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巨头“进村”:阿里、京东加速布局农村生态圈

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 滑明飞   2015-07-29 16:23

核心提示:在“互联网+”席卷传统工业、商业区域的同时,农村市场也正借助电商进入互联网领域,由此开启互联网+农业/农村的新模式。“电商进村”正在改变着原有的农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7月28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阿里巴巴与菏泽合作的电商项目即将启动。对于具体内容,阿里方面不予置评,但从菏泽市委市政府目前对电商的扶持力度来看,电商在地方政府层面正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互联网+”席卷传统工业、商业区域的同时,农村市场也正借助电商进入互联网领域,由此开启互联网+农业/农村的新模式。结合中国目前的农村状况,“电商进村”正在改变着原有的农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同时,劳动力、土地、资本、产业等各个方面也将逐步重组。

  事实上,国内的互联网巨头早已对农村市场虎视眈眈。去年,两大电商巨头阿里和京东均加快了进军农村的步伐——阿里上市后即推出了以“千县万村”计划为主体的农村战略,宣布将在未来的3-5年之内,投资100亿元,建立一个覆盖1000个县、10万个行政村的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京东今年年初也宣布年内将开500家县级服务中心。

  淘宝村是阿里近几年推出的一个项目,阿里提供的一份报告显示,2014年纳入统计的淘宝村的数量已突破200个,并出现了19个淘宝镇。从区域分布来看,发达的沿海地区,如浙江、广东等,“淘宝村”最多。但从今年的发展来看,“淘宝村”也开始在内陆地区,如河北南部、山东西南等大量出现。

  曹县“触网”标本

  曹县是菏泽市人口最多的一个县,拥有170多万人口。据了解,曹县当地人在淘宝的开店数量超过2万个,今年上半年,电商企业达到300家,电商大型个体加工户800多家,从事网店销售的家庭有4500户,仅这一个县就有7个淘宝村。

  “现在我们村的身份证都不够用了。”曹县大集乡丁楼村一位淘宝店店主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笑称。按照淘宝的规则,开店必须进行身份证认证,并且一个身份证只能注册一个店铺。

  从2010年开始,丁楼村开始接触电商,据该村党支部书记任庆生介绍,丁楼村300户家庭有280户开设淘宝店。在丁楼村走访时,记者发现整个村子都被各式各样的广告牌覆盖,墙上甚至刷着“宁可东奔西跑,不如回家淘宝”的标语。这几乎是一个全民“触网”的村庄,而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村。

  以丁楼村为例,其大部分网店主营影楼服饰、戏服道具以及Cosplay服饰等。其通过电商的方式改变了以往线下寻找客户的方式,并且通过规模效应形成一个产业。

  据了解,该村基本以家庭为单位经营淘宝店,甚至有大学生毕业后回家参与家庭创业。一般来说,中国现在很多农村已经很少看到年轻人,但丁楼村却随处可见。对于大多数40岁以上的农村人来说,互联网是一个新生事物,因此,年轻人承担了很大一部分网店运营的任务。

  “很多本地上大学的年轻人,毕业后都回到当地参与经营。”曹县张庄村一位淘宝店主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相比城市的淘宝店主,农村电商在人力成本方面有着极大的优势。据了解,当地雇佣一名员工,每个月的成本在2000元左右,而城市的人力成本至少翻倍。当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中的“人口红利”渐渐消失时,中国的农村借助互联网却正在享受着存量的人口红利。不过,这同样是一个潜在的危机,任庆生表示,随着竞争加剧,淘宝村也必须向品牌化方向发展。

  淘宝村的规模化,也带动了当地上下游产业的发展。一位服饰辅料企业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其每年为成品生产企业提供的辅料达到数千万元。而每个生产工厂则供应当地100-300家淘宝店铺。相比传统跨区域的产业链格局,由网店拉动的当地全产业链形成,大大降低了成本。

  农村电商的发展,也引发快递行业的集体“进村”。据曹县大集乡党委书记苏永忠介绍,目前该乡已有16家快递企业进入。他曾安排工作人员到一家快递公司的收货点“蹲点”发现,每天的发货量达到22000单。记者走访发现,在中国大部分的农村,很少看到快递行业如此大规模的深入农村。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快递行业的发展,也推动了农村网购用户的增加。这对于电商平台而言,无意是其获取农村庞大用户的基础。

  在丁楼村,记者还发现一家电商资金互助机构。据了解,围绕淘宝店主,地方政府和相关协会通过贴息贷款、创业基金等方式为当地的电商从业者提供资金支持。此外,围绕电商,一大批诸如服饰拍摄、网店代运营等周边产业也被带动起来,当地的网络普及程度也远远高于国内的其它大部分农村。

  拼抢农村市场

  从目前互联网对农村和农业的渗透来看,电商打响了农村“触网”的第一枪。对于国内的互联网巨头而言,农村地区也是其发展至今寻求增量市场的关键一步。

  无论是阿里还是京东,对于农村市场都觊觎已久。城市用户增长放缓,流量红利时代结束,电商企业急需新的增量,来维持平台的高速发展。

  阿里的“淘宝村”试验是在农村自发形成产业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也是对农村B端商家的整合。此外,阿里和京东通过自建体系,正激烈地争夺庞大的农村C端用户。

  据了解,两家公司目前的策略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京东的县级服务中心模式,通过该中心向农村推广和销售商品,普及网购;淘宝的“村淘”服务中心则直接建在农村,帮助农村消费者网购;第二种则是“村淘”服务中心实现另一个功能,即通过电商进行农副产品的销售。

  显然,类似跨境电商的进口和出口模式,电商平台试图打造国内商品从农村到城市,从城市到农村的双向流通机制。这也是目前互联网“进村”最佳的切入口。

  从农村生态的角度来看,玩家并不只有阿里、京东这些互联网巨头,一大批针对农村农业的垂直创业互联网公司正在深入农村和农业的各个环节。

  据悉,近期刚刚上线,号称国内最大农业电商平台——农商1号,就是基于农村、农民和农业本身的互联网尝试。

  据了解,“农商1号”根据农业的特性,试图构建起集“互联网+农业+渠道+技术+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平台。它的模式是通过互联网连接农民和相关企业机构,比如农药、化肥、种子等。农民可以通过该平台采购,同时还可以获得技术方面的指导;最终,农民还可以直接在该平台进行农副产品的销售。

  值得一提的是,基于农业/农村的互联网创业在今年爆发,就在7月,云农场在获得联想控股千万美元投资后,再次对外宣布获春晓资本逾亿元投资,双方将合力共同打造农业互联网高科技全产业链模式;今年5月,一亩田在小米董事长雷军撮合下,与国内农业龙头公司新希望达成战略合作。

  显然,在工业品几乎全部“触网”的背景下,互联网公司正在将目光对准农业和农产品这个庞大的市场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本文转载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 滑明飞,不代表赢商网观点,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赢商网,电话:020-37128209;邮箱:news@winshang.com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