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歌星只是万达配套项目 关店是停止经营KTV完美转型

赢商网 陈健玮   2015-07-21 15:45

核心提示:当万达地产的所有项目都销售出去以后,并且经过了一定时期对万达商业地产项目的用户服务以后,已经算是完成了其存在的历史使命,使得大歌星需要用赔钱来维持存活已经变得完全没有必要,是到了该谢幕的时候了。

  在万达百货全国上演轰轰烈烈关店风波的同时,同属于万达集团的大歌星KTV也悄然宣布闭幕。近日,有消息称大歌星KTV旗下所有门店于7月底全面关闭。目前上海、武汉、济南、温州、泉州等地大歌星KTV已于7月7日宣布暂停营业,其他城市的门店也正在进行结业相关工作。

  大歌星

  大歌星旗下80多家门店将全面退出KTV领域

  万达大歌星KTV作为全国最大的连锁量贩式KTV,原属于林氏投资集团,该集团董事长林宁是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的夫人,2010年6月大歌星正式并入万达集团,成为万达集团继商业地产、高级酒店、文化产业、连锁百货之后的又一新兴产业,定位为集休闲娱乐、欢唱聚会、音乐美食于一体的文化娱乐场所。

  作为万达广场的配套产业,在四年多时间里,万达大歌星在全国快速扩张,2006年在广西南宁开设第一家分店,2009年上海第一家店在周浦万达广场开出。截至2014年9月,大歌星已在全国各地开设89家量贩式KTV门店,原计划到2014年底,大歌星门店总数达到105家,愿景做中国KTV行业领军品牌。

  但事与愿违,去年9月,万达大歌星13家KTV就因经营不善而关店,进入今年形势变得更加严峻,万达大歌星旗下80多家门店将全面退出KTV领域,或被转让,或改变成餐饮、商铺等其他业态。

  自身定位不明确、没有跟上电商发展潮流成大歌星关店诱因

  数据显示,去年上半年大歌星新开业5家店,整体收入为4.04亿元。与万达其他兄弟品牌公司动辄上百亿、千亿规模发展相比,大歌星的盈利能力并不高。而有业内人士表示,在王健林的商业帝国里,大歌星KTV只是为了配合商业地产所做的一个配套项目,违背量贩KTV业态本身选址、运营管理等专业属性。

  除了自身定位的不明确,大歌星在运营管理中也存在不少问题。业内人士分析,上市公司福利待遇高,人力支出大,从总部到区域,再到地方,管理层繁复,这种模式已经不适合现在的KTV盈利模式。另外,很多消费者抱怨,尽管大歌星被安置于高大上的万达广场内,但同等消费下,大歌星的点歌系统落后、音响效果一般、服务体验感差,成为用户放弃选择大歌星的原因。

  除了自身原因之外,没有跟上电商发展潮流也对大歌星形成了一定冲击。早在2013年4月,大歌星便推出行业内首个K歌应用软件“大歌星App”。但是,试水失败。再者,定位于高大上的万达大歌星并没有网络团购价格的优势,而且很多新型互联网、手机点歌方式等兴起的同时,新兴的主题、商务等多种形式的KTV已经对大歌星形成了强有力的竞争,多重困境下难以稳定发展的大歌星亏损也就成为了常态。

  KTV歇业现象屡见不鲜

  不仅仅是万达大歌星,根据公开数据统计,仅2014年,重庆、西安、北京、上海等多地都出现了KTV歇业的现象。原因有二:第一,现在娱乐方式的多样化,消费者有了更多选择;第二,传统KTV主要收入来源单一,利润空间小。大多数KTV盈利模式依然依靠唱歌和酒水零食销售两块,但租金、人工、歌曲版权等成本却在不断攀升。

  另外,KTV行业同质化现象严重,价格竞争也比较激烈,除了租金、人员成本外,版权使用费也是较大的支出。

  万达大歌星:该到谢幕的时候

   此前有消息称,大歌星在全国各地所经营的场所已经成功转出15家店面,尚余74家店等待转让,转让价高的店达到了800多万。如果按照这种平均值进行转让,89家店的整体费收益将达到3.6个亿,这是一种非常客观的成本回收,可以说是大歌星对停止自身经营KTV的完美转型。

  笔者在前面提过大歌星仅仅是万达集团为了配合商业地产所做的一个配套项目,在万达地产在全国各地进行开发之时,或多或少地拉动了当地的房价,万达地产也获得了丰厚的收益,作为配套项目的大歌星项目,也发挥了为房地产销售进行服务的作用。

  但是,当万达地产的所有项目都销售出去以后,并且经过了一定时期对万达商业地产项目的用户服务以后,已经算是完成了其存在的历史使命,加上在万达商业地产周边已经存在了很多与大歌星竞争的对手,都使得大歌星需要用赔钱来维持存活已经变得完全没有必要,是到了该谢幕的时候了。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赢商网原创新闻,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