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股权之争启示:市场运行需不缺位不越位的守夜人

和讯网   2017-06-15 10:56
核心提示:市场普遍认为,宝能系与南玻管理层之间的冲突,即是宝能系与万科管理层之间控制权争夺情节的预演......给监管层留下了更多思考的空间。

  2016年11月,在二级市场呼风唤雨正酣的宝能,一边清洗南玻原管理层,逼迫原董事长曾南等10位核心管理人员“集体出走”,一边高调大举买入格力电器,一度达到5%举牌线。而在此之前,宝能已经是万科的大股东,并明确提出要罢免整个万科董事会。资本的屠刀已高高举起。市场普遍认为,宝能系与南玻管理层之间的冲突,即是宝能系与万科管理层之间控制权争夺情节的预演——管理层被驱逐,万科金字招牌被毁,良好的企业文化和治理结构也将随风而逝。一时之间,“实业大屠杀、高管大逃离”的恐慌大肆蔓延……

  好在以上这一切只是“预演”,但却给了监管层留下了更多思考的空间。

  在南坡管理层“集体出走”这样一个鲜活血淋的案例之后,格力铁娘子董小姐的迎头棒喝,也很快获得政府层面的认同和支持,使得宝能毫无抵抗之力(宣布择机退出格力电器),从而也带动了万科的连锁反应,这也是整个股权事件开始有了实质性转机的第一步——人们终于意识到,资本的横冲直撞,如果不再以约束和监管,接下来要遭殃的恐怕就是整个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业根基了。

  以此为规则底线,在接下来的剧情演变中,万科股权之争也日趋明朗。2017年1月12日,深铁集团接手华润集团持有的全部万科股份,成为万科第二大股东;3月16日,恒大将所持有的约占万科总股本14.07%的表决权委托给深铁行使;6月9日,万科与恒大双双发布公告,宣布了万科股权之争中重要股东中国恒大的离场。深圳地铁受让中国恒大持有的15.53亿股万科股权,从而以29.38%的持有比例一跃成为万科的第一大股东,宝能以25.4%的持股比例退居为第二大股东,至此万科股权之争问题已基本有了定局。

  在这场堪称教科书级的世纪商战即将落幕之际,有观点认为万科事件的解决是因为政府的介入,正是由于监管部门的“站队”,推动了这场战争的进程、改变了事件的走向,言下之意,对监管层的“多管闲事”似乎颇有微词。但如果真的离开了监管层的监管,任凭资本搅起血雨腥风,让前文的设想成为现实,到了那个境地,这一切又该如何收场呢?到时候再来找政府“兜底”吗?

  在推动“万科股权事件妥善解决”之路上,关于情怀和规则已经讨论的太多了,在这个时间点再提出来,难免有“偷换概念”之嫌。

  笔者认为,万科的股权之争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看,都很难有“不负如来不负卿”的“双全法”。即便是走到今天这个局面,离“全面、妥善”也有一定距离,但到底在多方的努力和推进之下终于有了一个各方基本都能接受的方案。毕竟,有了南玻事件的前车之鉴,如果再次出现万科管理层的大动荡,相信这是监管机构、资本市场和各方投资者都不愿看到的局面。

  而在此事件中,“看得见的手”更是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众所周知,作为原大股东宝能与万科管理层简直用“水火不容”来形容也并不过分,在股权之争前后长达两年多的时间里,“悬而未决”成了“新常态”。但从长期来看,这样的“新常态”对万科的发展自然是会有很大的负面影响。而政府和监管层的出面,在规则范围内发挥守夜人的角色,不缺位、不越位,提供了一张让各方都能坐下来“从长计议”的谈判桌,从而引导万科股权事件走向妥善解决。政府当好裁判员与发挥市场作用不矛盾。

  尤其是在当前银证保三会掀起的严监管风暴背景下,这也正体现了最高监管层整顿金融乱象、维护金融秩序、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心。因此“资本市场就应靠资本说话”这种狭隘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而企图用单一企业的案例试图把公众绕回到规则与情怀之上,如果不是混淆视听,那便是并没有真正领会最高监管层维护金融安全的决心和意图。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本文转载来自:和讯网,不代表赢商网观点,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赢商网,电话:020-37128209;邮箱:news@winshang.com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