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导读:
1.腾讯永辉的双打组合再次出现,这次双方扮演角色有何不同?
2.微信将会给家乐福带来哪些改变?
3.永辉和家乐福从昔日的竞争对手如何变为盟友?
今天晚间北京时间23点,是家乐福新任CEO Alexandre Bompard正式公开亮相讲述其改革战略的时间。不过或许是中国市场关注度太高,屡次陷入卖身传闻的家乐福中国在今天下午宣布:家乐福与腾讯在华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家乐福已与腾讯和永辉就对家乐福中国进行潜在投资签署投资意向书。
必须强调的是,家乐福中国没有卖,没有卖,没有卖!家乐福方面强调,“本项投资完成后,家乐福仍将是家乐福中国最大股东。”
那么,家乐福没有卖,腾讯和永辉到底想来干啥?
一、合作缘由
家乐福详细阐述了选择腾讯的理由,从中《零售老板内参》APP(微信ID:lslb168)可以归纳出几个原因。
第一,提高线上业务的曝光度。
第二,借助腾讯的数字化技术与创新能力。
第三,与微信合作,推广微信的使用与微信支付、云计算等服务。
但是腾讯与阿里巴巴不同,本质上不是一个真正介入零售交易环节的零售商。在入股国内商超龙头永辉后,腾讯永辉的组合“双打”这次再现江湖。签署战略合作的是腾讯,但是投资意向中还包括永辉。
这样的安排考量,不乏考虑资本市场和国内审查的因素。腾讯是港股公司,永辉是A股上市公司。
1月23日下午,家乐福在提供给《零售老板内参》APP(微信ID:lslb168)的官方新闻稿中提到,“本项投资结合了家乐福的全球零售专知、腾讯的卓越技术和永辉的丰富运营经验,尤其是在生鲜行业的深厚知识积累。”最后这半句话显然是说给永辉听的。
虽然没有“卖身”,但是这一事件的意义不容忽视。继沃尔玛与京东合作之后,家乐福也与国内零售业龙头展开了合作。这说明中国本土零售业已经由过去的“学生”身份变身为引领者。
业内更关注的是,在家乐福亚太区总裁唐嘉年的带领下,家乐福中国进行了诸多改革,开便利店,做移动APP,开展自有支付平台业务,未来这些业务将何去何从?
在不久前接受《联商网》采访中,家乐福中国区副总裁陈维敏透露,家乐福中国区希望今后改造的门店和所有新开门店大多以购物中心模式运作,计划3年内,购物中心式的家乐福项目中,65%租赁面积是体验型行业,比如餐饮、娱乐业态等,以此拉动客流量和消费。
《零售老板内参》认为,这段话可能是家乐福未来模样的最佳注释。
简单说,我们认为,家乐福中国没有卖身,但是家乐福中国有可能从传统的零售业务中抽身,变身为类似万达一样的商业地产商角色,这也是家乐福和腾讯和永辉合作的基础。
要不然,曾经是直接竞争对手的永辉,如何与家乐福把酒言欢?
二、永辉的算盘: 全球供应链的盟友
双方合作的第一个考虑,显然是永辉可以帮助家乐福提高生鲜运营和供应链本地化水平。而家乐福可以为永辉的业态提供更多的植入场景。
如果家乐福希望未来有65%都是体验型业态,那么直接聚焦商品售卖的板块占比将减少到35%。这也意味着,家乐福过去的万平米大卖场模式将按照购物中心的专业店形态进行重构,其中生鲜板块需要的也是小业态,走精品化路线。但是这又不是聚焦轻食的便利店能够解决的。
这样分析起来,好像是为永辉生活和超级物种量身定做的。
永辉超级物种目前采用成熟一个输出一个的模式,除了全新门店,各地门店的永辉工坊就像拼图一样被插入原有的门店物业中,缺少在物业层面的整体规划,也缺少与其他非永辉系业态的良性互动。
客观的说,永辉超级物种这种以轻餐饮形式拉动客流的业态,未必最适合与传统的超市业态进行捆绑,最大的理由是海鲜产品可购买回家,可现吃现做,增加体验。但是若没有其他娱乐休闲业态辅佐,无论盒马鲜生还是永辉超级物种,都无法解决超市客流容易形成自我闭环、无法充分挖掘潜力的问题。
也就是说,在目前的情况下,虽然“餐饮+超市”一再强化餐饮体验,餐饮业态在超市语境中,能否像购物中心的餐饮业态一样,本身就构成目的性消费?这一点还是有疑问。会有人不买东西就为了吃一只帝王蟹进一次超市排队再出来吗,这也要看消费体验。既然要看体验,为什么不去体验更好、业态组合更丰富的的购物中心,吃完饭还可以抓娃娃机,看电影,甚至玩溜冰,何乐而不为?
如果我们这一大胆构想成立,那么永辉+家乐福的组合,堪比中国零售业早年万达+沃尔玛的组合。
另一个公告中未提及的潜在合作因素,《零售老板内参》APP(微信ID:lslb168)认为,是家乐福的出现,符合了永辉打造国际化供应链的构想。
2017年新零售概念下,一方面呈现的是新业态的百花齐放,另一大特点是,生鲜食品供应链的国际化。先不说大家耳熟能详的波士顿龙虾,最近盒马鲜生直接从新西兰空运牛奶拿到超市来卖,也是一个例证。
永辉一直很早就在布局国际供应链的打造。2014年,永辉等耗资2906.03万元受让了东展国贸55%股权。永辉超市称,东展国贸具有代理、进出口业务和自贸区经营资格能力等竞争优势,利于公司海外采购商品顺利进关,增强与进口食品的国外供应商接洽与通关运作能力,进一步优化公司的采购供应链管理。
根据媒体公开报道,2015年2月,香港怡和集团旗下牛奶国际携资57亿元参与永辉超市定增,认购其8.13亿股。这是牛奶公司有史以来最大一起收购。根据认购协议,永辉超市的产品将进入牛奶公司旗下相关销售渠道,从而使其产品迅速走向国际市场。牛奶公司为永辉超市开放采购供应链,将使境外优质产品陆续进入永辉超市店面。
而最近的一次动作,则是永辉耗资11.31亿元入股受让达曼公司40%股权,希望通过这家公司实现全球定制。
可见,在张轩松的蓝图中,从来不止有中国市场,还有更为广阔的地方。家乐福作为全球知名零售商,其全球供应链特别是海外商品的资源对永辉也是有吸引力的。
雪球上有网友指出,“家乐福中国可以加强永辉的供应链,也能增加对彩食鲜的采购,这部分是可以体现到永辉的净利润上的。”
未来永辉会不会去海外开店?这应该只是时间问题。前两年,美国亚特兰大就曾经冒出过“山寨版永辉”,这也说明,海外华人对永辉的国际化,翘首以盼,这一切,张轩松不会不知道。
也许,永辉未来可以去巴黎开店。
三、腾讯:“去中心化”让家乐福未来可期?
入股永辉超市、让张小龙站台智慧零售、联手永辉超市投资家乐福中国……短短两个月的三次大手笔,腾讯对于线下零售的野心,已经昭然若揭。
早在去年10月份,马化腾就在公开信中指出,“腾讯将推出‘去中心化’的智慧零售解决方案,以帮助商家从‘二选一’的困境中走出来。”
这也是继马云提出“新零售”、苏宁提出“智慧零售”、刘强东提出“无界零售”之后,马化腾对于未来零售商业模型最通俗的阐述。
如果将这句话拆开,前半句非常符合腾讯的开放生态战略。但后半句自马化腾口中说出,实属怪异。背景是,不少互联网品牌在过去一年的618、双11两大促销节日期间,两次被天猫、京东“二选一政策”夹击,以致于疲于应对,但又普遍敢怒不敢言。因此,后半句显然更应该出自马云或刘强东之口。
或许是也因为此,马化腾此番言论,普遍被业内解读为帮助京东站台。
如今再回头看,从马化腾口中说出的“二选一”,已经早已超越了电商的范畴。
仅在家乐福中国身上,便有不一样的深意。如今,这种“二选一”也在家乐福中国身上应验。“家乐福中国卖身”传闻已久,远在巴黎总部的家乐福高管们一定慎重思忖过,对于中国市场,走还是留?电商蓬勃发展,家乐福中国应该广泛接入第三方资源,还是全力打造自有平台?以及基于实体商超的体验化改造大势,家乐福究竟是跟还是不跟……
业内一直把“新零售”的提出者与推动者阿里巴巴,当做潜在第一买家。显然,阿里巴巴入股高鑫零售在前,其零售新物种“盒马鲜生”门店拓新正稳步推进,称得上是已经在线下市场站稳脚跟。
那么,为何家乐福偏偏选择腾讯?
答案藏在永辉超市里。
结合此次官方声明,鉴于本项投资完成后,家乐福仍将是家乐福中国最大股东。因此,家乐福已经侧面坐实,不会离开中国市场。而是联手腾讯、永辉,共同进行家乐福门店智慧化改造。
这种协作成立的基础是“生态共识”,张轩松去年底在清华大学的首次公开演讲,论述了他对建立生态共赢圈的渴望,他认为,企业在一个地区有一定规模就可以,不要做成垄断,这是对生态的保护,永辉超市做的是生态带动者,而不是生态掠食者,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呼应了马化腾提出的去中心化生态。
前述我们提到,家乐福方面透露,未来购物中心式的家乐福项目中,65%租赁面积是体验型行业。
方向敲定以后,腾讯、永辉超市将协助家乐福团队,在执行层面承担不同的角色。我们先来看,腾讯在购物中心又有哪些工具和武器?
首先,微信必然是首要场景连接器。小程序会在自助收银、微信支付、会员营销、场景体验、导流等维度,展现全面的优势。此外,这也为微信尝鲜推出的快闪店,鹅漫U品、企鹅优品等生态自有平台,以及QQ公仔、微信玩偶等周边IP衍生产品,提供广阔的落地空间。
再者,这对于微信生态也是一种补充。众所周知,微信“钱包”里的“第三方服务”入口里,几乎囊括了“衣食(外卖)住行用”等方方面面的产品,唯独缺少线下零售体验产品。由于现有门店较少,单独为永辉超级物种开辟通道,几乎不太可能。而坐拥全国广泛商业中心入口的家乐福,一旦线下体验场景搭建完毕,为其在线上接入流量入口的可能性和战略意义,将极大提升。
另外,永辉则将为门店改造输送生鲜供应链及智慧体验能力。这意味着,超级物种将有极大的可能性,入驻到家乐福门店中去。
因此,腾讯的加入,即源于去中心化生态能力,也是三者借助去中心化零售生态,共同拼出的一块元素丰富的商业版图。
家乐福2023年经常性营业利润按固定汇率计算增长9.8%,达到22.6亿欧元,低于分析师23亿欧元预期;可比销售额同比增长10.4%...
永辉超市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786.42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2.71%;归母净利润为-13.29亿元,同比减亏51.90%。
步步高预计2023年亏损最高达到19.6亿元,永辉超市也预计亏损约13.4亿元;人人乐、中百集团预计2023年亏损额与2022年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