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GV周开杨:体量大不代表过剩 可能是市场潜力放大的预兆

赢商网四川站 王笑笑   2017-06-13 16:26

核心提示:成都乃至西南区的商业发展或许并不没有“过剩”,成都商业体量大,意味着有更多的空间去引进全中国、全世界的新兴品牌。

    6月7日,由赢商网四川站主办的《赢商网城市沙龙·四川》2017年第三场活动在言几又成都IFS旗舰店如期举行。本次沙龙以“十年沉浮 四川商业地产如何聚·变?”为主题,与会嘉宾纷纷就议题发表观点,共同解读十年间成都商业地产的发展变迁以及未来前景。在会上,CGV星聚汇影城中国华中区开发总监周开杨从影院发展的角度,发表了观点。

  他认为成都十年来商业发展迅速,虽然业内一直有传商业体量过多的声音,但就影院市场来说,还是有很大的空间。

  十年来城市消费力增长 影院市场潜力大

  成都十年来的商业变化,体现在城市的区域发展方面。在周开杨见证的变化中,最显而易见但难以预料的是,成都东大街和高新区的发展。“十四年前,成都东大街还是农田,而成都城南绕城外也还是荒芜之地,如今成都东大街已然成了未来的CBD,而高新区已是成都南中心了。”

  而这意味着城市的消费潜力也在不断地增长,应对这样的需求,成都商业体量也在不断增长。虽然业内有观点认为目前成都商业体量过剩、发展压力大,但周开杨从商场主力店标配电影院的角度出发,认为商业市场还是有很大空间。

  周开杨向赢商网透露,2016年在全国总共有7889家影院,到了2017年,这个数字变成了8327家,其中电影院品牌,目前多达178家。电影院发展趋势属于正常状态。

CGV星聚汇影城中国华中区开发总监周开杨

  从年消费频率来看,在美国一人一年平均看3.9次电影,而在韩国这个数值变成4.2次,法国和澳洲则分别达到3.4次和3.6次,但在中国一个人一年平均看一次电影。“目前来看,电影院在中国还有很大的发展市场,而且成都已经算是新一线城市,未来的消费需求会不断增长。”另外,他还认为基于电影院市场潜力巨大的前提,能够实现配套的购物中心或其他商业应该越来越多的出现。

  “在2006年以前,整个四川的电影院只有太平洋,但当时行业人士都未想过整个成都的票房能达到1亿元。”周开杨称,2006年之后,随着万达、CGV的入驻,成都的电影市场进入飞速发展的时期,而在去年整个成都的票房成绩已经达到了14亿。

  结合到成都商业地产,在他看来,成都乃至西南区的商业发展或许并不没有“过剩”,成都商业体量大,意味着有更多的空间去引进全中国、全世界的新兴品牌,而商业地产人也能够在足够的体量里实现全新的运营理念。

  四方面推动成都商业发展 未来十年商业将面临四大变化

  十年来,成都商业体量在不断增多,商业呈现形式也在不断创新变化,甚至各大购物中心开始重视体验。周开杨认为有四个因素,促进了如今的成都商业格局:一,成都人口基数大,从而商业发展有了消费的基础。

  二,成都商业体较多,同一区域的项目就会被定义差异化经营。可以说,开发商、职业经理人思想理念的差异化,也会导致商业地产的业态越来越丰富。

  三,新品牌的引入。2003年,商业招商还倾向于普通零售,超市是项目最青睐的主力店。但现在商业项目越来越重视引入新鲜、体验感更好的品牌,目前成都电影院品牌数量在全国排行前五。周开杨认为,新品牌进入成都,对当地商业发展是起着很大作用的。

  四、消费者对体验感的追求。这也能够解释成都百货的凋零,它们被体验感更丰富的购物中心逐步代替。“职业经理人会想更多的办法将人引入购物中心,‘增加体验感’将是未来商业项目和品牌发展趋势。”

  另外对于商业地产未来发展,周开杨也提出了畅想,认为未来十年商业发展将面临四点转变:一,购物中心进入转型时代。如今有部分购物中心已经改变,以零售、娱乐业态为主,而一部分将2、3楼的死角重新盘活,引入教育培训机构。二,未来十年,成都在通了10条地铁线之后将进入地铁时代,链接地铁线的购物中心,在未来竞争中会有绝对的优势。三,未来会有20到30个全新品牌进入市场,购物中心会逐步形成明确的差异化。四,无论是购物中心还是品牌方,都会进入跨界的时代,不仅仅是卖产品或者服务,未来购物中心或者更倾向于产品研发中心、参与中心或配套中心。

沙龙嘉宾合影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赢商网原创新闻,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