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便利店市场暂缺全国性品牌 首个全国布局者将会获利

亿欧网   2017-05-11 10:02

核心提示:全国将近10万家便利店中,没有一家便利店连锁品牌发展到全国性规模。

  全国将近10万家便利店中,没有一家便利店连锁品牌发展到全国性规模。在5月10日举办的2017中国便利店大会上,主办方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与波士顿咨询公司联合发布《2017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并指出,2016年中国连锁品牌化便利店销售达1300亿元,但区域性明显,全国布局尚未出现。

  首个全国布局者将获利

  《报告》中的数据显示,目前国内便利店品牌已经超过了260个,2015年便利店数量为9.1万,2016年同比增长9%至9.8万,同时便利店行业的销售额也从2015年的1181亿元同比增长13%至1334亿元,相比数量和销售额的明显增长,便利店日均销售额仅有4%的增长,由2015年的3576元/店/日增长到2016年的3714元/店/日。

  除了中石油和中石化等石油系旗下的便利店,其他大部分便利店门店数量占比都仅为低个位数。根据统计,7-11、苏果、好德/可的、唐久、快客、十足/之上、全家、红旗、天福这些知名便利店品牌的门店数量占比分别为3.1%、3.3%、3.4%、3.5%、3.7%、4.1%、4.4%、6.1%、7.3%,占比最多的为美宜家,门店数量占比为19.6%,其他41.5%的占比为非知名连锁便利店。

  从地域分布来看,便利店在主要区域的门店数均超过总门店数的50%,“深圳、上海、长沙、东莞,城市里的便利店密度非常高,比全国平均水平要高”。波士顿咨询公司全球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吕晃分析道,便利店的密度跟人口的密度有关系。一个城市如果能够达到5000元人民币的家庭收入,并且面积超过2000平方公里,便利店就会有发展机会。

  吕晃认为,便利店相对比较分散,企业所在地主要是一些省会城市,但是现在这样的发展还谈不上规模,只能说是据点,“未来谁先进行一个全国性的规划,谁就会产生一个爆发性的增长”。

  管理能力掣肘加盟

  但是全国性布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方面,全家、7-11这样的外资便利店企业通过区域加盟与合作,加快扩张;另一方面,家乐福、麦德龙等主力为大卖场零售商进行业态拓展,进入或发力便利店,而眼下最为火热的则是京东、阿里这样的电商企业进入线下零售,重点拓展便利店业态,同时资本持续关注、各方(政府、供应商)资源倾斜,加速行业发展,竞争逐步加剧,因此在260个品牌近10万家便利店里,还在不停地进入新的品牌。

  对于纯粹的连锁便利店品牌来说,加盟是快速扩张的主要手段,但是目前国内便利店加盟占比还比较低。据统计,30%的便利店企业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加盟的业务,以直营为主。“自己做还好,加盟的话变数太多,另外对自身能力,所谓总部的能力要求非常高。客户洞察、供应链、品类管理、库存管理等每个细节都必须要有标准和规模化,以及生鲜的加工等都对我们能力的要求非常苛刻。”

  单店产出水平尚低

  在考虑规模扩张之前,首先要正视的是日均销售问题。吕晃表示,过去几年,国内便利店双位数的高速发展主要是建立在门店数量和单店产出上,门店数量有明显的增长,但是单店产出跟国际水平比偏低,仅有三四千块钱一天。“根据我们统计的37个企业的样本,有一家企业能达到黄金的标准,差不多1万元一天,另外有4家企业能达到6000元一天,平均水平是3000-4000元,高低相差一倍。”

  单店日均产生低直接导致了便利店盈利能力差,尤其是在人工成本和房租成本上升的时候,由此带来的经营压力非常大。《报告》显示,2016年,便利店房租成本上升7%,资本持续关注便利店发展,店铺资源加速稀缺,未来租金成本上涨压力仍然存在;人工成本上升6.5%,人员流动性大幅提升,加剧人员成本的上升;水电成本上升0.7%,便利店企业亟待提升管理精益性对抗成本上升。

  其实日均销售过低和加盟比例不高的背后是商品运营及供应链跟不上,吕晃表示,“生鲜、半加工产品,国外的标准是占到门店商品的30%-40%甚至一半,而调研的37个样品里面生鲜的半成品占比非常低,如果做好就能够翻一倍,达到日均1万块钱。另外,自有品牌占比还是非常的低,这个问题就是背后品牌对消费者洞察、产品开发、供应链管理等大量需要提升的能力”。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文章关键词: 家乐福麦德龙便利店
本文转载来自:亿欧网,不代表赢商网观点,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赢商网,电话:020-37128209;邮箱:news@winshang.com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