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关系上,绿地确实不对云峰债券承担担保或兜底责任,但该事件已对其资本市场声誉造成负面影响,并可能继续影响再融资,特别是自身也有较多存续债券。
观点地产网 自2月底起,地产朋友圈就因云峰集团“债券违约”风波而不停在刷屏,因为事件涉及到关键“配角”——绿地。
虽然,早前绿地方面已给出了“未对云峰集团发行的债券提供担保,也不对债券的偿付承担责任”官方澄清,但却未能阻止纷纷扰扰声音的持续发酵。
现在事件有了最新的发展,在早先银行间债市交易商协会暂停了云峰相关业务后,4月16日晚间,据财新报道,上交所“已经暂停绿地控股发行私募债的后续工作,也已让承销商中信建投按照相应规则核查相关情况”。
据观点地产新媒体了解,之前银行间债市交易商协会启动了对云峰和绿地控股的调查后,于4月13日公告指出,“云峰集团并未按照相关要求及时进行说明或出具书面报告,对调查工作消极对待,严重影响调查正常推进。协会责令其及时改正并配合调查,暂停其相关业务。”
同时,财新报道也指出,近期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也将对绿地控股启动自律调查。
无疑,上交所等官方机构的高调出手显然有维稳整个金融市场的考虑。但对绿地来说,云峰PPN违约造成的负面声誉影响已经开始直接影响公司的再融资计划,特别是在偿债压力较重的当下。
“绿地肯定不会冒着损害股东利益的风险去为云峰偿债,但可能会选择以购买云峰旗下部分公司权益的方式间接输入部分资金。”此前一名接近绿地的人士就对观点地产新媒体如是表露。
百亿公司债被叫停
上交所债券部有关负责人于财新报道中称,如果核查结果显示投资者反映的绿地控股逃废债的情况属实,“肯定会把这个项目停掉,也会在网站公告”。
据观点地产新媒体了解,以上提及的“这个项目”实际上就是指向绿地不超过100亿元公司债券的发行事宜。2月4日晚间,绿地控股公告表示,其全资子公司绿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近日向上交所提交了拟非公开发行不超过100亿公司债券的申请。
公告提到,该债券为无担保债券,规模不超过100亿(含100亿),可一次或分期发行,期限不超过10年(含10年),将以非公开方式向具备相应风险识别和承担能力的合格投资者发行。
此外,本次债券将采用单利按年计息,不计复利。债券票面利率则由发行人和簿记管理人根据利率询价确定利率区间后,再通过簿记建档方式确定。
观点地产新媒体查阅公告得知,此次债券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将用于偿还发行人借款和补充营运资金。
随后,绿地控股宣布,全资子公司绿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于3月31日收到上海证券交易所出具的《关于对绿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挂牌转让无异议的函》。
其中,无异议函载明绿地集团由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承销,面向合格投资者非公开发行总额不超过100亿元的公司债券符合上交所的挂牌转让条件,上交所对其挂牌转让无异议。
但本已是尘埃落地之事,现在却因云峰债权人的联名上诉而突生变故。据悉,该部分债权人向上交所投诉云峰的实际控制人绿地控股,并建议中国证监会暂停绿地控股的全部再融资申请,并对该事件展开全面调查。
从当前结果来看,上述人士的诉求已经引起了上交所甚至是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等的正面关注并做出相关回应动作。
上交所债券部负责人对媒体强调称,“无论是审核还是发行过程中,一定要依法合规办事;同时加强监管对投资者保护非常重要。”
事情发展至此,争议的真正聚焦点在于,股权委托管理中,是否只要取消委托代理关系,实际控制人便不再负有债务偿还义务。
对此,中信证券于3月1日研报中指出,以云峰为例,绿地公告业已指出委托管理的期限,虽然公开信息没有指出委托管理的具体权责细则,但是我们认为绿地集团撇清责任的态度明确。
“实际上,即便法律意义上绿地是实际控制人,子公司违约也难以追偿到母公司。观点地产新媒体从上述研报中了解。
这样看来,严格法律意义上,绿地并不该对云峰的债务违约承担如此严厉的“连带责任”。“虽然法律上没有责任,但这是上海市下属国企第一单债券违约事件,如果官方不出手,可能会引发金融市场严重的刚兑事件。”
一位业内分析人士对观点地产新媒体解释称,无论是上交所还是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的态度旨在通过一定的“回旋余地”来维护金融产品特别是相对“标准化”产品的稳定。
纠结的“云峰漩涡”
因此,从法律关系上讲,绿地确实不对云峰债券承担担保或兜底责任,但该事件无疑已经对绿地控股的资本市场声誉造成负面影响,并可能继续影响其再融资,特别是自身也有较多存续债券。
据观点地产新媒体查阅相关研报资料,去年12月9日至今年1月20日,绿地控股共发行了四笔公司债,证券名称分别为“15绿地02”“15绿地01”“16绿地02”及“16绿地01”,发债规模共计200亿元。
“考虑到绿地控股投资激进,目前偿债压力已经较重,该事件反映出其内控管理上存在一些不足,将其评分由4+下调至4”。中金公司于研报中下调评级分数以表示“投资者担心该事件对绿地的影响”。
正是担心基于云峰债务违约引发的融资地震危机,绿地再也未能以淡然姿态静待风波平息。“绿地肯定不会冒着损害股东利益的风险去为云峰偿债,但可能会选择以购买云峰旗下部分公司权益的方式间接输入部分资金。” 此前一名接近绿地的人士就对观点地产新媒体如是表露。
按照上述人士的说法,绿地或许会直接购入云峰今年1月11日挂牌出让的上海浦云、绿地云峰、通盈置业三项目中两个或全部。
虽绿地方面现在尚未就上述交易做出过相关公告,但经观点地产新媒体查阅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官网,目前已找不到三项目此前挂牌出让的信息。
对此,交易所一负责人士对观点地产新媒体解释称,“出现这种结果,大概率事件是交易已经完成,存在的另一种小可能则是被终止。”
随后,观点地产新媒体在中金公司3月1日研报中发现这样一段话,“1 月,云峰集团三个资产转让项目——上海浦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上海绿地云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和上海通盈置业——折合价值约11 亿元,交易对手也是绿地。”
而在绿地解除托管前,其已于去年7月、11月分别以5.6 亿元、4.2 亿元竞得云峰集团旗下上海云峰警虹经纪发展有限公司和上海云利置业有限公司100%股权。
综合上述信息,基本可以确定,基于舆论等各方压力,绿地其实早已在为解决这一融资负面影响而做好“接盘”相关准备,可目前来看效果似乎并不如预期。
实际上,今年新年伊始,张玉良掌舵的绿地就因云峰转让浦云、云峰及通盈资产而不幸“中枪”。或是因为绿地的标签太过惹眼,该笔交易也被解读为绿地集团的资产“大甩卖”。
另外,观点地产新媒体亦发现早在去年10月绿地与云峰集团“分家”时,绿地云峰这家曾为绿地控股的项目公司与“旧主”的交集其实仅为参股20%,这也意味着作出是次资产“甩卖”交易决定的市场主体并不是绿地集团。
但双方的“分家”无疑是云峰风险的爆发点。去年10月27日,绿地控股公告称,解除对云峰34%股权的《股权委托管理协议》,导致云峰的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
彼时,云峰集团的主业为能源产业,绿地集团于公告称,“由于能源已不再是集团重点发展的产业,故当初与绿地资产控股于2009年签订的股权托管的条件已发生了较大变化,决定解除该协议。”
上述消息传出后,资本市场一片哗然,随即引发此次银行间债市历史上规模最大、涉及投资人最多的违约风险,涉及存量债券66亿元。
据统计,截至目前云峰集团未偿还的银行贷款及债券金额合计达230亿元,涉及全国多省和地区的银行、券商、基金、信托等几十家金融机构的债权均面临无法到期兑付。
纠结“漩涡“发展至此,对绿地或是云峰来说,事情的不利结果已经在空气中发酵许久,下一步未来命运走向将在政府的斡旋处置考量中定下基调。
法律关系上,绿地确实不对云峰债券承担担保或兜底责任,但该事件已对其资本市场声誉造成负面影响,并可能继续影响再融资,特别是自身也有较多存续债券。
赢商网以“年轻力商业”为主题,开启第27期『共创计划』。欢迎广大行业人士积极分享和交流优质的“年轻力商业”相关主题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