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绝大多数城市里,商业地产“过剩”这个标签是越贴越牢了,但稍稍审视一下便可发现,过剩的多是大型购物中心。动辄十几二十多万的商业面积,闷在一个大盒子里,期望方圆五到十公里的人都来消费。
在电商冲击下,这样巨大体量的Mall本已很难维系,更何况在很多城市里,往往距离不远就有另一个体量相当的“大盒子”在上门竞争。过剩也由此而来,往往起因城市规划失当。
不过,另一类小巧灵活,自发生产的商业形态却从未有过“过剩”的危机——社区商业,只要背靠着大型居住区,源源不断的消费需求就从来不会让商家犯愁。再怎么电商,有些事还是得下楼走两步才能做。
社区商业的问题来自需求的低层次,做来做去,只能基于简单消费需求进行业态布局,也逃不过小饭馆+咖啡馆+小超市+健身会所的老套路,空间及格局的制约很难让社区商业成为时尚交际的中心。
问题来了,有没有办法摆脱购物中心的大而无当,却又避免社区商业的需求浅层次满足呢?阳光100给出了一个答案——街区商业,以及以此为核心的街区综合体。
阳光100的街区综合体,不是商业一条街,也不是简单的开放式购物中心。里面有住宅,有商业,有办公,有生活服务平台,可能也有酒店。一些同行思路类似的作品已经取得了成功。比如北京三里屯太古里、上海新天地等典型的街区商业案例。
是的,在成都,阳光100的米娅中心项目就是想打造出新型的街区商业。但业态却更为丰富的街区。综合体内的住宅部分,是商业街区早期客流的保证。但开放式的形态,地铁上盖的便利,却又为商业未来提供了成为“社交中心”可能。物业形态上类似北京三里屯太古里、上海新天地这样的场所,但综合体的形态孕育了更多可能。
在成都阳光100米娅中心勾画的街区综合体社交场景中,人与人之间的“奇遇”不再是电影里的情节。在米娅中心,孩子在Jump street跳跃街肆意运动尽情欢笑,创业者三三两两散坐在街边的咖啡馆,旅居出差的外来客在途家享受贴心服务,不远处有街头艺人在唱歌或画画,街道转角的Hi-life好生活超级生活店应有尽有……
不仅是成都,此前阳光100在沈阳、柳州等二三线城市开发的街区综合体项目,请来了国际设计大师操刀,时尚范儿十足,也是相当受欢迎。要说二三线城市供应过剩这事儿喊了好几年,虽然90后不买房了,也不需要盖那么多房了,但90后终究还是要生活的,而且对生活品质的要求只会越来越高,别以为小城的人就不喝星巴克!这正为阳光100这种社区式的、注重体验的街区综合体留出了市场空间。
传统社区商业和购物中心以商品为中心,以购物需求为目的,就像一个只能购物的封闭式水泥盒子,而像米娅中心这样的街区综合体则是开放的、多元的、能够吸引人群驻留的。
即便是电商攻占一切的时代,实体经济受到来自网络的空前威胁,但是基本需求却不会消亡。所以商业还是要做。大家需要的是商业,而且不仅仅是一个配套商业,而是向城市生活方式的转变。在米娅中心,阳光100试图让街区成为社区的生活中心,将人们从家中引导出来,在步行可达的生活圈子里,商务、餐饮、娱乐、社交等功能都齐活了,人与人之间交往和互动的需求满足了,自然既有人气,又有财气了。
以‘时间’为灵感,表达成都太古里9年时间维度中的累积、酝酿、衍变,量身定制限时“发酵实验室”,呈现9款微起泡茶酒。
三亚国际免税城三期项目已确定为太古里。项目总投资达70亿元,占地面积超20万㎡,计划2024年底完成主体结构工程,首期将于2025年底竣工。
太古地产2023年第四季度营运报告显示,其办公楼和零售物业租用率分别高达97%-100%和94%-100%,发展中项目和买卖物业也在稳步推进。
此次从成都平衡而松弛的城市气质出发,成都太古里特别构筑了这座快与慢、动与静相结合的多媒体互动装置,邀请市民和八方来客步入其中。
展览中,八组来自不同领域的建筑、艺术团队,联动场内八个国际品牌,创作了八个独立艺术体验空间和八个体现成都城市生活精髓的限时创意。
由益云商管打造的千亿总部,总体量近100万㎡,涵盖三期写字楼、湾区首座砂之船超级奥莱、广州第2座琶醍、广府非遗美食博物馆等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