊》的一则报道,我们从王健林的讲话中,也可从中看出董策离职的一些深层原因。
6月5日,郁亮携万科管理层59人赴北京万达总部学习交流,王健林带领万达高管15人出席。在交流会上,王健林明确地说:“世界上不需要另一个阿里巴巴了,要做不一样的东西。”不一样在哪里?
王健林说,万达电商曾经招了一些做互联网出身的人,后来发现,“他们来了只是卖东西,找不到感觉。”在万达的发展规划中,电商并不是单纯的销售导向,它承担的任务是:把万达广场的客流,转化到万达的会员体系中,然后挖掘会员体系数据,再做金融、文化、体育等新兴产业,给国人开辟新的消费领域。
事实上,目前互联网电商比较擅长的战场还是那些产能过剩行业,比如服装、手机、电器、书籍、农产品等。都是做电商,最终想“卖”的东西不一样。
这样做就面临两个问题:
一、要跟互联网电商竞争,会员的数量必须快速增长,而万达广场的扩张速度天然不如购物APP的装机速度;
二、会员体系能给会员提供的东西必须五花八门——有谁希望拿着一张卡,只能在几个特定的商场使用呢?
万达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是:更快;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是:买。王健林说:
“线上往线下走不容易,线下往线上走也不容易,但最难的是线下……它是体力活……互联网一定要和实体结合,所谓互联网+。”
现场问答中,有人问:“万达历史上有四次大转型,在高度不确定和快速变化的环境下,万达根据什么做出转型决策?内部如何推动转型落地?”王健林表示:
转型是从被动到主动的。历史上万达要感谢两家公司:上广电和时代华纳,一开始万达广场要配电影院,先是和这两家公司合作,后来因为种种原因中止,被逼的我们就接过来了,有人说不能搞,我说从全世界看电影院是标配啊,于是接过来做,后来发现还能盈利,一两年后,就由被动变成主动行为,觉得电影可以产业化。做文化产业,觉得应该有金融支持,但不能像工农中建一样搞,必须利用互联网工具,带团队集体讨论形成这种模式。
转型的理解与执行,确实困难,是一个长期过程。好在我是创始人,谁不执行可以把你撤了。进入一个领域如果搞5年不行,就退出,如果总是要当年见效,是搞不出什么东西的。现在万达内部基本形成共识:万达的未来就在文化与金融。
上海新晟维商业管理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子玉分享了他的精彩观点:品牌拓店需求应立足市场,才能可持续生长。
关键词:上海新晟维商业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张子玉 2023年12月21日
不管购物中心处在什么样的阶段,如何在稳定与变化间保持平衡,这是我们始终在考虑的问题。对于购物中心来说,永远不变的就是“变”。
在2023赢商网大会上, 招商商管副总经理兼招商中心总经理贾晋燕分享道,消费者正在从“性价比”到“心价比”消费跃迁,悦己经济潜力巨大。
在2023赢商网大会上, 中海商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建华分享道,整个社会处于人口结构出现不可逆阶段,未来购物中心要更加关注人本身。
海岸商业集团副总裁陈柏昇认为消费理性化促使品牌有了不同层级定价调整,消费者趋向户外运动推动了运动品类的细分化。
关键词:海岸商业 2023年12月20日
今天我们做购物中心,已经不是一个建筑或一个商场,而是内容的缔造者、平台的建设者、社交的传递者,我们需要创造的是情绪价值和认同感。
中国经济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做商业想先人一步,就要跟上市场变化和消费者变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产品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