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达电商全国10万出头下载量开局尴尬 王健林失算?

鹰觅房产 - 陌景珑   2015-10-19 09:45

核心提示:万达想做的是将每年万达广场20亿人的地面流量,再加上加盟实体购物中心人流量,通过会员积分和卡券,导入到自己的旅游、酒店、文化、金融等等资源里来。这整体上是一个闭环的O2O思维。可是,王健林失算了?

万达电商1   

  时间自万达电商正式上线已经过去了月余。2014年8月,百度联手腾讯给万达砸下重金后,这个高达50亿投资额的电商公司就开始了使命般开拔之路。过程一波三折,开发方案几度易稿,连着换了两任CEO,王健林就定位数次转换腔调。终于在一年之后,飞凡APP的正式上线。

  那么,这个纠结产品上市后的效果怎样呢?截止10月18日,飞凡安卓版APP的下载量是9.3万,考虑到安卓系统覆盖了大约80%的智能手机用户,可以测算出所有移动端下载量大约不过10万出头。

万达电商2

 

  此次,万达电商业务全面覆盖全国109个万达广场。大家都是知道的事实是,万达广场选址眼光毒辣,口味挑剔,并不全是对地方的特价地照单全收。他们不单要量化城市繁荣程度,更会周密计算对未来广场的覆盖人群。像大连高新万达广场,提前计量的周边人口数在60万。依这样的人群规模看,全国10万出头的下载量很多吗?

  飞凡APP如此,另一兄弟阿里系的喵街APP也没好到哪里去。据官方发布的消息称,喵街上线5个多月来,杭州市的自行下载量达到20多万。对于一个近千万人口的省会级城市来说,产品又勾连了当地最重要的几家实体商业,同时当地消费人口又有着极高的互联网产品接纳度,而五个月20多万的下载量确定是一个值得炫耀的数字吗?

  但这两家却有着同样豪放的野心。

  万达想做的是将每年万达广场20亿人的地面流量,再加上加盟实体购物中心人流量,通过会员积分和卡券,导入到自己的旅游、酒店、文化、金融等等资源里来。这整体上是一个闭环的O2O思维。

  阿里号称要打造中国的商业基础设施,主要依托淘宝大数据与外部商业机构做嫁接,从而将流量从线上导入线下。这一个平台的O2O思维。

  从目前的市场反应看,二者似乎都没有触动消费者的G点。当然这也可以理解为一个新产品的初探期,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先无论形式差异,以及与其他商业机构合纵连横利益博弈问题,最基本的问题是,二者在商业模式建构出发点上都存在明显的硬伤:

  1、优惠牌导流解决不了低频高价的O2O死结。

  近几年来,传统商业不断被电子商务逼角。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零售百强的销售额总计是2.1万亿,而网络购物的交易规模则已达2.8万亿,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已经超过10%。这组数据告诉我们,100家国内最大的实体零售企业竟然输给了区区三五家电商企业。

  人们越来越青睐与迷恋于实惠、便捷、随机和产品最大化多样性的网络购物体验。

  可是,无论万达飞凡还是阿里喵街现在卖力去做的却是,努力将人们从一种很享受的线上状态再度诱惑到从前的线下。其实,这是一件相当有难度的事情。

  不能否定的是,依然有非常成功的O2O模式(先不考虑竞争层面的问题),像在餐饮和打车领域。总结它们的成功背后,一是靠优惠吸引,二是低价高频,二者互相参透,形成用户刚性依赖。实际上,这背后使用的法则再简单不过,就是薄利多销,这其实是一条前互联网时代也行得通的商业规律,移动互联网只不过是通过打破边界局限放大了这个通则。

  万达和阿里也打优惠牌,实际上也的确让刚上线的全场运动式优惠促销活动引发了大量下载APP活动。但一个绕不过去的问题是,一般购物中心都是低频消费,很少人会每天逛商场,更何况实体店的刚性成本根本就不可能让优惠成为常态。这样一种模式只有开口没有闭口,所以很难说是一种成熟的O2O模式;更不屑说线下商业的配合度,在线下优惠力度远远逊于线上的时候,怎么能避免线下不成为线上的“试衣间”?

  实际上,低频高价问题是大部分O2O模式面临的最大问题,目前正让大批项目关张,真不知万达和阿里的胜算到底有多少?

  2、本末倒置的O2O思维会走多远?

  回顾成功的互联网企业,其实每一个都是巧妙迎合了人性。图便宜,淘宝变成了巨无霸;图实惠,壮大了美团等一干餐饮外卖公司;图既方便又实惠,滴滴将步入互联网企业的另一极……这样的例子有很多。

  拐回头来看,现在的万达和阿里的O2O项目在迎合什么?其实是迎合他们自己,两个全从自身的盘局出发算着自己的“小九九”。

  一个想的是,如何利用好这一年20亿地面到访量去和自己的资源对接,然后假想着这20亿流量大部分都乖乖地流入到自己挖好的池子里。

  另一个则不免惊异于它的“胃口”。这几年,阿里已经成为巨头级公司,但它的忧虑也与日俱增,担心不断冒出的互联网公司会蚕食已有的市场份额。所以,这几年,阿里疯狂投资抢夺流量入口,包括微博、地图、团购、新旧媒体等等公司。面对最近冒出的O2O新贵,阿里自然不能让其成为短腿。从这一系列疯狂布局中,其实读到的只有“恐惧”两个字。

  无论是万达还是阿里,全都没有从“人性”和刚性应用角度出发,真正去创新一个商业O2O模式。说白了,它俩其实都是高级守业奴。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本文转载来自:鹰觅房产 - 陌景珑,不代表赢商网观点,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赢商网,电话:020-37128209;邮箱:news@winshang.com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