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书店 昆明老街上独一份的百年“风趣”

——云南老字号的成长之道

赢商网 尹珊   2019-10-30 09:46
核心提示:静谧的昆明老街,对月楼环抱着巍峨的胜利堂,百年历史在车来人往中定格。沿着青砖黛瓦往南,东方书店出现眼前。

  编者按:历经时代的磨砺,一批有匠心、有思想、有创新的品牌于新时代下,依然熠熠生辉。无论是企业理想还是经营思维都是我们学习的价值所在,赢商网将走进这些老字号,对其发展历程、精神意识、全新模式进行挖掘,以此标榜业界,聚焦城市更新。

  昆明不缺历史底蕴。古朴的文化巷,沈从文、冰心等一代文豪曾坐在巷内某个小茶馆里谈笑风生。静谧的昆明老街(开业时间:2014),对月楼环抱着巍峨的胜利堂,百年历史在车来人往中定格。沿着青砖黛瓦往南,东方书店出现眼前。

  你甚至会不小心错过它,没有醒目的招牌,不加华丽的装饰。一块黑底金字仿古牌匾印刻东方书店四个大字,题字者是诗人于坚,是书店主理人的朋友,店门口一块石板上记载着书店的来历。

  东方书店原址创建于1926年,店主是王嗣顺先生,王嗣顺是昆明人,毕业于北大英语系,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作为深受进步思想影响的新青年,王嗣顺先生在毕业回昆后着手创立了东方书店。说这是一个书店,倒不如说是文人学者的大书屋。抗战时期图书资源被封锁,甚至一度断绝,各路学者到此互换旧书、交流碰撞。尽管硝烟弥漫,思想的碰撞和交流也从未中断。

作家韩少功和作家半夏在东方书店门前

石鹏飞教授在东方书店

  躲过战火硝烟,兜转百十余载,作为昆明历史上最著名的书店,东方书店并没有随岁月消逝而被湮灭。

  接到可以复建东方书店电话的那一晚,李国豪和好友正在盘龙江边散步,作为一名资深媒体人,对于图书和阅读的热爱早已镌刻在他的生活中。他和好友沿着盘龙江——昆明的母亲河散步,边走边聊,他形容那两个小时,满脑子都在想着“一个裹挟着历史印记,从1926年走过来的书店,时至今日究竟应该是什么样。”

  经过一系列的精心筹备过后,2018年6月,东方书店1926在原址上开业。现在,李国豪是这家书店的主理人。

  走进书店,仿佛走进了一段流转中的历史。书架、吧台、悬梁、门柱、印花地砖都在原址上复刻,并力求保持原貌。墙面上悬挂着林徽因、闻一多、林语堂、钱钟书、胡适等等名家的一张张黑白照片。

《东方书店》摄于1944年 作者是时任抗日战争援华美军第172医院副院长克林顿·米勒特

  一系列珍藏版的图书静置在玻璃书柜里。顺楼而上,别有洞天的二楼呈现出更大的阅读空间。东方书店以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接续着过往的历史,并向读者展露出全新的内涵。

  李国豪说,对于东方书店他有一种使命感。这种使命感不仅在于弘扬优秀历史文化,延续百年民国风度,更在于原址复建后的书店,能否为真正的爱书人搭建阅读交流的平台,唤醒读者深度阅读的习惯。

  在电子阅读的时代背景下,实体书店多少背负着逆潮流而上的使命。碎片化的浅阅虽然读省时省力,但受众却容易因此走进思维的囹圄,越来越偏狭,越来越无知,管中窥豹的信息数据加工,会让人思维固化,形成偏见,一叶障目而不见泰山。

  而将一本书真正捧于手上深阅读,纸张的触感与味道,书与人之间的交互与相扣,会引导人构建起更庞大的思维体系。与一本新书的邂逅,能在某个瞬间“击中、打开和照亮”一个人的思想。这也许就是这个时代,实体书店存在的巨大意义。

  东方书店特有的姿态,正应了那句“看一个独立书店好不好,不看它卖什么书,而是看它不卖什么书”。选书方面,东方书店特设云南图书专柜,不遗余力展示云南文化与风貌。全球经典畅销书一一上架,图书涵盖人文、历史、社会、美学、宗教等诸多方面。

  书店定下“八不卖”的店规,禁文野史、成仙修道、成功励志、心灵鸡汤、厚黑谋略等等通通不卖,不为销量而刻意迎合读者,而是有意培养高质量的读者群。除此之外,书店还经常举办线下沙龙、图书签售、文学论坛等一系列活动,不仅传播历史文化,更整合聚焦前沿思想。

  正是这种看似疏离外界“快阅读”式的态度和选择,让东方书店回到了指尖墨香的纯粹与初心。纸质魅力所带来的生活本质的回归,好似暴雨洗净纤尘后的快意清畅。

  离开东方书店的时候,天上小雨淅淅沥沥,滴落在老街的石板路上,回头望,依旧是一家门面不起眼的书店,却又让人想起林徽因在昆明写下的《小楼即景》:“尘垢列出许多风趣的零乱”,这种风趣,东方书店独占一份。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赢商网原创新闻,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