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在中国零售业深陷“关店潮”之际,以ZARA、H&M、优衣库为首的十大快时尚品牌却逆市大势扩张,子品牌或衍生品牌线也发力市场抢占资源。二、三线城市成为了重点拓展区,未来快时尚品牌的发展将呈现多维度的竞争格局。针对十大快时尚现行生存现状及发展进程,赢商网开展了系列调查报道。
【相关链接】十大快时尚大扫描:全国共布局1322店 发力二线城市
(赢商网云南站报道)时尚气息浓厚的店面装修,自由舒服的购物氛围,高度时尚潮流且更新速度快的服装商品,再加上绝对亲民的价格,具备上述诸多优点于一身的快时尚品牌,在近年来服装零售行业整体下行的大环境下,却是逆市上扬,赚得盆满钵满。然而在快时尚品牌迅速扩张的背后,一系列的问题也暴露出来,未来这个品类会怎样发展?购物中心是否必须要有快时尚?
快时尚快速扩张背后藏危机 质量是硬伤
眼下快时尚的发展势头,可用疯狂二字形容。根据H&M近日宣布的二季度数据显示,其销量增长10%,而一季度的增长更是高达15%。过去一年内,快时尚领头羊ZARA也一直保持着强势,母公司Inditex 六月初公布的2015财年一季度业绩显示,其净利润5.21亿欧元,增长28%,属近两年来最高,而2/3的营收来自ZARA这一品牌。日本服装零售品牌优衣库也不示弱,其母公司迅销集团最新财报显示,2015财年上半年综合收益同比增长24.2%。同期将全年营业利润目标调升11%。5月同店销售继续实现12.3%的增长。
截止目前,H&M门店数量增加了354家,品牌共计3639家门店。ZARA今年一季度新增63家门店,并计划2016年前在50-60个国家开设新店。在昆明,优衣库、H&M、GAP、热风等品牌已然席卷了昆明市中心,以及次级商业中心,似乎成为每个新开业购物中心的标配。然而在火热的背后,快时尚的各种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2015年以来,关于快时尚质量问题的报道并屡见不鲜。ZARA、H&M、GAP、OLDNAVY等纷纷上榜。据媒体报道,这些品牌之所以被权威部门点名,主要是衣服的纤维成分与标识不符,PR值与甲醛等项目不符合我国强制性标准的要求,以及色牢度、PH值、甲醛、偶氮等不合格问题。
众所周知,快时尚的两大核心竞争力一个是“更新快”,一个是“价格低”。业内人士认为,为了保证更新快,快时尚服装的制作周期都很短,晾晒时间不足导致残留物超标的可能性自然增大。另一方面为了保持低价,快时尚产品必须压缩成本,这也使得其产品质量成为硬伤,面料差、做工粗糙等问题常常受到消费者的诟病。
有观点认为,随着快时尚品牌服饰迅速更新换代,这些衣物的使用频率并不大。而低廉的价格下带来的质量隐患,往往也会导致衣物的过早淘汰,消费者所浪费的金钱反而多于购买经典品牌的消费。因此,对于快时尚的未来,低价的竞争优势也遭到了不少人的怀疑。
品牌之间竞争加剧 优胜劣汰在所难免
虽然问题不少,但是业内也不得不承认快时尚发展的趋势并没有改变,只是对于快时尚的未来需要更多的理性审视,“只要是快时尚就可以赚钱赚人气”的想法显然不再适用,在快时尚内部分化已经出现。
就像商业地产一样,当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这是一片蓝海而疯狂厮杀的时候,蓝海很快也就变成红海。不少业内人士坦言,随着快时尚品牌的快速扩张,品牌之间竞争逐渐加剧,未来一场优胜劣汰的行业洗牌在所难免。
目前,优衣库门店数量逐年递增,新进入者Forever 21近年来也在加速扩张。相比而言,ZARA和H&M的变化则较慢。今年4月,Gap的销售额同比下降了15%,相比去年同期增长3%的业绩有很大跌落。在中国市场,由于相较其他竞争对手进入的时间晚,Gap在中国市场并没有获得预期的发展,开店速度也一直较为缓慢。
一方面是国外快时尚品牌进入带来的竞争加剧,另一方面国内快时尚品牌为抢占市场内斗血拼的价格战也是影响恶劣。业内观点认为,国内快时尚品牌原本多是粗放式管理、在技术上落后国外的品牌,大有濒临淘汰的危险。如何在低价的基础之上,跳出价格战的恶性竞争陷阱是国内快时尚品牌最应考虑的问题。
在竞争加剧的同时,不少快时尚里的领军品牌更是在线上开始攻城掠地。去年,ZARA、Gap、优衣库等在中国市场上的多个品牌相继进驻天猫,H&M在中国的自建电商平台也正式上线,快时尚品牌之间的竞争开始从线下蔓延到线上。
中投顾问轻工业研究员朱庆骅认为,未来快时尚市场将出现“马太效应”,强者越强、弱者越弱,最终形成几大快时尚品牌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的局面,ZARA、H&M、优衣库等实力较强的品牌或垄断市场。
购物中心恋上快时尚 双方都不一定是对方的菜
在零售业整体萧条的今天,快时尚似乎已经成为各大购物中心零售业态招商的首选,那么面对快时尚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各大购物中心是否仍然需要把快时尚当成标配呢?这需要先来看购物中心为什么青睐快时尚。
据统计,对于一个面积达11万平方米的成熟购物中心而言,面积占比不到3%的快时尚品牌能够贡献10%的客流,这足以说明快时尚品牌在购物中心的聚客能力。因此,购物中心希望用快时尚品牌的人气来带动购物中心的整体人流,而快时尚品牌又想通过购物中心来完成中国战略的全面布局,这就让双方找到了契合点。
然而,随着国内商业地产的发展,购物中心遍地开花,新开业的购物中心为了引入快时尚品牌,给予装修补贴、降租金等各种优惠。最终快时尚除了带动人流,往往不能直接给购物中心带来盈利。另一方面,真正具有人流带动作用的快时尚并不多,而快时尚中的大咖却不是每个购物中心都能轻松招到的。
那么购物中心是不是一定需要快时尚品牌,如果一定需要又如何引进呢?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是否引进快时尚还要由购物中心具体的定位决定。北京未来汇购物中心运营总监武国强表示,“每个购物中心都招快时尚品牌,容易形成同质化。为了面子工程,做给别人看,花重金招一些实际上自身并不需要的快时尚品牌,内心的痛其实只有自己知道。新开业的购物中心,前期最重要的是与租户共同成长。要招一些符合自身定位的租户,而不是一味地盯着快时尚品牌。”
对于快时尚品牌而言,不是购物中心能够给予装修补贴等利好条件就会选择进驻,品牌自身也要考虑开店后能否盈利,因此快时尚品牌更看重项目本身的好坏、团队运营能力以及入驻后店铺是否能实现盈利。
仲量联行零售地产部华北区总监罗绮华认为,购物中心要引进好的快时尚品牌,首先还是要让自己的项目变得有足够的吸引力和竞争力,这样才能在谈判中获得更多的优势,双方合作以后也才能真正达到双赢的效果。
快时尚发展到今天,无论是购物中心还是各大快时尚品牌,或许都应该更加理性的去面对未来的市场,让前进的步伐更加稳健。在行业萧条的背景下快时尚的一枝独秀显得尤其珍贵,如果被大家“玩儿坏了”,或许对与哪一方而言,都不是好事。
Forever21、NEW LOOK、Pull&Bear等多个快时尚品牌退出昆明,muji、ZARA撤店。难道在昆明,快时尚也越来越不行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