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发改委最近公布的《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内容,环渤海地区要重点打造京沈-京石、京津呼(和浩特)新(疆)、青(岛)济(南)石(家庄)太(原)三大发展轴以及沿海、沿边两大开放带,发挥重要轴带对促进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的支撑引导作用。
按此看,未来从青岛到太原,以及更远的到银川,以及北京到沈阳,北京到呼和浩特、包头、新疆,因为高速铁路的建成,或在沿线形成产业经济带。这与目前京沪、京广因为有普通铁路、高速铁路,从而形成经济带有些类似。
京津冀为核心
首都经贸大学城市学院教授安树伟认为,在京津冀规划之后,再编制环渤海地区规划很有必要。因为像环境治理需要内蒙古、山西等地参与,同时这两个地方对京津冀的能源起到了保障作用。
“这次规划使得将原先环渤海的经济区的范围再向山西、内蒙做了拓展。 京津冀是核心区,需要重点抓;山西、内蒙作为拓展区主要起到对核心区能源供应、生态保护的作用,也离不开。”他说。
《纲要》明确,其范围包括沿海合作区和内陆协作区,前者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山东5省(市),这是环渤海地区紧密圈,重点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区、辽中南地区和山东半岛地区三大区域,打造环渤海地区的核心区域和对外开放战略前沿,成为辐射带动整个区域合作发展的重要引擎。
内陆协作区包括山西、内蒙古两地,这是环渤海地区的拓展区,重点建设太原城市群和呼包鄂榆两大区域,打造环渤海地区与中西部、东北地区联动发展的重要平台和联系纽带,成为保障环渤海地区持续发展的战略空间和强力支撑。
概括起来,环渤海地区就是要形成以京津冀地区为核心,以辽中南、山东半岛地区为两翼,以山西和内蒙古为腹地,带动“三北”、辐射东北亚、对接“一带一路”的空间开发新格局。
而上述规划的范围突破了京津冀,也使得北京的产业向更远的地方转移提供了可能。目前北京到山东德州、内蒙古乌兰察布、山西大同的距离,比北京到河北部分城市的距离还要近。不过,国家发改委国土所研究员肖金成指出,北京企业转移到何处,要采取市场化的原则,过去北京与更远的内蒙古等地区有很多经济合作,未来要看企业的选择,不一定要迁往河北。
新经济带有望形成
而随着环渤海地区确定新的发展轴,几条国家新的经济带有望形成。
其中从天津-北京-呼和浩特-包头-新疆,沈阳-北京-石家庄,青岛-济南-石家庄-太原的沿铁路经济带呼之欲出。这些地区目前已经规划或者建设了部分高铁。
辽宁省政府参事冯贵盛指出,随着京沈高铁的建设,沿线高新聚集区正在快速形成。北京未来调整基本是以现代战略新兴产业为主体,原先一些产业有望向以沈阳为中心京沈通道转移,京沈产业带发展潜力比较大,有利于经济协调发展。
他认为,随着环渤海地区经济一体化,未来各个城市群将有新的发展,形成一个互相补充、相互依靠的一个状态,从而防止产业趋同化。
目前环渤海地区中有许多产业雷同,比如沿海港口城市的石化、重化工业产业相互竞争激烈。未来随着高铁建设后,沿高铁线应该有适应当地发展的产业带形成,很多不适合自身定位的一些城市产业将调整。
肖金成认为,各地根据区域发展都有自己合适的定位。比如沧州有很多盐碱地,有化工基础,适合发展化工产业。而在青岛到济南、石家庄、太原未来的经济带上,各个城市也有自己的定位,比如石家庄应该定位为华北商贸物流中心,因为这南北东西都有铁路。
“每个地区都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发展主导产业,这可以成为一个城市的名片。” 肖金成说。
安树伟亦认同新的多条经济带形成的看法。他指出,青岛到太原有客运专线、普通铁路,天津到北京、呼和浩特、包头也一样。这样,这些线路可为山西、内蒙提供能源等产品一条出海通道。整体来说是符合中国东向西、南向北几条大型经济带的布局的,“未来可能在中国北方形成一条横跨东部、中部、西部的经济带。”他说。
多名专家一致认为,雄安新区纳入北京城市空间格局,并不是说雄安新区从行政上划入北京,而是北京的一些非首都功能要向雄安新区疏解。
日前,天津市金融局、人民银行天津分行、天津银保监局等制定出台多项措施,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提高金融服务精准性、直达性和有效性。
天津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方案明确,“十四五”末培育建设成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提出打造消费地标、创建国际水准消费环境等6方面重点任务。
天津市商务局印发《天津市2021年发展夜间经济重点工作》,继续推动夜间经济,从供给端和需求侧齐发力,推动天津消费扩容提质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