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碑店造京津冀协同枢纽:统筹城乡 疏解非首都功能

河北日报   2016-01-27 09:49
核心提示:京津冀协同发展为高碑店市带来重大历史机遇,该市以发挥本地优势、服务首都需求为突破口,统筹城乡,主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努力做好京津保地区率先联动发展的高碑店答卷。

  京津冀协同发展为高碑店市带来重大历史机遇,该市以发挥本地优势、服务首都需求为突破口,统筹城乡,主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努力做好京津保地区率先联动发展的高碑店答卷。

  近年来,高碑店市把对接北京作为发展的方向性选择,确定了“定位服务,主动发展;接受辐射,借力发展”的总体思路。在省、保定市的大力支持下,先后引进了北京新发地、北京合信嘉乐汇养生苑、登山极限运动训练基地等100多个合资合作项目,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取得初步成效。《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出台后,该市通过深入学习,进一步找准高碑店在协同发展中的角色定位,更加坚定了服务首都、承接转移的信心和决心:一是明确发展路径。坚持“用服务促承接,以空间赢发展”理念,找准首都需求和本地优势的契合点,在优化服务中谋求崛起;二是明确主攻方向。重点承接北京教育、医疗特别是商贸流通和先进装备制造业,突出发展食品产业和新型节能门窗产业;三是明确重点抓手。以项目建设、生态建设、软硬环境建设为主抓手,做好服务、承接、支撑的工作。

  走产城融合发展之路

  高碑店新发地是河北承接北京产业转移和功能外延的标志性项目,2015年10月29日投入运营。项目一期总投资54亿元,可容纳固定摊位8000多个,加工企业3400多家,仓储能力达60万吨。目前已完成投资41亿元,建成面积135万平方米,签约商户8600多户,其中80%来自北京;电子结算、检验检测、电子商务等系统同步建设。在新发地的引领下,锦绣大地、王四营、八里桥、马连道茶城等一批北京大型农批市场基本确定疏解到高碑店,具体合作方式正在商谈。

  高碑店新发地等服务产业的发展,将为满足北京服务需求、缓解“大城市病”提供有效助力:一是通过市场转移,可疏解北京30万人口;二是每年至少减少进出京货车1000万辆次;三是遇有极端恶劣天气,可以保障北京10—15天的农副产品供应;四是通过产地粗加工、高碑店精加工、净菜进北京,每年可减少北京近10万吨餐余垃圾,并将进行资源化、能源化处理,变废为宝。

  高碑店市将以高碑店新发地为示范引领,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有效促进高碑店及保定、河北的农业和相关产业发展。一产方面:①促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和食品安全体系建设;②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致富;③为农产品提供更多的销售渠道和更广阔的平台。目前,省供销总社已在高碑店新发地设立了“河北省名特优农产品展销中心”、“河北省农民合作社蔬菜销售专区、果品销售专区”,签约合作社和龙头企业580多家,覆盖全省80%的县市。二产方面:依托新发地市场,不仅吸引了金丰餐饮集团、联合优选、绿色天香等一批北京食品生产企业到高碑店投资建厂,还吸引了意大利都凌制冷、浙江盾安等食品生产装备制造企业前来考察洽谈,未来在高碑店将形成食品业全产业链。三产方面:借助新发地龙头,建设首都食品加工物流园区,发展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建设食品博物馆。目前,已与北京海淀区达成初步意向,在高碑店设立海淀国际美食节分会场,同时谋划建设“舌尖上的中国”体验中心。

  做强基础设施升级承接准备

  以服务非首都功能疏解为目标,高碑店市统筹城乡大力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2015年以来,仅道路方面就投资8亿元,新建城市主干道23公里,其他配套管网建设也扎实推进。在此基础上,按照河北省、保定市在协同发展中的功能定位,积极构建“四大平台”,率先打造国家现代商贸物流基地的示范区,尽快把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和率先优势,形成示范带动效应。

  一是以高碑店新发地为龙头,构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食品加工生产企业转移和聚集的承接平台。打造全品类食品交易集散中心和食品加工及装备制造业生产基地。契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建设进出口食品产业园和京广铁路物流园,总面积5平方公里,年交易额1000亿元。目前,相关规划正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关村创新发展研究院编制。

  二是以国际创新园为依托,构建建筑节能环保产业转移和聚集的承接平台。出台招商政策,德国墨瑟、梅森伯格、明信、乐博等企业已明确入驻,北京科尔遮阳、北京方云玻璃制品、北京绿秸镁新材料等企业即将投产。为中欧工业园配套的中小企业园入驻企业12家,开工5家。

  三是以双辛产业集中区为载体,构建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现代物流为主导的临空产业转移和聚集的承接平台。园区规划编制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先期启动,北京“公交智造产业园”、北京“百利威电子商务中心”正在选址,与重庆凯尔物流、浙江传化物流等项目正在洽谈。

  四是以京石高铁高碑店站为中心,构建楼宇企业、总部企业、后台企业和中央附属单位转移和聚集的承接平台。区域内给排水、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已经完成,相关规划正在编制。

  统筹推进进城农民市民化

  大量农民进城,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让他们留得下、过得好、有发展,已成为城市管理者必须面对和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近年来,高碑店市在推进城市扩容提质进程中,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积极探索推进进城农民市民化,努力让转出来的农民能生存、能生活、能发展。

  “大量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的农民进城后,最基本的要求是生存。而生存的先决条件是能就业和长久就业。否则,农民在城市转一圈之后又被迫返回农村。”在高碑店市市委书记李保森看来,城市管理者必须要考虑农民进城这一现实。而要让他们能够留得下,就必须加快产业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为进城农民提供生存保障。

  正是基于这一理念,近年来,高碑店加快产业发展,培育形成了以长城皮卡、新凯等整车生产企业为龙头,带动20多家零部件企业发展的汽车产业集群;以娃哈哈、康师傅和白象方便面等知名企业为主的食品饮品产业;以环保节能门窗为主的新兴建材产业;以炉具、机床、风机等为主的机械制造业;以绿色新能源为龙头、上下游配套的新能源产业。产业的蓬勃发展,增强了城市的集聚和吸纳能力,也为进城农民提供了众多就业机会。仅高碑店经济开发区近万名从业者中,进城农民就占了多半。

  进城农民实现了稳定就业,只是解决了生存问题。但要让他们真正有归属感、身心融入城市,还需要有体面、有尊严的市民化的生活。这,无疑是新型城镇化在推进过程中客观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因此,政府必须要做好公共服务均等化这篇文章,力求让进城农民过上体面的生活。”高碑店市市长韩晓杰认为,这是解决农民落户城镇的重要保障。

  子女教育,是进城农民稳定就业后首要考虑的大问题。他们进城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要提高子女的素质和能力,以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为此,该市从2011年起持续加大教育投入,每年都安排1亿元用于新建改建学校、增加班级、购置设备、培训教师等教育事业。目前,市区小学班的容量已由几年前的110人降到了60多人,进城农民的子女都能接受规范的九年义务教育。

  着眼于教育的长远发展,高碑店市规委会还提出,“新建社区必须完善硬件设施,配建幼儿园、小学、社区服务中心等”,刚性保障了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正在建设的高碑店新发地农副产品物流园,直接带动就业3万人、间接带动就业8万人。由于政府在此规划建设了配套的幼儿园、小学、中学,这也成为园区招商引资的一大亮点。住有所居,是农民进城后的最大愿望,也是进城农民能否市民化的重要保障。为有效解决这一难题,近年来,高碑店一方面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另一方面把进城农民纳入公租房和限价房保障范围,并通过提高其收入,减少居住、工作时间条件限制等措施,降低了保障房的准入门槛。高碑店市以进城农民需求为导向,采取多种措施,确保进城农民与城区居民享受大体一致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本文转载来自:河北日报,不代表赢商网观点,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赢商网,电话:020-37128209;邮箱:news@winshang.com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