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商网云南站报道)时代车轮下,如何夹缝中求生成为了每一个旧工厂面临的问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旧城改造中遗留下来的老房子、旧厂区却不必然随着城市化进程而湮灭。
相反,一批批艺术家或者商业者在这里安营扎寨,用他们的用情怀与热爱将这些废弃的工厂改造成创意园区,用才华与智慧使其重见天日,改造后的旧工厂不仅留下了昆明旧事,更沉淀着昆明人的情怀。
驰名中外 艺术家云集
创库,是其中不得不提到的,因它或是中国最早转型的老工厂。创库位于昆明市西坝路101号,原来是昆明机模厂的生产车间。机模厂成立于1958年,当时,共有300余名工人在占地面积为3000平方米、6间产房的工厂里工作。生产模具的工厂在云、贵两省仅昆明机模厂一家。上世纪90年代末,昆明机模厂逐渐在市场中失去竞争力,开始缩减生产。没多久,政府号召“为保护环境,昆明主城区重工企业搬迁至二环外”。此后,昆明机模厂陆续搬迁,许多产房由此闲置下来。后来画家唐志刚将工作室搬迁至此,也因此成为第一位入驻创库的艺术家。此后,更多的艺术家与文艺青年涌入这片宝地。
创库是中国第一家LOFT,正是有了云南艺术家们在“创库”模式上所做的开创性努力,后来798、上海莫干山等地类似昆明创库这样的LOFT工作基地才相继建立。昆明创库也被世界著名人文刊物《国家地理》杂志列入国际通用旅行手册,成为世界关注的中国及云南最前沿的艺术文化社区。
由盛转衰 众多艺术中心外迁
如今走进创库,看到红砖灰瓦搭建起来的房屋,保留着旧工厂外原样的餐馆,仿佛还是置身于七八十年代,只不过围墙上极具个性的涂鸦、标语与之形成的鲜明对比还是将人拉回现实。画廊曾是创库的一大绝对特色,这里曾经容纳过四家画廊,各有其艺术特色。其中井品画廊室内面积有400多平方米,以经营油画为主,诺地卡艺术中心面积约530平方米,由瑞典女诗人孟安娜创办。画廊里不断举办的艺术展,实则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有力桥梁。
在创库运营的数十年里,一直被管理与运营等问题困扰,因此也逐渐由盛转衰,许多艺术家纷纷迁出。遗憾的是,早在几年前,社区内部就仅剩下诺地卡和源生坊两家艺术中心还在营业,而今年初,诺地卡也退出创库,搬至润城第二大道。
如今的创库在业态规划上大多被餐馆、酒吧、茶馆、音乐工作室或技能练习班涵盖。新旧交替下,创库里补充进来一系列如麦田一只蟹、虎奔夜送等在网络上上传播较广、评价较高的“网红”餐饮店,也为其注入不同往日的新鲜血液。
16年底,彩云里创库面世,一名两地,是激活了老创库的复兴,还是打响了新创库的知名度。不知随着时间流逝,那些红极一时的改造后艺术空间,它们生存路径是否会一路向窄,或者最终只能辉煌在人们的记忆里。
在越来越多的文创品牌选择进驻购物中心的时候,仍有一部分会在城市的周边落脚。商业和文创到底怎样结合才是文创该有的样子?
“全球最美书店”美誉的南京先锋书店落户云南大理沙溪镇,取名先锋沙溪白族书局。这是全国第16家,也是云南的首家先锋书店。
昆明大悦城在项目二期10月26日开业之际,再度重磅引进了风靡全国的“梵高星空艺术馆”,为消费带来沉浸式影像互动艺术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