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广东省连锁经营协会发布《2018年度广东连锁五十强》,并发布《2019广东连锁经营发展报告》。
2018年度广东连锁五十强企业荣誉表彰
《报告》指出,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 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商务部及各地出台扩内需促消费、商贸流通创新发展、实体零售转型升级等有关政策措施,连锁经营迎来了最优营商环境。
《报告》强调,改革开放40年来,广东在全国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放开物价,搞活流通,商贸流通领域发生巨大变化,形成多种经济成分、多种市场流通渠道、多种经营方式并存的商品流通新格局,连锁分店遍地开花,散落在广东乃至全国各地,成为城乡居民首选的购物和消费场所。
现状:
企业发展稳中向好
2018年,广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经济实现较快增长,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起步良好,全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7278亿元,比上年增长6.8%,经济总量连续30年稳居全国第一位。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5:38.6:58.9,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8.9%,连续7年不低于第二产业。
与此同时,出口形势严峻,投资低位运行,中国经济发展从以往过于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向更多依靠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转变。广东经济则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转向投资驱动模式,近年随着出口、投资增速放缓,开始转向以消费为驱动的经济发展方式。
《报告》显示,连锁五十强企业共计实现销售规模4399亿元,比上年增长4.4%,门店总数65334间,比上年增长6.9%,增速较上一年均有所回升。其中连锁五十强最低门槛的销售规模达到11.3亿元,比上年增长8.1%。
《报告》显示,广东省连锁经营重点监测的27家连锁经营上市企业共计实现营业收入1166亿元,比上年增长8.1%;净利润68亿元,比上年增长9.3%。上市企业中,92.6%处于盈利状态,仅2家企业处于亏损;上市企业整体净利润率水平有所改善,平均净利润率达到5.8%,连续三年有所回升,平均净利润率近年来基本维持在5%至7%期间,运营质效稳中趋好。
然而,广东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速已连续7年保持个位数运行,投资与出口拉动不足,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但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不但下探,市场增速放缓,企业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租金、人力成本及水电、促销等费用支出依然保持持续上涨,连锁企业依然面临着不少挑战。
举措:
渠道下沉、双线融合、体验升级、业态创新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人们消费水平的日益提高,品质化、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以注重体验、注重品质、注重个性为特征的新的消费需求引领消费升级,消费市场在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具有生命力的连锁企业已逐步找到新的成长动力。2018年,连锁企业实践的举措主要包括:
一是渠道下沉,低线市场大有可为。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同时电商渠道的渗透,使得三四线城市越来越多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识、消费需求与一二线市场开始逐渐趋近,对于主打一二线市场的连锁企业而言,存在较大的可挖掘空间。
统计显示,广东三四线城市以及乡村市场消费市场增速正在加快。2018年,珠三角经济区域(包含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023亿元,比上年增长7.9%,低于全省8.8%的平均水平;乡村市场比上年增长9.4%,增速超过城镇市场0.7个百分点,连续4年高于城镇市场增速。
二是双线融合,渠道从割裂走向融合。
全国网上零售额增速跌至新低,2018年网上零售额增长23.9%,是官方统计网上零售额以来的最低值。与此同时,连锁企业的网络销售增速同步放缓,广东省连锁经营协会对部分零售连锁企业的监测数据(涉及服装鞋帽、家纺、珠宝等业种业态)显示,2018年通过网络销售实物商品实现的营业收入增长18.5%,较上年下滑16.2个百分点;线上营业收入占比达到13.8%,微升0.5个百分点,企业网络销售的营收贡献逐步趋向于平衡。
在消费端,消费者也已经不再单纯的采用单一的线上或者线下来进行消费,而是根据需求选择最适合的方式。
随着消费场景越来越多元化,消费者选择愈加多样化,连锁企业正在努力做到双线融合,使得消费者能够随时、随地、随心的购买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务,加快推进消费者购物渠道从割裂走向融合。
三是体验升级,为顾客营造“第三空间”。
消费者从物质需求转变为更加重视精神文化需求,从生存型消费转变为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消费者不仅要求品质卓越的产品,更要求便捷舒心的体验,在购物中享受乐趣与创意。营造不同于工作和家庭环境的“第三空间”,贩卖一种生活方式,提升费者生活品质逐步成为消费需求的核心内容。体验升级主要包括:
1、增加体验业态,如尚品宅配超集店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跨界咖啡、花艺、亲子玩乐等多业态,集吃、喝、玩、乐的多元生活融于一体,诠释“家居、时尚、艺术、社交” 共为一体的慢生活体验;
2、创新服务体验,如大参林拓宽异业合作覆盖面全方位为会员带来紧贴顾客社会、生活需求的增值服务,并积极开拓智能化服务,开发用药咨询、远程问诊、用药提醒等功能,通过专业服务能力提升及信息化应用引领顾客消费体验升级,极大提升了顾客粘性;
3、重构消费场景,如星期六数字化天猫智慧门店,将SATURDAY MODE集合店打造线上线下销售一体化、体验互动和购买分享一体化、内容制作和传播引流一体化、自有品牌和合作品牌一体化的时尚购物场景。
四是业态创新,改变市场竞争格局。
80后、90后消费者成为消费主力军,90后最愿意尝试新品,其对品牌的选择更加离散和多元,小众品牌迅速被市场所接受。与此同时,商家都走到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期,连锁企业瞄准具体准确的目标市场,积极探索新业态的经营和布局,商业新物种出现井喷式发展。集合店成为业态创新的主要方向。
集合店是在专业店基础上的演绎,对某一品类或某些关联品类的集中经营,通过集中化的商品经营和多种选择的体验吸引消费者。典型案例包括:零售商集合店(如广百股份G-baby、嘉荣宝贝)、品牌商集合店(如富安娜·美家)和第三方集合店(如百果园、爱婴岛)。
除了集合店之外,复合型业态也是目前成熟连锁企业业态创新的主要方向,是指组合满足不同目标市场特定的需要的多种商业业态,通过资源合理配置、资源共享和整合经营,获得合力效应的店铺模式。典型案例包括:天虹sp@ce(超市+餐饮)、胡桃里(酒吧+餐厅+咖啡馆)、喆啡(酒店+咖啡馆)、方所(书店+咖啡+展览空间)。
展望:
科技化、集团化、国际化
消费市场整体呈现市场规模大、竞争激烈、集中度逐渐提升的特点,未来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占据品牌优势和较高影响力的连锁企业,更有可能在行业激烈竞争中抢夺市场空间,头部效应更趋明显。
一是科技化,科技重塑未来商业。
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主要技术的不断演进和迭代,推动围绕消费需求和应用场景的创新和变革,正赋予市场的参与者更多与消费者进行互动的机会和手段,也使得这些参与者拥有更多的选择来进行价值链的重塑。
二是集团化,多品牌集团化运营。
多品牌发展是突破成长空间的核心策略,多品牌集团化运营能够有效抚平单品牌经营波动,同时更加有利于在供应链、渠道、营销等方面实现协同效应。
三是国际化,向国际市场进军。
消费场景开始变得多元化、碎片化、即时化,不再局限于线上电商或者线下商店,企业发展也将不再局限于国内市场,适机依托“一带一路”将自身置于更加广阔的国际市场中进行资源配置、市场开拓、品牌创新。国际大型连锁企业的发展历程表明,通过投资、并购、合作经营等方式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是企业实现国际化发展的重要路径。
结语:
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重新构建企业能力
无论如何变化,只是手段和方式的变化,围绕商品和服务的交易本质没有变化,通过商品和服务为顾客创造价值依然是商业的本质。经历了阵痛之后,更多的应思考本质问题,回归商业本质,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重新构建企业能力。
2018年,广东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年,随着经济稳步增长,城镇化加快推进,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
2018年,连锁经营总体情况良好,预计2019年将保持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全面向零售业、餐饮业、住宿业、居民服务业、教育培训业、中介服务业,以及卫生、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第三产业各个领域渗透。
商务咨询合作热线 | 020-38483951
地址 | 广州市天河区龙口东路宝供大厦15楼
在现场发布的榜单中,安踏、华为、太平鸟、百丽、七匹狼、百雀羚、周大生、特步、海澜之家、老凤祥等等知名品牌纷纷上榜。
16日下午,京投发展商管总经理、檀谷商业负责人郑铮,将带来一场“心灵链接——构建品牌消费者的情绪共同体”的主题演讲。
16日下午,大悦城控股商业管理中心总经理田维龙将出席本次地产节,并参与以“创新品牌与商场,如何双向奔赴?”为主题的高端对话环节。
15日下午,中国商业联合会执行会长王民将出席第19届中国商业地产节开幕式并致辞。
4月12日,“觅知音 绘蓝图”西藏天海商圈商业推介会在成都成功举办。天海商圈将打造拉萨首个藏域风格新兴商圈,塑造拉萨城市商业新地标!
12月21日,由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办的“首届中国光谷新商业发展大会暨中国城市商业力论坛”在武汉光谷皇冠假日酒店圆满举行。
关键词:首届中国光谷新商业发展大会中国城市商业力论坛 2023年12月22日