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邻香港的深圳,虽只有一水之隔,可总被拿来对比香港。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深圳可谓是日新月异,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小渔村了,纵身一跃,成为国际化都市。而香港,步入暮年,日渐式微。1997年,香港GDP占全中国的比例高达15%以上,到了2014年,变成只占2.6%。
香港的衰落,失去已有的优势,深圳蓬勃发展,经济飞涨,楼市稳健,文化充沛,科技昌达,正在取代香港。而十年后,深圳将远超香港!而十年后,深圳将远超香港!
1
香港楼市离走下“神坛”不远深圳楼市蓬勃长远
据有关数据显示,香港楼市连续多个月成交低迷,其中8月创下17个月以来成交谷底。8月楼宇买卖合同为5197份,环比下跌29%,同比下跌34%。另外,香港商业地产地标罗素街在2014年平均年租金下跌6.8%,让步全球最贵街道。
(香港注册局统计数据)
摩根大通有关负责人表示,经济放缓正影响香港房地产行情,尽管香港房地产价格不但上涨,下半年仍将有上涨态势,但是从2016年开始,香港住宅价格或将以年均5%-10%的速度下滑。
相比之下,深圳的楼市近年来,一手房、二手房市场各有千秋。据有Q房网数据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深圳2015年前8个月二手房市场火爆,成交套数多达近9万套;一手住房成交量也达4.39万套。均价一路水涨船高,从1月份的2.67万元/㎡,涨到8月的3.62万元/㎡。此外,自六月份以来,深圳已经连续三个月占据全国涨幅首位,领跑全国楼市。
2
香港经济衰落 深圳高速驰骋
2014年香港经济增长2.3%,连续第三年低于过去10年3.9%的平均增幅。香港2013年GDP总值为2.12万亿港元,折合成人民币为1.7万亿。
深圳市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深圳全市生产总值(GDP)达16001.98亿元(约合1.98万亿港元),较上年增长8.8%。
2015年7月,随着全国半年数据的出炉,深圳上半年经济增速水落石出,增长8.4%,GDP为7550.1亿元。
而早前,深圳市政府定下的2015年经济增速目标为8.5%左右。若依次趋势,2015年年底,深圳市GDP有望全面超越香港。
3
深圳城市竞争力首超香港 夺得首位
2015年5月发布的《2015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显示,深圳取代香港跃居综合经济竞争力榜首。
香港失去了榜首之位,主要是因为缺少对创新的支持。香港政府统计处报告,2013年(数据齐备的最近年份),香港的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以及教育机构在创新和科技的研发方面总计投入的资金只相当于该市本地生产总值(GDP)的0.73%。另一方面,深圳的这个比例达到4.05%。
深圳是服务型政府,政府服务效率很高!因为是经济特区,所以自主性很强。深圳是移民城市,汇聚全国精英人才,创新拼搏能力强。
4
香港发展局限 深圳开放有序
从发展来看,由于香港过于看重贸易、金融、航运、旅游、专业服务这五大产业,而对不少规模较小、新兴但极有潜力的产业关注不足,从长远看缺乏新型产业业态的支撑和引领。
相反,深圳表现就不一样,它创新有力,开放有序,全面深化,共同进步。具体体现有以下几点:
1.深圳GDP背后支持的力量不是国企,不是外企,也不是合资企业,而是本土的崛起的“深商”!与其他企业的不同,“深商”是全球谋伐,具有开拓视野、高瞻远瞩的。所有造就的是深圳最铁血的GDP,并且不断开拓、高涨。
2.深圳的金融业具有极强的活力,在野蛮的环境中生长,狼性十足,极富挑战性。比起养尊处优的北京国字头的金融实体,上海外资型金融实体,深圳金融实体更能代表的是中国的未来方向。
3.深圳虽是一个移民文化城市,其本土文化可谓早已荡然无存,换而来之,混合文化,多元文化。近年来,深圳发展了文博会,并且还有动漫、游戏、音乐、演艺、旅游等文化产业。在文化沙漠上崛起来的,没有包袱,或许走得更快!
4.深圳创新能力是有目共睹的,一大批创新性产业,科技、制造、通讯、新材料、互联网、应用等在蓬勃发展,并且取得骄人成绩。
5.深圳具备的是完整产业链,衍生多方产业面,促进各项共同发展。
5
香港身份认同闭塞 深圳:来了,就是深圳人!
自香港反水客事件爆发以来,大陆到港旅游、购物人数逐年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日本,成为新一轮国人心中的“购物天堂、旅游胜地”。
香港在回归之后,“去殖民化”的滞后,导致一些势力,将香港逐渐“褪色”错误归咎于内地的打压。与此同时,香港的“身份认同”感闭塞,总站在自我的角度出发,香港有半自由主权,所以导致错误的香港人高人一等的思想。
相反,深圳本来就是移民文化城市,文化掺杂,多元发展。深圳年轻,思想开放,没有“排外”心理。所以,年轻群体大幅奔向深圳,网络流传“来了深圳,就是深圳人”!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两周内第二次对房地产领域押下重注,购买Store Capital Corp.9.8%股权,成其第三大股东。
从去年初Chatgpt爆火,人类已经进入了人工智能狂奔的时代。如今Sora降世,这股风将如何吹进商业地产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