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亚马逊,你一定认为他是一家提供各种零售服务的电商平台,但未来这一定位或许要发生改变,因为亚马逊目前已经把目光瞄向了线下实体零售店。
近日,据外媒报道,亚马逊将在美国购物中心增开数家快闪店。目前,亚马逊已经开设了20多家快闪店,而在明年,公司将把这一数字拓展到100家。亚马逊意图在哪?
▇ 快闪店的用途:
去年开始,亚马逊开始攻占线下市场,开启了旗下的第一家实体书店。
而如今开设的20多家快闪店并不是用于出售书籍的,这些店铺将主要宣传及出售旗下的硬件产品,这些产品包括 Kindle阅读器、 Fire平板电脑、Fire TV、亚马逊 Echo以及Dash等等。该店铺将陈设有展示品,会有店员为消费者介绍,并帮助其购买心仪产品。
外媒称,未来这一大型零售网络将集中关注消费类电子设备。
▇ 亚马逊意图在哪?
亚马逊迅速扩张快闪店的意图究竟是什么呢?
亚马逊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我们推出了‘店中店’,这样客户就可以试用我们所有的新产品,以及了解我们Prime之类的服务,同时了解亚马逊原创剧等独特内容。”
在今年5月举行的亚马逊股东大会上,公司CEO杰夫·贝佐斯(Jeff Bezos)表示,亚马逊的零售业务将有更为激进的拓展策略,部分原因是线下环境里的自我教育式销售策略更凑效。“我们肯定会开设更多实体店,但目前还不清楚具体数量。”他说,“早期将主要供客户了解产品,而不在于能够带来丰厚收入。”
以上我们可以得出,这批开在购物中心里的快闪店更主要的目的,是要为线上引流,所有这些硬件设备都可以让消费者更便捷地在亚马逊购物,而这家电商巨头触达消费者的路径也随之变得更加多元化。
▇ 线下开店会成为新增长点吗?
亚马逊正在摸索着建造一个自身版本的新型零售业务,希望把线上线下联合起来。
此前,亚马逊曾尝试过快闪货车的线下形式,但并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销售渠道。
亚马逊官网的招聘信息显示,这家公司正在为其即将开业的快闪店招兵买马。在其中一份招聘启事中,亚马逊表示快闪店“已经经过了测试阶段,当下要积极扩张”。
从之前的个别试点,到现在的大举扩张,也许这家公司已经证明了在其开出快闪店的地区,线上销售出现与之关联的增长。
▇ 对手沃尔玛:收购电商公司与亚马逊竞争
自从进入电商时代,传统零售商都在执行O2O战略,然而要打通线上线下渠道,需要后台IT具备协同作战能力。
传统零售商至今使用的都是早年遗留下来的老系统,跟不上最新的科技需求,大面积更新换代既费时又费力,这是传统零售商想要发展O2O战略面临的最大难题。
①沃尔玛买下电商公司Jet.com。传统零售巨头沃尔玛深知自己做电商的艰难,但又要面对亚马逊激烈的竞争,于是上线电商业务成为其必由之路。
今年八月,沃尔玛宣布33亿美元收购电商公司Jet.com,这笔交易预计将在今年第四季度完成。
而沃尔玛的未来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该公司能否与亚马逊竞争。而这一艰巨的任务要依赖于Jet.com的创始人马克·劳尔(Marc Lore)。沃尔玛在财报电话会议上宣布,已经任命劳尔为公司电商业务总裁兼CEO。
劳尔是非常了解亚马逊的,2011年,他作价5.45亿美元将自己的公司Quidsi售予了亚马逊。Quidsi旗下拥有Diapers.com等多家电商网站。两年后,劳尔离开了亚马逊,并再次以亚马逊竞争对手的面貌出现,成立了Jet.com,并融资8亿多美元。
但是Jet.com却未能达到劳尔所希望的规模。他曾表示,只要达到一定规模,100%确信能够证明Jet.com的业务模式。最终,沃尔玛成为他继续施展才华的一个大舞台。
沃尔玛能否在线上打个翻身仗?我们拭目以待。
②亚马逊稳步布局线下实体店。美国在社会零售品交易中,更多的是通过传统的零售商来实现的,也就是以沃尔玛、百思买、克罗格等线下的传统贸易零售商来实现对居民的日常零售消费的满足。
所以,亚马逊的电商模式虽然在美国取得了较快的发展速度,但传统零售商所占市场份额依旧巨大。
这也是亚马逊急于布局线下实体店的一大原因吧。相比于沃尔玛进攻线上,亚马逊在布局线下似乎有明显优势,它的支付、营销推广、用户和物流管理系统都因网络而生,植入线下也完全可以和线上进行无缝对接。
现在亚马逊率先进入线下,以试点的方式积累实战经验,如果假以时日,他也许会透彻领悟O2O模式,从无所不卖(everything store)走向无所不在(everywhere store)。
亚马逊首席执行官安迪·贾西决定要加倍押注已陷入困境的杂货店业务,他表示公司已经做好了准备,将在实体商店领域“大干一场”。
过去5年间,亚马逊收购了近30家购物中心,亚马逊将这些购物中心改头换面,以“配送中心”的形式让他们迎来了新生。
2024财年,沃尔玛实现净销售额6426亿美元,总营收为648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6628亿元),同比增长6.0%。
如今的零食产业最需要做的是打破价格战的恶性循环,只有真正跳出这种令人绝望的死循环,才有可能真正实现零食消费的差异化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