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百货零售业遇衰退之困 体验类细分业态迅速成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16-08-31 10:47

核心提示:8月31日,百盛集团重庆万象门店在当天营业结束后将宣布关闭。今年上半年百盛已关闭西安东大街和重庆大坪店两家门店。

  在供应井喷、消费需求结构演变以及电商挑战的大环境下,国内购物中心发展固然面临着重重挑战;但另一方面,消费升级、品牌布点扩张和城市零售商圈外扩的趋势亦带来了众多机遇。受零售业态衰退影响,线上线下的内容开始发生较大调整。

  8月31日,百盛集团重庆万象门店在当天营业结束后将宣布关闭。今年上半年百盛已关闭西安东大街和重庆大坪店两家门店。

  百盛集团发布的2016年中期业绩报告显示,由于中国消费情绪疲弱,期内百盛商业合计销售所得款项总额下降至人民币84.95亿元,降幅12.0%。期内股东应占亏损为人民币1.24亿元。每股亏损为人民币0.047元。

  百盛仅是商业地产的一个缩影。

  汉博商业创始人兼董事长朱友军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目前购物中心在市场的空置率非常严重。政府规划导致短时间内局部城市供应过量,出现很多购物中心同一时间开业的局面。这导致社会零售总额的消费增长率只有10%多,但购物中心面积往往以50%速度增长,短时间内导致了购物中心运营状况在加速下滑。”

  衰退的百货业态

  曾被誉为“外资第一店”的百盛集团,如今的“小目标”是减少亏损。2015年百盛集团销售额180.998亿元,同比下降6.9%;同店销售下降8%;实现经营总收益47.39亿元,同比下降5.5%;商品毛利率为16.8%,下降0.7%;2015年经营亏损9450万元,整体亏损1.83亿元,同比下降174.3%。

  对于连续两年亏损,百盛表示主要由中国内地消费意欲疲弱所致。

  不仅百盛集团,新华百货、海航基础、三江购物等A股上市的百货公司也发布了半年报,净利润全线下滑。其中新华百货下滑幅度高达七成。国内商业地产领域以“创新”闻名的大悦城地产净利润也在下滑。其2016年中期净利55792.10万元,同比减少21.05%。

  宏观层面,消费环境疲软也已有体现。

  国家统计局网站显示,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827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8%,以下除特殊说明外均为名义增长)。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1806亿元,增长7.3%。

  与此同时,网上消费增长速度却极为迅猛。2016年1-7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26268亿元,同比增长27.5%。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21239亿元,增长26.1%,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1.6%;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中,吃、穿和用类商品分别增长30.8%、17.3%和29.4%。

  朱友军表示,“2015年之后,大家发现整个商业地产在市场的空置率非常严重,很多购物中心都开不出来。”

  第一太平戴维斯数据显示,2016第二季度,除北京以外,一线城市购物中心空置率均微升。上海核心商圈空置率达到过去24个月以来最高值。汉博商业研究院提供的数据显示,2015年下半年至2016年上半年,西安全市优质购物中心的平均空置率上升了2.1%,至6.3%。

  朱友军称,“越是到下一级的城市,商业地产空置率越严重。比如,温州的商业项目很难做。这些城市家庭常年的状态是,家里只有一对老人和一条狗。而主力消费人群只有到过节才会回来。”

  品牌迭代加快

  百货业衰退的另一面是零售品牌的衰退。

  以快时尚品牌为例。经过最初几年的迅速扩张期,这类品牌为市场带来的新鲜感已经在慢慢弱化。

  优衣库百大新天地店是优衣库在昆明布局的首家门店,该店于2012年4月28日开业,面积约2000平方米,独享购物中心第三层所有区域。2016年8月上旬,优衣库官网打出了“百大新天地店(临时闭店,敬请期待)”字样。2016年4月25日,位于成都市春熙商圈中山广场的优衣库已经悄然关门,取而代之的是另一服装品牌。

  美国快时尚集团GAP整体同店销售已经连续14个月下跌,此前支撑集团的唯一品牌OldNavy老海军最近两个季度也从此前的高增长转向断崖式暴跌。国内部分市场已经暂时不再开设新的GAP店。今年1月位于成都春熙路核心地段的GAP门店也已经关闭。

  各大快时尚品牌2016年在华开店计划也在集体放缓。优衣库计划在华开店数不到百家;Zara依旧延续去年开店战略,在华开店增长速度在6%-8%,低于前几年10%的指标。有超3成快时尚品牌选择了保持个位数店铺增长速度。

  朱友军表示,在购物中心中,零售占比达到60%左右。基本配比是百货、超市,电影院和主力店。现在百货业态开始衰退,购物中心基本不招百货,如果占比再到60%,内容将非常缺乏。购物中心由于品牌很少,同质化较严重,可控性不强,就会令整个购物中心千篇一律,品牌变得非常强势,从而出现购物中心开业时招商很难。

  世邦魏理仕中国区研究部主管谢晨表示:“在供应井喷、消费需求结构演变以及电商挑战的大环境下,国内购物中心发展固然面临着重重挑战;但另一方面,消费升级、品牌布点扩张和城市零售商圈外扩的趋势亦带来了众多机遇。对开发商和零售商来说,运营将是实现企业盈利的关键,包括组建优秀的经营团队、根据区域规划和数据分析进行精准选址和动态决策、利用新媒体等多种渠道与消费者展开互动等。”

  受零售业态衰退影响,线上线下的内容开始发生较大调整。朱友军表示,“目前专业类、标准化类,如电器、超市开始快速向线上迁移。而体验类业态,如餐饮、休闲娱乐、儿童、体育等在购物中心内增加。”

  商业地产品牌的迭代率也在加快。据汉博研究院数据显示,目前商业地产主流品牌约计38万个,连锁品牌达8万个。每年会出现1.6万个新兴品牌,以健康、儿童、娱乐、文创为主。

  朱友军表示,“这些新兴品牌在他们的大品类领域里迭代率超过50%。现在消费最大的趋势是以80、90后为主力。他们有几个特点:敢于冒险、喜欢消费,更喜欢场景、喜欢体验。所以,服务类、体验类等品牌会快速涌现。可以看到细分领域在快速增长并往购物中心迁移,如在健身会所里有体能训练、运动康复、餐饮、跑步服务;医美品牌有口腔、体检中心、中医调理等。”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本文转载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不代表赢商网观点,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赢商网,电话:020-37128209;邮箱:news@winshang.com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