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注册地全外迁 李嘉诚海外扩张谋釜底抽薪?

赢商网综合 罗洁仪   2015-09-09 12:37
核心提示:9月8日,长和、长江基建及电能实业联合发公告,拟将长江基建及电能实业合并,合并后的名称为“长江基建实业”。由此,李嘉诚名下上市公司注册地已全部外迁,海外扩张布局显现。李嘉诚降低对中国经济依赖是釜底抽薪?

  2015年9月8日,长和、长江基建及电能实业联合发布公告,拟将长江基建及电能实业合并,合并后的名称为“长江基建实业”。由此,李嘉诚名下上市公司注册地已全部外迁,海外扩张布局显现。有外媒分析称,随着中国经济放缓,李嘉诚降低对中国经济依赖的举动看起来非常有先见之明。

  那么,李嘉诚抛售中国资产是看准了时机吗?降低对中国经济依赖,布局海外扩张,谋求釜底抽薪?

  上市公司注册地外迁 只为方便做生意?

  长江和记实业“世纪大重组”结束不到3个月,“超人”李嘉诚又启动了新一轮的小重组。

  2015年9月8日下午,长和、长江基建(01038.HK)及电能实业(00006.HK)联合发布公告,拟将长江基建及电能实业合并,合并后的名称为“长江基建实业”。

  根据公告,长江基建与电能实业将通过电能实业协议安排方式进行合并,每持有1股电能实业股份的投资者,将可以获得1.04股长江基建股份,方案的代价将由长江基建及电能实业在9月4日的5个交易日平均收市价来定,并没有任何溢价或折让。计划生效后,电能实业将会从港交所除牌,而长江基建将会向股东派发每股5港元的特别股息。

  此举,是为寻求合并其公共事业业务以便进一步扩张。

  上图为长建及电能合并前后的股权变化,图片来自香港《文汇报》

  由于2014年拆分上市的香港电灯的注册地位于开曼群岛,长江基建的注册地则为百慕达群岛,这次被吞并的电能实业实际上是李嘉诚名下唯一一个在香港本土注册的公司,因此,长江吞并电能以后,李嘉诚旗下所有公司注册地迁离中国。 

  对此,一些香港财会业人士表示,企业在开曼群岛及香港注册的做法非常普遍。香港前财经事务及库务局长、现任和黄旗下和记港口信托独立非执董及赫斯基董事的马时亨也认为长和重组并非意味“李嘉诚帝国”意欲外迁,“长和系尤其是和黄的业务遍布全世界,并且拥有很多海外资产、海外业务,所以这样做也无可厚非。”

  由于长江基建和电能实业是李嘉诚旗下海外投资的重要平台。因此,长江吞并电能,被认为是加速海外扩张。

  海外扩张 “超人”李嘉诚内地逃生 

  事实上,李嘉诚近年频繁布局欧洲,进行海外扩张,加速扩张抄底欧洲。

  首先,是电能实业自1999年开始就进行了海外投资,目前业务遍及英国、澳大利亚及加拿大等,2011年海外盈利首次超越香港本土业务。

  2010年:李嘉诚旗下公司以91亿美元收购英国电网公司

  2010年2月:将奥地利第三大移动通信公司纳入囊中,并以1550亿港元收购英国电网、水务、燃气资产

  2012年:收购奥地利OrangeAustria全部权益,合并当地第三及第四大移动电信供应商

  2012年:以7.18亿港元收购加拿大电厂资产,97亿港元购入荷兰能源公司

  ……

 

图片来源网络

  相对于欧洲战略的快马加鞭,李嘉诚在内地方面则频频抛售物业。

  最早大概始于2011年,受到关注的是从2013年6月开始,抛售广州西城都荟广场、上海陆家嘴东方汇经中心、南京国际金融中心大厦、北京盈科中心、上海盛邦国际大厦和上海陆家嘴世纪汇广场等一线城市重要地标物业。

  据不完全统计,算上上海世纪汇,则计入超市、港口、能源等其他资产,李嘉诚近三年套现国内资产金额将达上千亿元。

  尽管外界这些被视为撤资、抛售,但“超人”李嘉诚从不承认,相反,表态看好内地市场。

  在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年中业绩报告上,主席李嘉诚表示,上半年香港物业市况整体维持稳健,内地部分主要城市市场气氛及物业交投亦属平稳。他还表示“一带一路”将缔造无限商机。

  降低对中国经济依赖 密谋釜底抽薪?

  在上半年二套房新政、“限购”松绑、取消“限外”、降息降准等一系列救市政策出台以后,中国楼市复苏,房价重回上涨态势。 

  那么,李嘉诚抛售物业,是投资失误了吗?答案是否定的。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即使中国楼市成交复苏,并不意味着全国楼价整体回升,目前楼市处于“白银时代”,城市间房价分化严重。

  更重要的是,李嘉诚内地抛售的物业,以商业、写字楼为主,并非住宅类型。

  目前,商业地产并不是很景气。内地众多百货公司关店,写字楼空置提升,不少购物中心的开发商谋求转型。据知情人士透露,李嘉诚在2008年以49亿元出售的位于上海金融中心区地带一座40层的大厦,当时的买主三年后再次出售时的价格较李嘉诚的售价还低了5亿元。

  中国经济放缓、股价下跌以及人民币突然贬值的担忧拖累全球市场下挫,不得不让全球投资者担心中国经济造成的影响。

  而近年把重心转向欧洲的李嘉诚,尽管在欧洲进行了大笔收购,但他认为他可以在欧洲获得比中国更多的利润。据了解,自2012年起,欧洲就超过了大中华(虽然幅度较小),成为和记黄埔营业利润中贡献最大的地区。2014年,欧洲占和记黄埔总营业利润的比例达到42%,大中华地区则降至30%。

  为此,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李嘉诚的举动可能表明,投资者从中国经济繁荣期轻松获得高回报的时代可能已经结束了。欧元的疲软使得能够提供稳定回报的欧洲资产比中国更加便宜。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李嘉诚降低对中国经济依赖的举动看起来非常有先见之明。

  由此看来,商业头脑敏锐的李嘉诚抛售内地物业,进行海外扩张,或为了釜底抽薪?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赢商网原创新闻,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