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快时尚无印良品爬出大坑走向新局面的八大原因

微信号:宋家泰读书圈   2015-07-29 09:49

核心提示:2001年无印良品销售额虽然还增加了3.4%,但是利润减少了51.3%。这种颓势一直到2006年才止住,这也是我前文所说,我在香港朝圣的时候,无印良品还在坑里艰难的往外爬。无印良品掉坑里主要有八大原因。

  2003年,我在《国际广告》杂志上看到了一张海报,一片无垠的白色旷野上,只有一个小小的红衣少女背影,没有文案,只有四个字 “無印良品”。

  我大为倾倒,盯着这张海报看了快十分钟。之前我对这个品牌已经有些零碎印象,知道它不光是一个歌唱组合,但看了这张海报后,我把Google上能看到的无印良品资料都翻了一个遍,第一次对一个品牌着迷。充分证明品牌是能强烈的影响购物选择的。

  那时上海还不是香港自由行开放城市,我们去香港还得跟团,但其中有一天时间是可以自己在香港逛的,我花了半天时间在无印良品。好像是阿里巴巴进了藏宝山洞,我激动地摸摸这个看看那个,不过真是贵啊,我囊中羞涩,看了半天才舍得买一些笔记本和两件衬衫走,彼时香港人对大陆来客还算友好,也没人白眼看我。我回到上海,穿着无印良品的衬衫,拿着无印良品的圆珠笔,在无印良品的黄颜色本子上写东西的时候,觉得我真特么文艺。

  多年以后,我才知道,2003年的时候,无印良品刚刚从一个亏损大坑里爬出来,在亚洲市场曾消失了一段时间,喘息未定,它在香港的那家店是2001年重开的。此事说来话长,待我从头道来。

  无印良品的前世今生

  1978年前的日本,经济高速增长,颇像现在的天朝,先富起来的老百姓财大气粗,不买对的只买贵的,但石油危机爆发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拉下帷幕。物价高涨,生产相对过剩,消费者开始对商品的价值和价格精打细算。能不能推出物美价廉的产品,是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日本各大百货公司为了竞争,开始开发自有品牌——我90年代还看过一本书,《卓越的管理典范:马狮百货集团经验剖析》,说英国马狮百货公司经营上的牛逼之一,就是有很多自有品牌,不知道有没有读者看过,呵呵,江湖后浪推前浪,上海的玛莎百货现在也关了不少了。

  西友百货在1980年也创立了自有品牌,相比其他百货公司已经算晚了,但因为几个牛人的出现,让这个品牌没有昙花一现,反而青出于蓝。

  首屈一指的大牛是田中一光,他1930年生于奈良,从小就酷爱看电影,不满十岁的时候,就尝试自己制作电影的海报,自己裁剪照片进行黏贴,琢磨最吸引人的广告语。60年代田中一光就已经头角峥嵘,七八十年代成为日本的设计大师。无印良品,就是田中一光的生活意识,加上西友百货老板堤清二的企业愿景,交感中产生的(无印良品这四个字,是广告文案日暮真三想出来的,品牌理念 “因为合理,所以便宜” 则是小池一子提出来的)。

  前几天听李善友老师的课,说 “用赤子之心做产品,才是最牛逼的思维”,无印良品把科学的理性和文化的感性很好地融合起来(比苹果早多了),让便宜和高质量这两个相互矛盾的产品要素结合在了一起。

  无印良品怎么做到的呢?

  1986年田中一光,在一篇《无印良品白皮书》的文章中说,无印良品有三个特征:选择优质原材料,不断改良生产工序,商品采取简约包装。这三个特征,让它的品质不低于其他品牌,而价格低于其他品牌三成。

  经典的案例是干香菇,以前的同类产品,香菇要保持完整的形状,才能成为商品来贩卖,无印良品则选择破掉的或是形状不好的香菇,切碎了卖,理由是反正你烹饪的时候也会切碎,实用性是一样的,省去了挑选香菇的成本,价格可以便宜不少。另外,产品包装和标签的用纸,也可以省去漂白纸浆的过程,呈现出淡褐色也不错,这就跟过度包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就是“因为合理,所以便宜”。

  

  这是多好的品牌故事啊!田中一光认为,无印良品的这些商品为什么会那么便宜,它们又是怎么被制造出来的,将这些原因和过程,都清晰的让消费者们了解,是一种非常好的商品推广方式。人们在购买商品的过程中,便宜固然是很要紧的因素,但让人安心,其实具有更大的市场竞争力(请注意,这观点可是30年前就有了啊)。

  田中一光认为,在功能足以说明一切的前提下,装饰成分是可以节制的。无印良品非常节制的控制了包装的度,在包装过剩的大环境中,反倒一下子凸显出来了。初期的无印良品,只有40种商品,9种生活用品,31种食物。并没有自己的销售专区,食品就放在食品区,消费者买一件无印良品T恤衫,要到摆了好几种品牌的T恤专区找才行,非常不方便。

  后来西友百货把无印良品的所有产品放在同一区域,按照“家”的概念,对商品摆放进行了整合,这大大引发了人们的共鸣。消费者原来到店里就是为了买食品的,在这个“家”里逛着逛着,会发现好像服饰也不错,连食品带服饰一起买的客人也不在少数。田中一光他们把天花吊顶全部去掉,留出管道和水泥构造,货架和墙面尽量用木材、石头等天然材料,用来摆放产品的容器也尽可能是纯天然和纯手工方式制作,就连放糖果的篮子也是专门收集的民间工艺品。

  大受消费者欢迎的无印良品,1983年6月在东京的时髦地段青山开设独立专卖店,在青山学院大学前,室内设计是杉本贵志,虽然只有103平方米,商品品种700种,开张后创造了超出计划10倍的骄人销售业绩。这对无印良品来说,无疑是重要的转折点,青山地区一直是最前沿资讯的集散地。也是知性人群以及时尚记者的活动大本营。店铺在人们的口口相传中变得广为人知,青山一号店获得了空前的成功。田中一光认为,如果无印良品一号店不是开在青山,而是开在郊外的话,那么无印良品要发展到今天的规模恐怕会需要更长的时间。

  

  接下来无印良品的发展速度,就是指数级了,短短数年就成为销售额突破100亿日元的品牌,1989年6月,无印良品事业部从西友集团分离独立,之后10年,销售额从245亿日元变为1067亿日元,利润从1.25亿日元变为133.6亿,每年都维持两位数的增长,这都是在同期严重低迷的日本消费中取得的成绩。2000年,无印良品在巴黎卢浮宫地下街设立店铺,成为日本国内热议的话题。

  然后,无印良品突然颓了。

  2001年无印良品销售额虽然还增加了3.4%,但是利润减少了51.3%。这种颓势一直到2006年才止住,这也是我前文所说,我在香港朝圣的时候,无印良品还在坑里艰难的往外爬。

  

  原因很多:

  1、骄傲,无印良品的员工认为不需要向其他公司学习,觉得维持现状就行。

  2、机构臃肿,过分强调纵向机构组织,有些确认文件要盖7个章;

  3、忘记根本只顾眼前。仅对业绩下滑采取短期性应对措施,自始至终都采用了治标不治本的方法。

  4、品牌自身在弱化,竞争对手也在起来,十多年来便未打造锤炼的品牌无法应对市场的巨大变化;

  5、店铺开发战略失败,规模在1500平方米以上的店几乎都没有成功过,因为产品种类和产品开发能力,跟不上卖场规模扩大的步伐。

  6、社长新旧更替,创始人木内政雄回西友集团总部了,换了一个有贺馨,呵呵,继任者总没有创业者有情怀;

  7、初心发生了摇摆。无印良品的心思不再从消费者角度出发考虑问题,而是想方设法生产畅销商品,于是原来所拥有的优良品质也就随之消失了。

  8、很厉害的竞争对手出现。服饰杂货部门的对手是优衣库,生活用品部门的对手是似鸟公司,小件化妆品和文具部门的对手则是百元店。

  无印良品事后反思,“由价格战而导致的商品品质和设计感下降。在服饰方面,将商品品种扩展至职业装的方法,使得营销总监对产品的思考失去了深度,卖场的形象也失去了焦点”。

  这是15年前无印良品碰到的问题。当然,想到要解决什么问题的时候,问题已经解决了一半。《无印良品的改革》一书中,讲述了无印良品怎么浴火重生的故事。不过我觉得,这8个问题,在我们房地产行业一些企业身上,也不少啊,别说互联网+了,光这些类似问题都够喝一壶了。

  田中一光始终认为,无印良品并不应该单纯追求廉价,为了降低成本拼命,而是要追求 “最聪明的价格”,保持产品的品质。他始终认为,没有性格特征的商品,恐怕很快会被淘汰出去。

  该是引入新鲜血液的时候了。

  新大神出场

  2001年8月,原研哉接到田中一光电话,邀请他担任无印良品的艺术指导工作,“趁自己还具有影响力的时候,将工作交接给新人”,彼时无印良品虽然已有颓势,但在日本已经创下佳绩并为社会大众所知,原研哉很感兴趣,建议邀请产品设计师深泽植人加入。他们在2002年1月8日去了田中一光的事务所深谈,之所以原研哉把日期记得这么清楚,是因为田中一光三天后就去世了(2002年1月10日晚22:30,田中一光在回家途中突发心脏病倒在地上,被路人发现后送到医院不治,于23:45逝世,享年71岁)。

  我在香港买无印良品产品的时候,无印良品已经进入了原研哉时代。原研哉认为,我们生活周遭的商品已经两极化,一种是以新奇的素材或吸引人家眼光的造型,以稀少性提高品牌本身的评价,创造出欢迎高价格的消费层级为方向;另一种是以竭尽所能地降低价格为方向,透过使用最便宜的素材,将过程简化到无法再简化,在劳工最便宜的国家生产等。

  原研哉希望无印良品不属于任何一群,在摸索最合适的素材与制法式样的同时,也在朴素和精简中,产生新的价值观或优美意识。在消费者对于其产品满意度的层级上,无印良品不去追求“这个”而是“这样”,不去引诱消费者让她觉得“这个好”、“非这个不好”的强烈嗜好,而是要带给消费者“这样就好”的满足感。

  “这样就好”里面也要分层级,无印良品就是尽量提高“这样”到高水准的层级为目标。这就是无印良品的新愿景,在“因为合理,所以便宜”的愿景上锤炼提升。

  接下来要重塑品牌形象了。

  原研哉的广告概念,第一开始就是“空”(EMPTINESS),怎么体现这个“空”呢?就是一个空无一物的容器。

  

  

  广告不加入文案,它本身的文字商标“无印良品”就是文案,因此在海报表现上,就只是在中央直接摆上商品,在画面的某一角落放上企业标志。

  因为“容器”这个概念,摄影师藤井保想到了“地平线”,地平线上什么都没有,也什么都有。怎么捕捉人类与地球之间极致的风景呢?海平面到处都是,但是什么地方,有能把画面干净利落一分为二的完全的地平线呢?

  原研哉们从东京飞到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再飞到玻利维亚胡胡伊,再开了几天越野车到了一个叫乌尤尼的地方。这个地方有一片全世界最大的盐水湖,与其说湖,不如说是一片干涸的盐平原,有一万多平方公里,是一个白色巨大的平面,这里只有地平线。

  原研哉在《设计中的设计》回忆,这片平原地面相当坚硬,地表浮现出如同哈密瓜外皮般的网状模样,越野车开上去,几乎没有车轮的痕迹,原研哉想拍出一张在地平线上,站着一个像小点大小般小小的人的照片,虽然极为单纯,但是这是地球和人类间极致的沟通,一无所有中,蕴含所有。

  那个小人,是在当地找的一个14岁的少女。摄影师藤井保要求要高出地面4米拍摄,于是工作人员连夜搭好了架子,果然离地4米高视线内的地表,整个变大般的映入眼帘,远近的深度放大,景观的范围更为增加。

  摄影持续了五天,最后出街的海报,就是我在《国际广告》上盯了十分钟的那张。白色大地上一片无云的青空,Nothing,Yet Everything。

  原研哉在他不同的著作中称,他所谓的“空”,并没有刻意融入禅意。他举了一个例子,幕府将军足利义政隐遁在慈照寺中的一个书斋中,被称为现代和室的起源。书斋洋溢着简单质朴的美,只有四张半榻榻米大小,拉门将户外的阳光过滤成斜射的间接光,隔扇上贴满了典雅的壁纸,写字的书桌和装饰架都收拾的井然有序。打开书桌正面的拉门,庭院中的景致好像画卷般的映入眼帘,景致设置比例完美得如同数学定理。

  原研哉说,因为房间并不大,只能两个人坐,在客人的茶杯里放两片樱花,就会产生正在樱花树下喝茶的感觉——不是说真有一棵樱花树,而是在这种非常简洁的环境中,两个人展开想象,把环境充满。

  地上放的是长次郎乐茶碗。 灵感可能来源于一个故事,千利休为了接待丰臣秀吉,把清晨花园里所有的牵牛花都摘下来扔掉,只在茶室地板上放了一株清晨的牵牛花。茶室的空,使之成为一座台子,人的意识可以上升到形而上的层面。原研哉说,空不仅仅是指形式上的简单、逻辑的复杂等等,空其实提供了一个让我们的想象力自由发挥的空间,大大丰富了我们的感知力以及相互理解力。空就是这种潜力。

  原研哉说,无印良品强调的不是单纯的简洁、简练,而是一种空的理念。他希望产品提供给消费者,激发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想象,拥有各自的使用方式、场合。无印良品不是把视点放在追新,原研哉称自己非常不喜欢一味迎合消费者的需求,他说:设计不是一种技能,而是捕捉事物本质的感觉能力与洞察能力。设计的过程,就是发现生活,发现隐藏在物体之间的智慧。就像编榻榻米的方法,茶勺的切削方法,每件道具的背后都有它们的理由。多少年来人们每天的思考结晶构成了生活的历史,“设计”正是要发现这些隐藏在日用品背后的智慧。

  原研哉的书房参照了慈照寺(即银阁寺)东求堂的拉门框架以及间隔宽度。书房的门做成了日式的拉门,一打开就可以看到院子里的树木。桌子是原研哉进大学时自己设计的,请一个爵士茶馆的老板(也是出色的木工)做了桌面,自己做了桌腿,材料是柳木,漆成黑色用了很久。桌子边铺了琉璃榻榻米,是一种没有边的很紧实的榻榻米,还铺了麻的坐垫,还把桌子下面改成了被炉。累了可以随时躺下。书架上最下层书和坐垫处在同一高度,所以不用蹲下来找,他像长臂猿一样,一伸手就可以拿到书柜里的书。很大的彩页书放在了办公室,这里的书都经过了严格的筛选,是原研哉真正要读的书,“能够这么方便地取阅这些书真的令人心情舒畅。”

  说到我最初买的无印良品的笔记本,原研哉有一次和阿部雅世对谈时候说,“无印良品每年都会改进产品,比如最普通的笔记本,给笔记本加个袋、附赠橡皮、改变纸张的厚度、或是在每页的边缘直接留有填写页码的地方、又或是改变笔记本的行距,将它们变厚或变薄等等。我们向市场不断推新产品,就像是玩转碟一样,如果停止摇动手中的竿子,碟子就会掉下来摔碎。在这种避免陈旧、不断出新的变化中,也包含了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想法,以及用这些想法来改造事物的意识”。(这就是小米所说的小步快跑,迅速迭代啊!)

  原研哉2008年出版的小册子《白》,曾被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学习院大学、成蹊大学等十几所大学引用,成为入学考试的日语考试题。原研哉说自己设计的要点,是使用白色,尝试着发挥白色所具有的创新性、以及品质、现代性和良好的背景色等特点。他认为白是一种特别不寻常的颜色,也可以被视为没有颜色——“虽然一开始我在说空,其实我是在说白。白为背景更能凸显事物的本质,还包含一种似有似无的抽象概念”。

  就像田中一光认为,讲述商品怎么被制造出来的故事,是一种非常好的商品推广方式。原研哉认为,阐述设计本身也是一种设计。

  在2010年的一次活动上,王澍问原研哉,说你已经设计了25年,不会烦么?原研哉回答,喝果汁很快就会烦,喝水就永远不够。

  后记:

  原研哉谈房地产开发

  原研哉认为,要把家建在自己最重要的生活重心的位置上。

  举个例子,如果你喜欢泡澡,就不要像两室一厅的格局,把浴室放在毫不起眼的位置,完全可以在最直接的位置建一个华丽的浴室,进一步说,就算夸张到把整个家装饰的像个浴室也不为过;这样就不是潮湿又阴暗的浴室了,而是像明亮清爽、无拘无束的矿泉水疗养院一样的居住空间。

  

  如果你喜欢弹钢琴,尽可以把钢琴放在房子正中央,在房间里贴满隔音墙、隔音地板,将其打造成一个尽可以让你尽请大声弹琴的生活空间。

  

  如果你的兴趣是烹饪,那就把最大的预算用到厨房,建一个以食为中心的家。

  

  如果你喜欢书,那就可以把每面墙都做成书架,像图书馆一样收藏书籍,住在书的迷宫里。精心挑选出来的书籍围绕着你,于是可以静下心来畅快的游在书的海洋里。

  

  倘若你在外面的生活很长,回家就是为了睡觉,那就把重点放在卧室,注重睡眠质量,挑选优质的床垫和被子,再装一个像电影院一样大而高品质的影像系统,那么就可以直接躺在床上看电影。

  

  把水龙头、水槽和冰箱都做成超小号,收进沙发旁边的橱柜里,从冰箱里拿出做好的圆冰块,哗的一下倒入玻璃杯,就可以一边看电视一边喝威士忌了。

  

  原研哉说有个词叫扩大内需(难道日本也有这个词?),但是正常来说,真实的需求应该是人们从日常生活中找到的。造再多的公路、再多的水坝都是没有意义的。就算人人都有了汽车,经济不景气,也就没有心情去旅行。如果大多数人都意识到可以合理的翻新自己的居所,结构体保持不动,一家接一家的更新内装,不就会带来巨大的内需么?

  原研哉说,未来的住宅应该是整个打包的概念,不仅仅是外面一个盒子,应该有更多智能化的内容,把移动设备、电视、医疗设备整个的融合在家居的概念当中。如果把照明器具融入天花板,电视和通讯器嵌入墙壁,在地板上安装灵敏度极高的传感器,能感知血压、脉搏、体重、体温等各种身体信息,那么环境就会开始悄无声息的与人的身体产生沟通,通过家与医院连接,人们就可以一直处于医疗服务的检测状态之下。

  呵呵,这不就是我们现在正在期盼的万物互联么?

  参考书目:《设计中的设计》原研哉著。《设计的觉醒》田中一光著。《设计私语录——通心粉的空洞之谜》原研哉著。《为什么设计》原研哉对谈阿部雅世。《无印良品的改革》渡边米英著。《白》原研哉著。《请偷走海报——原研哉的设计随笔集》原研哉著。《欲望的教育——美意识创造未来》原研哉著。《BRANDS A TO Z MUJI》、《MUJI》。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文章关键词: 无印良品快时尚MUJI
本文转载来自:微信号:宋家泰读书圈,不代表赢商网观点,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赢商网,电话:020-37128209;邮箱:news@winshang.com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