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下半年,尽管中国实体经济开始出现复苏的苗头,消费者购买力亦有上升的趋势,但与此同时,中国经济亦面临世界新环境的挑战。如何适应收入提升和消费结构变化,需要国家政策引导和企业家来思考。
7月5日,南京大学商学院执行院长、长江学者、国务院宏观经济学特聘专家沈坤荣,在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17中国购物中心与体验消费高峰会上,发表了《中国经济的年中观察和前景展望》演讲。
沈坤荣教授
沈教授用5000字演讲,深入浅出,回顾了过去半年中国经济情况,以及未来发展的前景展望。赢商网特将沈坤荣教授提出的观点,梳理如下:
处在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呈现的特点可以用两句话概括:
· 一是中国的国际地位有所提升,但也因外部崛起面临新的问题;
· 二是国内发展陷入困境,内部转型面临新的挑战。
尤其是在房地产去泡沫,金融去杠杆的背景下,中国经济需要适应新环境、拓展新空间、构筑新动力、以及金融防风险。沈教授认为,这四点,是中国经济未来发展需要高度重视的方向。他分别展开阐述道:
· 适应新环境
从国际经济力量趋势的对比来看,美国与中国分别作为世界第一、第二大经济体,在2010年后的变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中国加入WTO后经济实力迅速上升,与之相对的美国,在经历了3次甚至持续不断的战争后,国力有所下降。尽管奥巴马政府时期有所回升,但整体颓势仍然存在。而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就任后,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增强,甚至出现逆全球化趋势。
从新生的消费崛起过程来看,中国力量无比巨大,但我们也要引导好理性消费和维持业务力持续、稳定增长。
从人均GDP的角度来看,相对其他发达国家,中国人均GDP水平仍然很低,但这也意味着未来发展潜藏的空间巨大,消费能量也有巨大的上升空间。
高度不平衡的中国,在体制、汇率、资源以及与周边国家关系方面,仍存在较大制约因素。
那么,特朗普政府掀起的反全球化浪潮,是否会对中国造成影响呢?肯定会。但我们如何理性、冷静应对国外的局部冲突,管控分歧,是我们面临的重大问题。
当全球需求结构发生改变时,对中国未必是不利的。
以2012-2016年为例,全球各类商品的贸易增速明显放缓,说明全球市场在收缩,但中国是美国的第一大出口国,中美力量是胶着的。
从这个角度来讲,贸易保护政策强度与美国经济增长反向相关,这说明,即使美国要采取这样的新政,他也要顾及整个全球消费市场的演变和中国市场的变化,这是中国最有利的谈判筹码和回击的武器。
中国智能手机、汽车消费、旅游位列全球第一,这意味着未来美国如果要发起贸易战,就不得不考量失去中国市场的代价。
可以说,改革开放以前,主要是中国经济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过程,如今,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已逐步演化为世界经济适应中国经济的进程中。
· 拓展新空间
具体来说,就是国家审时度势布局“一带一路”,提出政策沟通、设施连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来适应新的外部环境演变,在全球竞争格局演变中争取开放红利。
布局“一带一路”,中国的目标还是很明确的,就是希望通过走出去,形成新的对外开放格局,拓宽我国的战略发展空间,增进与周边国家的合作,为经济转型创造好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也有效解决资源获取问题和过剩产能问题,为改革和转型赢得时间。
· 构筑新动力
在沈坤荣看来,中国目前正处于产业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型,动力由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这个过程就是传统产业的“破”,和新兴产业的“立”不对等。
在这个过程中,转型快、产品质量高的企业将赢得市场,转型慢、质量低下的或将面临淘汰。
因此在他看来,经济转型升级需要创新驱动,可以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创新。他同时提出,中国应当坚持走全球化的道路,共筑世界命运共同体,充分利用国际分工,坚持有序开放,不断学习、吸收与创新,努力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维护国际市场稳定,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促进国际投资的方面做出努力。
· 金融防风险
防风险的重点,就是监管部门加强金融监管的同时,要防范“监管共振”带来的大起大落。
据沈荣坤分析,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情况下,依靠政府、基建投资,大量资金进入金融市场空转,所以出现了资产泡沫风险,具体表现形式是房地产。
从周期性和趋势性来看,周期性下行,短期内外部需求放缓,经济的不确定性仍然很强,中国经济仍处于下行当中。
从长波周期看来,上世纪开始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期,到本世纪初叶才慢下来,2009年发生次贷危机导致经济下行,但回升的过程,从长波周期来讲目前是处在企稳状态。
从中国的角度来讲,经济经历了90年代的高速增长期,进入新常态之后,需要新的动力。
总的来看,沈坤荣认为,中国经济要用辩证的角度来看,转型升级可谓喜忧参半。既要看到传统产业的“破”,也要看到新兴产业的“立”。
中国经济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和相对应国有金融企业体制改革。因此要高度重视防控风险,加强监管协调,其中最核心的,就是要避免资金项目长期化,避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经济脱虚向实时需要智慧的,2017年的关键是既要考虑当下,更要着眼长远,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用三句话来概括就是——
拓展发展空间,扩大增长总量。
依托创新驱动,提升增长质量。
落实改革举措,提供制度保障。
商务部指出,6月全国餐饮收入同比虽然下降4%,但降幅比5月收窄17.1个百分点;电影票房收入比5月份增长1.7倍,已恢复到去年同期九成水平。
国家统计局付凌晖指,随着稳增长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国民经济有望逐步恢复,保持平稳增长。二季度中国经济克服多重压力挑战,实现企稳回升。
8家机构对二季度GDP的增速预测值在0%-1%之间,平均预测值为0.64%。对于全年经济,机构普遍认为,中国GDP季度增速会呈现前低后高走势。
6月1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国民经济5月份呈现恢复势头,6月份经济运行有望进一步改善,二季度经济有望实现合理增长。
25日国务院召开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指出,当前正处于决定全年经济走势的关键节点,必须抢抓时间窗口,努力推动经济重回正常轨道。
中国经济首季已出现深度衰退,因疫情已过,料5月开始表现会加速反弹,若全球疫情如预期一样于年中平息,下半年中国经济应可有更强反弹。。
南京发布最新疫情防控公告,影院、KTV、健身房等密闭场所暂停营业,商超等重点场所落实限流等管控措施,同时鼓励采用到店自取、外卖订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